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46章 意外收获

有15艘渔船作业的情况下,不用2个月,蓝鲸的数量就能恢复成20万头,到时将有金币入账。

仲余准备用来抽奖,毕竟超能力和黑科技都太香了。

而他在锻炼精神力的这段时间,也有不少意外收获。

那就是他发现了几艘古沉船!

南海是古代华夏与外国交通贸易的主要海上通道,自商周时期起,海上丝绸之路便已萌芽,并具有悠久的历史。

这条海路的主要航线是南海航线,因此南海中也埋藏着许多沉船,据估计,数量大约不低于2000艘。

而且很多沉船都是大型商船,里面装满了对外贸易的货物,动辄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件文物。

除了着名的南海一号,文物数量达到18万件,还有一艘出名的沉船拥有更多的文物,数量达到了数百万件!

那就是1822年从闵省鹭岛开至印尼爪哇岛的“泰兴号”商船,船上携带了四大官窑的数百万件瓷器,绝对是一艘价值连城的沉船!

让人惋惜的是,这艘沉船是被一个外国人发现的,并且不顾华国的反对,私自把文物处理了。

这名可恶的文物海·盗叫迈克·哈彻,是一名荷蓝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在澳洲成立了一家远洋打捞公司。

开始的几年,他的船队只打捞上来一些不值钱的废铜烂铁,导致入不敷出。

在1977年,他孤注一掷,偷偷进入了南海,并且打捞到一艘明代商船,船上有丝绸、茶叶和不少古瓷器,一下给他带来了300万美元的收入,让他起死回生!

自此,他就盯上了南海古沉船,为此,他还专门研究华国航海历史。

结果,还真被他偷鸡成功,他通过查阅大量航海日志发现了晚清商船“泰兴号”的沉没地点,就在中·沙,上面果真有数百万件精品瓷器。

不过,他为了抬高文物价格,竟然只保留了其中的36.5万件精品,把其余的都敲碎了,真是可恶至极!

仅这批瓷器就为他带来了3000万美元的收入。

这名文物海·盗的成功起了个坏头,吸引越来越多的打捞公司到南海偷偷打捞,对此,国家紧急成立一支水下考古队对南海海域进行文物保护。

就国家而言,以当今的科技认真去找的话,很多沉船都能被找出来,比如2023年发现的两艘明代沉船,文物数量就超过十万件。

不过,文物一旦打捞上来就需要进行保护,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一定划算,不如让沉船一直待在海里,只需探明地点,掌握情况,待必要的时候才打捞。

仲余这次找到的几艘沉船,有大有小,大的同样有十多万件文物,小的也有一两万件。

不过,他没打算打捞,只是以渔业公司的名义上报给了国家,得了几面锦旗,至于他们如何处理,他就不管了。

其实,如果他认真去找的话,整个南海的沉船都有可能被他找出来,毕竟南海虽然大,但航线确是集中在差不多的区域,在那里进行地毯式搜寻的话,肯定能找出来。

只是,对他而言,真的没必要,他一不缺古董,二没那精力,三是不想出名,暴露自己。

这次纯粹是操控着各种海洋生物到处闲逛,得到的意外收获。

同样意外的收获不止几艘沉船,还有不少特殊的海洋地貌。

海沟、海槽、盆地、火山和热泉等常见的就不说了,还被他发现了一个巨型的蓝洞。

蓝洞,意指蓝色的洞穴,其实就是一个满水的深洞,有海洋蓝洞,也有陆地蓝洞。

不过,陆地蓝洞与海洋蓝洞有所区别。

陆地蓝洞中的水质从上到下一般分为淡水层、硫化氢层和无氧层。

淡水层的水可以饮用,硫化氢层的水含有微生物代谢的大量硫化氢,具有强烈腐蚀性,无氧层虽然不能腐蚀动物的肌肉,但是甲壳骨骼可以得到几乎完美的保存,因此也被称为天然的历史博物馆。

