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年立秋日,大宁完成了君主立宪制的所有程序,古壶不出所有人意料地成为史上第一任总理大臣。

这天,皇上单独召见了他。

“古总理。”皇上说,“朕可以如此称呼你吗?”

古壶拱手道:“回皇上,当然可以。”

“那好!”皇上说,“如今身兼军政两权的朝廷总理大臣,你打算从何做起,朕可以问吗?”

“当然!”古壶说,“按照最新制定的宪法,总理所行的每一件国之大策,都要同时向皇上奏报,臣首先要做的有以下几件事。”

“其一,把大宁宪法全文刻于石上,立于皇宫正门前,同时,刻印宪法小册子,下发直到大宁每一个乡里,让全体百姓了解宪法,理解宪法,根植于心。”

“其二,制定严格的定量考核官吏的机制,上级对下级的考核只占两成,下级对上级的考核也占两成。由民意代表组成的同级议会对官员的考核占六成,根据考核成绩,由各级议会决定各级官员的去留升降。”

“其三,全国所有官吏,及家财万贯以上富户,先自己申报其所有财产,再经朝廷核实后向全民公示,照章纳税。”

“其四,严惩各级贪污腐败之官吏,以查出贪污数额为据,实行‘前位杀头制’,每年贪污数额在前五名的,一律杀头抄家。”

“其五,在全国实行‘奴改佣’,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人的最基本权利”

“其六,改革税制,对普通富人适当增加税率,对超大富豪加一倍至数征税,对穷人免税,对不能维持温饱的穷人,不但不征税,反而要由朝廷扶助解决其温饱。”

……

古壶一口气说了十八条要首先实行的治国措施。

皇上原本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听完古壶的所有措施后,皇上问:“如你所说,你这总理大臣的去留也由国议会决定?你这大宁首富的征税率也要加倍?”

“当然!”古壶肯定地说,“如果我不能胜任总理大臣之职,国议会当然有权罢免我。我也是大宁国人,当然要依照宪法和规定纳税。”

“如果我有贪污腐败,达到杀头的标准,当然应该杀我的头,抄我的家,任何人都不能跳到宪法和朝廷法律之外。”

“古总理。”皇上听到这里,起身向古壶深深鞠了一躬说,“古总理之治国之策,为千古第一人,为国为民之心,日月可鉴,朕由衷敬佩!”

“皇上!”古壶也对着皇上深深一躬说,“皇上主动限制自己的皇权,也是千古第一君,日月可鉴,古壶由衷敬佩!”

半日长谈,君臣甚欢。

这天,古壶回到家后,在日记本上用英文写下两行字——“天下最难的事,不是做皇帝,而是做一个让皇帝也要听你话的人,我古壶做到了。”

五天之后,古壶在皇宫向皇上讲的十八条,以朝廷令的形式向全大宁颁布。

一时间,全国官民一片沸腾,非议者有之,但大部分官吏和几乎所有百姓都强烈支持。

古壶首先公布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共计一百二十万贯,普通商户的税率真是“值百抽四”,家财万贯的是“值百抽六”,家财十万贯及以上是“值百抽十”

