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慎矜案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审理完结。虽然很多官员都知道其中必有冤情,却全都噤若寒蝉。杨慎矜之所以会遭此横祸与他在审理韦坚案时没有完全秉承李林甫的意志有着密切关联,因此那些正在审理王忠嗣案的官员们不得不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而慎重考虑了!

王忠嗣既受到皇帝的宠信,又与太子很是亲近。他自幼就生活在皇子们居住的十王宅,李隆基与他恩若父子,李亨与他情同兄弟。他愈加强烈地感受到自己或许将会成为李林甫下一个暗算的目标。

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冬,石堡城之战陷入胶着状态。在付出了惨重代价之后,易守难攻的石堡城却仍旧牢牢地控制在吐蕃人的手中。对于这场犹如绞肉机一般的血腥战争,王忠嗣充满了抵触情绪。他曾经劝阻过李隆基:“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以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

像王忠嗣这样宽厚仁慈而又深谋远虑的将帅毕竟犹如凤毛麟角,更多的人在功名利禄的驱使下不惜用部下的鲜血来染红自己的顶子。董延光主动请缨攻取石堡城。这使得李隆基那颗刚刚平静下来的雄心再次变得躁动不安。

对于李隆基的诏书,王忠嗣不敢违抗,但又不愿意让自己的部下枉送性命,只得阳奉阴违,疲于应付。董延光最终没能如期攻下石堡城,不过他也找到了推卸失败责任的理由。

此时的王忠嗣对形势的判断仍旧比较乐观,但是事情发展远超出他的意料。

在董延光的极尽挑唆之下,在李林甫的煽风点火之下,李隆基内心对王忠嗣的愤怒达到了顶点。昔日如同父子的情分早已被无边的愤怒撕得粉碎。

处境艰险的王忠嗣本已命悬一线,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王忠嗣昔日的下属魏林却落井下石。

魏林这些年来仕途一直都不太得意,所以找个机会。

魏林主动供述,老领导王忠嗣曾经对自己说:“早与忠王同养宫中,情意相得,欲拥兵以佐太子。”

原来王忠嗣之所以不听自己的话是因为他早就和太子勾结到一起了!这个可怕的想法使得李隆基感到有些不寒而栗。

王忠嗣随即被免职,勒令回京接受调查。王忠嗣带着无尽的伤感离开了前线,再也没有回去。

李林甫寄希望于借助王忠嗣案彻底地扳倒太子李亨,但案件的查办却迟迟没能进入李林甫预设的轨道,因为主审官员觉得魏林的供述似乎并不怎么可信。

除了魏林的证言之外,审理机关没有发现其他强有力的证据。

李林甫在情急之下才决定敲山震虎,杨钊恰恰在这个关键时刻为李林甫提供了一条重要情报,那就是李隆基对杨慎矜信奉妖术并且传播谶言的行为极为震怒。杨慎矜就这样悲惨地沦为了政治牺牲品。

血淋淋的教训使得负责审理王忠嗣案的那些官员们不得不为自己的身家性命好好考虑考虑了。王忠嗣案终于回到了李林甫期望的轨道上,这使得岌岌可危的李亨如坐针毡、如履薄冰。

高力士此前已经因为直言劝谏而触怒了李隆基,不便也不敢再出面为李亨解围。形单影只的李亨愈发强烈地感受到太子之位已经岌岌可危了,但他绝不甘心坐以待毙。他忽然想到了杨玉环。

对于李亨的贸然来访,杨玉环感到诧异不已,虽然他们此前时常见面,但李亨还是第一次与她单独会面。

简单地寒暄几句,李亨就直奔主题说:“不知贵妃娘娘是否忘记了那封您曾经写给废太子李瑛的信?”

杨玉环竭力掩饰着内心的波澜,故作平静地说:“不知太子殿下为什么突然间提起这件陈年旧事?如果本宫没有记错的话,太子殿下得到那封信的手段恐怕并不怎么光彩吧!”

“光彩不光彩倒在其次,管用不管用才是关键,娘娘想想如若圣上要是看到这封信会怎么想?会如何处置寿王?”

(本章完,下一章:王忠嗣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