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史事讲将2隋唐五代 > 第十一章 雪夜下蔡州——李愬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十一章 雪夜下蔡州——李愬

李愬,字符直,洮州临潭县人,唐朝中期名将,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出任唐邓节度使,参与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叛乱,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战后以功拜山南东道节度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任武宁节度使,大败平卢李师道,连战皆胜,改任同平章事、昭义节度使,旋即改任魏博节度使。新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遇害,李愬欲派兵为其报仇,因病重未果,只得返回洛阳养病,拜太子少保,病逝,年四十九,获赠太尉,谥号武,配享宪宗庭庙。

李愬,早年因父亲的恩荫封官,任太常寺协律郎,后升任卫尉少卿。生母早逝,由晋国夫人王氏抚养,到王氏去世后,李晟因为李愬不是王氏的亲生儿子,命他穿缌麻服为王氏服丧,李愬哭叫着不愿,李晟被他感动了,因此让他穿齐衰服服丧。李晟去世,李愬和二弟李宪在墓边搭棚住着守孝,唐德宗李适怕会让他们伤身而不让,下诏命他们回家,过了一夜,李愬光着脚又去了,德宗知道不能改变他的意愿,就允许他服满丧期。丧期满后,李愬被任命为右庶子,后调任少府监、左庶子,又出京任坊、晋二州刺史。因政绩优异,获加金紫光禄大夫,又任庶子,多次升迁后任太子詹事、宫苑闲厩使。

李愬不仅治政有方,且有谋略,擅长骑射,一向有志于削平藩镇的唐宪宗李纯便对淮西用兵,讨伐拥兵自立的淮西节度使吴元济。但却久战无功,唐邓节度使高霞寓大败于铁城,又命袁滋挂帅,袁滋也无战功。李愬上疏自荐,愿到前线效力,宰相李逢吉也认为他的才能可堪任用,于是任命他为左散骑常侍兼邓州刺史、御史大夫、随唐邓三州节度使,为西路唐军统帅。

当时,西路唐军承战败之后,士气低落,李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不整理练军。有人说部队涣散,他说:“叛军正对袁尚书的无所作为感到放心,我不想让他们加强戒备。”于是,假装告诉各军说:“天子知道我慈爱并忍耐心强,所以让我来安抚调养你们,至于作战,不是我的事。”兵将们相信了并很高兴,他又遣散乐妓,不曾设宴奏乐,兵将受伤的,他亲自去探望。叛军因曾打败高霞寓、袁滋二人,且因李愬的名声地位不高,因此未增戒备。

李愬沉着勇敢、擅长谋略,以诚待人,能利用劣势出敌不意,以发动袭击,他就职不久后,便策划袭击蔡州,上表请求增派兵力,宪宗颁诏将昭义、河中、鄜坊的步、骑兵两千人拨给了他。李愬派十将马少良率骑兵十余人巡回侦察,遇到吴元济的捉生虞候丁士良,与他交战,将他擒获。丁士良是吴元济手下骁将,经常危害唐州、邓州等地,大家请求将其丁士良剜心处死,李愬答应。不久,李愬把丁士良叫来,当面责问他,丁士良并无恐惧的神色,李愬说:“丁士良真是一位大丈夫!”便命令为他松绑,丁士良主动请求为李愬效力,被任命为捉生将。丁士良大为感激,遂向李愬献计,以擒获文城栅守将吴秀琳的谋主陈光洽,来逼其就降,李愬听从了他的建议,丁士良将陈光洽生擒而归。

李愬由唐州移兵屯驻宜阳栅。不久,吴秀琳率文城栅军队向李愬投降,李愬领兵来到文城西面五里,派唐州刺史李进诚率兵士八千人来到城下,召呼吴秀琳,城中箭石密集如雨,大家无法上前。李进诚回来后报告认为吴秀琳是诈降。李愬说:“这是等候我前去哩。”便立即来到城下,吴秀琳收起兵器,一头伏在李愬的马前,李愬抚摩着他的脊背,好言安慰,收降了吴秀琳的三千人马。并起用其勇将李宪,为他改名为李忠义。并将文城各将的女眷全部迁移到唐州。唐邓军中的士气便又振作起来,人人都有准备打仗的决心。前来投降的敌军在道路上一个接着一个,李愬便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一一安置。得知归降者家中有父母需要照料的,便发给粮食与布帛,打发他们回去,还说:“你们都是朝廷的百姓,不能丢下亲属不管。”大家都感动得哭起来。

