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我们是文官集团 > 第118章 【神器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沈一贯是懂得权变的,也是基于他所形成的三观。

好比矿税,他并不否认矿税一事,确实会带来极大的危机,但为何不像李三才之流那样坚决反对?

因他有顾虑,顾虑之一,是他对君臣之别的顾虑;之二,才是对民生的考虑。而二者之间,皆含有他对自身前途的考虑。

所以,当山东巡抚黄克缵获知沈一贯缴还了圣旨,一度十分失望。不过细思之下,又怀疑是魏进忠在其中作梗,只苦于没有证据。虽然他在不久之前已取消了山东一境的矿税,但有他这样的宦官在一天,这矿税会不会卷土重来,谁也拿不准。况且,除了山东,天下可还依然未罢。

权衡再三,决定上疏劝谏——“臣叨抚东土,曾目击小民困于矿税,明有包纳之苦,暗有巧取之害,山东尚且如此,可见他处。日夜思望停止,如大旱之望雨也。窃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人君所以联属亿兆,惟此信之一字。若一事而二三其令,则民亦二三其心……况以天子而失信于民乎?伏望圣心幡然悔悟,将矿税仍行停止。”

当朱翊钧收到此疏,魏进忠正好又被召见。于暖阁中,原本魏进忠正说起那日草场试铳之事,兴致勃勃之间,却如当头一碗凉水浇下,倒让他立刻冷静不少。这几日,他太飘了。

只在心中,他还是咬牙切齿:“黄克缵……得想个法子对付才行,不然老是拖后腿,给俺惹麻烦。”

朱翊钧今日心情不错,自那日病体好转之后,这几日,竟觉得轻松不少,日常的汤药今日也停了,这是以往少有的情况。

他览过奏疏,沉吟片刻,问魏进忠:“进忠,你怎么看?”

魏进忠想也不想,就道:“往后山东一地除了田赋钞关盐税,其它所有进项皆归内府,奴婢只是代为管理,他虽是一方巡抚,也管不了内府之事吧?”

“哈哈哈,”朱翊钧大笑,“你这回答也太鸡贼。”

“反正俺也跟师傅说了,他老人家都没说什么。不过俺也知道,万岁爷您自有您的想法,奴婢自是听您的。”他既敢这么说,其实是笃定皇上清楚,此矿税已非彼矿税,就拿去年的花税来说,让内帑充盈不少,皇上会舍得每年这一大笔进项?才怪!

“嗯……只是黄卿家的疏朕还是要复,待朕想想。”

魏进忠闻音知意,又一转心眼,既然要对付黄克缵,不如趁此就提一提:“万岁爷,奴婢曾听师弟提过,沈阁老早在几年前就提过垦田山东的建议,如今几年过去,奴婢以为,还得加快啊,尽力多招能耕之民,无论军屯还是民屯。还有,上回奴婢也跟您提过,尽快招手工匠人落户登莱,如今青岛口已在大建船坞,蓬莱船厂都还未落实,就因极缺熟练的匠人。”

“朕记得,不是已经下旨了吗?”朱翊钧不由奇道。

“是,您确实早有谕旨,但奴婢嫌慢,倒也不是怪地方官办事不利,就是……感觉缺个专门管理此事的廉干官员,”魏进忠皱着眉头,显得有些苦恼,“奴婢想,若是登莱专设巡抚,来管理此事,较为妥当,毕竟黄抚台要巡抚整个山东,诸事繁杂,未必能兼顾左右。”

朱翊钧一听,这些话似在哪里听过,他想了片刻,记起来了:“你一说,朕倒想起来了,援朝之初,就有疏提要专设登莱、天津巡抚,那时也下了部议,后来是否有后续,朕也不记得了。”

魏进忠暗暗笑了,要的就是这话:“咦?万岁爷,奴婢觉得,这个使得。”

“那这样吧,你把你想的,说出来听听,”朱翊钧又笑着问。

“如今山东副总兵,本就在登州,以登莱巡抚节制,恰能互补,又于兵事有利,也可为山东巡抚分担军政压力。万岁爷您想是这道理不,若无登抚,调兵御寇之责岂不要东抚承担?那他很可能会频繁往移于济南和登莱之间,疲于奔命,若真碰上战事,机事变在呼吸间,而文移动经旬时,鞭长不及马腹。易顾此失彼啊。”

“嗯,似乎有些道理。”

“再说,一省设二抚,也非山东独创,不早有之?况且登莱设抚也并不意味就改变了山东巡抚的辖区,充其量是主管和兼管之别。不说军政,就说民政事务,还得山东巡抚上奏。只是军政登抚要参与的多,但也不意味东抚就没参与权。”

“这就基本属于‘两属’性质,”朱翊钧点头道。“你想的细,这点朕倒是没想到。”

