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银行家 > 第123章 影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3章 影响

“鸣金收兵!”孙承宗下达了命令。

“准备让雇佣军撤下来,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同一时刻,田瑞也下达了命令。

在双方主将的命令下,已经杀的难解难分的两支人马,这才选择了后退,慢慢的分开。

此一战,双方一共投如战线的兵力是三万人,朝廷这边两万,损失了一万三千人。田瑞这边一万,损失了四千人。

田瑞这边损失的都是雇佣兵,四千人中,战死两千余人,受伤的占了一半。

毕竟是冷兵器互砍,只要没有伤到要害,还是有很大的几率活下来的。而朝廷这边损失的一万三千人中,战死的超过八千。之所以死亡比例比对方大的多,是因为此前在进攻途中,被炮弹炸伤的人,基本上就没有活下来。

大军组成方阵以后,士兵是必须按照节奏前进的,躺在地上的那些士兵,多数都被自己的人马给踩死了。

另外就是左翼那支三千人的骑兵全军覆没,一下子就把死亡人数提高了一大截。

接下来的时间里,双方默契的开始打扫战场,各自收拢自己人的尸体和伤兵,没有在发生战斗。

被救下来的伤兵,无论是雇佣军还是明军,都得到了很好的医治。双方虽然属于不同的阵营,但两边的伤兵营却是在一处的。尽管这中间被一道高高的栅栏隔开,但毕竟也算是在一起的。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两边的野战医院都是同一批大夫。毕竟这个时代,对于治疗枪伤和弹片伤,没有比田氏医馆的大夫们更熟悉的人了。而且,大夫是一方面,药品更是一方面。很多特效药只有田氏医馆才有,这就使得朝廷尽管不想跟田瑞有太多的接触,但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做这种掩耳盗铃的荒唐事情。

对于这一点,双方的士兵也基本习惯了。毕竟他们此前吃的用的花的,都是田瑞提供的。这种事瞒是瞒不住的,因此很多人都对这样的一场奇怪的战争,产生了极大的困惑。

而今,双方真刀真枪的打了一仗,尽管在战场上的时候,内心都被血勇之气填满了,只知道拼死砍杀,让自己活下来。可是等到战斗结束以后,士兵心中的困惑反而更加的强烈了。

为什么要打这一仗呢?对方很强,是真的很强。不单单是层出不穷的新式武器很强,就连耍刀子的步军,那也个个都是好汉,在战场上,都是敢迎着刀子往前冲的主。

这样的一支部队,怎么就成了敌人了呢?大家穿着同样的战甲,用着同样的兵器,吃着同样的粮食,就连受伤了,都在同样的伤兵营里,被同一个大夫救治。这样的战争,究竟是因为什么?

一场战斗下来,孙承宗已经明显能感到军心的变化了。

“这个田瑞,真的是不好对付啊!”孙承宗面对此时的局势,不由的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他的这位学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此前种种的安排,看似傻的冒泡,可当战斗打响以后,这才让军中曾经很多说田瑞傻的人闭上了嘴巴。

一支部队的军心是任何将领都不敢忽视的问题,如果军心不稳,那么带兵的将领就得足够警惕了,否则一个不好,大军倾覆就在转瞬之间。

此时此刻,见识了保安军的战法和实力,尽管此时的明军是处在上风的,但此时在每个明军心里,都不敢丝毫小看了包围圈中的这支叛军。毕竟人家是真的能打,不但火炮厉害的超乎想象,装甲车对上他们的骑兵的时候,简直就是一边倒的屠杀。

就算不提这些兵器上的差距,面对跟他们用着一样兵器甲胄的对手,他们同样没有占到任何便宜,这些足可见对方的战斗力丝毫不再自己之下,甚至远远超出了他们。

毕竟,他们刚刚的这一仗,派出的是他们这二十万大军中,最最能打敢打的部队,假如连这些部队都只是跟对方打成了“平手”,那么当他们其它部队面对刚刚的那种阵仗时,表现说不定还不如战场上逃命的那队骑兵呢。

起码人家还能迎着密集到变态的炮火冲了那么远呢,要是换成了战斗意志一般的部队,只怕是被炮轰的瞬间就得四散而逃了。

孙承宗和田瑞在第一天真真切切的交了一回手之后,两人都变得“冷静”了很多。于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双方这才严格的按照事先写好的剧本,老老实实的开始排兵布阵。而且至此之后,双方再也没有真打过,双方除了一些偶然出现的“友好伤亡”外,基本上在没有出现过大的损失。

