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羲之请我搞天下 > 第665章 天下一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汤渣到了磨坊后,自杀的事倒是没再发生过,可是他每天都要有一早一晚两段时间,他把驴歇着,由他来代替驴推磨。

他像驴一样,也把自己的双眼蒙上推磨,晚上那段时间,他直到把自己累得走不动,然后倒下就睡。

把自己当驴使?古壶一听这事,笑了,有意思!

说话间便到了大宅院一角,汤德成指前面说:“那儿就是磨坊,我去把他叫出来?”

古壶摆摆手:“不用,我自前去。”

古壶进去一看,果然,驴歇在一边,哑巴男仆在往磨里添东西,另一个用黑布蒙着眼睛的人正推着磨转圈。

哑巴见了古壶,吓得住了手,愣在原地,汤德成招手把他叫出去了。

蒙着眼的人感觉到异常,也停了下来,摘下了蒙眼的黑布。

古壶看见果然是他,是曾经的景王爷,可是,又黑又瘦,两边脸上,一边一个被烙上的“奴”字。

褐衣短发,头发苍白,与原来气度尊贵无比高傲的王爷相相比,完全判若两人,要不仔细看,几乎认不出来了。

“哟——”古壶尖声惊叫起来,“这不是大宁国的景王爷吗?你怎么跑到这儿来拉磨来了?”

“你——你认错人了,我不是什么景王爷,我是汤府的仆人汤渣。”对方看着古壶说,似乎并不惊讶于古壶的突然出现。

“汤渣?”古壶一步上前,左右开弓就给了他两个大耳光,“别说你变成了渣,你就是变成了灰我也认识你。”

“尊贵的景王爷,你脸上也有了两个奴字,你知道这两个字怎么来的吗?汤德成,告诉他一切。”

“是,大都督。”汤德成上前一些说:“其实,你和你那三个所谓的伙计逃到那个渔村后不久,就被我的人认出来了,你是大宁谋逆未成出逃至此的景王爷。”

“我是古壶大都督在正洋国的线人,后来你们在海上遇到偷鱼贼的事,全是我奉大都督之命而设的圈套,目的就是要让你们到我汤府来当奴,把你们控制起来,等待大都督的大军占领正洋国的这一天。”

“这一天终于来了,大都督率领大军占领了天长国后,现在又已经占领了正洋国,正洋国皇帝已死,正洋全国已经属于大宁,今天,大都督是特地前来看望你景王爷的。”

“真的吗?这一切是真的吗?不是你们故意骗我的吗?你们以为我这王爷是那么好骗的吗?啊?我不相信,本王爷不相信!”

“本王爷把自己当成驴来推磨,我卧薪尝胆,我要东山再起,我要杀了古壶你这个贱奴!”景王爷突然张牙舞爪地对着古壶怒吼道。

古壶后退两步,冷冷地看着他,又转头朝汤德成点点头。

“你才是奴!”汤德成上前狠狠给了他一巴掌,“现在你是我的奴,是我这里洗便桶的奴,推磨的奴,不相信我们?那你问问你的人。”汤德成说着,转身朝外招了招手。

管家带进来三个人,这三人正是当初追随着景王爷逃到此处的余亮和那对马夫父子。

“王爷——”三人进来就呼喊着跪下,余亮大声说:“王爷,天长国灭了,正洋国也刚刚被灭了,正洋国皇帝已死了,古壶——古壶带了一千铁骑来捉我们,我都看见了,就在镇子上。”

“一千铁骑?来捉我?是真的吗?”景王爷听了这番话,看着古壶问。

古壶微微一笑:“王爷你可以不相信,就像当年你不相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一样。”

“哈哈哈——配!”景王爷大笑道,“我堂堂王爷,配一千铁骑来捉我,配!我是王爷,配!哈哈哈,我是王爷,王爷!永远的王爷!”

