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之AI教父 > 第326章 NPC的昵称们(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人工智能究竟知不知道自己是人工智能,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这个问题实际上最内核的部分是指人类一直以来对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一种担忧,又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关怀。

机器人和AI会不会有情感,会不会有意识,甚至于会不会喜欢上人类,与人类有那么一段情感上的纠葛。

这是除了【机器人会不会统治人类】之外,人类第二大关心的问题,【机器人会不会真的有情感】。

这里体现出的问题,沾点伦理。

因为,如果机器人有情感了,有意识了...那究竟该如何看待它们?它们算是一种生命吗?

有情感和有意识的标准和定义又应该是什么呢?

此处存在的问题,其实和当年克隆技术实现的时候很像,不过却更加模糊,难以判定。

毕竟克隆体出来的是碳基生命,这一次的智能体却是数字生命,硅基生命。

这些问题已经出现在小说和影视作品中很久了,但在以前看来,都是未来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果现在就讨论的话还是为时过早。

可如今的情况正在发生飞速的变化。

孟繁岐已经带来了下一个层级的智能狂潮,此前的这些可以暂时搁置的问题,似乎已经迎来了新的危机,有了讨论的必要。

在350亿的这款新Gpt之前,不管是围棋智能,检测技术,还是自动驾驶,那些东西都是针对特定问题的一种智能方法。

即便它在下围棋,检测图像内容甚至开车这些事情上到达了人类水平,乃至于超越了最强的人类。

它也只是一个类似计算器一样的新器件、新办法。

要论复杂的数学计算,谁能比计算器算得快?想必是不存在这样的人类。

可人们却对计算器这样的设备没有任何的伦理关怀,其原因就在于所谓的情感。

计算器和围棋AI,专精于某种技术领域,它们可以把分内之事做得非常到位,但却没法真的和人类交流。

尤其是情感上的交流。

“所以其实说到底,大部分人类对于AI到底具不具备情感的判断是非常主观非常唯心的。”孟繁岐在closeAI内部也曾经发起过这样的讨论。

因为Gpt系列的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在对话的时候表现得十分像是人类,甚至已经到了可以通过图灵测试的地步。

即便人类与它进行一对一的文字对话,也很难判断它到底是不是人类。

如果按照计算机先驱,图灵大神的定义,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智能,就应该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如此定义的话,Gpt4可以说是板上钉钉的一种智能了。

可Gpt系列技术本质上只是根据前后文对话,去计算各个位置上特定词汇出现的概率,换句话说,这种实现方式目前仍旧有悖于人类对【智能】和【生命】的理解。

孟繁岐扪心自问,他很难去认为这样的一大坨矩阵是一种【智能】或者【生命】。

当然了,这是他作为核心技术人员的看法。他熟知其中的技术原理,能够看懂本质,因此不会被Gpt那种表象能力所迷惑。

如果换做一个普通人,不了解其中的技术内容,单独只评价它的对话和其他智能能力的话,似乎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

这其中的是非曲折,到底应该如何判定,实在是一件麻烦事。

不过话说回来,人类对大脑等人类自身【智能】的理解,本来也不够透彻。

说不定...人类大脑的运作模式其实真的和神经网络的模式相差无几呢?

人类最初的大脑也只是一个初始化比较失败的模型,经过几千年上万年的进化之后,大脑的权重通过基因的方式遗传了下来,现在天生就自带一个预训练比较出色的模型。

随后通过人类自己的教育方式,将每一个人培养成不同方面的人才。

每个人自己的独特经历,独特的生长环境,就像是数据集的不同,使得最终的结果也各不相同。

你别说,这么对比一下,似乎还真有点说得通。

毕竟神经网络的这一套操作,本来就是从大脑的神经和激活行为当中得出的灵感。

至于事实的真相到底是不是如此...那就要看什么时候显卡的算力和神经网络的规模真的能够追上人类大脑的水平了。

人类大脑的复杂度情况,折算成神经网络的规模,差不多百万亿乃至于千万亿级别。

而chatGpt,1750亿,Gpt4,8800亿。

前世最为先进的Gpt4模型,大约已经达到了人类几百分之一的容量水平。

单看Gpt4在各种人类相关测试上的性能和报告的话,说实话已经相当高水平了。

几乎都能取得夸张的佳绩。

如果Gpt4这个规模再继续扩大几百倍,同时数据的质量和方式能再有提升,孟繁岐也完全拿不准,是不是真的有可能超过人类的智力水平。

这谁说得准啊!

