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可就算是朱雄英明白这点,但他却怎么也没有打过历朝历代王公大臣的陵墓。

虽然那些金银珠宝被埋藏在地下很是可惜,但在朱雄英心里,未来还是钞票的天下,那些个金银铜都是一种特殊的矿产。

想对比将他们从地下挖掘出来加工成钱财,朱雄英更想让它们长眠地下,等到工业化形成水平之后,这些东西那可都是相当稀缺的工业用品。

工业化只要一开始,那各国争夺的就是能源资源,所以,就算是使用金银等物,朱雄英也是将目光落在了境外各国深埋的各类矿产资源。

“没有钱那就去借,小孩子都明白的道理,为何你这个朝廷重臣竟然不明白这个道理?”

对于自己的这些大臣们,朱元璋很是无可奈何,作为士大夫集团,朱元璋不否认他们确实也为百姓做了不少的好事,不然大明也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稳定下来,可这些人看待家族名声、自己的名声实在是太过看重,久而久之,这些东西就成为了限制了他们思考事情的绊脚石,成为他们前进路上的巨大累赘。

“陛下,为大明做事臣自然不会阻止,但要是我大明向民间借钱的事传出去,将来天下百姓应如何看待我们朝廷啊,朝廷威信该往何处?”

“傅老,难道你认为咱借的这些钱是为了咱自己吗?”

“自然不是,可…”

说来说去,傅老过不去的只是这件事传出去的后百姓们对于朝廷的评价。

“没有什么可是,要是百姓们知道朝廷为了百姓们竟然向那些富商们借钱,百姓们肯定会更加地拥戴朝廷。”

“可,那,陛下,要是以后这些借给我们的富商有恃无恐,借着此事为非作歹怎么办?”

“大明律令摆在那里,天子犯法还与庶民同罪,何况是他们,自然是严格按着朝廷律法严办!”

借钱是借钱,朝廷跟你借钱那是对你的认可,要是这些人不知好歹,朱元璋自然不会给他们面子,要是真的犯事落到大明律手里,那朱元璋反而是更加乐享其成。

“可是陛下,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要是我们以后还不上可怎么办?”

那张借条傅大人虽然没有抢过来销毁,但那上面的数目那可是看在眼里的,五千万两,对于这个数字,就算是他这个在户部负责统治的也不觉倒吸一口冷气。

现在的大明,连算上皇家内库,哪也不过有一千多万两银子,十几年的积累啊,才有这点,按着这个速度,就算是二十年内大明风调雨顺,经济繁荣,那也不可能一下子拿出五千万两的银子还给那些商家啊。

等到二十年后,要是朝廷还不上钱,那些商家闹起来,那到时候,朝廷的威望肯定是会在民间跌到谷底,失了民心,那对于一个王朝来说,那就是致命的问题。

“为什么要还?”

眼看着朱元璋被这位大人询问的回答不上问题,朱雄英适时地插嘴回应。

“我凭本事借来的钱,凭什么要还?!”

朱雄英的这句话当真是当头一棒,直接让殿内的几人同时呆愣在了原地。

“英儿,说什么呢?这是朝廷借用的,怎么可能不还给商家?!”

“爷爷,我有没有胡说,要不是现在朝廷急用钱,孙儿才不会让你开这个口。”

“什么,你的意思是你还有其他挣钱的办法?不需要借钱?!”

“对啊。”

相对于借钱,傅老也是眼前一亮,要是皇长孙殿下能有挣钱的办法,那借钱这件事肯定会就此作罢,那自己今日的目的自然也就达成了。

“其实国库空虚无非就是因为朝廷收入的来源实在是太少,所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增加我们大明的税收也就是了。”

朱雄英摆手,表示这个问题很好解决。

“...”

好吧,还以为自己的这个孙儿能说出什么不一样的办法呢,最后还是说到了税收上,说实话,朱元璋就算是出面借钱那也是不可能增加百姓们的负担的。

户部的傅老也很是无奈,增加税务的这点他们这些臣子也是提过的,可皇上就是不允许,,他们能怎么样?他们也很无奈好吧。

“不是,爷爷,你们这是什么表情啊?你不会以为我说的增加税收是收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哈哈农户吧?”

看见爷爷那明显失望的眼神,朱雄英就很是不服气,这些人,到底是在小看谁呢,那些农户本来生活就很不容易,要是自己再黑心的打他们主意,那自己还算是一个人吗?!

“英儿,你不会不知道我大明的税收都是从这些农户身上收取的吧?”

说完,两人的眼神都聚集在了朱雄英身上,想看一看朱雄英的反应。

“爷爷,就算是孙儿没有外出耕地过那也知道,那些农户再田间地头忙活一年,收成扣除掉他们平日里的吃食之外,还能剩下多少钱?就算是我们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让他们将全部的银钱都拿出来上交给朝廷,朝廷又能收到多少银钱?”

真不是朱雄英看不起这些农户,真的是这些人忙碌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银子。

“而且,要是我们真的敢这样做,那这天下岂不是都要乱起来了?爷爷,我好歹也是在皇家长大的,也是大明的皇长孙殿下,我怎么可能会给您出这样的馊主意呢?”

说完,朱雄英很是不客气地直接翻出一个大白眼,一点也不因为朱元璋这位爷爷而客气。

“那你仔细说说?到底有什么想法?”

