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铜坑村前面的小河有一段河滩,河滩面上铺满了大大小小的鹅卵石。鹅卵石下是石头和沙子混成的沙石层,沙石层有多厚没人去考究过。

在河滩的沙石层里,除了鹅卵石外还埋着另一种小石头,数量很少。这种石头大的有鸡蛋大小,小的有拇指大小,表面光滑细腻带有玉般的光泽,在玉质层下有或黑或白的纹路自成图案。每每村里有人做房子到河滩挖沙,小孩们总能捡到一些这样的石头。

王志富把玩着手里的一颗石头,悠闲地坐在自家士多店门前晒太阳。石头有鸡蛋大小,椭圆两头略钝,在米黄的底色上大半边有着黑白双色的纹路,纹路纵横交错形成的图案有三分像一个农民赶着一头牛在耕地,王志富称之为“农耕石”。

“农耕石”是王志富花十元从一个小孩的手上收来的,当然,小孩拿到手的只是他店里标价十元的零食。在发现石头纹路图案的隐秘后,欣喜若狂的王志富曾到市里找相关专家看过。专家拿放大镜对着石头看了几眼,淡淡地说了句:个头太小,质地普通,图案无奇,没什么价值。王志富听了却并不以为然,他想我这是天然奇石,奇特圆润,可比翡翠玉石好多了,玉石翡翠不雕琢打磨有我这石头好看吗!

某日,王志富逮住机会把这个想法推销给来买烟的鸭倌王水生,王水生听着王志富的介绍,把“农耕石”看了又看,表示极力赞同。随后,王水生又在电话里把这事说给他堂弟王云贵听,王云贵对这个石头也十分感兴趣,且认为它们极具价值。

王云贵是天生残疾的瘸子,在镇属地下河旅游区经营着一个卖纪念品的档口。在接了王水生电话的第二天上午,他就匆匆地从旅游区赶了回来,迫不及待地把王志富的“农耕石”研究了一番,口中尽是赞美之词,脸上溢满羡慕之色。他想用两百元的价格请王志富割爱,王志富稍作犹豫便拒绝了。

下午,在王水生家吃过午饭后,王云贵和王水生便扛着工具去河滩挖石头去了。才转出榕树头,他们就看见不远处的河滩上有两个人在那挖着东西,走近一看却是王志富和他的婆娘,看样子这俩已经来了有一阵子,桶里装着好几块圆润的石头。王云贵赶紧和王水生找好地方,卖力地挖了起来。

下午一晃就过去了,太阳落到了山后。王志富数着桶里的石头,大的9块,中的15块,小的30块,一共54块。王云贵挖了22块,大的5块、中的8块、小的9块,王水生挖了26块,大的7块,中的7块,小的12块。

接下来的这些天,他们每天都去挖石头,平均下来一人一天也就只能挖个四五十块。然而好景不长,也不知道是谁传出的消息,说是村前的河滩里有“图石”,可值钱了。于是村里卖肉、养鱼、贩菜、卖农药肥料、搞建筑、打零工的这些人,都放下手中的活加入了挖“图石”的行列,河滩很快被翻了个遍。可当人们试图往河滩以外的地方去寻找“图石”时,却是一无所获。

一晚,王志富、王云贵和王水生在村文化室又聚在了一起,受邀而来的还有屠夫王猛、渔农王淼、菜商赵鸿运、工头王亚洲,肥料代理王万金和一些手里有一定数量“图石”的人,王志富还特意请来了老村长和村会计。此次聚会的目的是给“图石”定价,经过了一番激烈的争讨之后,最终大家同意以市场日工资除以产出为基础,价格翻翻为原则:大石每块20元,中石每块10元,小石每块5元。交易方式定为每晚6点后在文化室进行报价并交石头和押金,第二天早上9点交割买卖,当买价高于或等于卖价时成交。卖出以报价低者优先,买入以报价高者优先,成交价取买卖二价之和的平均。上午10点后进行钱石结算,期间钱石由村委会保管,交易由会计公告,村长监督,村委会收取资金入账方成交额千份之五为酬劳。王云贵当场交押金两千报价,以现价大量收购。

