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大明中兴之君 > 第二百二十四章 调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25章 调整

说完,朱由检又对王象乾说道:“内阁递过来的和谈陈条,朕看了,毫无进步,根本和以前没有什么区别,对大明来说,没有任何作用,先前朕所拟的细则,内阁可有反馈?”

之前朱由检让内阁拟对蒙古诸部的和谈陈条,结果内阁仍旧还是旧思维的老三样,无非便是称臣、纳贡,成附庸。

这种几乎毫无约束力。

人家回到草原该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认怂是因为被堵在关内,他们又不敢像建奴那样冲出去,尤其是在建奴战败后,他们更不敢,所以此时才选择认怂。

不过话也说回来,内阁怕是也头疼。

因为这些个部落一个比一个穷,指望他们赔款是根本不可能,只能拿牲口来作为赔偿。

但牲口又不值钱,内阁还得让大明保持大国的威严,也不能太过离谱,所以导致这个陈条不但陈旧,而且在朱由检眼里简直毫无惩罚性。

王象乾连忙说道:“内阁已经收到,现除马学士坐镇文渊阁轮值外,范学士、钱学士已经启程而来。”

“毕卿呢?”

王象乾说道:“毕学士亦在来之路上,依着路程,今日或者明日便可到。”

朱由检点点头,心想这怕也是首次内阁出动这么多阁老来到前线吧?

虽然已经没有了战事,但是专门为了处置这次和谈,三位阁老奔波过来,也算是大明首次了。

其实在朱由检眼里,没必要这么兴师动众。

但是考虑到有些事一直依靠驿传急递也确实不够方便,所以他也就许了几位阁老的行动。

想想也是离谱。

自己亲征就算了,阁老们身在中枢坐镇也跑来,倒是也有点跟着他不务正业的味道。

这或许也是上行下效的一种?

朱由检还是喜欢这种的,不要那么死板,有些事情老是坐镇中枢,待在京师,解决起来总归慢得很。

现在起码看上去算比较活跃。

朱由检询问道:“那蒙古各部的首领呢?来了没有?”

王象乾说道:“还未曾,已经在路上了。”

朱由检不满说道:“磨磨蹭蹭,把他们都盯紧了,不能让他们再生什么事。”

王象乾连忙说道:“已经盯紧了,他们大军已经被袁少傅领兵堵在密云,盯着一举一动,现除却他们的酋长往遵化而来外,不会允许他们四散活动。”

朱由检说道:“那便是最好!遣人告诉这些酋长们,朕不在乎他们在路上行串联商议之事,但是在十一月二十日前没有来,那便都不要来了,直接战场上见。”

王象乾知道皇上这是在吓唬酋长们,连连应命。

十一月二十日也没有几日,便是再慢,也该到了。

……

十一月十五日夜,毕自严将粮道一应事务交由了自己弟弟,赶至了遵化面圣。

十一月十七日夜,钱谦益、范景文两位中枢大臣也来到了遵化。

重新再见到他们的皇上时,范景文和钱谦益都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皇上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仍旧待他们和蔼温和。

但是在商议事务之时,他们却都能感觉得到,皇上似乎变得更加强势了。

十一月十八日下午,结束了议事的众人自遵化的抚台衙门中离开。

“范大人,请留步。”

毕自严忽然开口说道。

毕自严的开口引的几人驻步。

“我那不成器的弟弟送来的一壶浊酒……意欲与你小酌两杯……”

说到一半毕自严意识到自己唐突了,看着其他三位阁臣看着自己,毕自严脸色不变,改口说道:“几位同去小酌如何?”

这是来自同是阁臣的邀请。

尽管这种邀请似乎有点太儿戏,而且于理他们是不适合私下相会,但见到毕自严神色,也都猜到毕自严有话要说。

范景文询问道:“可是有公事?”

毕自严说道:“是。”

范景文看了眼其他二人,点头道:“那便一同去吧。”

钱谦益、王象乾自然没有意见。

于是几人来到毕自严临时的小院。

毕自严屏退了几人后也是直入正题。

“范阁老,诸位阁老,不知道您们有没有感觉,皇上似乎有点变了。”

此言一出,几个阁老面面相觑起来。

王象乾皱眉道:“何出此言?”