“爷爷,国库要是想增加收入,归根结底那都是要税收是吧,可这并不代表着我们必须要收取农税,其实这税收的大头,还是要看那些商税!要是我们可以将商税做好的话,将来我们就算是直接免了农税也是可以的。”

朱元璋虽不明白孙儿说前面的一大段话有什么意思,但这一句可以免除农税,直接就将朱元璋给振奋了起来,顿时眼睛都亮了。

作为一个从寻常百姓一步一步走到高位的皇帝,农税对于寻常百姓的压力到底有多大,有的时候,一年到头,说不定就连个人头税都交不起。

大明初期,虽然自己也宣布了休养生息,对百姓们进行了轻徭薄赋的举措,但一个国家想要运转起来,那也需要大笔的银钱进行支持,这十几年来,朱元璋真的是被各种各样的事务搞得心态崩了,每年都过的紧紧巴巴,就怕天灾人祸来的过多过猛。

“爷爷,一个商人,仅仅是他们一日所挣得的利润,那可能就是农户一年的收入总和,而按着现在朝廷的税率,这些商户们每年仅仅是上交国家很少的一部分,虽说士农工商,都说商人为贱籍,被人看不起,但孙儿以为,这不过是一种羡慕嫉妒的说法,那些士农工之所以看不起商贾,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商贾之人不事生产,却能锦衣玉食。”

“所以,从商户身上收取相对应的商税那才是解决我们国库空虚最好的办法!”

朱元璋皱着眉头细细思考着朱雄英的说法,细想之下,确实如此,毕竟是个人都知道,商人那肯定是比那些农户有钱的,不然朱元璋也不会在想到借钱这个办法之后直接就想到沈家人身上了。

但虽然有理,但朱元璋现在担心的是,要是这些人在得知朝廷要为商人指定重税之后,这件事会不会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收商税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咱就是怕那些商人最后将这些税务转头加入商品价格之中,这最后,受苦的还是那些底层生活的农户。”

朱元璋这个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毕竟农户们一年到头,除去给朝廷上交的税收之外,剩下的粮食、所挣得的银子,那都是要与商人打交道的。

哎呦,爷爷这是反应过来了啊,他还以为自己一说商税,爷爷立刻马上就会让人前来商议,尽快制定出相对应税率呢。

“爷爷,过虑了,我们朝廷收取商税的同时,那肯定也是支持他们商家发展的,只要这些商人的工坊越来越多,那农户们就只会受益而不会受到剥削。”

这就是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第一原则。正式竞争促进了社会生产率的提高,竞争促使不同企业创新开发,以获得市场经营中的优势,获得更多的利润。

就一古代的酒家为例,古代酿造酒水那就需要大量的粮食,市场上的酒坊多了的话,那所需要的粮食就会增多,而等到市面上需要大量的粮食的话,那市面上正常流通的粮食总量就会减少,商家要想在竞争之中取得先手,那就必须要加价收购,这样的循环之下,农户每年就能多挣出不少的银钱。

毕竟市面上的粮食就只有那么多,这家酒坊要用,粮食店铺也要收购,自己家里也要吃,农户自己也要留下来自己自用,朝廷也需要大量的粮食用于发放俸禄与大军们的吃用,在彼此的竞争之中,最终就只能按谁出的价钱高了。

同时,因为朝廷的支持,这样的工坊一多起来的话,无论是做什么,那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的,在这样的需求之下,那等到农户们农闲之后,那闲置的农村生产力就会被吸收到这些工坊之中,久而久之,农户们就会在农闲之时多出一份额外的收入。

“爷爷,您的担心完全不需要,这个商税就能解决您的担心,要是朝廷开始征收商税,那朝廷就有保障商户们生意的责任,而商户们在得到朝廷的保障之后,商户们才能放心大肆招人、大批生产,不需要像以前一样做个生意都需要提心吊胆,就怕哪天自己的生意被有权势的人给看重,直接给强行霸占了去。”

确实如此,为什么古代的那些商人们会想尽办法搭上朝廷之中的各位大人,甚至不惜白白双手奉上自己产业的股份,无非就是想给自己的生意找一个强硬的背景,让那些对自己生意眼馋的人心生忌惮。

“那要是他们的生意被朝廷直接给接管了怎么办?”“难道他们就不怕自己的生意直接被朝廷给强行征收吗?”

一时间,朱元璋与傅大人两人同时发问,惹得朱雄英又是一阵的白眼。

“难道朝廷会这么闲的吗?明明只要每年征收固定的商税就能得到一大笔银子,那为什么要给自己增加负担呢?难道我们朝廷还有专业的做生意的人才吗?专业的人就要去做专业的事,在做生意这件事上,远在庙堂之上的朝臣们,我真的没觉得他们会比在市井中打拼的商人们更加强。”

朱雄英想了想,最终还是没有那句朝廷那是做大事的,怎么可能去计较那一城一地的得失。

“而且,我们也不能让一门生意被一家人独占,要是一门生意没有人竞争,那长久下来,那就会因为不思进取,形成一潭死水,最终生意只能是越做越差。”

这就是良性竞争的两大好处,创新与进步。

“而且,商税不仅仅会增加我大明的国库收入,对于我大明的皇权也是有巩固的作用的。”

“怎么说?”

商税不就是商税吗?这是怎么还跟巩固皇权扯上关系的?

“要是孙儿说的没错的话,现在我大明律法上,那些考取了一定功名的士族们是可以免除他们对应功名的税收的,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官员就会导致大明的土地进行兼并,最终导致百姓无田可种的地步,久而久之,这些底层的百姓们,唯利能够填饱自己的肚子,最终只能是选择卖身为奴,要是还活不下去,那就只能选择揭竿而起,将皇权给推翻,重现建立一个新的政权,重新开始,周而复始,始而复终。”

“哎!”

说完,朱雄英也是一阵的感慨,这人对历史的总结就是从来不会在历史中吸取教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