如果两者的规模持平之后,人工智能模型真的和人类的智力相当乃至全面超越了,那就可以说明神经网络模拟人类大脑激活模式的方式,切切实实生产出了更牛的人造数字大脑。

但那得是很长一段时间之后的事情了。

按照英伟达提升计算能力的速度来看,即便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至少也得要2029年才能够负担得起这个规模的模型训练。

如果边际效益递减,遇到了技术瓶颈...那可能就得2040年后了。

“唉...以后的事情谁能知道呢?只能相信【后人的智慧】了呀!”硬件技术的发展需要时间,这点孟繁岐并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唯有耐心等待:“眼下我应该关注的还是AI小镇的推进情况。”

AI小镇本次计划的模拟时间,也就是对公众的开放时间是一个月出头。

这个时长在小镇中的时间跨度将会是六七十年。

在内部测试的时候,closeAI也未曾以这个时间流速持续模拟超过一个月,因此大家对于最后的结局也是没有足够把握的。

之所以要选择这么久的时间,是因为模拟的持续时间过长,时间的流速够细致的话,其中的角色会因为足够的经历和记忆涌现出一些令人惊叹的类人行为。

主要体现为,角色可以传播信息,能够回忆起过去互动的记忆,并与其他角色协同进行某个行动。

因为closeAI为角色们编写的初始背景故事和人设其实是只有几百字的。

普通人进行阅读,一两分钟就能读完一个人的大概设定。

对于传统游戏来说,这点设定也只能用作给玩家阅读所用,但现在它们需要在这个基础上逐渐发展出自己的经历,这就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

这个持续的互动和记忆过程就不一样了,Npc角色能够记住自己的经历和互动行为,它们会缓慢地发生变化,而非十年如一日地不发生变化。

“千万不要小看【能够回忆起过去的互动】这个能力,这对于游戏Npc来说是史诗级的难度。”孟繁岐第一次提出AI小镇这个创意的时候,closeAI内部就有那种不玩游戏的人,无法理解这个能力的强大之处。

“游戏Npc的行为目前完全依赖于各种模式下的脚本编写,很多没有配置脚本的Npc,你就是当着它的面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它也毫无反应,就像根本没看到一样。”这种情况普遍出现于那种成本有限的游戏,除了主要游戏角色之外,其他大部分Npc就是个在街上散步的装饰品,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和作用。

“等以后加入了AI智能体在游戏的Npc当中,那就真的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了。设定只能够大概确立角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逻辑,最终会导致怎样的结果...恐怕连游戏制作者本身也无法预料了。”

孟繁岐想象了一下那个时候的光景,觉得游戏的开发者们除了在角色的逻辑脚本里写死他们一定要确保什么事情发生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可以精确地控制这些AI智能体的行为。