如此,身为总理大臣的古壶一次性纳税十二万贯,以后还要每年依据经营情况照律纳税。

总理大臣率先垂范,全国官吏和商户无不依律公示财产照律纳税。

全大宁所有的奴婢都改为“佣人”,获得佣金和人身自由。

全大宁所有没有还有温饱之忧的穷人都得到了朝廷的扶助。

到这年春节前,朝廷颁布的十八条律令得到全面实行。

天下百姓,无不拍手称快,无不赞颂古壶这位“千古杰才”,尤其是那些被解放出来的奴婢们,有好些个地方的百姓,竟感恩戴德地给他建起了生祠——“古壶庙”。

古壶知道后,命陈志莲通过天奴帮传下命令去,请求百姓拆除古壶庙,后来陈志莲回复说,百姓不同意拆除,只同意将“古壶庙”改为“天下无奴庙”。

古壶知道当世有淫祀之俗,原来在横头县时,不是连坏人都有过“杀腿庙”吗?百姓之愿,古壶也只好随之去了。

……

又一年春暖花开之时,古壶派人把母亲和兄嫂接到了宁都来一同生活,坐尿坝的产业,由古氏族人经营。

小妹古莉自己找了个如意郎君,这年四月,热热闹闹地完了婚。

这年六月初六,是古壶母亲古王氏六十六岁生日,兄长古能当着母亲的面向古壶提出要为母亲祝寿。

古壶知道,以自己目前的地位和声望,自己为母亲祝寿,不仅会惊动皇上,还会惊动朝野上下。

到时会有无数的人来送贺礼,如此难免会授人以柄,他对古能说了自己的想法,说还是不祝这个寿为好,要祝也只在自己家里祝,不请任何一个客人。

“阿弟,你怎么官越做越大,胆子越来越小?”古能不悦地说。

“为自己母亲祝寿,就算有客人送贺礼又如何?这是人之常情,百姓人家都可以,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没错,我古氏从一个无名小姓到如今名扬天下,都是你的功劳。可是,你是从哪儿来的?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母亲生你养你的吗?给母亲祝个寿不应该吗?母亲你说是吗?”

古壶见一向敦厚的兄长第一次如此对自己生气,又见母亲看着自己,只是微笑,不说话,他知道,如果不答应祝这个寿,会伤了母亲的兄长的心,可是——

“壶儿!过来,蹲在这里。”母亲慈爱地看着古壶说,指指她面前地上。

古壶一怔,听话地蹲在母亲面前。

母亲一只手理着他的头发,另一只手抚摸着他脸上的那道烙痕,怜爱地说:“娘知道你的心思,为了有今天,你看你,年纪轻轻都有白头发了。”

“娘还知道,咱家现在有数不完的钱,娘是娘,天下的娘也是娘,这个寿,娘要祝,不收任何人的贺礼,娘——”

“娘,我知道了!”古壶一下激动地跳了起来。

“为娘祝寿,不收任何人的礼,我要请天下所有六十岁以上的母亲们,以及七十岁以上的所有老人们好好吃一顿。”

“现在全大宁每个县都有民鑫商社,就让民鑫商社主持办这事,只是,这要花很大一笔钱,娘和兄长可舍得?”

“舍得!这是好事,哪有舍不得的,就如此办。”古能高兴地说。

第二天,古壶便叫来顾三,要他和古能一起操办此事。

顾三一听,半天才回过神来,之后竖起大拇指说:“我的总理大人唉,你做的事,总是要吓死人的开天辟地的事。”

六月初六这天,皇上和在宁都的所有四品以上官员都应邀来到古府祝寿,按照请柬上的特别说明,他们全都没带任何贺礼。

与古府同时设宴的,还有宁都城内的几十处大饭馆,那些地方受邀前来的,是宁都城内所有六十岁以上的母亲和七十岁以上的老人,无论贫富。

与宁都城同时设宴的,还有全大宁的所有郡县府城,受邀者也是同样的老人,全部事项,都由民鑫商社的人主持操办。

古壶这一旷古烁今的壮举,成为全天下所有人争相传颂的奇闻。

在古府的举办的寿宴,自是最为隆重,最为盛大的。

在搭建的露天台上,古壶率领兄长古能夫妻俩和五个孩子;自己的妻子邢影和五个孩子;古莉夫妻俩,一共十六人,在母亲面前下跪磕头,感谢母亲养育之恩,祝母亲健康长寿。

就在磕了头刚抬起头来的这一瞬间,古壶突然感觉手指尖又强烈地跳了五下,突如其来的“电报”,让他瞬间感觉眼前的一切都恍惚了。

他抬头仰望着天空,仿佛看到了天上有另一个世界的那位母亲的笑脸,那位母亲正在说:“儿子,出息了!”

“娘——”古壶长长地喊了一声。

“唉——”前面的古王氏长长地应了一声。

这一声答应,把古壶的意识拉回到眼前的世界中来,此时,他两眼里已经盈满了泪水。

兄长古能拉了他的衣袖一下,他才回过神来,忙拭去泪水,带领亲人们走下台来。

之后,皇上发表了讲话,称赞古王氏为大宁生养了古壶这样一个千古奇才,特颁诰书,亲自册封古王氏为一品诰命夫人。

“老夫人。”一身华服的王羲之站到台上大声说,“此次祝寿,虽然我们都遵照请柬上的要求没送贺礼,可是,为表达我们所有人对您的敬意,我与你儿古壶当场共同为你书写几个字,就当是天下所有人送你的贺礼,如何?”

“好,这份贺礼我收了,多谢王将军!”古王氏高兴地说。

很快,府中佣人在台上正面挂起了一张大纸,准备好笔墨。

在祥和喜庆的乐声中,古壶和王羲之两人一人一画,写下“寿比南山”四个大字。两人配合默契,行云流水地把四个字写下来,间架严整,笔画一致,完全看不出是由两个人书写。

四字完成,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