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爷爷,只要我们能将商贾掌握在手里,那大明肯定是会越来越好,而这些东西,我们朝廷、老朱家等人承受的压力,终究还是要让大明的千万百姓了解我们朱家做了什么,所以,这些舆论,终究还是要掌握在我们手中的,而且,还不能让归属于六部之中的任一一部,不然,久而久之,舆论终有会被官员们被蒙蔽,最终导致朝廷政策与对底层百姓们的施行形成割裂。”

朱元璋还是有所忌惮,对于大明来说,虽然造纸术与印刷术发展的已经很是发达了,可大明境内,读书识字的人还没有那么普及,要是真的将日报这件事给推导下去,在不认识字的百姓眼里,这还不如买一张白纸回去。

其实这就是一个无奈,就算是朱雄英将这件事的利处都给讲解明白了,可现实却是不能允许。

“此事再议吧,等到我大明教育普及之后,这舆论自然也会随之普及。”

“那好吧,那爷爷您这是?”

看着爷爷心神不安的样子,朱雄英就有些好奇,不应该啊,既然朝廷都有新的进项,国库都要丰足了,那为什么现在还是这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

“听北边边境传回来的消息,北边的那些蛮族们实在是太过过分,也不知道是不是天气原因,这些人竟然不断地开始袭扰边境,听闻已经有一些部落百姓被这些人给杀害了。”

北元人,从来就没有安分过,但以前那都是在草原上遭遇大灾的时候,可现在这天气都快要转凉了,大明正在忙着收秋粮呢,北元人还真会找时间。

北元人,那都是一小队一小队的骑兵出没,就像是围着大明这块肥肉不断绕圈的鬣狗一样,就是一帮喂不饱的,不要看他们也有伤亡,但是对于将骁勇善战刻在骨子里的蒙古人来说,战场那就是他们的勋章。

“爷爷,其实这很好理解的,历朝历代的那些不断犯边的那些突厥人、鲜卑人、匈奴人,这些人本质上就跟我们中原汉人是不一样的。”

“我们汉人归根结底,是靠种地来养活一家的,而这些外族则是靠放牧来养活的。”

“长久以来,这就带来了一个最大的区别,长年累月跟土地打交道的人,学会了土地的厚德载物,而常年跟牲畜打交道的,则学会了物竞天择。”

“所谓厚德载物是指我们只相信自己的双手,默默地努力,终究会有所回报,正所谓天道酬勤就是这样。”

“而信奉物竞天择的,则相信自己手里的鞭子和刀,如果自己没有别人有,那就去抢过来。”

“你比他强,他比狗还温顺,只会安安稳稳的从你手上讨要几根骨头,可当他比你强的时候,他就会比狼还狠毒,会找到一切机会狠狠咬你一块肉,再嚼碎你的骨头。”

“我们觉着外族是白眼狼,可在他们看来,他没做错啊,只要你强大,我就臣服于你,可你弱小的时候,就活该被我欺负!”

朱雄英一口气直接将一大段一大段的话全给说完,直接就将朱元璋给说的一愣一愣的。

这还是第一次有人站在民族特性的角度去分析突厥等势力,几百年来,中原可没少被外族欺负。

可回过头一想,还真就是这样,外族可不就是时刻盯着中原的邻居嘛。

只要中原王朝实力强大,立刻就上来称臣纳贡,恨不得当头号小弟。

可倘若碰上了中原王朝内患严重的时候,那就不好意思了,烧杀抢掠最狠的就是这帮人。

这么一琢磨,可不就是那所谓的物竞天择而已,在他们看来,你强我就佩服你、跟随你,你弱我就干掉你,征服你。

见孙儿对于这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民族的特性都能看得如此明白,他也彻底来了询问的兴趣。

“既然你对于这些蛮人这么了解,那你觉得我大明应该怎样解决北元之患?”

对于北元,朱元璋是想要彻底解决的,为什么朱元璋要第一时间解决掉建州女真?

