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上学之乌托邦 > 第98章 乌孙与西羌-2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在,苏星繁的眼前摆了两份完全相反的计划书。

一份来自破羌将军辛武贤,主张先剪羽翼,再捉主谋。他想让大军带上三十天军粮,趁着秋天去打被迫造反的四千和千干两支羌人。因为秋天的时候羌人要散在各个牧场里放牧,辛武贤计划抢走他们的牛马粮食,顺便给自己补点儿辎重。等到了冬天的时候,羌人因为失去牛马而缺衣少食,他再带兵从从容容地去击败他们。

另一份来自后将军赵充国。赵老将军的主张正好相反,他希望在正月直接去攻打带头造反的先零羌。他认为只要击败了带头闹事的先零,被迫造反的四千和千干自然就会重新归顺汉朝,不用再打了。如果他们不肯归顺,那再打他们也不迟。并且,赵充国希望平定叛乱之后,国家能派一个了解当地风俗的官员,调理各部落之间的关系。

苏星繁现在就要对这两份计划书作出决策。

她当然知道历史上的结果。但是结果并不重要,宣帝选择的过程才是她要完成的活动。

她拉出一个表格,在左边写上辛武贤,在右边写上赵充国,然后分门别类地梳理两人的意见。

从计划上看,辛武贤要先打四千和千干,后打先零;赵充国要先打先零,后打四千和千干。

从兵力上看,被胁迫的四千和千干比较弱小,容易打。主谋先零比较强大,不容易打。

从时间上看,辛武贤要秋天先打一轮,冬天再打。赵充国只打算冬天去。

从战略上看,辛武贤想通过战争孤立带头造反的先零,击垮羌人的联盟。而赵充国要甄别各个部落的情况,先打败真心造反的,让不那么真心造反的羌族主动归降,瓦解羌族联盟。

如果只是这样看的话,好像两个人都挺有道理的。

苏星繁抬眼看了看下面乌泱泱的大臣,计上心头。她把两份奏章递给大臣们,用最朴素的方法决断——投票。

投票结果,三朝元老赵充国竟然是个少数派……足足有七、八成的大臣愿意支持辛武贤。

苏星繁投机取巧的小心思破灭了,她只好认真地拉出资料研究宣帝怎么办。

宣帝的办法是,把辛武贤的计划发给赵充国,问他怎么看。

机智!

赵充国也没有客气,立刻给他的皇帝算了一道数学题:

1、从敦煌、酒泉、张掖等地出兵,行军到四千羌的话,行程约有1000里。

2、辛武贤计划每人带30天粮草。

3、如果行军三十天的话,需要携带三十天的人和马的口粮,也就是说,每一个骑兵要推带2斛4斗米,8斛麦子。

4、一匹马要背着二斛四斗米、八斛麦子,再驮着一个成年的骑兵、还要带着骑兵的衣物、武器、装备。

请问,它的行军速度是多少?还能追击敌人吗?

系统非常体贴地告诉苏星繁,汉代的一斛(石)大约为27斤。苏星繁很快就算出来2斛4斗米是65斤,8斛麦子是216斤,仅仅口粮就有280斤,再加上一个成年男人,还有衣服、武器、铠甲……马太难了。

赵充国也觉得马很难。

赵充国不仅觉得马很难,他还觉得用这种速度抵达羌地,羌人不仅早跑光了,而且还能断掉汉军的后路,到那时,汉军必有“伤危之忧”。

赵充国觉得,这么干会“为夷狄笑(恐怕要被对方笑死),千载不可复(打一千年也回来了)。”

苏星繁不知道宣帝看到最后两句作何感想,反正她觉得赵老将军有种独特的幽默感。

苏星繁学着宣帝的样子,也把这封信发给群臣Npc。

于是一场算术大赛热热闹闹地开始了。

最后,在群策群议之下,宣帝一点儿都没服输,他也给赵充国算了一道数学题:

赵后将军想正月打仗,正月时羌人早就藏好自己的粮食,补给全部只能靠我们自己。那么,补给用的粮价如何呢?

宣帝告诉赵充国,张掖以东的地方,粮食每石(斛)一百多钱,畜草每捆几十钱。

宣帝自己一算,先把自己气得不轻。他算完立刻责备赵充国道,“将军不念中国之费,欲以岁数而胜微,将军谁不乐此者!“

(你只关心战马的负重,你有没有算过我的钱袋子啊?)

除了在纸面上算数,宣帝还给赵充国列出了一堆现实中的难题:

打仗不仅需要大量粮食,还必须从各地同时运到前线,是不是要闹得百姓更不安宁?冬天的时候,天寒地冻,汉军手足冻裂,怎么好爽利地打仗?冬天一到,羌人就会安顿好妻儿财产,发精兵来攻酒泉、敦煌了。(你想冬天打人家,人家还想冬天打你呢,你打不打过人家的联合精英啊,将军?)

宣帝把这些都写在信里,通通发给了赵充国,并且告诉他自己已经决定出兵了。他非常严肃地对赵老将军交待道:“今五星出东方,中国大利,蛮夷大败……将军急装,因天时,诛不义,万下必全,勿复有疑!“

苏星繁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略过宣帝的责备,计划和他对天象的迷信,最后挑出两条她认为最重要的理由,依次填在了辛武贤的表格下。

1、正月进攻的话,补给的花费更多。

2、冬天,羌人会主动进攻酒泉、敦煌。

那么,赵充国是怎么做的呢?

面对宣帝的责备,他回信认错了。

可老人家有老人家独特的智慧。虽然他谢罪了,但是皇帝责问他的问题,他怎么能不解释呢?于是他趁机解释道:“羌人若来攻酒泉,敦煌,也可以以逸待劳(不必一定要在秋天劳师动众地出击啊)”

苏星繁觉得只这一条就把列在辛武贤名下的那两条解决了。因为以逸待劳无需额外花费粮草啊,老将军把宣帝的钱袋子也保住了。

赵充国还耐心地解释说:如果现在汉军去打四千,带头造反的先零一定会来救援的。汉军不一定能打败他们,但一定会让他们更加团结起来对抗汉朝。可是反过来,如果汉军先打败了先零,原本就不情不愿造反的四千和千干反而可能会放弃造反,归顺汉朝。如果他们不愿归服,汉军还可以再打。

苏星繁把这一条也填进表格中,她觉得,赵充国可以赢了。

赵充国发出这封“谢罪书”的七天后,收到了宣帝“同意”的回信。

赵充国快速拿到了兵权,可他打起仗来却慢悠悠的。宣帝一着急,赵老将军又开始给他的皇帝做数学题。

这年冬天的时候,赵充国连上三条屯田奏。他把驻军的费用算得明明白白的,然后一口气列举了12条屯田的好处。

苏星繁又学着宣帝的样子,机智地把这些信拿给大臣们讨论。

各位Npc都被赵充国算得晕乎乎,最后干脆凭着感觉说,“赵后将军屡次制定的策略都是对的,所以这次,我觉得也对吧…”

比起各位被数学搞得懵怔怔的大臣们,苏星繁就笃定多了。

因为史书已经告诉她了:他们信得对!

***

成实收到了宣帝的回复。

朝中的大臣们认为,虽然解忧公主嫁到乌孙四十多年了,但是她的权力并不稳固,所以才发生了这样的差池。现在,乌孙没有按照约定让元贵靡继承王位,那么相夫公主也就不必嫁到乌孙去了。更何况,如果一定要让公主嫁过去,以后又少不了劳民伤财。

原来,这也可以是道算术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