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汉末之益州崛起录 > 第一百六十五章 各怀心思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说李严看到空营后如何懊恼,即刻率部赶往郑都。

回过头来说贾成。

天降奇兵打开定军山大营,随后亲自喝令大营将士投降,生擒种辑。

萁谷大将杨怀又被手下将士绑缚之后送到贾成这边。

贾成将定军山、萁谷两处降兵归拢起来,与他本部兵马合兵一处,共计四万大军。

他一面派出使者,带着他的表文前往郑都,要求天子刘协开城,他要亲自面圣;

一面整顿兵马,将种辑、杨怀二人斩首誓师,大军迤逦前行开往郑都。

丞相贾成大军进入汉中的消息顿时传遍了汉中各县,大军所过之处无不望风而降。

褒城、武乡百姓箪食壶浆以迎丞相,就连褒城以西的葭萌关,守将卓膺闻讯后也亲自前往贾成军中,宣布葭萌关易帜,愿为丞相抵御还在西边没有回来的刘备和段煨。

贾成大喜,葭萌关在手,预示着刘备、段煨两人只能活动在祁山、阴平、汶山、广元一片狭长地带中,等于被赶出了汉中核心地带。

他们北边是虎视眈眈的甘宁和关羽,只等一声令下便南下剿灭这股叛军。

南边是广汉和蜀郡,两郡太守不仅是贾成的拥趸,他们的兄弟子女更是受到天子刘协无端关押,早就宣布脱离朝廷统治,坚决抵御刘备、段煨部队。

二人手里虽有十万大军,但是丞相贾成回来的消息传到军中,所有将士人心惶惶,士气极为低落,一时之间刘备也不敢让部下剿灭义军。

不过贾成为了防备刘备、段煨垂死挣扎,下令随后跟来的李严进驻葭萌关,协助守将卓膺,务必将刘备他们关在里面,等他腾出手来剿灭。

当贾成的使者带着表文进入郑都,刘协惊恐至极,发出一声绝望的嚎叫,瘫倒在御榻上。

他精心策划了这次政变,就是看准了贾成平定关中之后,必定会考虑到民生,遣返郡兵和徒附青壮,手中兵力空虚。

在时间上,他更是料到冬季天寒地冻大雪纷飞,长安根本不可能冒着严寒出兵。

所以他才会忍到十月中旬突然发难,控制住朝廷和汉中。

他相信,只要行动迅速,趁着大朝会将贾成一党一网打尽,然后利用冬季到第二年开春这五个月时间,便能将汉中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

只要能够拖延足够的时间,他还能分化瓦解一部分贾成余党,为自己所用。

毕竟自己拥有最有利的条件,那就是天子的身份,能够争取到一部分民心。

尽管他发自心底的厌恶嫉妒贾成,嫉妒对方光芒盖过自己,短短几年便得到新朝百姓的拥护。厌恶对方总是摆出一副忠心耿耿的样子,却永远不给自己一丝权力。

空有天子之名,却无皇帝之实。

但现在他偶尔也会庆幸贾成的虚伪,从未有过诋毁他的言论,让他在民间百姓心中印象中并不是个昏君。

所以他发难之时,上至朝廷百官,下到民间普通百姓,一开始表现的还算平静。

也就是他宣布贾成谋逆,下诏免去贾成一切职务,才引发了民间一片反对之声。

不过那时候他早就策反了段煨,掌握住了军权,底层百姓再反对也没用了。

至于后面的大屠杀,他觉得都是百姓们逼他的。

朕是天子,至高无上的皇帝,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朕说谁是逆臣,朕要杀谁,你们听着就是,谁给你们权力唧唧歪歪?

朕要从你们身上拿些钱粮扩充军备扫荡叛贼,你们又不会饿死,至于鸡蛋碰石头,对抗朕的军队吗?

不放点血,给你们一些教训,都不把朕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

这些日子里,刘协过的极为畅快,大权在手,无人敢有一言违逆。

想想当初贾成在朝中之时,他想纳个美人,想建座新宫室,都要看贾贼的脸色。

一句话不对,便是一大篇罗里吧嗦的劝谏,明里暗里提醒自己不要学先帝靡费民脂民膏。

老子都富有天下了,花点钱又咋了?

难道非要学你贾成那么虚伪,有钱都不花,非说天下平定后有的是时间享受。

我呸!

