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年,又过年,共庆欢乐年年。

喜庆而又悦耳的歌声传入朱一帆耳中,将他从沉睡中叫醒。

原来是隔壁四叔家的与自家的音响音量开到最大,就差让全村人听到了。

对于农村人来说,新的一年第一天正式开始。

虽然是大冷天,既然醒了,朱一帆也不想睡懒觉,立马起床。

父母早就起来了,朱父在做早饭,朱母在弄拜神的东西,而妹妹也起来了,在厨房帮忙。朱一帆依然是最懒最迟起床那个。

朱一帆与他们互道早上好,便抓紧时间刷牙洗脸。八点正,要放开门鞭炮,不能耽误时晨。

刷牙洗脸后,放鞭炮这种工作早几年就交接到朱一帆手上了。撕鞭炮口,拿竹竿吊起长鞭炮,做完这些事情后,就等八点整放。

劈哩叭啦一阵鞭炮声,开门鞭炮放完。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放完鞭炮,一家人立刻拜神,希望新一年顺顺利利。

等待朱母与妹妹到土地公庙与宗祠届拜神回来,才开始吃早餐,吃的是粥与炒粉,还有昨晚的剩菜。

接下来就是过年中最重要的活动,是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那里祝贺新春,旧称拜年。

这算是最后一次享受最纯粹的拜年了,毕竟已经是高三,十八岁的小伙子。

虽然按这边习俗只要没结婚,大学与工作后还能收利是,但已经是成年人,再收利是就不自在了。

朱一帆俩兄妹难得齐心一次,穿上新衣服,带上满脸笑容,到旁边叔父家拜年了。

首先是四叔家,见面就笑着向四叔四婶拜年,恭喜发财。

四叔四婶也笑容满面,从口袋掏出利是封,分别递给朱一帆俩兄妹,并祝福两人学习进步。

拜年后,拉上四叔四婶的儿子女儿进入拜年队伍。

一路拜年,五叔、啊父、二爷爷、爷爷等长辈都拜年一遍,收获利是无数。

在路上看到行人,也是笑口常开,率先道贺恭喜发财,大人们一般也会口头上回贺。而有些有疏远亲戚关系的大人还会给个利是,利利是是,大吉大利。

最终朱一帆与一帮堂哥堂妹们将同村的亲戚们都拜年一遍。

像朱一帆这样年纪的,戒掉了用压岁钱买炮竹玩,买心仪已久的玩具枪,去游戏厅玩街机等过年快乐活动,就不再是过年最快乐的人了。

领完利是后,大家便各奔东西了,做自己最想做的事。

比朱一帆大的堂哥已经大学了,玩不到一块去。同龄的堂姐却有小姊妹们玩耍,也玩不到一块去。比自己年少的堂弟堂妹他们却还在享受过年的快乐,那些活动朱一帆再参加就变味了,也玩不到一块去。而年初一早上也不好拜访好友。一时间,朱一帆与这个热热闹闹的年格格不入。

朱一帆与他们道别后,便回到家里坐,发现父母也不在家。父母也是利用这难得空闲,在发完利是后,到处串门去了。

打开电视,重播着昨晚的春晚节目,不过看了一会儿后,朱一帆对已经看过的节目厌倦了。

大过年的,要找点事做,不能无聊死呀。

左思右想,学习不想,刷小说素材倒是可以考虑。

一想到这个,就想起聊斋志异来,当时由于考虑到自己年纪轻,社会阅历少,将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与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的篇章略过了。

后来想了好久才明白,其实可以不用略过的这些篇章。毕竟现今社会的人每天接受的信息量比古代人大得多,而且各种书籍与电视剧等都是让人成熟的催化剂。对于写作有太多参考素材了,小小出格不算什么。

想通了这点后,就想补全聊斋志异,不然小说在思想深度、文学上、艺术性上逊色一点。

但当时实在没时间去写,就搁浅至今。

就剩下十万字不够的篇幅,相信这年假内能完成。

想到便做,关上电视,回自己房间写作去了。

十一点左右,亲戚间拜年时间过去了,陈红毅便来找朱一帆玩耍。

开着一辆摩托车,在门口大喊朱一帆。

朱一帆停下书写,走出房间,率先向陈红毅恭喜发财。

陈红毅满脸笑容回了句恭喜发财。

“现在去龙母庙上香拜神,很灵验的,求龙母保佑今年高考顺利。只要龙母显灵,水木燕大不是梦。”

朱一帆对神灵保持着信则有不信则无的原则,不强求别人信不信。

“有时间拜龙母求保佑,还不如现在复习呢。”

朱一帆笑骂一句。

陈红毅也不辩驳,就一句。

“去不去?”

朱一帆觉得补全聊斋志异时间充裕,便掩上门,坐到摩托车后座了。

求神拜佛一趟后,两人也不回家吃午饭,直接到街上吃云吞了事。

下午朱一帆就不跟陈红毅癫了,让他自己开着车去玩,自己则回去继续写小说。

年初二,开年日,迎婿日,朱父独留家中,守家。朱母带着朱一帆俩兄妹到外公外婆家拜年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纪大了,不如小时候逢宴必去,那时听到去宴席就欢欢喜喜的,有大餐吃。

现在却不想探亲戚,吃酒席,就想宅在家。

但外公外婆一年就见两次,十分想念他们,驱使朱一帆不得不去。

去到外公外婆家后,朱一帆宅在外公家。不出门找以前的小伙伴玩,实在是高中以后,相聚少了,与他们生疏起来,互道问候后,便不知道说什么好。

探完外公舅舅家后,小姨、姑姑、常联系的亲戚也得走一遍。整个过年假期都在拜访亲友中度过。

年初三,晚上九点,小学同学聚会,朱一帆家离得近,又空闲,及也有点想念旧同学,提前去到宵夜店集合。

过年时,太忙了,与打工回来的大雄只是打了个招呼。在这同学聚会上却见识到他另一面,吸烟喝酒粗口无一不精,只是半年不见,就被社会改造成另外一个人了。

只见他与也是早出来打工的同学坐在一起,聊天吹水,拼酒,撩女同学,浑然不觉女同学的厌恶。

而朱一帆则与还在读书的人聊学校,聊学习。

两个圈子,两个世界,只是短短二三年时间,变化来得太快了。

人若变了,当年的感情也就变了,朱一帆觉得以后可以少参加同学聚会,这就是参加同学聚会唯一的心得体会。

之前对于写作聊斋志异过于乐观,逼得朱一帆晚上再次挑灯夜战起来,只为了开学前能完成。

朱一帆看到难得可以早上晚起床,所以深夜拼搏写小说,弄得黑眼圈都出来了,不过幸好辛苦没白费,总算完成了聊斋志异最后部分的写作。

高三学生的春节总是快过,初六就要上课了。

在其他人还沉浸在欢乐的过年时,朱一帆在初五就得提前出发回学校。

坐在开往县城的公交车上,朱一帆回望前来送自己的父母与妹妹、爷爷奶奶。

摸着口袋里奶奶给的出门红包,感受到他们亲切的期望。

朱一帆心里暗暗发誓,今年绝对会不一样,所有的希望都能如愿,所有的梦想都能实现,所有的等候都能出现,所有的付出都能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