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唐猎户 > 第163章 封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3章 封赏

十二卫大将军属于勋爵爵位,并无实权,只有战时才被指定领兵,实际统领十二卫的是将军。

根据王绩的推断,文林觉得,李世民还真有可能把一支人马交给自己,一来自己有功劳,二来也是安李秀宁的心。

其实王绩不说,村里也一直在修房子,牧场下方那么大一片空地,不开荒出来太浪费了,更何况还有后面的山谷,山谷也得修整一下,把房子修好,现在不种地,也可以种果树,免得全是杂草。

八月初九,李世民祭天登基,大赦天下,封赏有功之臣。

文林本以为可能没有自己的事情,毕竟要是有封赏,应该会通知自己前去长安。

文林没有想到,李世民登基的下午,村外浩浩荡荡的来了近四万人。

“长公主府副典军文林接旨!”

事先得到通知,文林穿戴整齐,在自己家门口接旨。

宣旨的并不是太监,而是礼部官员。

“文林文贤睿,文武兼备,舍生忘死,远征突厥,劳苦功高,加封为正四品元从军将军,统领一万元从军………”礼部官员抑扬顿挫的念叨。

等文林接过圣旨,他才堆起笑容说道:“恭喜文将军!”

“多谢!”

“苏烈苏将军可在?”礼官问道。

“苏烈在此!”

“苏将军接旨!”

又是一阵抑扬顿挫的夸赞,苏烈被封了元从军的中郎将,属于文林下属。

文林说道:“辛苦诸位,请屋里休息。”

“不了!我们还要回去交旨,改日再来打扰将军。”礼官恭敬的说道。

虽然文林只是四品官员,在长安不算什么,但是他是实权将军,这性质就不一样了。

三品才是权力的巅峰,正四品还差两阶,而且这一步很困难,没有大功劳,就只能慢慢熬,运气好十年之后升上去,运气不好就只能追封。

任何一个朝代都一样,权力的巅峰只有那么多人,熬死一些,其他人就能上去,这也是为何权力争斗激烈的原因,不进则退,后面的人盯着的,只能前进,不然的话,想退下去可不容易。

礼官要走,文林让人给他们装了十坛高粱酒,这种礼物有价值,又不让人难以接受。

文林接了圣旨,文宏,文静都非常兴奋。

“大哥,大哥!我看看!我看看!”文静兴冲冲的走过来,伸手去拿圣旨。

“一起看吧!”文林也很好奇,把圣旨拿到屋里打开。

圣旨格式,并非影视中那样,什么皇帝诏曰,开头是门下二字,代表圣旨出至门下省。

内容就是夸奖文林,以及所封的官职,然后是一连串的官员职务,名字。看内容和笔迹,应该是这些官员签字见证这一份圣旨。

圣旨的内容也值得深思,元从军应该就是以前的元从禁军,跟着一起来的人马,应该就是他们。

“末将元从军中郎将许行师,参见将军!元从军三千五百人,后备人员五千,家眷三万,奉命前来报到。”统领元从军的将领,来到文林面前,抱拳行礼。

一个将军,两个中郎将,算是标配,中郎将已经属于高级将领,平时训练都是他们负责。

“辛苦许郎将!我已经准备好了地方,先让大家休息,晚点我们在商量其它事情。”文林回礼道。

“末将遵命!”

苏烈带人去安顿,文林急忙向王绩询问自己不懂的地方。

根据王绩的介绍,文元从军人少,所以他这个将军只是正四品,而中郎将是正四品下。

元从军属于李渊近卫,太原起兵,有从龙之功,所以他们的家眷都得到了厚待。本来按照李渊定下的规矩,他们的后代,也会加入元从禁军。

如果按照正常发展,李建成继位,元从禁军自然也是李建成信得过的人,这些身家清白的士卒,会一直守卫皇城,保卫皇帝。

奈何李世民宫变继位,李渊还活着,元从禁军地位就很尴尬了,李世民肯定不放心他们守皇宫,那么如何处理,就成了一个问题。

好在李秀宁这个地位特殊的公主在,所以就被改成了元从军,交到文林这里。

一来文林派人保护王府,表达了立场,二来有李秀宁这层关系,李世民比较放心。

文林并不知道,李世民没有召他去长安接受封赏,主要是心里别扭,突然多出一个便宜姐夫,你让他怎么办?换个人可以冷处理,完全不管不问,但是从龙之功,总不能视而不见吧?这让其他人怎么想?而且文林又是比较有能力的人,李世民以后还想用他。

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柴绍,柴绍也是自己人,李世民只能尽量避免两人见面,不然的话,两人万一闹起来,丢的是皇家面子。

每一支军屯的十二卫,人数在四千到一万,加入家眷,也只有两三万人,按照王绩推断,本来以为只有两万多人来,这一下来了近四万,超出预计一倍,安置还是一个大问题。

好在村里空地很多,而且为了安置这一批人,李世民难得的大方一次,给足了粮草。

元从军三千五百人,后备五千,这些后备人员,是以前伤残,战死元从禁军的后人。

文林有些惊讶,这些后备人员,训练有素,骑射,武技都非常不错,唯一的缺点,就是没有经历厮杀。

想想也不奇怪,他们本身就是为了护卫禁宫而存在,不是训练有素怎么行。

元从军家眷安置在牧场下面,新开荒出来的地方,上面的牧场,正好用来放牧。

作为前禁军,战马和武器装备还是不缺的,可以说文林掌握了目前大唐最精锐的一支人马。

这就是府兵制的不同之处,府兵制创立以后,规定三年一拣点以补充缺额,其服役期限为二十一岁至五十九岁。服役期间,府兵本身免除课役,但军资、衣装、轻武器(弓箭、横刀)和上番赴役途中的粮食、均须自备。每一火(一火十人)还得共备供运输的马六匹(或用驴),即所谓“六驮马”。