还不是因为听说了以后这些女真人以后会窃取大明的江山,这些女真人虽然是主谋,但朱元璋可没有忘记,在这些女真人攻打大明汉人之时,那些蒙古的各部落,那可都是出了力的。

要知道,在大清历史上,清朝对蒙古各部非常优待,清朝皇族长期和蒙古各部通婚,最终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关系。

清太祖、太宗时期,漠南蒙古尤其是科尔沁部属于联姻的重点;据史料统计,努尔哈赤时,同漠南蒙古联姻共39次,其中同科尔沁部联姻竟占1次;

皇太极时期,更是将政治联姻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在皇太极的9位后妃中,有6位是蒙古后妃,而且所立崇德五宫全是蒙古女子,同漠南蒙古联姻共41次,其中同科尔沁部联姻竟占18次之多。

清王朝的统治稳固之后,满蒙联姻更成为所谓“北不断亲”的国策。

顺治皇帝只有一个亲生女,嫁给了满洲大臣纳尔杜。

康熙九年(1670),顺治皇帝的从兄简亲王之女,以顺治皇帝养女之名下嫁蒙古。

康熙皇帝8位公主中,先后有6位下嫁蒙古。

雍正皇帝也是独生女,故未远嫁,但也以3位养女下嫁蒙古。

乾隆皇帝5位亲生女中,有2位下嫁蒙古王公,不过都是嫁给长期留住北京的额驸。

从此种种,就看出了这蒙古到底对女真人的重要性有多大了。

北元本来就与大明属于不死不休的关系,再加上帮助女真人逆反这事,朱元璋现在就恨不得直接将整个蒙古草原给攻打下来。

所以,在下达了攻打建州女真,清除整个女真人的命令之后,朱元璋就将念头打到了蒙古这另外一个心头大患之上了。

“说句实话,其实北元这不算什么,只要我们大明想打,按着我们大明现在的情况,就不可能失败的!”

朱雄英这句话可没有说大话,要知道,在朱元璋驾崩,建文帝朱允炆急匆匆登基,又大张旗鼓的想要削藩,与各个藩王产生矛盾,又被四叔朱棣给掀翻的这段时间内,北元人那可没有闹出什么动静出来的。

更别说等到朱棣登基之后,连续征战几次,直接就将蒙古给打服了。

这火器那可真不是说说那么简单的武器,能将几千年的冷兵器给淘汰的热武器,那可真不是烧火棍。

所以,朱雄英那真的是一点也不担心。

“爷爷,攻打北元,只要我大明下定决心,那北元肯定是会打下来的,这不是问题。”

“先不说我们的将领那都是熟读千百部兵书,什么埋伏、火攻、包围、奔袭、截粮道等等都是这种战争当中各个将领们常用的,以少胜多,精妙战役那都是不少的。

所以,在将领,兵士方面,我大明那都是不差的,毕竟那都是从我大明的开国名将,一刀一枪打出来的。”

“可要是发展到国战的话,除去一点点运气,那打的其实就是国力。”

“说白了,按着我大明与北元现在的局势,就算是面对面对上了,倘若我大明国力够强盛,那么不用什么阴险使诈,直接以煌煌天威正面压上,打一处就占一处,管你怎么迂回、包抄,只要蒙古人敢来,面对的都是我大明大军。”

所以,对于建州女真,朱雄就是忌惮为主,朱元璋想要清除自己也没有反对,但对于蒙古,朱雄英其实是另有想法的,毕竟,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不是?!

“这些都是传统的战争,也是历史上的战争,可却不是最适合送大明的办法。”

“爷爷,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征伐吗?现在的这种打法,无非就是你今天杀我多少兵士,占我多少城池,明日里我杀你多少兵士,占你多少城池,实在是太低级。”

“可这样的打法,除非能把一个国家打到亡族灭种,否则用不了几十百来年,可能又死灰复燃了。”

对于这点,朱元璋还是很认可的,咱中原不就是如此嘛,王朝强盛的时候摁着外族的脑袋揍,衰弱时则被外族烧杀抢掠。

“可打仗本就是如此,除了这些还能怎样?”