毕自严看着王象乾说道:“霁宇你自出征起便一直伴君,可能体会不大,但是我们方才面圣,可是有所体会。”

范景文说道:“毕阁老您是说,皇上赢了胜仗,心态上比较虚浮?”

毕自严说道:“不,不是这个。我的意思是,皇上似乎比之先前更为强势了。”

钱谦益挑眉仔细回想了一下面圣细节,也点点头说道:“似乎是如此。”

“以往陛下强势,但是我等之言也都会听之,刚刚虽然亦是征求我等之意见,却能隐隐感觉到陛下多了几丝不耐。”

范景文肃然说道:“这倒是真,没想到毕阁老如此细心,你若是没提,我当真未曾发觉。”

毕自严摇头说道:“还有一点我未曾说,陛下本次出征大胜,大明本次大捷也一应影响到了我们,眼下皇上似有锋芒毕露,我们也应当调整内阁与皇上的关系。”

钱谦益愕然说道:“如何调整?”

毕自严没有回答,而是看向了范景文。

此间这位最为年轻,即便放在整个内阁,也只有马士英比范景文年轻。

而这位也是最为受到皇上重视,一上来便是被陛下忽视掉其他阁老的年龄,钦点这位成为了首辅。

而近来的相处,毕自严也认可了这位的才能。

起码在共同主事户部方面,毕自严认为对方的才干并不下于自己,而且许多方面都与他想到一块。

所以他也相信对方能明白自己说的话。

皇上这趟出征,胜利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在精神方面,也势必会影响到政治方面。

皇上的威严不断积重,在百官、百姓眼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那么相应的,在中枢的话语权也会不断的变大。

就比如这次大胜之下,皇上在前线当场封侯,于程序而言是不符合礼制。

但是皇上亲封。

他们所在京师的内阁又怎么可能有反对意见?

何况他们反对又怎么会有效?

真要是反对到底,会不会彻底引起前线官军不满?认为他们廷官压榨武官过狠?从而引发难以收拾的局面?

所以不管如何,亲征打了胜仗的皇上便已经是货真价实的马上皇上,他也货真价实的掌握了所有军权。

只是大明已经太久没有再出现这样的马上皇帝,以至于内阁几人乃至京师那边的百官也没有经验可循,从而迅速调整自己的定位。

范景文缓缓点头,说道:“梦章有些明白毕阁老的话了。”

内阁和皇上的利益是一体的。

皇上是天授神权,那么内阁便是君授皇权,而权力就那么多,皇上让渡出去一些,内阁便增强一些。

那么反过来,皇上在亲征过后,所说的话会让众人更加重视,而皇上话语权的增加,也势必会让内阁的权力给让渡出去。

其中忽然的改变,可能会让人有些不适应。

而这也是内阁忽然发觉打赢过后,自己身为中枢无法重度参与进与北虏的和谈后,果断离开中枢来到皇上身边的原因。

虽然其中是有距离的因素。

但更大的因素是,仍在亲征、未在京师的皇上现在是可以直接绕开内阁了。

而毕自严便是敏锐的发觉了这一点,从而发出提醒。

正常来说,皇上明发旨意,内阁、给事中都有封还的权力,但是现在皇上不在中枢,且身边跟有阁臣,那么这边发出的旨意,是完全可以不经过内阁,之后才告知内阁。

就比如这次封侯。

内阁之后即便是知道了,生米也已成熟饭。

就显得内阁有点多余,变相的通过了距离削弱了内阁的权威,这种事情虽然是因为皇上在外,是没办法的事情,理论上内阁仍然是内阁,内阁在皇上亲征时被皇上赋予了监国的权力,权力仍旧很大,但禁不住皇上在外面不讲武德。

