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既然大队长和村长需要考虑的这么多,那这个农具就由我来买好了。到时候得麻烦大队长和村长帮忙请批条子了,回头还得麻烦陈叔跑一趟把东西给运回来。”

朱玉宁是想用这个钱收买一些人心,也是想坐实一下自己的最佳青年的荣誉称号。这份奖励补偿是肯定很惹眼的,她是想全部收进去空间里的,但又想了想还是不能这样子做。起码她要在屋子里弄个隐蔽的地方能藏东西的地方。

而且她翻东西的时候是故意朝着门口拉出来一半再翻的,就是想让他们看清楚只有这么一叠的大团结。她可不想被人时时刻刻的惦记着。

“行,既然朱知青都做到这个份上了,我们还要拒绝就太不讲情面了。这个条子我们下午就去县里申请,申请到了第一时间就会拿过来给朱知青你。”大队长看了一眼村长才开口说道。

大队长和村长是真的行动力杠杠的,朱玉宁睡醒午觉后,搬了个小板凳和篮子在走廊上剥清清姐给她带回来的山上的坚果的时候,他们就拿着获批的条子回来了。

这些坚果按道理现在有的都是干瘪了的或者已经开始木质了的,而舒清清这属于是和前院的陈晓春知青上山薅的不知名松鼠的窝了。

她们也是会的,碰到没有鼠子在家的树窝先扔石子,没有反应再用木棍戳,这还没有反应了才会下手去掏。下手前也是会戴上手套的,属于是很谨慎的了。

这两个人还很讲究,只拿一半还给人家鼠子留一半。于是奔着柴火去的两人,硬是掏了快一背篓的坚果回来,才重新去山脚捡群里人不要的那些湿气重的枯树回来砍了摊开晾晒。

今年的雪来的有些晚了点,也不知道到时候下雪了,来年三月份来得及化开吗?少种一趟地,得到的工分可就少了很多了。

虽然她并不是靠工分过日子的,但大队队员拿到的工分少了,注意力就会转移到他们这些知青身上来了。真要碰上这种局面,睡觉都不能安心的。

只能说希望她这个农家肥的方子对粮食也有这么好的作用吧。

朱玉宁拿到条子就放进了屋里书桌的抽屉里,等明天了她就跟着牛车进城,完了到时候东西也是要跟着牛车回来的。她这不骑车进县城,坐牛车进县城为了养伤那是再合理不过的了。

弄完坚果后,朱玉宁是把铁锅给烧热了然后倒了一袋子的特制盐下去,再把剥出来的果仁给全部倒了进去。

这是为了她以后放多点炒制坚果出来做铺垫用的,也就是偶然书上看到然后自己来到这里后有了坚果,然后经过试验得出来的最好的配方了。

朱玉宁对于自己准备的这个故事很满意,但是就没有人问起过她,她这个坚果是怎么学会的。大家都默契的认定为朱知青学习能力强,这尝试方子的真假说试就试,还是得朱知青才有那个财力和魄力了。

他们能够换到炒制好的坚果,还是以坚果换坚果的方式,不过是两斤换一斤。算起来还是他们得到了朱知青给的便利了。

朱玉宁第二天是自己拿着条子,坐上牛车去的农具站。

清清姐还要为猫冬在家里多准备一下柴火,吃食什么的。几乎是一整天都在山里过的了,不过也还好人家是结伴的,不是跟村里的婶子们就是和前院的知青去的。倒也不会落单了。

“小朱知青要买啥不?要不我先把农具送回去,下午再来一趟县城,到时候小朱知青再跟着牛车回去?”陈叔看着眼前的农具站,又看了看第一次来农具站,陌生环境不停跺脚的小牛,他其实也是想进去看看有什么新鲜农具的。

“还真的有,那就只能麻烦一下陈叔跑两趟了。回头我请您吃包子。”天气冷了她就可以开始准备包子饺子了,这雪啥时候才能下来啊。

(不要上脑噢!显示那么北方的地方很早下雪的,不可能十一月份还没下雪的。)

“哟,小朱知青可别这么说,这新的农具还是您捐的,我这不过是力所能及做点事情而已。要是别的大队知道知青给捐农具,那不得高兴坏了。我这才哪到哪啊。”陈叔直摆手有些紧张的说道。

“陈叔我可不管,我做事情是要有始有终的。那我先进去了,咱快点完事还能干点别的活。”

朱玉宁还想着再去一趟废品站看看有没有什么能用的好东西,她确实是好久没有好好的去逛过废品站和书店两个地方了。连去供销社买东西,那也只是在门口等清清姐给她买回来的了。

“行,麻烦朱知青了。”

朱玉宁看了看和供销社不一样的门面的农具站,拍了拍她挎包上不存在的灰尘,才走了进去。

“为人民服务,这位女同志,你有批准的证明吗?”坐在柜台后面的同志站了起来,语气中明显有些气力不足。

“嗯,劳动最光荣,我有证明的,同志你看一下。”朱玉宁从挎包里拿出来昨天下午大队长和村长跑了一趟给申请到的条子。

她现在买农具想的是有就买,先买了再说,免得等要开始上工的时候,再来买就什么都买不到了。

“同志你的证明没问题,按申请的条子上写的是一百块钱的额度。那么同志你要什么农具呢,现在有货的是镰刀,锄头,耙子,铁铲,也有木犁,木犁是关键位置用上了一些铁皮铁钉什么的。”

“价格呢?”朱玉宁本来是想问一句同志脸色怎么有点差的,说话还有点有气无力的样子,在人家站起来没多久的时间脸色就变得红润后收回了话。

(价格上网查不到,就小小的捏造一下了。)

“镰刀八块钱,锄头九块钱,耙子的头是全钢铁的得十二块钱,铁铲也是九块钱,木犁是六块钱。同志打算怎么个要法呢?”同志看着桌子上摊开的笔记本,说完就坐下了。

朱玉宁在心里打着算盘,她想法是什么都要一点的好。她也没有具体去问大队长村长,大队上缺什么农具。现在出去问陈叔,也不知道陈叔知不知道的了。

因为陈叔不用去地里上工,他的工作内容是照顾两头牛。

“好,那麻烦同志给我拿三把镰刀,三把锄头,两把耙子,三个铁铲,和一个木犁了。”

“行,一起是一百零八块钱。要不要发票?”

“要的,麻烦写清楚那个数量和价格了。”朱玉宁想了想还是要了发票的好。

人家给把给的钱点了两遍,然后给朱玉宁开了发票,还拿出来一个登记本写下了单子详情才给朱玉宁签名。这帐是写的很明白了。

然后同志拿着账本进了后面的房间,带着几个人搬着她要的农具出来了。

陈叔看着得三个人才好拿出来的农具,眼睛笑的都迷成了一道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