然而王云贵并没有收到多少“图石”,据第二天文化室黑板公告显示,当天成交大石12块每块20元,中石20块每块10元,小石50块每块5元。来领钱的都是在赵鸿运菜场打零工的本村妇女。

挖石行动还在继续,河滩以外找不到“图石”的踪影人们就往河滩深挖。“图石”的人均产出虽日渐减少,但依然源源不断,“图石”的交易公告每天都在文化室黑板刷新,关于图石的小道消息也在村子里日渐多了起来。

王万金挂价收“图石”了,大石30元,中石15元,小石7元…

赵鸿运挂价收“图石”了,大石35元,中石17元,小石8元…

王猛私下把手上一半的“图石”高出市场价卖给了王志富…

王亚洲、王淼把分批收到的“图石”私下转卖给王云贵,狠狠地赚了一笔…

一时间“图石”交易一片看涨,手中有货的大都惜售待涨,手中没货的要么去挖、要么挂高价去买,人们总得拿点货在手里才能安心。细心的人在众多关于“图石”的小道消息里发现两个极其重要的消息,一个是有挖石的提出,当前产出以最初定价原则计算,应该是大石每块60元,中石每块30元,小石每块15元;另一个是王云贵在旅游区卖了不少“图石”,最高的一块大石卖到了一千元。只是该消息没有被证实,王云贵当然一口否认,但他却悄悄提高了收“图石”的价格。

“图石”在铜坑村里除了交易时所表现出的价格外,还具备了一些其它价值。有善雕刻者把小石做成吊坠、手串出售,使其价格立马翻了几翻;有爱收藏者把图案特殊的拣出,当作宝贝珍藏;有人尝试拿“图石”去买东西,结果能买肉、买菜、买鱼、买生活用品、买肥料农药。

王志富把“农耕石”托举在掌心向着太阳,阳光把石头染上了一层金色,金色在石头的玉质层里浸沁流转发出柔和的光。他的身影投射在士多店墙上,斜着的影子也挡不住那股意气风发。自从王志富把农耕石的图片配文发到奇石交流网站后,引起许多关注,有人曾出一万的买价想当面见识一下“农耕石”以确定交易,王志富婉言拒绝了。

铜坑村的“图石”产出从未间断,只是现在人工已经很难挖到石头,工头王亚洲早把挖掘机开上了河滩,挖石的同时兼挖沙,这回终于有人把河滩沙石层的厚度给弄清了。然而再厚的沙层也有被挖完的一天,在河滩不知被深翻了多少遍之后,终于再也难觅“图石”。王亚洲不死心,又运来一艘挖沙船,就在河里挖沙,居然时不时的给他又挖到了一些“图石”。

村里“图石”的交易也从未停止,只是其价格却起落无常。王云贵私下以市场九折的价格收购王亚洲手上“图石”的消息,让持有“图石”的人纷纷折价出售手上的“图石”。赵鸿运接二连三低价挂卖“图石”的行为,让“图石”的价格更加雪上加霜,村里大部分人都在亏损卖石。然而就在“图石”价格被腰斩、人们无奈低价挂卖“图石”的时候,却有人悄悄大量接盘,当人们发现提石时姗姗来迟的王万金后,当晚“图石”价格立马止跌回升。

随着价格的起伏,“图石”在村民手中不停流转。持家的妇女们发现“图石”不能用来买肉了,有时买鱼、买菜也不收,但是买生活用品、肥料农药却一直有效。随着这些变化,“图石”慢慢从老人、妇女手里流出,大部分集中到了某些人手中,“图石”交易日渐萧条。

一天早晨,一条震撼人心的消息在铜坑村里传开了:网上有人以一万元的价格欲购王志富的“农耕石”。人们纷纷去向王志富求证,王志富也不隐瞒,坦承确有此事,并拿出手机给大家看聊天记录。一时间,人们闻风而动,铜坑村的“图石”市场再次沸腾起来。当晚,好久没来文化室收石的王云贵也出现了,当众交了五千押金报价,高于现价五个点大量收购。

铜坑村前面的河里,那条老旧的挖沙船每天风雨不停地准时开动,一趟又一趟地翻着河床,没人去关心河床已经被挖得深一处浅一处。船上发动机的声音远远传来,萦绕在村子上空,钻进人们的耳朵,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完)

人事虚构,雷同巧合!

202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