而且问题就在于,这次封侯,外面的文武都认,而且这次是封侯,下次是什么事情,皇上仍旧可以继续绕开内阁,跟随在外的文武也一样认,因为皇上打了胜仗,威望在增长,那么这样一来就会形成对于原先政治格局的破坏,也就是变相增强了皇权。

而毕自严提醒的正是这点。

皇上威望在增强。

那么与内阁的相处模式也得调整变化。

至于如何调整……

毕自严说道:“我已经年老,在负责后勤粮道时,时常也感到力不从心,内阁事务繁重,我怕是再难以承担,所以日后内阁的担子还需要你们撑起来。”

说着毕自严叹了口气。

这忽然的转辙,反倒是让其他三位阁老有些慌乱。

“毕阁老何出此言?”

“您还健壮……何必妄自菲薄。”

“户部可离不开您。”

阁老们连连宽慰。

毕自严却是摇头,然后先是看着范景文说道:“不二公,你深受皇上信赖,也理应为国,皇上为了留住你,不惜改变廷举,我是真心希望你可以夺情,眼下虽是胜利,但大明仍旧留下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范景文有些慌乱。

他是儒臣,向来以儒家典范来约束自己。

为亲人服孝,乃是重中之重,他从来没有改变过服丧的想法,即便是被皇上强行延期一年,他也打算着一年之期过后便回家丁忧。

可现在毕自严话里又把自己抬得太高,而且考虑到毕自严话里隐退的意思,范景文便更觉得身上担子重上几分,难道自己真要夺情?

……

而与此同时。

遵化城内的抚台衙门中,朱由检漫不经心的练着字。

刘侨小心陪着曹化淳在朱由检旁边伺候着。

朱由检询问:“他们散了吗?”

刘侨小心回道:“回禀陛下,已经散了。”

“嗯,由他们去吧,没什么事。”朱由检打了个哈欠。

阁老们私下相聚,并不算什么大事。

毕竟这几个人,在京师时便是办公也都在文渊阁。

都是位极人臣的人物,不会做什么想不开的事情。

横竖相聚也不可能是为私事。

“是。”

刘侨小心应道。

朱由检又练了一会儿字,然后弃笔对曹化淳说道:“司礼监批红吧,准了内阁所奏,让周延儒去孙传庭那吧,查清楚孙传庭遇刺一事。”

曹化淳连忙应道:“是。”

吩咐完后,朱由检看了眼桌上右侧的一封奏疏,登时有些头疼起来。

这也是来自陕西的奏疏。

是杨嗣昌所奏。

内容也是非常简单,但却足够让人震惊,竟然是弹劾孙传庭的。

这让朱由检多少有些郁闷。

即便是按照后世来说,这两位闹起来那也是在几乎把民乱给扫平之后,怎么这会儿反而开始闹了?

而且孙传庭还是杨嗣昌的上官,杨嗣昌去陕西协助孙传庭平乱算为杨鹤的罪过弥补。

他怎么就忽然开始弹劾孙传庭了。

而且内容也相当无稽,乃是弹劾孙传庭居功自傲,心里一点也没有朝廷,剿匪才有所小成,结果却不思虑着怎么彻底解决匪患,反而与地方不和。

这奏疏换作前世朱由检,怕就会当即勃然大怒了。

但换作现在,朱由检对于孙传庭的信任度远高于杨嗣昌,自然不可能凭借这么一封奏疏就对孙传庭怎么样。

但是这二人不和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了,这封奏疏明发,杨嗣昌敢这样写,怕是也做好了彻底与孙传庭翻脸的准备。

那这样一来,他便不适合再留在孙传庭身边剿匪了。

朱由检叹了口气,思虑着该怎么安排杨嗣昌。

杨嗣昌这个人,是前世朱由检最为信任的人,几乎集了万千宠爱于一身。

而实际上其个人,也是充满着争议,尤其是这厮就是主导了左良玉、贺人龙羁绊的罪魁祸首。

原本朱由检便是看重杨嗣昌的剿匪能力,打算让他提前与孙传庭合力,将渐渐生起的匪患给彻底平息。

哪想到这二人这会儿就开始不和了。

思来想去,朱由检打算先把这个人调往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