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阴家后裔 > 第二十章 进入墓地(4)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了一个台阶以后山洞的整个环境的变得好了一些,我们似乎是到了一个地下的平台。前方的光也由淡绿色的萤石光成为了亮灰色的石晶光,把众人的脸映照的惨白无比,使得我们好似不在人间行走。

不过好在这里墙壁上的人脸已经不见了,这让我们稍微舒服了一些。但这里还是有很多奇怪的地方,我总觉得这个山洞有一种不真实敢,仿佛我看向石壁的时候眼前有什么东西阻挡了似的,好像有些扭曲失真。

我走过去伸手一摸墙壁,立即有一个惊人的发现,这里的石壁上面似乎粘了一层透明的塑料膜,手感甚至有些黏滑。

我连忙叫众人过来看,他们也都是大呼吃惊,章教授说道:“这应该是某种生物膜,可能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石衣类的苔藓类植物形成的。”

我注意到薄膜和墙体之见似乎还隐隐有液体在流动,我凑近一看,只见竟然似乎有什么东西在非常缓慢的流动!我吃了一惊,连忙打开手电查看,只见这个夹层之间有黑色的线状物在漂,再仔细一看,竟然是一缕缕的头发!

我只觉得胃里寒气翻滚,其他人此刻也都注意到了,就听刚子说道:“墙里还能生出头发呢?难不成石头里面还真能长人不成,那不是孙猴子的亲戚了么...”

小玉说道:“不只是这样,你们看,正面石壁都是如此…这恐怕还真是自然生出的。”

我们又望向安婕,都希望她能有所解释。结果她冲我们笑道:“你们这就太看得起我了,我虽然读了生物博士,但是显然我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这里所遇到的情形显然要比我在实验室碰到的情况复杂得多。”

安婕的言外之意现在的情况自己也没办法解释了,我们这里学问最好的两个人似乎也都不能解释,那我们其余的人索性也不必瞎分析了,因为眼前的东西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范围。

不过这倒是我们几个业余人士擅长的了,因为不管是之前黑山古墓的经历还是天津地下教堂的经历,我们都是遇到了完全超乎想象的境遇,但是最后也是侥幸化险为夷,这也算是我们的优势。我和刚子所擅长的就是不必理会其中的原理,但是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

前方开始洞顶开始变得矮了下来,而且洞顶开始垂下一些尖石,这些尖石呈现排状分布,乍一看还真像是一张长着大口的嘴露出层层尖牙。不过更让我们担忧的是,我们看到洞顶上面那些尖牙中间,似乎还有少量的蜘蛛趴在那里。

我们并无退路只能继续向前,一面要留心脚下,万一摔倒别被扎个透心凉,另一面还要防着这些蜘蛛,千万别再给我们来个“下雨”!毕竟蜘蛛对震动很敏感,万一不小心惊扰到它们,这种环境下我们就会陷入很被动的境地,而且这个地方也不太可能再有怪鸟冲过来解围了!

大家硬着头皮前进,其中最惊险狭窄的地方,我们离这些蜘蛛只有十几厘米,甚至我们可以在微弱的光线下看到蜘蛛身上的脉络。原来这些蜘蛛并不是真的不动,它们似乎是在保护自己的卵。我看得到它们旁边都有一些透明的囊,似乎在翕动。我冲众人做了一个噤声的手势,他们也都知道厉害,这个时候没有人敢发出响动。

我们还算是幸运,穿过了这个隘口后面的路也变得宽敞多了。但那种被人注视的感觉更强了,那是一股深沉、凝重、黑暗的目光,我忍不住回过头,却只有自己歪歪扭扭的影子。

我心里说实在的已经开始打鼓了,谁会把墓修建在这种位置呢?众人虽然不说,但我也能感觉到他们越来越没信心了。

这个地洞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而且环境变化极快,我们很快就踏上了一处温度很低的部分,多半进入了地洞深处了,而且自从进入山洞以后我们一直以一个小角度倾斜向下前进,所以多半我们也进入了大山的深处。

四周现在是一片幽蓝色的光,地下还有不断涌动的雾气,脚下都是直径三十厘米左右的碎石,碎石上面也都是姹紫嫣红的苔藓,竟然散发着一种诡异的美感。正前方是波浪状的岩石,表面极其光滑,简直就像是被流水冲刷过的一样,而且上面竟然铺着一层像是白雪一样的东西。

这里温度虽然低,但是倒还不至于水气凝结成冰雪,我们走近一看,发现这哪是什么雪,分明这石头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小孔,而小孔里面竟然还长着羽毛!所以从远处乍一看去就是白花花一片,我们还以为是雪。

这也太奇怪了,难道这些不是石头,而是什么禽类下得蛋?我掏出匕首冲着石头轻轻扎了一下,就听一声刺耳的“吱”的一声,和踩到一只老鼠发出的声音一样,同时石头剧烈的晃动,上面羽毛也是一张一翕,就好像我这下刺痛了石头一样!

我吓了一哆嗦急忙退后,匕首都掉在了地上!这一块石头的晃动顺势也引发了周边几块石头的震动,不过倒是没有发出声音!

就这简简单单的一个变故让我出了一身冷汗,过了一会我发现周围没有什么怪事发生,我才悄悄又远离了这些怪石头。我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对众人说道:“你们...刚才看到了吧?”

大家都点了点头。刚子说道:“老叶,这个山洞里面的东西,是不是都成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