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宋:武侯穿越宋哲宗 > 第一百四十三章 补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0章 补缺

“算时间陈舍人应该快到了吧?”赵煦皱着眉头说道:“只是就眼前这形势,一个监察御史恐怕还无法表明朝廷一力支持的态度。”

“那我们又该如何做?真要罢免这些河东路那些地方官,派这几日通过考核的官员到河东路就任吗?”陈师锡说话都有些颤抖,因为自开国以来还不曾有过这种大面积更替官员的行为。

这么做显然是迫不得已的下策,赵煦也不想闹到那一步。

“给吕相公去信,待陈舍人到了之后,即刻以朝廷的名义勒令这些地方官推行土地整改法案,凡是拖延不办,或者阳奉阴违者,即刻撤职,撤一个朝廷派一个。”他给这些官员最后一次机会,若还是冥顽不灵,只好下这个狠手了。

“那合河县卢氏那边,要不要让卢巡卢侍郎进宫说明一下情况?”

陈师锡起草诏书的时候,吕嘉问小声问道。

他所说的卢巡也就是合河县卢氏出身的那位户部侍郎。

“卢侍郎?”赵煦摇头笑道:“吕学士不会真以为卢侍郎他不知道岚州合河县现在什么情况吧?若是他真有心协助朝廷,会有后面那些事吗?就算他不能决定家族事务,自己也该主动来说明情况的,而不是召见他。”

吕嘉问闻言秒懂何意,卢巡其人怕是也不支持河东路推行土地整改法案,说不定他还暗中支持他们卢氏所为呢!

反正他人在京中,什么都可以推做不知。

若不然,早来负荆请罪了。

“官家,若是如此也应该召卢侍郎来问上一问,作为朝廷重臣,若都贪图一家一族之私利,那朝廷社稷还如何能久远?”吕嘉问为此反而又增添了火气。

赵煦还没回答,陈师锡这边起草完诏书,没来及发往河东路岚州,立刻拱手说道:“官家,我等如何猜测都可以,但若无切实证据,还是不该直接将背地忤逆朝廷的罪名先扣到卢侍郎头上,朝廷处理大事总该以事实为依据。”

吕嘉问闻言有些不悦,“陈给事,我何曾说过卢侍郎有罪,只是召来问询如此而已。”

“不必了,这时候他就是知道也会推做不知道,让皇城司关注一下也就是了,若他真是频繁跟合河县那边联系,再查也不迟。”

赵煦这会无心把精力放在卢巡是不是真的跟合河卢氏穿一条裤子,这事事后不难查。

现在重点还是应该如何支持吕惠卿,如何使河东路推行土地整改法案的事尽量顺畅,毕竟河东路的推行经验将来是要其他各路借鉴的。

“吕学士、陈给事,我觉得对方舆论造势,给吕相公施压,我们也该通过舆论给予吕相公支持,同时打压对方。”

这事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宣传京畿地区的官僚商人纷纷响应开封府推行的土地整改法案。另一方面就是要把朝廷已经准备派遣大批量官员到河东路的消息给散播出去。

这么做一是表明朝廷要整顿土地的决心,即河东路无论形势如何,绝对支持到底,另一方面也要其他各路官员或观望或暗中推波助澜者明白,这是朝廷要推广到各路的国策,即便是反对的浪潮如何巨大,也绝对不会像上次一样止步于河东路。

很快,随着陈瓘以监察御史的身份抵达岚县,吕惠卿经略安抚使、提点刑狱司的身份立刻就公之于众。

他按赵煦的指示立刻以朝廷的名义斥责宪州、晋宁军、石州和汾州等地官员不服从朝廷和安抚使司,煽动百姓和舆论,阻挠朝廷法案推行。

令上述几地官员立刻到岚县接受监察御史的审查。

这几地官员顿时就慌了手脚,纷纷给在太原府的转运副使王奇去信,询问该如何应对。

这些人毫无疑问,除了想保住一身利益之外,还受到了王奇的蛊惑。

这时候的王奇何尝不是坐立难安,他现在虽是转运副使,可基本行使的是转运使的职权,过了半年或许就真的是一路转运使。

转运使和安抚使分掌地方财权和军政职权,官阶上是平级的,这也是他敢暗中对抗的底气。

另外,吕惠卿完全不顾及他的情面,直接将杜晓当街斩杀,某种程度上促使他将反对的浪潮弄到现在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但是,他实在是没有料到朝廷要推行土地整改法案的决心如此之强。

他还没来及回复,京师汴梁城那边就有一连串的消息传到河东路,如京畿地区的官僚地主纷纷响应开封府,开封府在没有全面推行土地整改法案的情况,实际已经完成了大半。

如天子近臣吕嘉问所出身的吕氏,不但京畿地区超过朝廷规定的土地完成了交割手续,就连寿州老家置办多年的祖业也没有保留。

更重要的还有朝廷中枢准备将通过考核的待除、守阙官员派到河东路任职。

这些消息对他们这些阻挠土地整改法案的顽固派无疑是一记重锤。

王奇想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早些年庆历新政、熙宁变法,被触碰利益的官僚地主阶级反对是何等激烈?无论是朝中大员还是地方主官持续反对不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胜利?

难不成这些年的朝中大员们都开始洁身自好,从不置办祖业?

可他清楚并不是如此啊!

只能说如今的天子不是昔日之天子,覆灭西夏之威不仅仅震慑了周边四夷,连带着百官群臣也都不敢直面天子锋芒。

到了这一步他知道再没什么可坚持的理由,在思虑一日之后还是给宪州、晋宁军、石州和汾州等地的官员去信,顺应局势,配合朝廷,因为再不这么做,他串联的这些地方官就要一个个被撤职查办。

他们被查办,自己跑得了吗?

信送到各地的时候已经是吕惠卿下达最后通牒的第四天,这时候什么都晚了。

监察御史陈瓘以朝廷的名义,将以上四地的主官知州、知军和通判通通撤职查办,补缺的官员政事堂早就安排到位。

这边撤职,汴梁城那边立刻就派遣官员前往河东路赴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