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1642 > 第十五章 朝堂回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江越没听这些话,他要的是尽可能的得到结果,看到效果。

这种撞击式燧发枪在前世一直被用到十九世纪才被取缔,完全可以说是近代战争的主力,历史已经说明其重要性与可靠性。

想要有一支百战百胜的军队,士兵的意志与素质很重要,武器更是相当关键。

“还没问老先生名讳,我姓江,名越,是督师亲兵,平日里待在西安营中。”

江越的这一句老先生让董后思当即动容。

军户地位低下,工匠就是一辈子的工匠,向来被人看不起。

江越这样的人物在董后思看来已经是实打实的大将军,而就是这样的大将军,却称自己一句先生。

“哎,小老头董后思,将军日后若是有事,便差人来叫我,如若是自生火器有了成果,小老头也会找人告知将军。”

“好。”

两人告辞,江越迅速来到孙传庭的督师府中。

刚进门时,孙传庭正在绘制军事图,下面人不断汇报李闯那边的情况,江越没有打扰,在外等候小半个时辰,孙传庭终于派人来叫他。

一和孙传庭见面,江越便说起燧发枪的事情。

江越当然不可能说自己是穿越来的,所以知道这些东西。

他只道是突发奇想,并且好好研究了其中的可能性,已经和制枪的老师傅研究过这方面的事情,对方表示基本可行,并且也有能力做出来。

听到这里,孙传庭确实觉得有点意思。

先前江越就和他汇报过这方面的事情,只不过当初的孙传庭心不在这里。

他知道火器很重要,但江越是他看着长大的,说句不好听的,自己的这个侄儿有多少水平他比谁都清楚。

动不动就说要改革火器,孙传庭觉得还是太不靠谱。

直到进入江越给出这样的包票,他才正视起这个问题。

“你先说说。”

孙传庭发话,江越连忙开始说起自己的规划和蓝图。

“叔父,我一直觉得未来的作战方式是会有变化的。”

孙传庭皱眉:“怎么改变。”

“火器,改变战事的一定是火器,”江越道:“一个合格的弓手需要多次战事,数年时间才能养成,而且人力有穷时,人不可能一直作战。”

“但火枪不同,任何一个人都能击发,只要经过十天半个月的训练就能有基本的作战能力,弹丸足够,就能不停作战。”

江越咽下一口唾沫缓了缓,再把话说下去。

“火枪的威力与射程不敢说胜过弓箭多少,但胜在弹丸比箭矢更轻,更方便携带,且如今的火枪制作工艺已经成熟,我们完全可以流水化制作。”

“一排骑兵驶来,按照野战之经验来说,就得让盾手结阵,有条件则用拒马阻碍,但骑兵射箭来去自如,有什么办法呢?平原之上,步兵多数时候只能充当猎物。”

“一旦有火枪便不同了,在骑兵射箭之前我便可击发,敌未至,我火药弹丸已达,对方必死,骑兵之优势已然不复存在,来多少死多少!”

孙传庭显然被江越所描述的战争模式所吸引,片刻后摇头道:“火枪击发缓慢,每次射击后必须重新填弹,火绳燃烧之弊端你也清楚。”

“你一轮射击自然有用,但也仅仅一轮,第二发弹药还没填上,骑兵便已达,箭雨射下,你依旧被动挨打,对方还是来去自如。”

这是传统的战争,也是现在的真实写照。

在孙传庭看来,火枪火炮都是必然有用的,但这种有用是有局限的,是特定场景的呈现,但真正交手,还是刀枪更为实用。

明军中火枪的配备十分充足,但传统冷兵器才是主流。

江越摆手:“叔父,这一次我对火枪有的是新改革,在我的设计里,火枪不再用火绳点燃,改用燧石。”

“由此,士兵不用再携带明火,也不需要再担心刮风下雨的日子,使用场景大大提升。”

“而且我还计划用沾油的麻布做外衣,以方便弹丸进入,再提升装弹方便性以及精度、射程!”

“一旦做到十个个呼吸击发一次,士卒分两队、三队,一队射击完成后蹲下装弹,由后面再来,三次循环,即可让枪弹不停,如果是正面作战,敌人必定大败!”

不用火绳,直接击发。

十个呼吸击发一次,分队伍射击,枪弹不停。

孙传庭是老将,一下子就明白了这里面带来的可能性。

让江越没想到的是,孙传庭并没有直接表示认同。

叹出一口气,从桌子拿出一封信扔给江越,惋惜道:“很可惜,我们没这么多时间了。”

江越打开信件,仔细阅览。

正如孙传庭所说一般,他们确实没有多少日子可以耽误。

他们的那位崇祯皇帝再一次进行了催促,表示河南战事陷入如今状况,时局由不得孙传庭继续拖延。

每耽误一天,就会有许多的大明百姓生死,孙传庭身上的罪孽就要多上一分。

看到后面,江越有些不可置信:“陛下这是把百姓身死的罪责怪到了叔父头上啊!”

“叔父二月才从天牢中走出,一路来陕,练兵就算再快也不可能于这么点日子里将一切备妥吧!”

“河南之危在我们出发之前便已经摆在朝堂诸公面前,又不是我等所为。”

“如若不是陛下此前对叔父不信任,以至流寇在中原喘息做大的机会,大明何至于落得如今这步田地!”

江越觉得很冤枉。

不管是做怎么样的大事,总要有足够的事情吧。

如若连兵都练不好,纵使是出陕了又如何,大败而归难道就是朝廷想要看到的吗?

孙传庭确实司空见惯:“这便是朝廷。”

总要有人背锅的,现在他顶着三边总督的名头,手里掌着数万兵马,这些东西就得他来负责,这个锅就得他孙传庭来背。

“我们之前做的事情已经闹上朝廷,有不少言官弹劾我们在陕西杀豪绅,夺钱粮。”

无论是江越还是孙传庭都知道这件事情迟早会闹到朝堂之上,所以听到这话也不觉得意外。

江越只是好奇后面的争论如何。

孙传庭笑了笑:“朝堂诸公言辞激烈,特别是有几位陕西出身的官员,直接向陛下请求,将我罢官夺职,重新抓回天牢。”

江越给出评价:“如果真是这样,那大明朝才是真的完了。”

孙传庭不理会江越这句话,他懒得在自家侄儿面前自夸。

“陛下的态度很模糊,并不多说什么,只道是战事所迫且证据不足,此事待议。”

“范家还是有信用的,朝堂上原本还有人想对我动手,被他们都挡回去了,这件事情就算正式搁置。”

听罢,江越冷笑。

搁置不等于解决,他们的那位皇帝陛下态度摸鱼,一口一个待议,明显就是想看孙传庭后续的表现了。

如果战事不利,这件事情就要重新商议,孙传庭自然就随便安排。

罪名摆在那里了。

“朝廷批复请求,陛下发银五十万两,给兵两万,即日抵达。”

“不过朝堂上有消息,陛下已经在钦点监军,对我等出陕事宜十分心急。”

好消息,给钱、给人。

坏消息,监军已经在路上,陛下的着急越发明显。

江越表示明白,只是他记得崇祯应该是给银一百万两才对,也不知道是自己记岔了,还是因为这次抄掠豪绅,让崇祯觉得他们有了家底,所以少给一点。

不管怎么说,情况已经摆在面前。

他们的时间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