不过“演习”出现的第五天,一支三千规模的明军,懵懵懂懂走错了路,一头扎进了保安军的阵地里,双方一见面都被对方吓了一跳,然后这支明军竟然一箭未放的投降了。

而更让人惊奇的是,保安军仅仅是收缴了对方的兵器甲胄,虽后就把对方给放了。为了让这支明军顺利的找到自己人的阵营,保安军这边还好心的给对方提供了向导,一路将这支俘虏部队,送到了他们的大营附近。

如此友好的战争,简直算是开了历史的先河。从这件事发生以后,两边的部队就再也打不下去。

这还打什么打啊,大家就是再傻,也看出来了,这对师徒就是再演戏呢,一场严肃的平叛战争,被他们搞成了军事演习。

不过虽然是看出来了,战争也打不下去了,不过大明军队中,即便是秦良玉这样的名将,都没有将这件事给点破了。一来,她带来的石柱兵损失极大,现如今还活蹦乱跳的已经不足两千人了,剩下的两千人,此刻还在伤兵营里养伤呢。

二来,她也是被第一天的战斗给彻底震撼了,对方火器的威力,彻底让这位将军着迷,她知道自己不可能得到那样的装备,但多看看,多接触,以为将来破解这些武器提供思路还是非常难得的机会。

其实到了现在,大家心里都已经明白了,凭借他们这二十万大军,真心不是对方的对手。只要对方的那些武器不被破除,那他们根本就没有丝毫的机会。

另外,即便是没有那些武器的加成,单单是他们的那支雇佣军就很不好对付。此时他们已经从伤兵营那边知道了,对方之所以如此敢拼命,原因就是田瑞舍得给报酬。

打一场像样的战斗给一亩,死了的给五亩,说心里话,大明这边的士兵也很羡慕啊。假如大明朝也能有这个待遇,那没说的,他们也敢往死里打。

只是可惜,大明朝的那些老爷们,把田地看的比命都重要,肯定是不肯给他们这帮大头兵的。能在打了胜仗的时候给点儿银子,那已经是官老爷们善心大发的举动了,想让他们给地?你还是洗洗睡吧。

咦?

不对啊,我凭啥要洗洗睡呢?你大明朝的官老爷不给,对面的田老爷给啊!

那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我可以偷偷的跑到对方阵营里去呢?反正这场战争就是个笑话,朝廷的大军明显拿对方没啥好的办法,那不就是等于说,田瑞的造反马上就能成功了么?

即便是不成功,起码不会失败吧。

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随着双方两支大军你来我往的“鏖战”,大明朝每天报上来的战损慢慢变得不正常起来。

一开始是每天有那么十个八个的“友好伤亡”,这个数字,在以二十万人为基数的大军面前,连提一提的必要都没有。

可是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这个数字也是打着滚的开始变大了。直到八月中旬的时候,一支千人规模的部队集体“失踪”,这才引起了孙承宗的极大重视。

一番调查之下,发现这支部队失踪的极为可疑,他们不但带走了自己的全部家当,甚至连帐篷和炊具都带走了,基本上就可以算成是有计划,有预谋的叛逃。而且不单是士兵跑了,连特么的将领也不知所踪了,这不是叛逃又是什么?

到了这个时候,孙承宗再也不敢继续陪着田瑞“演习”了,他收拢大军,重新回到了通州大营,使得这次历时近一个月的大战,终于落下了帷幕。

一天后,孙承宗就进了宫,跟朱由校汇报这次大战的战果。其实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战场就在京城边上,每日里的战报,其实都会送到宫里,朱由校对此次大战的每个细节,其实都是“知之甚祥”的。

“孙师傅,此次平叛,二十万大军历时月余,还是不能剿灭田瑞的保安军吗?”朱由校此时无力的坐在龙椅上,问出的问题都显得那么没有气力。

其实他不傻,目前的这个局势,肯定是不能剿灭田瑞的。毕竟,他这二十万大军,实际上就是被田瑞给养着的。从来没有听说,一支靠别人养着的大军,能把“喂养”自己的人给消灭的。

他之前最好的估计,就是能依靠这支大军,将田瑞的保安军给打残了,以此获得跟田瑞谈判的资本。从他的内心来讲,到了这个时候,他并不想把田瑞给干掉,而是想着把田瑞给打服了,从此后,老老实实的当他的驸马,勤勤恳恳的为自己的大明江山服务。