府兵制最大的好处,一是解决务农百姓不足的问题,二是可以很好避免将领拥兵自重。因为除了一部分进行军屯,其他人都是轮流值守,发生战争召集起来,战事结束就解散,将领手中兵马很少,甚至没有。

尤其是声望最高的大将,位列十二卫大将军的人,只有战争期间,才会奉旨领兵。

除了十二卫府兵,还有其它的军队,像太子六率,以前的元从禁军,都不在十二卫之列。

从大唐立国至今,对军队已经做出多次调整,最初秉承前朝,沿用十二卫,同时李渊下旨,建立参旗军,鼓旗军,玄戈军,井钺军等番号在内的十二军。

十二军与十二卫并存,不过在武德六年的时候,李渊觉得天下已定,下旨取消十二军。当然!这只是为了收回兵权,只有罗艺的天节军得到保留。

武德七年,李渊再次下旨,把原本接近三十万的十二卫削减到三万人,这三万人属于常备军队。

不过刚刚削减,突厥就打来了,好在很快突厥退兵。

接连两年,突厥来势汹汹,这才有了重建十二卫的事情。

文林很诧异,李世民居然会把这么大一支兵马,放到自己手中。

“其实这并不奇怪!这里是秦岭,就算将军想要拥兵自重,也没有办法,距离长安很近,一万人根本无法威胁到长安的安全。

虽然秦王,不!太子不信任元从军守皇城,但是我们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许行师讲解道。

许行师这人并不简单,他是太原元谋十七功臣,真定郡公许世绪的次子。

太原元谋十七功臣,这是李渊钦点的名单,同时也是手持免死诏书的人,可以说李渊是免死金牌,免死铁卷的开创者,正是有他的免死诏书,后来的皇帝才学着使用金牌,铁卷。

许行师是次子,无法继承爵位,加入许世绪深受李渊信任,许行师也就获得了一个中郎将的职位。

“如此我就放心了,元从军是想单独分地,还是和村里人一样?

如果单独分地,就按照朝廷规矩,我给你们划分,同时派人帮着开荒。”文林问道。

来了十天,除了安顿元从军和家眷,许行师也了解过山里的生活,毫不犹豫的回答道:“一切任凭将军安排,当然!末将希望和村里人一样。”

“如此也行,不过这样的话,我需要把人分散一些,因为牧场那边,不需要那么多人。”文林说道。

牧场以及牧场下面这一片,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文林在秦岭发现,最适合做农场的地方。

虽然不是平地,不过地形平缓,整片土地没有乱石,没有一台一台的坡度,耕地播种都可以拉通,下方有溪水,可以开辟近万亩农田。

根据文林的规划,除了农田,斜坡将种植豆子和白菜,萝卜,用于喂养牲口。

虽然没有烧油的机器,不过这种地形,不需要太多人,就能把这一大片土地种植出来。

“没有问题,将军安排就是,末将保证所有人都会听令。”许行师很肯定的说道。

人员分散,可以开荒出更多土地,煤矿和盐矿也可以多增加一些人手,在文林的计划中,再过两年,即便不依靠琉璃,白酒,村里也能过得富裕。

近四万人到来,想要马上种地是不可能的,季节也不合适,所以除了修建房屋,就是把人手分出去割草。

趁着秋冬没有到来,野草还很青,把野草收割回来,捆成一捆一捆的,放进地窖作为青储。

大山比草原好的地方在于,大山的野草,蔓藤更多,更长,用人工收割,储存起来,完全可以喂养更多的牲口和家禽。

野草,蔓藤堆放在地窖,一来可以让它们水分流失变慢,二来这也是一种发酵,发酵后的野草,营养价值更高,而且带着香甜味,牲口更加爱吃。

不止是牲口,喂养家禽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喂养家禽的野草需要挑选一下,要那些像野菜一样,叶子宽大的野草。

增加这么多人手,意味着原本到了极限规模的家禽,可以再次扩大。

这也算一个最好的办法,毕竟妇幼老弱太多,种地太辛苦,对她们来说太累了,付出时间和劳力,收获还不多,完全没有必要。

青壮搭配年轻妇女挖矿种地,老年人喂养家禽,半大孩子和身体弱一些的就割草,合理的分工,往往效率更高。

“还有一件事,元从军要做好战斗的准备,突厥人很可能再次南下,说不定最近我们就会接到调兵的命令。”文林提醒道。

“将军放心,元从军随时可以作战。”许行师脸色微微一变,随后很肯定的回答道。

元从军最近的心情,犹如过山车一般,先是护卫禁宫的任务没了,这可是他们所有人,一直以来,最自豪的一点,不少人因此差点崩溃。

紧接着,他们又接到命令,搬离他们住了七年的地方,要知道,这个地方,可是他们心目中,以后世代居住的家,如今不但好不容易建立的家没有了,还要搬到秦岭那座大山里面去住。

这一路走来,所有人心里都很忐忑,半夜总有妇女垂泪。

好在山里并不像他们以为的那么穷苦,虽然多山,不过住的都是新房子,全木头的房子,比起他们以前的家更加宽敞,家里家具更多。

到了山里,一小半人住进新家,另外的人暂时住帐篷,房屋等着修建,这一切并没有多大影响,毕竟他们的生活有盼头,这让他们的心稳定了许多。

新家里面,家具,瓷器等用品一应俱全,就连背篓都准备得有,可以说考虑非常周到,至于瓷器多少有些缺点的问题,对于普通百姓,那并不算问题,这些东西,他们以前都没有用过,对他们来说,已经属于好东西了,换着以前,谁家里能每个人都用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