到那时都几十岁了,老子等不了。

刘协最生气的就是贾成治政这七八年,不算国库,少府属于天子的内帑都有几亿钱了,就是攥着不肯让他花在享受上。

一天到晚唠叨着要用来犒赏平定天下的功臣。

国库没钱吗?要用朕的钱犒赏他们,到时候钱都给你花了,朕拿啥来享受?

就是这些念头,像慢慢滋生的野草一样缠绕在刘协心头,使得他终于下定决心与贾成决裂,策划政变行动。

说实话,也是贾成太过于相信历史,觉得史书上记载献帝刘协聪慧仁厚,算是难得的明君。

只是因为一直在权臣的威胁下,没有实力翻盘,最终才会成为亡国之君,禅位与曹丕。

出于这种心理,贾成对刘协的教导是放任不管的,觉得刘协在宽松的环境下得到更好的成长。

但是他忘了,帝王就是帝王,无论是哪种帝王,必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任何威胁他权力的人都会成为他的敌人。

这是谁都无法改变的。

他对刘协越宽松,刘协就越会滋长夺权的野心。

再加上一些野心家和小人的挑拨,少年天子的逆反心理,综合起来就让刘协开始长歪了。

没有了外部威胁,刘协便开始着手针对贾成,开展夺权行动。

不得不说,现在发生的一切,贾成还是要负一定的责任,

扯远了。

回过头来说刘协,茫然的摊在御榻上一动不动,直到常侍汪安进来禀报:“陛下,司空杨彪,太常孔融,谏议大夫来敏,侍中杨修,尚书丁冲、治书御史韩斌求见。”

刘协眼中一亮,顿时挺身坐起:“快!快叫他们进来!”

这些人都是坚定支持他的心腹重臣,这个时候过来,肯定给他带来御敌之策的。

少倾,几个大臣便来到殿中。

“几位爱卿,贾贼叛军即将到达郑都,你们有什么应对之策?”

来敏面色铁青,一脸坚定道:“陛下,城中尚有精兵一万,粮草无数,臣请启用车骑将军董承闭门坚守,郑都可无虑矣。”

刘协一听,顿时想起自家老丈人董承还在天牢里关着,如今城中拿得出手的也就他了,便立刻对常侍汪安下令道:“汪安,传召董承官复原职,即刻入宫觐见!”

汪安领命,匆匆出去传召。

杨彪有些担忧道:“坚守郑都非长久之计,陛下,老臣以为即刻令大将军刘备,太尉段煨率军回来平叛。”

刘协问道:“皇叔他们此刻驻军何处?可有求援信使前往?”

杨修道:“臣已派出求援信使,不过据说大将军和太尉先前说欲进兵沓中,估计此刻就算回师,也须得一月时间。”

刘协恨恨道:“皇叔误朕,半月前就有消息贾逆已然从长安出兵,皇叔还信誓旦旦说是贾逆虚张声势,断不可能真的出兵。如今可好,贾逆都在郑都城外了,皇叔还在沓中徘徊。废物!都是废物!多派些人去催!”

刘协一顿骂,在场几个大臣都面色窘迫,低下头去。

半月前刘协一听说贾成出兵,立刻传令六百里加急召刘备、段煨进京,要求二人带兵回来据守。

刘备却以为天寒地冻,贾成不可能出兵,语气中隐隐带着一丝嘲笑刘协不知兵的意味。

而当时在场的大臣,包括来敏、杨彪这几个都认为刘备说的有理,觉得天子刘协有些杯弓蛇影,过于惧怕贾成了。

刘协虽然隐隐觉得贾成不简单,时常能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但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贾成能在这种严酷的天气下驱使部下行军作战,所以也就在众人的劝说下不再关注此事。

可他的预感还是成真了,贾成真的做到了,突然出现在定军山,还兵不血刃拿下种辑大营,逼降萁谷和阳平关守军,进兵郑都。

至于传言贾成军像天兵天将一样从天而降,打开种辑大营的营门,然后迫使大军投降。

刘协虽觉荒唐至极,但内心居然下意识的有些相信。

千里雪原尚且能在短短半个月内完成行军,从天而降又有什么不可能呢?

尚书丁冲奏道:“陛下,不如传召天下诸侯带兵进京勤王。”

孔融苦笑:“传召诸侯勤王?放眼天下谁能是贾逆对手?”