海洋蓝洞是海底突然下沉的巨大深洞,其名字源于从海面之上观看对比周边的水域时,这个海底深洞呈现昏暗和神秘的深蓝色调。

蓝洞一般有百米深,里面严重缺氧,又由于缺少水循环无法支持海洋生命存在。

同样的,海洋蓝洞也极具科学研究价值,在其底部发现过许多远古化石残骸。

其实,世界上多个地方都有蓝洞的存在,并不算太稀奇。

已探明的海洋蓝洞有60米深的马耳他戈佐蓝洞、120米深的埃及哈达布蓝洞、123米深的洪都拉斯伯利兹大蓝洞、202米深的巴哈马长岛迪恩斯蓝洞、以及300米深的西·沙永乐蓝洞。

其中,伯利兹的大蓝洞虽然不是世界上最深的蓝洞,但就洞穴直径而言,它是最大的,直径为305米。

从空中往下看,洞穴外观达到几乎完美的圆形,再加上周围的礁石,有点像游戏王里的千年眼,所以看起来就像镶嵌在加勒比海西海岸的深邃目光。

而西·沙的永乐蓝洞其实有多个,有深有浅,其中最知名的一个位于西·沙永乐环礁的晋清岛与石与礁盘中间,洞口直径约为130米,洞口的直接低点也约为36米,深达300.89米,是地球上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洞内没有明显的水流,可以认为它与其他海域没有联系。

另外,银与礁(深屏滩)礁盘上也有一深坑,水呈蓝黑色,深不见底,渔民称为龙洞或者龙坑。

永乐龙洞有着悠久的传说,海南渔民称此处是定海神针所在,孙悟空拔去定海神针做如意金箍棒,留下深不可测的龙洞;

也有渔民说龙洞是南海的眼,藏有南海的镇海之宝。

遗憾的是,在2016年10月,永乐·群·岛出台规定,为加强生态保护力度,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在永乐龙洞及周边1海里范围内从事渔业生产和旅游观光等活动,因此普通人没办法一探这神秘的景观。

而其他蓝洞都能进行潜水活动,不过,每年都会有不少人丧命于此,这就是有得必有失吧。

仲余此次发现的蓝洞不是西·沙,而是在中·沙,位于其中的比微·暗沙中部位置。

中·沙几乎9成的面积都位于水下,一般最浅的礁都在水面10米以下,名字也都叫某某暗沙。

根据联合·国的国际海事公约,无论涨潮落潮都是干地者为岛,否则为礁。

比微·暗沙是一东西向长条形暗沙,小于20米水深的面积约40平方公里,最浅处水深约11米,是中沙群岛中延伸最长、面积最大的暗沙。

这个蓝洞洞口极小,直径只有三十多米,要不是他当时控制的是大王乌贼,为了躲避大白鲨的追杀,躲进了洞中,他都发现不了。

而当他准备控制大王乌贼进入蓝洞时,明显感觉到了身体传来的强烈抗拒,这还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这种本能情绪,显然是动物感受到了威胁。

因此,仲余只能放弃附身,用本体传送过来,探一探这个水下蓝洞。

当他进入以后,明显感觉到洞壁在一点点向外扩张,也就是说,空间在变大。

只是,当他潜入100米左右,空间又在慢慢变小,不过幅度不大。

直到200米深时,直径已经缩小到了150米。

换言之,下面又相当于是一个蓝洞,洞中有洞了属于是。

他仗着护罩保护,不怕所谓的硫化氢层和无氧层,继续下潜。

当他过了这个“洞口”以后,下面的空间又豁然开朗,而且是上面空间的几倍大,深度也达到了600多米,是永乐蓝洞的2倍深。

至此,仲余发现,这就是个葫芦型结构,开口小,上小下大,中收腰。

他心里暗忖:“难道这里是哪个神仙的藏酒地?”。

要真是个葫芦宝物,他就是不喊名字自来了,白白当了酿酒材料。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因为他在底部看到了不少骨头,而且都很大,很完整。

其中一副骨头尤其大,达到了15米以上,而且头骨又大又长,上面有着又长又尖的牙齿,还有多趾节结构的四肢,以及粗大的尾巴骨,看起来就跟蜥蜴一样。

这不得不让他想到了恐龙!

并且是海洋里最大的“恐龙”——沧龙!