李愬派山河十将董少玢等分别出兵攻打各处栅垒。当天,董少玢占领马鞍山,攻克路口栅,山河十将马少良占领嵖岈山,擒获淮西将领柳子野。不久,李愬的山河十将妫雅、田智荣攻克冶炉城;山河十将阎士荣攻克白狗、汶港两处栅垒;妫雅、田智荣攻破西平,李愬派柳子野和李忠义袭击朗山,擒获了守将梁希果,李愬派方城镇遏使李荣宗攻克青喜城。

李愬每当得到淮西归降的士兵,一定要亲自领来询问淮西的底细,因此他对敌方的地形和兵力分布都了解清楚了。李愬谋取蔡州,问计于吴秀琳。吴秀琳以为欲攻取蔡州,非骁将李佑不可。李愬设计生擒李佑,并力排众议,免其一死,加以优待。当时,李愬准备掩袭蔡州,谋划更为隐秘。他单独叫来李佑和李忠义,屏退外人后才进行交谈,有时谈话一直延续到夜半,别人都不能够参与商议。众将担心李佑制造变故,往往规劝李愬,而李愬待李佑更为优厚。士兵们也不高兴,各军每天都有文书声称李佑是淮西的内应,而且说是听敌方奸细讲的。李愬担心诽谤事先传到朝廷,自己来不及搭救李佑,便握着李佑的手哭泣着说:“难道是上天不愿意平定这伙贼人吗?为什么你我二人相互了解得如此深切,但就是不能够制服众人的议论呢?”李愬对大家说:“既然诸位怀疑李佑,请大家让他到天子那里接受死刑吧!”

于是,李愬给李佑加上枷锁,将他送往京城,事先暗中上表说明情况,并说:“如果杀了李佑,就无法成功。”宪宗颁诏释放李佑。李愬见到李佑后,非常高兴,任他为散兵马使,让他带着佩刀,巡视警戒,在自己的帐中往来。有时,李愬与他一同就寝,秘密交谈,直到透出曙色也不入睡,有人在帐外暗中偷听,只能听到李佑感动的哭泣声。当时,唐、随二州节度使牙卫队三千人,号称六院兵马,都是山南东道精悍勇锐的军队,李愬又任命李佑为六院兵马使。

原先的军令规定,对留宿敌方奸细的人,要屠杀他的全家,李愬除去这一军令,让人们优待敌人的奸细,奸细反而将实情报告给李愬,李愬愈发了解敌人的情况。李愬派兵攻朗山失利,大家即惆帐又恼恨,只有李愬欢快地说:“这正是我的计策啊!”他募集了敢死之士三千人,号称突将,天天亲自教练他们,让他们经常做好出发的准备,李愬打算以这支军队袭击蔡州。适值多日落雨,到处积满雨水,这一计划没有实现。

宪宗因对淮西用兵四年,馈运疲弊,民力困乏,深以为患,遂任命主战最力的宰相裴度兼领彰义军节度使、淮西宣慰招讨使,赴前线督战。裴度到达郾城,上表请求阻挠诸军作战的宦官监军,宪宗准其所奏,诸将至此得以独断专行,在随后的作战中多立功劳,李愬也就得以不受阻拦地发挥其才能。