AI小镇当中,模拟一周的时间,观察者们就已经可以看到一位原本六岁左右的孩童,逐渐长大成为了一个二十岁的青年。

除此之外,很多角色也逐渐养成了自己的习惯,这些东西被观察者们发现之后,有一些角色逐渐也有了一些热度和代称。

例如,此前那个总是跟父母说自己去上学了,其实逃课去了游戏厅的家伙,就被大家成为【爆玩小子】。

后来这件事败露了,他被父母一阵混合双打,在床上躺了两天,起来之后总是说自己蛋很痛。

于是又被改称为【爆丸小子】。

另一位中年男子,亚当史密斯,总是喜欢早上五点多就起床,起来了就看书,也不干别的。

看了几年之后,开始准备撰写自己的哲学着作,被网友们称为【大哲学家】。

还有一位每天早上不到11点几乎绝对不起床的,被称为【睡梦罗汉】。

在一批类似的角色导致热度稍微起来之后,孟繁岐也逐步开始放开限制,将一部分游戏内的权限开放在了这个网页上。

比如,观察者们可以操控小镇中的一些设施,将角色们房间的灶台设置为着火,浴室设置为损坏。

采取类似的操作之后,角色们通常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生活设施出现了问题,并且尝试进行修复,又或者是寻求帮助。

不得不说,这是一次让观察的趣味性大幅提升的更新,人类不仅天生就有一种喜欢观察别人生活的趣味,更有那种喜欢戏弄别人的恶趣味。

当然了,孟繁岐也为每个设置状态变更的时间设置为一天仅一次,也就是小镇内2年的时间内,同一个设备只允许观察者们操作一两次。

以避免太多的人反复操作,破坏了AI小镇原本模拟现实生活的那种观感。

人数众多,而操作的机会稀少,按理来说,大多数普通人是轮不上自己进行操作的。

一个设置一天只能修改一两次控制台状态,整个小镇撑死也就几百个可以动的地方,对比百万千万级别的流量,这是杯水车薪,并不够每个人都操作一下的。

不过这次的更新,却极大地促进了相关视频的二次创作。

很多人都在戏弄AI小镇内居民角色的同时,录制下了整个过程,想要将自己的恶作剧分享给更多的人。

其中就不乏很多自己就颇具影响力的视频创作者。

许多玩家虽然自己玩不到,但完全可以通过观看这些视频的方式得到乐趣。

在他们观看、分享这些内容的同时,也相当于在为孟繁岐的AI小镇做了宣传。

比起需要自己登陆特定网页,查看游戏界面,再查看人物状态,和他们的历史记录。

直接观看一个目的明确的,戏弄人工智能Npc的短视频,显然是更加方便简单的娱乐方式。

并且,这些视频创作者往往会发掘一条主线,讲一个比较长的故事。

如果观众自己来查看,可能会觉得一下子信息太多了,一个小镇里有三十多个Npc在到处乱跑。

一时间会找不到重点,发现不了乐趣所在。

这些创作者们则是发现了有意思的地方之后,以此为基本故事线,再偶尔穿插一些别的人物,观众的感觉趣味性有很大的提升。

比如孟繁岐带有一点恶趣味设定的,想要竞选镇长的汤姆,他为自己事业做出的努力,包括他批评其他竞争对手的言论都很有意思。

【我不喜欢莫拉,我觉得他太脱离社区了,不了解普通人民的生活和想法,他没有用心为镇上的区民谋取利益。】

这番话,又何尝不是对美国现在忽视底层白人的一种影射呢?

虽然模拟世界AI的一天只有现实几分钟的长度,但不少视频制作者查询了具体的角色记录的时候,却发觉他们这一天,一个个都过得相当充实。

由于孟繁岐没有过多地设定和模拟现实的经济体系,因而这些AI居民身上没有过于沉重的负担和压力。

这就导致了他们的生活,现实中的人们是可望而不可及。

【早上自己做早饭,做点运动,工作朝九晚五有午休。中午还和朋友一起用餐闲聊。晚上看看电视,讨论一些事情,自己玩玩乐器...】

“这生活也太美妙了吧!我怎么每天下班回家只想躺着,别的什么也不想做呢!”

这是不少现实中观众们的心声和吐槽。

模拟时间久了之后,大家不仅在这个小镇里看到了自己有过的经历,同时也看到了自己想要却不得的生活。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稍微有些讽刺的事情。

持续的模拟在三周的时间内为这个项目累积的无数的关注,孟繁岐也决定在最后一周这个时间点接受一次公开的采访。

在展示一些压箱底有趣现象的同时,也该将背后350亿参数的chatGpt搬到台前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