他狂笑着,狂吼着,突然转身,猛地一头朝石磨撞去,脑浆迸裂,当场死去。

……

几天后,古壶的千骑队到达正洋国都城,他命令向正洋全国下发告示,正洋国已经不复存在,所有领土和人民并入大宁,重新划分为大宁的三个州。

原正洋国皇帝刘勋畏罪逃跑被杀,其准备私自带走的财宝被追回,全部折算为铜钱,救济原正洋国所有矜寡孤独,穷困无助者。

原正洋官吏无奈地接受正洋被大宁吞并的事实,大部分人成为新官府的官吏,各州郡县的最高官员由从大宁来的官员担任。

百姓则因为大宁大军对百姓秋毫无犯,以及无数的矜寡孤独,穷困无助者受到求助,很快便承认了新官府,说天下一统,百姓少苦,民间对古壶大都督赞赏有加。

一个月的时间,理顺这里的所有军务和政务后,古壶任命东南大将军张路仍带八万人马驻守,他带着其余七万及从原正洋国投降过来经整编的五万共计十二万人马回到大宁。

回大宁的古壶没有回到宁都,而是带着这十二万人马直接前往西南边关,与西南大将军李杰的八万人整编成二十万大军,直逼安元国。

他要一鼓作气,趁势拿下安元国。

安元国是个山地国,民风剽悍,原来有兵力二十五万,在上一次三国联盟中,其出兵十万进犯大宁,大败,损失大半人马,现在总兵力约有十七万,能在前线作战的也就十三四万。

古壶仍然先派出使节前往劝降,不料安元国皇帝异常强硬,杀了使节,只留一个使节随送来回信,说安元决不投降,并且派出一个将军率领三万人率先出境,先发制人向大宁军发起进攻。

古壶派出五万人马迎战这三万敌军,先诱敌深入,再围而歼之。

可是,接下来向安元国境内推进的过程却并不顺利,由于安元国内多为崎岖不平的山地,不适合牛坦克兵的大规模推进。

古壶同李杰商议后,决定采用三成骑兵七成步兵,整体以楔子形布阵向安元境内推进。原来攻打天长和正洋国时,作为前锋的牛坦克兵,此时则作为主要的后勤保障车,运输着粮草在后面跟进,不求速战速决,只求稳打稳扎。

由于步兵采用了“蜜蜂战”和“石灰战”,虽然进展缓慢,可整体还算顺利,虽然每一场战役都打得不容易,可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

如此,经过两个月的作战,以己方损失三万人马的代价,消灭了安元十多万兵马,安元国皇帝在大宁军围攻都城的战役中被杀死,最终,大宁军占领了安元全国。

为了防止安元不认同大宁的势力叛乱,古壶把十七万大军中的十五万留给西南大将军李杰镇守西南,自带两万人马回宁都向大宁皇上复命。

又是一个秋收时节,古壶带领着两万兵马回到了宁都,再一次受到皇上和众臣及百姓的出城相迎,“杰定大都督”、“大宁柱石”、“大宁怪杰”的呼声,再一次响彻宁都城。

十月初一,大宁朝廷举行“一统大典”,正式诏告天下,天下一统,册封古壶为“太尉、司徒、司空”此“三公”之一的“太尉”,属于“公卿”之首。

虽然“太尉”只是个最高名誉封号,可古壶仍然跟原来一样,同时担任“杰定大都督”,总管全国军务,奉皇命可调动全国兵马。

王羲之册封为“太师、太保、太傅”之一的“太师”,也属“公卿”之首,可他向皇上辞谢了此册封,仍然只做他的“右将军”。

皇上知道王羲之的特立独行,便依了他。

其他各级官吏,皇上听了古壶的建议,不分出身门第,任用“能者”、“贤者”,多数的是务实能干的“寒士”。

石诚为“西北大将军”,统兵三十五万。

张路为“东南大将军”,统兵八万。

李杰为“西南大将军”,统兵十七万。

刘争为“东北大将军”,统兵十万。

范义伟为“宁中大将军”,统兵十万。

郭元为“宿卫将军”,统兵八万。

马驹为“牙门将军”,统兵三万。

除了册封文官武将,同时宣布大赦天下,官府出资,向流浪无助者施粥三日,官府与民间各出资一半,举国同庆三日。

……

“大典”仪式上,除了皇上,便是位极人臣的古壶成了万众瞩目的中心,下面议论他的人比议论皇上的人多得多,所有人都在说他的“盖世功绩”、“千秋功勋”。

在铺着红毯的高台上,古壶和被册封的文臣武将站在皇上身后,听着皇上和礼官对他的功绩的赞颂,看着下面无数人艳羡的目光,他的心里五味杂陈。

短暂的荣耀和激动之后,他的心中突然有一种空落的感觉,这个“天下”,算是被他搞定了,可接下来呢?又干什么呢?

他有一种失去动力,失去方向的无力之感。

整个大典仪式结束,又参加了皇宫中举行的“国宴”之后,古壶在侯戈的陪护下回到了家里,他感觉这一天下来,比他指挥打了一整天的仗还累人。

看见邢影和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地围到他身边来,他懒懒地说了句“我累了,想休息了。”便懒得再跟妻儿多说话。

邢影忙亲自服侍他洗漱,他最后对着她笑了笑,便一头栽倒在床上沉入了睡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