李愬准备攻打吴房县,诸将都说:“今天是不利前往的往亡日啊。”李愬说:“我们兵马为数较少,正面作战,兵力不够用的,适于采取出其不意的行动。敌人因今天是往亡日便不会戒备我们,这正是可以进击的时候。”便率军前往,攻克了吴房外城,斩首一千余级。剩下来的吴房兵马防守内城,不敢出战。李愬率兵马撤回,以便诱使吴房兵马出动,淮西将领孙献忠果然率领骁骑五百人追击,大家惊惶失措,准备逃走,李愬跳下马来,靠在胡床上,下令说:“有胆敢退却的,一概斩杀!”大家回军尽力作战,孙献忠阵亡,淮西兵马这才撤退。有人劝说李愬乘胜攻打吴房的内城,一定能攻克,李愬说:“这不是我的计策。”便率军回营。

李愬先后出兵攻取蔡州以西和西北的文城栅、马鞍山、路口栅、嵖岈山、冶炉城和西平等据点,与北线郾城一带的唐军兵势相接,连成一气。他还遣将攻克蔡州以南和西南的白狗、汶港和楚城诸城栅,切断了蔡州与申、光二州的联系,其主力进驻距蔡州仅六十五里的文城栅,建立了接近蔡州的奇袭基地。李佑见奇袭的条件已经成熟,向李愬进言说,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边境,守卫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一举擒吴元济。李愬深以为然,派人赴郾城将奇袭计划密呈裴度,裴度十分赞赏,同意出兵。

风雪交加,叛军放松警戒,李愬利用了这有利于奇袭的天气,命史旻留镇文城,命李佑等率训练有素的敢死队三千人为前锋,自己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命李进城率三千人殿后。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除个别将领外,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的目的地和部队的任务。李愬只下令说向东,东行三十里后,唐军在夜间抵达张柴村,乘守军不备,全歼包括负责烽燧报警士卒在内的守军。待全军稍事休整和进食后,李愬留五百人守城栅,防备朗山方向之敌,另以五百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桥梁,并下令全军立即开拔。

诸将问军队开往何处,李愬才宣布说,入蔡州直取吴元济。诸将闻说皆大惊失色,但军令如山,众将只得率部向东南方向急进。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张柴村以东的道路,唐军无人认识,人人自以为必死无疑,但众人都畏惧李愬,无人敢于违令,夜半,雪愈下愈大,唐军强行军三十五里,终于抵达蔡州。接近蔡州城墙的地方,有一处鸡鸭池,李愬令士卒惊扰鸡、鸭,以掩盖行军之声。

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唐军已有三十余年未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无戒备,未发现唐军的行动。李愬军到达蔡州城下,守城者仍未发觉,李佑、李忠义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只留下巡夜者,让他们照常击柝报更,以免惊动敌人。李佑等既已得手,便打开城门,迎纳大唐军。接着,又依法袭取内城,鸡鸣时分,雪渐止,李愬进至吴元济外宅。这时,有人觉察情形有异,急告吴元济官军来临,吴元济高卧未起,笑着回答说:“俘囚作乱,天亮后当杀尽这些家伙。”接着,又有人报告说:“城已陷。”吴元济仍漫不经心地说:“这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起床后,吴元济听到唐军传令,响应者近万人,才感到恐惧,率左右亲随登上牙城抗拒。

李愬入城后,一面派人进攻牙城,一面厚抚在洄曲的淮西大将董重质的家属,并遣董重质之子前往招降。董重质单骑至李愬军前投降,吴元济丧失了洄曲守军回援的希望。唐军再次攻打牙城,蔡州百姓争先恐后地负柴草助唐军焚烧牙城南门。黄昏时分,城门毁坏,吴元济投降,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亦相继降唐,淮西遂平。