只是现在仗打成了这样,双方虽说谁都没占到多少便宜,但从大局上看,朝廷这边明显是更吃亏的。

毕竟,朝廷这边可是二十万人,可保安军呢?只有区区五六万。以五六万人马跟他的二十万大军鏖战月余不落下风,从某种意义上讲,朝廷已经算是输了。

“启禀陛下,保安军军力之强,的确出乎微臣的预料。我们这一个月来,虽然歼灭了他们万余人(报告上的数字),但其中多数是他们的雇佣军,并非核心战力。

可即便如此,我大军也付出了两万余人的伤亡,跟对方比起来,我们是吃了亏的。”

孙承宗的话音刚落,一旁的叶向高就开口了。

“陛下,微臣以为,这场仗,不能再这么打下去了。

诚然,我们可以让这几十万大军跟对方死磕到底,天长日久或许真的能把对方给磨死。

但时间优势却又不在我们这一方,微臣刚刚收到山陕那边的快报,大灾之下,那边已经是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急等朝廷拨付救济。

微臣以为,朝廷对待田瑞,应该变剿为抚,只要田瑞肯接受招安,朝廷就能腾出手来,救济山陕的万千黎民。”

“招安?田瑞这是反叛,又不是山贼路匪,何来招安一说?”杨涟此时站了出来,对叶向高的这个用词,提出了异议。

大家都是读书人,他岂能猜不到对方改变用词的意义所在?只不过身为正义之士,他不能容忍叶向高卖弄这种小心思。

听了大臣们的发言,朱由校摆摆手,阻止了杨涟发起的这个“挑衅”。今天是要谈事情的,可不能再让这帮人吵起来,否则的话,今天肯定什么都谈不成了。

“叶卿家,你有何建议?”

“陛下,诚意伯那边一直再跟田瑞谈着,对方一开始提出来的那些条件,很多都有些松动。比如,对于奉圣夫人,田瑞不在毫无理由的坚持斩杀,而是提出来要陛下将人放出宫去即可。

还有他要求的蓟辽总督这个条件,他此时也已经松了口气,不再觊觎辽东,仅要求将东郊镇以东到蓟州范围封赏给他。”

“唔,那内阁是什么章程?”朱由校当然知道田瑞提出来的条件,从他的内心来讲,当然不想就这么答应对方。只不过他的二十万大军打不过人家,他又能有什么办法?

而且,前段时间他还收到一封田瑞写给他的亲笔信,信中详细解释了他为什么要这些地方,以及把这些地方给他的好处。

是的,好处。这个好处可不是针对田瑞说的,而是针对朱由校这个皇帝而言的好处!

朱由校一开始没能理解田瑞的意思,等到最近的这段时间,他有意的按照田瑞的意思试了试,发现事情可能还真的普通他说的那般,只要这二十万大军保持目前的这种状态,那朱由校这个皇帝的宝座,就能够坐的更加的稳固了。

从表面上看,这简直就是荒唐,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恰恰就是目前的事实!大军在侧,的的确确是真的能让朝廷中的这些个文官老实不少的。这甚至能从今天是这个奏对中看得出来。

要是放在以往时候,朱由校想叫来这么多人开个会,那是狗屁都谈不出来的。大家说不上三句话,必定会吵起来。

可现如今呢?随着朱由校和军队的联系变的紧密,朝中的这些大臣,明显显得同心的多了。

毕竟对于此时的这些大臣来讲,此时的朱由校,手里可是真真正正的握着刀把子呢。尽管握的比较虚,但握着就是握着,就算很虚,也让文官们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经过一天的商量,朝廷终于做出了决定,那就是对待田瑞的大政方针,正式的从剿变成了抚。

而朝廷在明面上的的第一个动作,就是将被关押了大半年的魏忠贤及其党羽推出来砍了。毕竟田瑞造反的由头就是清君侧,诛奸佞,现如今奸佞被诛了,大家总可以好好谈谈了吧。

而在私底下,诚意伯也把田瑞的那个小妾给送了回去。本来周妙彤也该生了,此时将人送回去,也省的出现什么意外,再给对方凭空增加借口。

至于他明面上的大老婆,预产期还有个把月呢,完全可以再等等。毕竟朱徽娟是公主,而且还是第二胎,从各个方面来讲,风险都要小很多。

而且,此时的朱徽娟是跟张嫣住在一起的,两人还有田氏医馆派来的医疗团队照顾着,即使是真的出了什么意外,田瑞也不可能把这个锅扣在朝廷的头上。

朱徽娟之所以跟张嫣住在一起,是因为张嫣也怀孕了,尽管由于凤袍案的影响,张嫣的怀孕让朱由校心中始终放心不下,但魏忠贤自始至终都一口咬定张嫣没有跟田瑞发生什么,这才让朱由校同意留下这个孩子。