沧龙生活在约7000万年到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就是演化自陆地上的蜥蜴,从1米长的小蜥蜴逐渐演化成体长近17米,体重超过20吨的顶级海洋霸主,并在白垩纪晚期的500万年里残忍地对蛇颈龙类赶尽杀绝。

在考古领域,目前沧龙类的化石,主要产自北美和欧洲,亚洲也有少量记录,华国暂时没有这类化石发现。

所以仲余发现的这头沧龙化石,是华国的首次发现,具有非凡的意义。

除了沧龙,他还看到了一副小一点的骨架,大约十一、二米长,从其长长的脖子、宽扁的躯体和成鳍脚的四肢就能判断出,这是一头蛇颈龙,也就是尼斯湖水怪的原型。

蛇颈龙体型硕大无比,重量达1000公斤,因其长颈得名,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一直是海洋中的霸王,与鱼龙类一起统治着中生代的海洋,到白垩纪末灭绝。

蛇颈龙种类比较多,分为两个支系,有长颈的蛇颈龙超科和短颈的上龙超科。

因此,蛇颈龙也有短勃子的。

徽省曾出土一具蛇颈龙化石,全长约4米,这是国内发现的第一具蛇颈龙新物种化石。

川省也发现过蛇颈龙化石,定名为威远中国龙,这个发现说明,7500万年前,川省盆地是一片大海。

提到鱼龙,仲余也发现了一副14米长的鱼龙骨架,身体呈纺锤形,外形似鱼,四肢变成鳍脚,似海豚。

它们是陆栖爬行动物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为鱼龙,这个过程类似海豚和鲸的演化过程。

鱼龙生活在中生代的大多数时期,最早出现于约2.5亿年前,比恐龙稍微早一点(2.3亿年前),它们于约9000万年前消失。

它们体型庞大,目前发现的最大化石为23米长。

贵省曾发现13米长的化石,是目前国内博物馆收藏中最大的一条鱼龙化石。

还在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地区发现过一条鱼龙化石,长10米,外貌很像现代生存的鲨鱼和海豚,嘴巴尖尖的,嘴内有尖锐的牙齿,是海洋中凶猛的动物,定名为喜玛拉雅鱼龙。

其实,虽然沧龙、蛇颈龙、鱼龙等名字中都带“龙”,但它们实际上都是水中生活的爬行动物,与恐龙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更不能说是生活在海洋中的恐龙。

恐龙特指蜥臀目和鸟臀目两个支系,而沧龙属于有鳞目,蛇颈龙属于鳍龙目,鱼龙则属于鱼龙目,跟恐龙是完全不同的类群,由于都属于爬行动物,它们和恐龙最多算是远亲。

所以各种名字中带“龙”的生物并不都是恐龙。

除了这三头龙,还有不少鱼类化石,由于不出名,仲余就叫不出名字了,但保存得都相当完整。

应该是它们在掉入蓝洞后没多久就死亡了,所以没在洞底进行挣扎。

否则其它化石不会这么完整的。

仲余看着这些宝贵的化石一时犯了难,他不知道要不要收走它们,要是在国外,他肯定毫不犹豫,但这是国内,所有考古发现都是国家的财富,他不能据为己有,当作自己的收藏品。

而且,他准备把这个蓝洞的情况上报给国家,毕竟这是个重大的发现,比永乐蓝洞还深,将取代它成为世界第一深的蓝洞,他想因此获得命名权,准备叫做百倍蓝洞。

等专家派人来勘察时,他们肯定会发现化石残骸的,到时他的几头化石龙就不好公开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在百倍蓝洞里获得的,到时不但丢了虚荣的面子,还给上面留下贪得无厌的印象,得不偿失。

只是,如果他不收走的话,在如此深的深度,专家们有没有能力全部完好无损地收起来要打个问号。

要是被损坏了,那将是重大损失,即便是他能继续探索整片海洋,也不可能保证再找到这么完整的化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还是决定放弃收走化石,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避嫌,但凡化石经过了他的手,人家就有理由怀疑他有所私藏,还不如全权放手交给他们处理呢。

而他所能想到的折中办法就是,将来专家们收起化石时,他准备助他们一臂之力,尽可能降低损坏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