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9章 三年无饥民

书生虽然苦口婆心的解释,但是绝大多数的百姓,还是不相信土豆的产量能高达到亩产一千五百斤。

对于此时的大明百姓,产量别说达到亩产一千五百斤,即便是能够亩产五百斤,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书生继续说道:“现在大伙儿应该明白了吧......”说着他看向围观的百姓,然后说道:“皇上愿意减免那么多的赋税,也要大伙儿赶紧回乡。”

“就是因为土豆高产!”

“而且生长周期只有两三个月。”

“也就是说,大伙儿回乡只需两三个月,就不用再担心粮食问题......”说着,他特别提示道:“而且这土豆为何叫土豆?因为他是长在土里面的,即使遇到蝗灾,蝗虫也不能钻到土里去吃土豆对不对?”

“俺再跟大伙儿说一件事吧!”

书生呵呵笑道:“皇上曾言,他要在三年之内,让长江以北,再无一个饥民。”

“有了这土豆,别说三年......”说着,书生看向现场的百姓,拱手道:“如果大伙儿遵从皇上的旨意,早日返回乡里,早日种上土豆,俺觉得来年大伙儿就不再是饥民。”

三年无饥民。

这话听着很提振士气,百姓们当然也希望这事儿能如愿,因为他们的要求真的不高,就是希望能够吃饱饭,有衣穿。

如果土豆的产量真的有这么高,而且真的可以在干旱的沙地,也能种植的话,他们也觉得皇帝的这个愿望,很容易实现。

想想也能够想到。

亩产一千五百斤,在场的很多人,在他们的老家,怎么也有十亩八亩土地,更何况地方官府,时常还鼓励百姓开坑荒地。

一亩一千五百斤,十亩就是一万五千斤。

俺的个亲娘额,俺一家五口人,一年怎么吃,也吃不完一万五千斤粮食啊......一个中年男人,默默的掰着手指头算计,过了半晌他看向那书生,高声说道:“大人,俺愿意回去。”

“反正在外面乞讨,也讨不来吃的。”

“要是能讨到吃的,俺那小闺女,也不至于饿死......”说着他鼻子一酸,然后道:“不回去也得饿死,俺就再相信朝廷一次,俺回去。”

“好!”

那书生当即满意的说道:“你的选择非常正确......”说着,他看向那汉子,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你的原籍是何地,现在家里还有几口人?”

“回大人!”中年汉子高声道:“俺叫李富贵,原籍是榆林卫米脂县李家站,家里现在还有五口人。”

“好!”

那书生笑着说道:“你现在就可以去前面登记,然后官府会给你发路引,带走路引,你们一家,就可以平平安安的回到你们的家乡。”

“记住了,别把路引弄丢了,回到老家,得凭这个路引去当地官府领取土豆种子,还有沿途进入粥棚领粥。”

“是是是!”

那汉子连忙作揖,道:“多谢大人!”

“多谢大人!”

那汉子道谢之后,就带着一家五口,来到前面不远处的登记处。

“名字。”

“原籍。”

“几口人。”

一个五十来岁的官吏,看了一眼李富贵问道,李富贵拉过老婆孩子笑着说道:“俺叫李富贵,原籍是榆林卫米脂县李家站,家里就剩俺们夫妻,还有三个娃娃。”

说完,那官吏看了一眼这一家人,然后奋笔疾书,在一块木牌上书写起来。

不大一会儿功夫,木牌写好,他将木牌递给了李富贵,然后吩咐左右道:“五个人,每人两张麦饼。”

“呵——”

那李富贵顿时大喜,登记返乡,官府不但给他们路引,而且还给他们发麦饼,两个五六岁的娃娃,看着几张麦饼,顿时两眼放光。

“爹爹!”

“俺饿!”

“爹爹,俺饿。”

他们是真的饿了,上一顿还是前天下午,李富贵乞讨过来的半张麦饼,三个孩子分了,哪能管到现在。

李富贵一脸疼惜,但还是只掰下半张麦饼,然后分给三个娃娃。

那官吏见此,有些心酸,道:“别省着了,你们也吃点,没有体力怎么赶路啊?”

“你们既然已经决定返乡,朝廷就会帮助你们。”

“沿途的官道上,都设有粥棚,拿着你们的路引,就能去领粥喝。”

闻言,李富贵当即拉过老婆孩子,噗通跪在地上,不停的磕头,然后高声说道:“谢谢大人,谢谢大人。”

“快走吧!”

那官吏见此摆了摆手,道:“回乡好好种地。”

“是!”

“谢谢大人!”

最后那李富贵一家人,向这官吏深深的鞠了一躬,然后一家人高高兴兴的离开登记处,准备返乡。

周围围观的百姓,自然看到了李富贵一家。

要是放在平日,他们不会有别的想法,只会惦记李富贵怀里的那几张麦饼。

一人两张,李富贵家有五口人,也就是十张麦饼。

放在平日,这足够一家五口人,三五天的口粮了。

那官吏转身看向众人,呵呵笑道:“都看见了吧,朝廷说话算话,只要你们愿意返乡,不但给你们路引,还给你们发麦饼。”

“都别在这里耗着了。”

“赶紧回家,回到家乡,坚持几个月,你们就不再缺吃的。”

那官吏的话音刚落,周围的百姓顿时热闹起来。

“俺要回乡!”

“俺也要回乡!”

“大人!”

霎时间,围观的几百人,很快都往前挤,他们现在已经不再关心回去会不会真的减免税赋,会不会真的领到亩产一千五百斤的土豆种子,他们现在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登记回乡,就可以领到麦饼。

有了麦饼,他们就不会饿死。

“都别挤!”

旁边的侍卫,当即高声喊道:“麦饼多的是,县太爷专门安排有人在城里做麦饼......”他说话间,正好有一个挑夫从城门口出来,那侍卫指向城门口,高声道:“你们看,又有新鲜的麦饼送过来。”

“都排好队!”

“一家一家的过来登记。”

城楼上,曲阜县县令周世德,看着城外的流民,轻轻捋了捋胡须叹息说道:“老百姓其实很简单,只要让他们吃饱饭,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愿意。”

“大人英明!”

旁边的一个侍卫,附和说道:“别的县城,怕是就没有这么容易了,想让这些流民听话返乡,还得费些心思。”

周世德微微摆手,道:“这些人也是可怜......”说着,他长叹一声,然后说道:“只要他们都返乡了,俺这个县官,也才能当得安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