丁冲道:“兖州牧曹操世代汉臣,乃故太尉曹嵩之子。其人时常向西遥拜,言陛下为权奸所控,忠贞之士不能效力于前。臣请为陛下出使兖州,诏令曹操率军勤王。”

刘协大喜道:“曹卿之名,朕幼年时便已知晓。听说当初董逆擅权,关东诸侯讨董勤王,唯此人与长沙太守孙坚奋力向前,与董逆部下作战。可见此人乃忠义之臣。丁卿,朕即刻下诏,烦劳你前往兖州请他进京勤王。曹卿若有所求,卿可一应应允。”

“臣遵旨!”

刘协这时也顾不上许多,但凡有一丝可能,他都像救命稻草一样牢牢抓住。

当即亲自书写诏书,盖上玉玺交给丁冲。

丁冲长拜,接过诏书头也不回的走了。

看着丁冲离去的背影,杨修想说话,却被父亲杨彪以目示意,便咽下到了嘴边的话语。

这时候董承一身戎装走了进来,跪倒在地长拜道:“臣董承叩见陛下!”

“董卿,眼下局势想必汪安已经与你说过了,你可有信心守住郑都城?”

“臣蒙陛下圣恩无以为报,贾逆胆敢以下犯上罪该万死。臣以项上人头担保,定使郑都固若金汤,令贾逆城下授首!”

董承慷慨激昂,一副浑然不惧的样子,让刘协也不由得振奋起来。

鼓掌大笑道:“董车骑威武不减当年,朕甚慰之!董卿若击退贾逆,朕许你万户侯,世袭罔替!”

董承听了顿时泪流满面,顿首再拜:“陛下隆恩,臣敢不一死以报!”

商议到这会,刘协终于又有了一些信心,开始叮嘱众人控制好城中治安,莫要让贾成手下奸细混进城煽动百姓。

还下令城中工坊加紧打造守城器械,招募青壮加强守城兵力。

直到日已西垂,刘协才放他们各自回去。

回家路上,杨修不解的问父亲杨彪:“父亲,适才丁尚书讨了诏书前去兖州,分明不可能请到兖州援军,为何不让孩儿出言阻止?”

杨彪冷笑几声:“丁冲乃曹兖州姻亲,他这是见势不妙要避祸远走了。”

“啊?难道说郑都守不住?”

“德祖你这些年聪明劲到哪里去了?看不出郑都已是风中残烛,旦夕便破吗?”

杨修有些震惊的看着父亲杨彪:“父亲为何如此悲观?郑都兵精粮足,董车骑也是久经战阵的老将,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凭着贾逆几万人怎么攻的破郑都城?”

“呵呵,上下一心?”杨彪再度冷笑,“你哪只眼看到上下一心了?丁冲不就跑了吗。”

“或许丁尚书真的去请救兵......”

杨修越说越没底气,他也是聪明绝顶的人物,只是天子刘协政变之后将他父子大大提拔起来。

父亲杨彪位列三公之一的司空,而他从小小议郎骤然官升数级,成了刘协身边辅助治政的侍中,大权在握红的发紫。

杨修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

哪知道父亲一盆冷水当头浇下,说郑都守不住,他们这些人已成风中残烛。

这让他怎么接受的了。

只是这么多年来,父亲宦海沉浮,其眼光之毒辣,绝非自己可比。杨修虽然觉得父亲过于悲观,但依然打心眼里选择了相信父亲。

“父亲,那我们该怎么办?”

“适才为父已经劝谏陛下必须立刻召大将军刘玄德与太尉段忠明回师郑都。你稍后密奏天子,就说你当初在京中与贾逆手下大将张翼德相交莫逆,愿请命出城游说张翼德。然后联络刘玄德里应外合击破叛军擒拿贾逆。”

杨修吃惊的看着杨彪:“父...父亲,孩儿哪里认识张翼德?这不是欺君吗?再说孩儿要是去见张翼德,岂不是送上门去......,不对,父亲你是让孩儿离开郑都?”

杨彪宽慰的点点头:“还算你有点脑子,离城之后就跟上丁冲,去曹兖州那里吧。听说他正广招贤才,你过去他定然不会亏待你。”

杨修担忧的道:“那父亲您呢?要不与孩儿一起离开吧。”

杨彪微微一叹:“我是走不了了,别看咱们这位天子才二十来岁,疑心病重的很。我留在这里他还不会疑你,否则,我们父子谁都走不了。”

“父亲......”杨修眼含热泪,哽噎着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