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超级连接体 > 第一百五十五章 无围墙学府(续)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百五十五章 无围墙学府(续)

(一)

等到东汉灵帝时候,

因汉灵帝刘宏好书法辞赋,

下昭设置了鸿都门学,

所入读的学生都要求擅长尺牍(古代书信),

辞赋及鸟篆工书。

经考试合格后,

才可以入读,

入学后的主要学习课程,

也是尺牍、小说、书画与辞赋,

成为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府,

开唐代专科学校之先流。

自鸿都门学创立之初,

遭到非议不断,

帝师杨赐、尚书令阳球等人均曾上书,

要求将鸿都门学废除。

汉代的官员来源于举荐制度,

士人们都依赖于此举。

而鸿都门学出现后,

这些不靠举荐、不靠拼爹的寒门人物,

用书法、辞赋,

就能轻松接近皇帝这位最高掌权人物,

从而获得高官厚禄,

怎能不让太学生们眼红嫉妒?

于是乎,

鸿都门学设立不久,

就罢停废除。

终归是昙花一现,

让人不胜唏嘘。

(二)

隋唐时候,

采取重振儒术、三教并重的文教策谋,

在选士制度上采取科举制度。

唐在隋的基础上头,

从中央到地方各处,

形成了相当完备的官学教育,

其中,

“六学二馆”组成了中央官学的主流。

六学指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隶属国子监(国立京师大学,平民可以就读)。

二馆指弘文馆(政府主办的普通贵族大学)、

崇文馆(皇太子主办的高级贵族大学),

这两大类教育机构。

这些学校是大唐的最高学府。

唐朝的“六学二馆”,

有着不同的入学要求,

以及严格的等级约束,

这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配属。

除了官学,

私学的发展同样迈出了很大一步。

依山而建筑,

隐于名山大川、风景秀美之处,

一些书院开始出炉。

(三)

等到宋朝时候,

真正意义上的书院才应运而出。

宋朝出现的书院机构,

意味着中国民间高等学校的出炉。

可以说,

书院萌芽于唐末时候,

形成于五代时候,

大盛于宋朝时候。

书院以研究、讨论和讲学为要务,

称得上是古代的研究生院机构。

相对于官学,

书院一般为着名学者私人创建或主持,

具有更多的自治权力和学术自由,

更加偏重学术修养和个人素修,

而不以培养官僚、参加科举考试为最终诉求。

当时出现的着名书院有:

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区域)、

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岳麓山区域)、

石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区域)、

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区域)、

嵩阳书院(河南登封太室山区域)、

茅山书院(江苏江宁三茅山区域),

等教育机构。

其中,

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

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可谓当之无愧的明星学府。

除了应天书院设立于繁华闹市街头,

其他书院大多设在山林胜地僻静处。

1043年度,

宋仁宗下旨宣布,

将应天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

成为北宋最高学府,

同时也是中国古代书院中,

唯一一个升级为国子监的书院机构。

只可惜,

靖康之变后,

金兵南侵,

中原沦陷惨遭荼毒,

应天府书院被毁芜,

学子纷纷南渡,

应天府书院没落退步。

(四)

在南宋理学大盛时候,

应天府书院,

已不如白鹿洞书院这一教育机构。

白鹿洞书院,

始建于南唐升元年度(940年度)。

洛阳人李渤与其兄,

在庐山五老峰南麓下隐居读书,

李渤养了一头白鹿,

白鹿通人性,

常常跟随人出入,

被人称“神鹿”。

这里本来并没有洞,

不过是因四周地势低凹,

俯视似洞,

才称之为“白鹿洞”。

南宋淳熙六年度(1179年度),

理学宗师朱熹,

出任知南康(今江西庐山)时候,

率百官造访书院所处,

见书院残垣断墙处处,

杂草丛生荒芜,

感到痛心疾首。

于是乎,

朱熹责令下属,

重新修复了书院建筑,

并自任洞主,

亲自讲学教授。

他还制定《白鹿洞书院学规》要求,

专门邀请心学宗师陆九渊到书院讲学交流,

由此产生了一个着名的讲会机构——

鹅湖之会这一机构。

朱熹的苦心经营与筹谋,

使得书院名声显着,

成为宋末至清初,

数百年中国一个重要文化学府,

是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处。

此后,

元明清的书院机构,

大多沿着既定道路,

向前发展与进步。

(五)

一直到19世纪末之后,

中国现代大学的正式登场,

开启了现代高等教育的争霸传奇序幕。

有一所大学的建校历史格外悠久,

跨越1047年岁月河流,

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大学府。

这所底蕴深厚的千年学府,

正是坐落湘江水畔,橘子洲头,

历经多年风雨,四海潮流,

传承了岳麓书院文脉,

现在以“湖南大学”名呼。

事实上,

关于湖南大学继承了岳麓书院千年校史这事务,

并不是没有争议蜚语。

毕竟现代大学制度,

其实是深受西方影响的产物,

我国真正的“大学”历史,

真要算起来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年度。

岳麓书院的门口,

有这样一幅对联语:

“惟楚有材,三湘弟子遍天下;

于世无偶,百代弦歌贯古今。”

这乍一看似乎傲气十足的语句,

实际上在历史上头,

却是再合适不过的真实写照图。

毕竟湖南确实出了不少着名人物,

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