“也不是奴婢想的细致,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设抚,总是要涉及到具体事务的,这也是奴婢这一年来,在山东感受比较深的。”

“呵呵,”朱翊钧大笑,“看来朕让你去山东还是去对了。”

魏进忠并不提自己的镇守之名,甚至不开口讨要调兵的御宝文书,他很明白,皇帝并不会不清楚这些。反正他也摸透了,这外朝的官呐,就是一级一级的节制,设登莱巡抚必设相应的节制,除了科道,就是内臣镇守。

“对了,万岁爷,”魏进忠又道,“至于人选,还得让吏部和兵部多操操心,尽快吧。”

“朕自晓得催促。”

“还有啊,奴婢再给您说说那天试铳的事……”魏进忠又讲起那天与一班锦衣卫兄弟,约上赵士桢一起在天师庵草场试铳的经过。

那场面,他确实大为震撼。他本就尚武,铳炮这东西,威力巨大,在他眼中,简直就比肩天下任何刀枪剑戟了,更不用说,他亲手试过之后。

但是他也很奇怪,这么好的东西,为何竟入不了万岁爷的眼?明明赵士桢屡次呈上神器疏,光他晓得最近一次就是去年呈给皇帝的《恭进神器疏》、《恭请造用归一疏》,还有《御前近侍合用轻短鸟铳内直揭贴》。这揭贴是他最有兴趣的。

不过转念想想,他也能猜到答案。赵士桢这人,说实话,要不是他对铳极感兴趣,也不会待见这人,何况外朝那些官僚。万岁爷也未必清楚他的能耐,没人在爷面前替他说好话,爷能记住他才怪,最后肯定就不了了之。

“说了这老半天,那你的意思……”朱翊钧似乎颇有兴致,遂问道。

“爷,奴婢敢请御马监呈疏,请造这些铳炮,以装备勇士营等。另外,奴婢还听说,这些年都是赵士桢自己出资研制,所以,关于研制款项,也请御马监出资资助赵士桢。就在天师庵草场西边的火药局就行。”

“那造出的铳炮除了御马监,还有谁要?”朱翊钧又问。

“嘿嘿,”魏进忠笑了笑,“奴婢可出资从御马监购进。”

“哈哈,这买卖,朕觉得你吃不了亏呢?”朱翊钧一听也笑道,笑了一阵想想,“既这样……那,朕就准了。”

魏进忠一听连忙又给跪下叩首,口中直呼万岁爷英明,听得朱翊钧十分舒服顺耳。

“还有一事,奴婢也得向万岁爷奏明,”魏进忠紧接着又说道。

“切~行啊,进忠,”朱翊钧哼笑一声,“得,朕就让你今日把话说完。”

“奴婢离开山东前,正好听个传闻,说前阵儿蓬莱船厂挖地的时候,居然从地里挖出一批黄花梨船料,都不知是哪个朝代留下的,反正不像我大明朝时候的料。不过眼下船厂呐,还是急缺船料,奴婢是托了南方像广东等地,采集各种木材,但四川那边川杉、川楠都得慢慢等,再加上长途遥远,一年半载也未必能有。所以奴婢就想啊,义州不是有个木市吗,离登州尚且不远,海运就能运到蓬莱。”

朱翊钧一听,沉吟半晌:“朕记得去前年吧,辽东总兵就曾上疏……去年腊月,朕已命重开马木二市……唔……朕知道了。”

朱翊钧也没多废口舌,只问:“你之前已经让人联系过那小歹青?”

“奴婢只派人联系了当地的通事,并未联系小歹青这人。”魏进忠回道,“而且所派之人已经回京,奴婢还未与之面谈详情。”

“嗯,”朱翊钧斟酌片刻,道,“朕准了。”随即又问,“你打算几时动身?”

“奴婢暂定润二月初吧,但估计未必顺利,若是不成,会尽快返京。”

“出关……”朱翊钧又思索一阵,道:“这样吧,朕会给辽东巡抚一道密旨,让他暗中协助于你。必要时,可调广宁兵马。至于你嘛……”

朱翊钧再陷沉思,手指不停敲打龙椅扶手:“你去找你师傅讨要兵马,朕就不管了。”

魏进忠心中大喜,连忙叩首称道:“多谢万岁爷!”

魏进忠自觉今日目的已经达到,自是不敢再赖在皇上面前不走,于是又说了几句闲话,便再次叩拜,退出了暖阁。

他出了启祥宫大门,脚没停下,径直往司礼监直房去,就在仁德门外。联络人他先不急着见,倒是师傅这头要先讨好才行。

在魏进忠走后,朱翊钧想起还有黄克缵的疏要回复,于是喊进文书官,为他研墨,他打算亲自批复——“矿税朕屡旨权宜采取,自有停止之日,不必渎奏,还静听处分。地方责任,着用心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