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在逃天子 > 第一百零三章 两栖登陆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4章 两栖登陆艇(第三更!)

朱肆走的这么慢,主要是两个目的,一是为了调安庆守军出城,清军想野战,他又何尝不是。

如果能够将安庆守军全部调出全歼,继而占据安庆,明军便能与张煌言连成一片。

若实现了这个战略,朱肆便会考虑强吞江南安徽这半省之地,才不会管那什么两年之约。

但若是安庆攻不下来,那么便是按照既定目标,接应张煌言部就行了,并且在此基础上尽量杀伤清军的有生力量,为两年后东征打下基础。

其二则是通过这段时间,观察地形,打造军器,朱肆一开始抽调辅兵里面的能工巧匠,自然不会莽撞的硬碰硬。

他仔细观察了安庆这一带的地形,水网遍地,骑兵用于战役的冲锋厮杀还行,若是想用骑兵实现大规模迂回包抄,那是做梦。

有鉴于此,朱肆一路上大肆征收或者购买百姓手里的快船。

这种船在江南百姓家中很常见,宽不过半丈,长却有三四丈,虽然不怎么稳,但速度十分快。

朱肆之所以特意选这种船,就是因为其宽度与马车两轮之间的宽度差不多。这时的车轮又都是木制,顶多包上一层铁皮,基本上也能浮在水面。

于是朱肆突发奇想,让工匠试着在这些船底安上车轮,便于水陆两栖作战。

这个要求虽然奇葩,但真的叫工匠做出来了。

之所以以前没人这样做,是因为车轮时常泡水,容易腐烂和变形,可能两三个月就不行了,寻常百姓哪里做这么一个败家玩意。

至于富贵人家,他们看不上这样的小船,稍微大一点船,根本不可能安装车轮,没那么大的承重。

但是这些缺点,明军统统可以忍受!

他们此次东征本就不打算长久,这玩意本就是一次性的,根本不会考虑两三个月以后的腐烂变形后的情况。

其二他们并不打算水上作战,粮草和辎重也不会走水运,这些船只主要用来运输士兵和辎重渡河。

所以这么大的船只足够用了。

只是明军虽然能够在船底加上车轮,但是江南这么多河流,有许多浅滩和淤泥,在船只底部安装车轮,在许多河流根本靠不了岸。

有鉴于此,朱肆让明军制作能够快速装填和拆卸的车轮。

这个也不是难事,车轮能够转动,主要是由于轴承的作用。只要能让车轮的横杆卡在船的底部就行了。

为了让这个车轮能够快速的拆卸,需要安放车轮的地方钉上木料,底部做成了半弧形,周围再弄好凹槽,车轮横轴塞进去后,便用铁片沿着凹槽彻底将车轮横杆固定在底部。

等到了渡河的时候再把铁片抽出,将车轮取下放在船上便可。

与此同时,明军在这些小船的四周都能钉上铁扣,万一事情紧急,还可以用铁链锁住,做成浮桥,快速渡江。

明军一路行军,已经到了安庆府的潜山县,便驻扎下来了,距离安庆府不过一百五十里的距离。

此时明军已经与张煌言部取得了联系。

张煌言已经赶赴安庆的下游池州,在此屯住坚守。

江南一地因为要防备郑成功,各地守军不会像荆襄那样虚弱,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都是满清一线。

安庆自古都是重镇,号称三万守军,但根据朱肆收集上来的情报,应该没那么多,两万五六。

战兵最多占四成,有个七八千。

安庆总兵魏元英在得知明军已经屯守潜山后,便率领城中一半兵马,约一万两千人出击,战兵五千,辅兵七千。

如果明军需要面对的是这点兵马,不至于让朱肆一路上如临大敌,慢悠悠的前进,在潜山县打造器械。

现在明军面临的敌人不仅仅是安庆,像安庆周围的庐州,凤阳等地守军的编制也是满的,满清能够迅速的调集兵马南下。

朱肆与众将商议,一早就注意到了这个可能,这次四处派遣小队通知各地县衙,甚至将兵马探子派到了庐州六安一代。

并且花大量时间在当地慰民,一是为了熟悉地理,二是为了能够快速的感知整个战场的态势,做到速战速决,绝不恋战。

果不其然,满清的反应也足够迅速,庐州有五千兵马已经南下,凤阳等地的兵马只怕也在后面不远。

在得知安陆总兵魏元英通过皖水已经派了一万两千人朝潜山县杀来。

朱肆见状当即命令一部往后方的水霞岭方向退去。另一部则渡过潜水,从河对岸的陆路方向并进。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示敌以弱。

并且根据奏报,这支清军也是水路并进,只不过方向是河的对岸而已。

明军这样做自然是为了绕后全歼。

水霞岭在潜水的边上,上面有个天堂寨,当地居民早就已经归附王师了。

那里不仅有一定的防御力,并且明军还留了一点东西在哪里。

魏元英通过探子得知这一消息后,便已经决定一战擒获朱家天子。

至于什么传言天兵天将不过是愚夫所言,他才不信这个邪。

从明军这个举动来看,这朱家皇帝无疑是个草包,走上山岭,以为能够据此险要,以逸待劳。

魏元英恶狠狠想,这草包连三国演义都没读过吗?

马谡守街亭,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老子到了水霞陵可不会傻乎乎的上前冲,直接断绝水源,围个山穷水尽再说。

魏元英风尘仆仆赶到水霞陵,看见山顶上树立起了明军大旗,不由的狂笑不已,仿佛大功到手,这擒住了朱家天子,多少得封个候。

待清军靠近天堂寨后,听到山上传来了正气歌。

明军举着简易的大喇叭,整齐划一的嘶吼着。

魏元英听后碎了一口叫骂道:“他娘的,这明军脑袋进水了吧?念这破诗有什么用。”

说完清军也不管明军说什么话,而是自顾自开始修筑防御工事。

正气歌读完了,山上的明军又开始说起了满清在江南的暴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魏元英神色如故,却发现军中有不少士卒开始暗暗皱起了眉头。

他也并不阻止,是非对错大多是人心里还是有的,但是人家满清势大,你打又打不赢,又不想死,那就只能乖乖做狗。

他知道自己手下这群兵是什么尿性,别看在这里有些人性,但是真到生死存亡,杀起老百姓那可是一点也不手软。

但是随着明军开始讲述清军在昆明城下的惨状的时候,尤其是多尼吴三桂等人的下场时,在场的许多士卒脸色已经开始发白。

这世上之人大多畏威不畏德。

明军做这些自然是为了动摇其心,有时候战场上一丝微小的变动,就会对整个战局产生巨大的影响。

朱肆不知道这些有没有用,但哪怕只有一丝用处,他都愿意去尝试。

听了这些事,清军营中或许没人会动摇,但只要心中有一点迟疑,这些都是值得的。

而后魏元英的部将上前谏言:“大帅,咱们只有万把人,这样包围水霞陵,兵力是不是过于单薄了?要不咱们撤回安庆吧?”

魏元英听完不屑一顾:“他娘的!你怎么这么怂?这么快就被明军的故事吓尿了?咱们大清二十万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没个定论,也许是这些流寇编造的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