李愬奇袭的成功并非出于偶然,就主观而言,李愬治军有方,奉己俭约,待将士丰厚,能得士心;又明于知人,敢于重用降将,能得敌情;他见机能断,敢于抓住蔡州空虚的时机,实施奇袭;又长于谋略,善于麻痹敌方,瓦解其民心和士气。这些,都使他能利用风雪阴晦,烽火不接的天气,孤军深入,置全军于死地而后取得奇袭的胜利。从客观来说,唐宪宗和裴度始终未改其平定淮西的决心,又能集中力量对吴元济用兵,甚至撤去监阵中使,而北线唐军则牵制、吸引了淮西的主力,这都为奇袭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李愬平定淮西后,各藩镇恐惧不安:横海节度使程权奏请入朝为官,朝廷收复沧、景二州;卢龙镇刘总上表请归顺;成德镇亦上表求自新,献德、棣二州,并请朝廷任命其余诸州录事以下官吏。后来,成德军节度使王承宗病死,其弟王承元上表归降。朝廷又挟平定淮西之声威,收复淄、青等十二州,藩镇割据的局面因之暂告结束,唐朝又恢复了统一。

吴元济被抓获后,李愬不滥杀一人,那些给吴元济管事带兵和管理膳食马匹的人,都被恢复了职务,使得他们安心。宪宗下诏任命李愬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兼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及襄、邓、随、唐、复、郢、均、房等州观察等使,加勋上柱国,并封爵凉国公,食邑三千户,一个儿子封五品正员官。

此战后,郑澥专门撰写了《凉国公平蔡录》一卷,唐宪宗特命韩愈撰写一篇《平淮西奉敕撰》,歌颂这次大捷,并在蔡州汝南城北门外刻石立碑。由于碑文甚少提到李愬的事迹,李愬心中感到不平,其妻韦氏也频频为此申诉。李愬部下石孝忠“作力推去其碑,仅倾移者再三”,将《平淮西碑》砸毁,官兵来抓人时,石孝忠还把人打死,事情闹到了宪宗那里,宪宗于是又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写平淮西战争的经历。

讨平淮西之乱后,宪宗想要收复陇右故有疆域,任命李愬为凤翔、陇右节度使,诏书要求他从京城经过。他尚未出发,适逢平卢节度使李师道再次反叛,宪宗下诏田弘正及义成、宣武等军征讨李师道,并于此前的七月调李愬任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接替其兄李愿。兄弟俩交换凤翔、武宁两处节镇,李愬十天以内接连担任父兄的职务。他到了徐州后,治军有方,颇多计略。

当时,董重质被贬为春州司户,李愬上奏请求宽恕董重质并赐给他,以便在军中任用。宪宗立即下诏,把董重质征调回来派到武宁军,李愬与叛军连战十一次,俘获叛军将领五十名,俘杀叛军上万名,并攻克平卢重镇金乡。李愬又攻陷鱼台县,又败平卢兵于沂州,攻陷丞县。不久,都知兵马使刘悟擒斩李师道,叛乱平息。

此后,朝廷又准备征讨燕、赵,朝廷任命李愬为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潞州大都督府长史、昭义节度使,在长安兴宁里赐其宅院一所。王承宗去世,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移镇镇州,李愬到潞州,又被改任魏州大都督府长史、魏博节度使。

幽州、镇州又发生了叛乱,新任成德军节度使田弘正遇害,李愬听说后,身着素服对全军发令说:“魏博人民之所以富裕人多而且能服从朝廷管辖,是田公治理得好。陛下因为他仁德又爱护人民,派他去治理镇州。田公是从魏博去的,治军七年,镇州军人一时胡来,就敢于这样残害,他们认为魏博没有勇士了吗?你们的父兄、子弟们受田公恩惠的,应怎样报答呢?”众人都痛哭。他又将玉带、宝剑交给深州刺史牛元翼,并派使者对他说:“我父亲曾用这把宝剑立下大功,我又用这把宝剑讨平了蔡州叛贼,如今镇人叛乱,您也用这把宝剑讨平他们。”牛元翼受命后,情绪激动,用宝剑和玉带在军中动员,并禀报李愬说:“愿率军听令,竭尽我的全力。”

但在准备出兵时,李愬却突然发病,不能处理军务,穆宗派田弘正之子田布接替李愬,任命李愬为太子少保,李愬回到了洛阳。在洛阳去世,享年四十九岁,穆宗听说后非常悲痛,命助丧财物增加一等,追赠太尉,谥号“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