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6章 流民返乡政策

周姝妗不问,朱由检都差点忘了这事儿,这时候他才想起他是一个人回来的。

“哦!”

朱由检莫名的笑了笑,道:“朕把他们扔外面了。”

“啊???”

周姝妗顿时一愣,心说这是什么话?

其实今天一上午,周姝妗都在琢磨这件事,按理说皇上昨晚回到北京,跟随皇上一起出宫的皇妃田秀英,应该跟着一起回来,今儿一早她应该来坤宁宫请安才对。

但是——

早上等了好一阵子,周姝妗也没看到田秀英的人,后来派人去田秀英的宫里问,才知道田秀英根本就没有回宫。

看周姝妗疑惑,朱由检笑着道:“两个月前,在汤阴县时,朕带着马祥麟偷偷溜了出去,把他们留在了客栈......”说着,他顿了顿然后道:“后来朕跟马祥麟混在流民队伍当中,自然不知道他们现在在何处。”

“这......”周姝妗顿时一脸的惶恐,她除了担心田秀英的安全之外,同时也为自己的丈夫捏了一把汗,皇帝外出,居然身边只带了一个护卫,而且还混在流民队伍当中,这要是出点什么岔子,可怎么得了。

“那马祥麟呢?”

“他跟皇上一起回来了?”

周姝妗问了一句,但是朱由检却摆了摆手,道:“没有,朕给他安排了别的任务,朕是自己一个人回来的。”

闻言,周姝妗整个人都愣在原地。

“皇上!”

周姝妗顿了顿,才说道:“您外出探访民情,妾自然支持,但您外出时,也得注意安全......”说着,她微微皱眉,道:“往后可不能单独行动,皇上非是寻常之人,身系着江山社稷。”

朱由检在闺女的小脸上啄了一口,然后呵呵笑道:“朕谨遵皇后娘娘懿旨,以后保证不再犯了。”

“哈哈!”

说完,朱由检看着自己的闺女呵呵笑了起来。

......

翌日早朝。

内阁首辅韩爌,将内阁草拟的一份奏折递给了朱由检,这是他昨日与朱由检商议的对策,内容未作大的调整,只是完善了一些细节,比如非流民减免税赋,将从崇祯五年开始施行,崇祯五年至崇祯十年期间,非流民每两年只需上缴一次赋税。

另外,对各州府减免赋税的时间,进行了明确标示,以河南九府为例,章德府、怀庆府、汝州府、汝宁府、归德府的非流民百姓,免除崇祯五年、崇祯七年、崇祯九年三年的赋税;卫辉府、河南府、南阳府、开封府的非流民百姓,免除崇祯六年、崇祯八年、崇祯十年三年的赋税。

对于这一点朱由检非常满意,因为如此一来,就不会出现同一年内,朝廷没有赋税收入。

另外,为了让流民尽早返乡,要求全国各地的流民,需在崇祯三年夏季之前,全部返回原籍,沿途州县必须在流民经过的官道,开设粥场,帮助流民在返乡途中不挨饿。

凡是在朝廷规定期限内返回原籍的流民,朝廷将免除其此前拖欠的所有税赋,以及每人五十斤土豆做种子;如果在崇祯二年内返回原籍的流民,除减免拖欠赋税以及土豆种之外,还将减免其崇祯二年至崇祯三年两年的赋税。

如果是在崇祯三年返回原籍的流民,除减免拖欠赋税以及土豆种之外,再额外减免崇祯二年一年的赋税,崇祯三年的赋税需按照朝廷规定上缴。

若是在崇祯三年秋季之前,还未返回原籍,或者拒绝返回原籍的流民,将不能享受上述朝廷所有减免政策,同时还将每人罚银五两。

绝了——

朱由检看完这些章程之后,由衷的表示,这个政策真的够绝。

这一道政令,非常的全面,那些流民不想返乡都不行,因为留在原地,他们也是乞讨,而且通过朱由检这几个月的经历,这些流民现在的乞讨,也是有一顿没一顿的。

但是朝廷为了让他们顺利返乡,不但在沿途给他们开设粥场,同时还免去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以前拖欠的赋税,全部不用交了,而且还将减免崇祯二年至崇祯三年的赋税。

此前朱由检曾问过一些流民,问他们愿不愿意返乡,他们的回答基本相同,不回去。

为什么不回去。

因为他们不敢。

回去马上就得上缴拖欠的赋税,他们现在到处乞讨,拿什么去补缴这些拖欠的赋税?

很多百姓离家已经好几年,甚至十几年,这跟滚雪球似的,若是严格执行,他们就算回去,也是死路一条。

既然如此,还不如在外面乞讨。

乞讨至少还有机会活命。

但是现在不同了,以前拖欠的税赋,全部免除。

而且还给他们提供土豆种,也就是说,返乡之后,不但不需要承担拖欠的巨额赋税,朝廷还给他们提供种子恢复生产。

韩爌有些紧张。

因为昨日皇帝只说免除拖欠的赋税,以及对非流民的减免政策。

但是他回去与几位阁臣商议时,刘鸿训就曾提出,减免拖欠的赋税,确实是给这些流民减轻了很大的压力,但是他们回乡的路上,回乡之后,吃什么喝什么?

这可是一个大问题。

难道让他们乞讨回乡,回乡继续去乞讨吗?

那还不如继续在外面乞讨。

既然皇帝那么着急让流民返乡,那就彻底解决百姓的麻烦,不但要求各州各府各县,在流民途径的官道开设粥场,让流民在返乡的途中不至于饿肚子,同时还将减免崇祯二年和崇祯三年的赋税,而且还要给他们每人提供五十斤的土豆作为种子。

若是流民不返乡,不但不给优惠政策,而且还要受到惩罚。

如果是这样的话,刘鸿训觉得,至少八成的流民,他们会立即启程返乡,如果能够活下去,谁还愿意背井离乡,在外面乞讨为生?

但是——

如此一来,朝廷将会承受巨大的损失。

首先开设粥场,这肯定得从州县的赋税当中扣除,要不然人家地方官也不可能自掏腰包,另外减免崇祯二年,崇祯三年的赋税,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另外,皇帝昨日虽然要求派官员去福建、广东、阜阳等地去收购土豆,但是这个钱还得朝廷出。

刘鸿训的意思是,那就把这些收购回来的土豆,免费送给那些返乡的流民。

老天爷啊——

这可又是一大笔钱,收购需要钱,运输到各地还得需要钱。

这一套政策全部实施下来,得花费多少银子。

皇帝,他能同意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