“爷爷,我们先不讨论打仗是什么,孙儿就想问您一个问题,大明为什么打仗,打仗又是为了什么?”

这个问题看似古怪,可在朱元璋耳朵里却是听出了这句话的高明之处。

这句话也没错,打仗从来都不是儿戏,任何一场战役那是要死人的,死伤那么多人,打赢了,那打赢之后呢?

大明能怎么样?难道真的将这些人全部给杀了不成?只要不把这个民族消灭,那起义之事那就是不死不休的,更别说民族立身根本就不一样,这些蛮族从来不知道什么叫做适可为止,感恩戴德,他们只知道适者生存。

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好一点,他们可以做一切。

“大明之所以要征战北元,当然是要为了安稳北方边境,让北方百姓免受蒙古人的讨掠。”

“所以,北元必须要打,也一定要打,可到底要怎么打,打成什么样这才是大明现在应该思考的。”

“总而言之,战争只是为了国家战略而服务的工具罢了。如果战争没有战略,只是杀人或者死人,不如不打!”

“对!打仗不是为了死人,而是为了取得相对应的安稳。”

“但爷爷,难道一国安稳只能用杀人这一个办法吗?”

一个反问,朱元璋眼睛一亮,孙儿这样说,难不成他已经有了其他好的想法?

“你有什么想法?不妨说出来,你我爷孙两人商讨一番。”

“爷爷,别急啊,你要知道,这世上能杀人的可不光是刀,许多东西同样可以,而能吃人的也不仅仅是猛兽,羊也可以!”

羊?羊可以吃人?!

这个论调,朱元璋还是第一次听说,不由得心中都起了兴趣,想要好好听一下这个羊可以吃人到底是怎么个吃人法。

“首先,杀人也不只有领着一把刀一对一面对面地进行厮杀,我们还可以扔过去一块肉,然后再提刀厮杀。”

“你的意思是?可以先在北元境内扶持另一个蒙古势力?”

对于蒙古草原,朱元璋也是很了解的,游牧民族,那都是由部落为单位,并没有所谓的国家性质,虽然这会儿会有部落首领站出来统领各个部落,向大明征战,但实际上,各部落首领那都是有自己的小九九的,只要大明可以适时地插手进去,支持一个与北元可汗敌对的势力,那北元草原完全就可以先坐山观虎斗。

“确实可以这样,但这也不是上上之选,顶多就算是一个中上策,还不是上上策。”

“?”

“爷爷,你信不信,在孙儿这里,哪怕是不用一兵一卒,凭借我大明呢些商贾之士,也能把北元蒙古给解决了!”

朱雄英这雄心壮志完全没有让朱元璋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孙儿这就是在说大话,看来是时候敲打敲打了,看看这人都飘到哪里去了。

“爷爷,你别不信,这样,我问您,北元人虽然勇猛,但终究是游牧民族,以饲养牛羊马屁为主,最小的部落那都是号称有羊百万只,那平日里,他们肯定是杀羊吃羊肉,穿的也是羊皮,那剥下来的羊毛他们怎么办?”

虽不知道孙儿为什么要问这些,但朱元璋还是想了想,将了解到的北元消息给说了出来:

“每年开春,羊需剪毛,得来的羊毛可作毡!但作了毡的极少,其余则倒放火烧掉,毕竟这东西不好保存,北元又缺少铁器,他们自然也懒得挖坑进行掩埋,所以也就是堆在一起,等到积攒到一定程度直接放火烧掉。”

听完爷爷的讲诉,朱雄英点点头,这些与他了解到的情况也差不多,毕竟在这个没有羊毛制品的时代,羊毛实在是不知道怎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