至于魏忠贤为什么会帮着田瑞隐瞒,外人就不得而知了。可能是怕朱由校的报复,也可能是担心他那个被田瑞抓去的儿子,总之即使是到了被砍头的那一刻,魏忠贤依然没有把这个秘密给说出去。

随着他被砍头,世上知道那个秘密的人也就只剩下三个人了。只不过这三个人,心里也不敢确定张嫣肚子里的孩子,一定就是田瑞的。

毕竟,在那一个月里,张嫣是受到过朱由校的宠幸的,谁能保证,她肚子里的孩子就一定是田瑞的呢?

当然,他们几个同样也不敢保证,张嫣肚子里的孩子,一定就不是田瑞的。

郑彩这段时间天天念佛,明面上她是祈祷佛祖保佑张嫣母子平安,实际上,她是祈祷这个孩子一定得是朱由校的种啊。否则的话,当天的那件事,说不定会成为一个定时炸弹,让她这一辈子都不能安稳。

而丽娘和马吉祥他们两个在知道了张嫣怀孕的消息后,同样也在烧香拜佛,只不过祈祷的内容跟郑彩大相径庭。

假如佛祖真的能听到的话,一定会给他们几个两巴掌,张嫣的肚子都那么大了,你们这个时候祈祷有毛用啊。

接下来的日子里,田瑞这边的好事频传。先是周妙彤给他生了一个儿子,让他一下子有了后。

可别小看这么一个儿子,这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可是有些非凡的意义的。起码,在田瑞的体系中,他的那些手下或者追随者,都对他的未来有了希望。

本来田瑞在这大明朝就跟凭空冒出来的一般,如今有了后了,大家心里终于踏实多了。他们这可是造反,万一田瑞要是不小心挂了,起码他们还能拿他的儿子坐坐文章,不至于让他们的造反大业因为田瑞挂了而终止。

其次的好消息是田瑞主导的炼铁基地终于建成了。虽然这段时间赶上了战争,但这边的建设受到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如今顺利完工,更是让他在这个时代,更有话语权了。

随着魏忠贤被杀,客氏被逐出皇宫,回家后半个月就因为忧思成疾病死了,田瑞跟朝廷的谈判也变的越来越顺。

他首先给朱由校上了请罪表,历数自己的几大罪状,然后请求皇帝的原谅。

朝廷在收到他的请罪书后,朝中的各个大员,开始雪片一样的给皇帝上书,有说必须杀田瑞的,当然也有给田瑞说情的。

人家毕竟是为了诛杀奸佞,目的肯定是好的嘛,现在又主动认罪了,干嘛还非要杀对方呢?

一来二去之下,朝堂上再次为这件事吵了起来,虽然知道真相的人都明白这是演戏,但政治本身就是作秀嘛,你不演好自己的角色,怎么能称之为合格的政治家呢?

最终,朱由校接受了田瑞的投降,并且下了正式的招安圣旨。一时间,天下为之侧目,毕竟大多数人都没想到,事情到了最后,竟然是这样的一个结果。

按照诏书中说的,田瑞本来的辽东总兵的职位不但没有撤销,朝廷还给了他一个蓟州总督的官职。这个官职可是跟他的那个总兵不同,这是真真正正有实权的。

按照诏书上的说法,允许田瑞设置总督府,管辖蓟州区域内的军政事物。

一般来讲,总督这种配置只会出现在边境地区,而且还得是有外敌的情况下才会考虑设置。而蓟州这个地方怎么说呢?说它是边境地区吧?马马虎虎倒也能算,但是外敌可就没有一个了。

那里毕竟是在关内,要是这里都有了外敌,那京城距离陷落也就不远了。

到了九月份,保安军和大明军队的军事对峙基本上就已经结束了。

正当朝臣们想方设法的忽悠朱由校遣散大军的时候,河南地区突然出现了一支由吃不上饭的农民组成的起义军。

而田瑞的这个总督,官服都还没做好呢,朱由校就给他派了一个平叛的任务。

之所以选择田瑞,可能是朱由校觉得保安军毕竟是招安来的,这个时候不拿出来让他们消耗一下,那朝廷岂不是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