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万事开头难!

这块巨石一动,之后的搬动也就简单了,九门提督像是被激励了一样,面上的凝重全数消退,内心十分激动:

哈哈,今天就该我出名了,虽然不能得到陛下的重赏,但升官算是板上钉钉了。

一想到自己因此会升官,他的全身就充满了能量,原本觉得尽了全力的身体莫名地重新充满了力量。

双手紧紧地握着麻绳,一阵力道顺着麻绳、动滑轮,定滑轮,再经过层层捆绑的麻绳,逐渐地施加到了巨石上。

随着九门提督的缓慢后退,巨石慢慢地从河道里升起,等到彻底地升空之后,周边想起一阵的欢呼:

“起来了!起来了!”

“看见了,看见了!你别拽我!”

有激动的百姓,使劲地拉拽着身边人的衣袖,动作一大,竟直接就将这人的衣服给拉了下来。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不知是谁开始高呼,很快,城门下,就齐聚成一句万岁!

朱元璋在城楼上,看到此情此景心情也是十分激动,当即就想要下城楼与民同乐。

“陛下,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啊!”

城下百姓鱼龙混杂,要是朱元璋真的下去,混乱之中要是发生什么意外,那他们这些人真的是万死也不能抵消。

“咱不下去就是了!你们别太紧张,来人!摆驾回宫!”

既然已经出了结果,那再在这里待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现在的朱元璋,恨不得直接飞回去,召集北元使臣好好羞辱一番。

北元使臣以为出这么一个难题就能难住大明,让大明出丑,简直就是做梦,不需要大明能人异士出马,一个小小的九门提督就能解决了。

真不知道北元的那位二王子要是听说了会有什么反应?

就在朱元璋摆驾回宫之时,城外巨石被搬出来的情况也被即时传到了北元王子所在的房间。

“砰!”

瓷器落地破碎声在屋内响起,门外看守的两位蒙古勇士不由地打起了精神,挺直身板。

“你说什么!城外的巨石不到半天就被解决了?”

北元二王子一脸的不可置信,这怎么可能,汉人之中什么时候出现这么一个身怀巨力之人的?

难道他们是从武林之中找的高人?用那什么所谓的内力?

对,肯定就是这样,内力,就凭汉人的体格,只有内力才能解释的通。

“他们是不是找的武林之人?”

听到二王子的问话,前往汇报的探子满脸黑线:

自家的这位王子是不是太过沉溺于中原话本了,还真觉得有所谓的武林之人存在?

要真的有那隔山打牛,飞天遁地的神仙手段,大明还能让北元在他们眼皮底下蹦哒这么久?

王子啊,你是不是对自己的认知定位不太清晰?

“小人就在现场,搬开巨石的,好像是应天府的九门提督,他还穿着官服,小人平时也在城内见过这位大人,想来应该不会出错。”

探子将脑袋低的更低,很显然,他心里很明白自己这个回答会引起王子什么反应。

但现实如此,他实在是不敢明目张胆地欺满。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那块巨石就算是蒙达搬也不可能搬出来,大明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人?!”

或许是出于震惊,或许是因为恼怒,二王子无视探子的存在,一脚就将屋内的木桌给踢翻在地。

“出去!”

一声怒喝,探子慌乱地从地上爬起,飞速地开门,在守卫们余光注视下,低眉顺眼地将房门紧闭。

等到二王子的目光彻底被隔绝,探子这才轻呼口气。

一时之间,三人彼此对视,目光中的无奈显露无疑。

明明是没有这件事的,可自家这个王子殿下就是要搞事,你也不看看你站在哪里,这可是人家大明的国土,你一个小小的王子,本来就是出使外交的,结果你偏偏还不服气,还想着跟大明千千万万的百姓扳手腕子,你也不看看自己那细胳膊细腿的,能杠的过吗?

看吧,不到半天的时间,大明就将事情给解决了,偏偏这位王子殿下还以为自己高高在上,成功为难住了大明,呵,这脸打的,还真是啪啪响啊!

几个人比这个二王子清楚的多,他们可不是二王子这个养尊处优的,对于大明,他们这些人清楚的多,能将北元人赶回大草原,光凭借那所谓的起义军怎么可能办到,这历史已经明晃晃地告诉你了,民心所向,那才是历史所向。

你在中原大地不把那些汉人当成人看待,还真以为这还在部落那个落后的大草原呢?

想的也太多了吧,你好好看看历史上的先辈给做出的表率——北魏,北魏那也是由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封建王朝,能在中原大地上站稳脚跟,没有被汉人们排斥,无非就是拓跋氏很重视这些汉人们的感受。

特别是文成帝拓跋濬、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相继登基,逐步实施了改革,使鲜卑族的社会经济由游牧经济转变为农业经济。

孝文帝即位后,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诸如实行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迁都、汉化政策等,极大地促进了北魏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后来更是颁布了均田令,对那些百姓、奴婢、甚至是耕牛都作出了详细的受田规定,按着户口分配土地,可以说,在一定的条件下,北魏是维持了一定公平的。

可元代呢?

站在满是汉人的土地上,竟然作死地设置什么‘四等人制度’,即:将当时的元朝境内的百姓分为四等,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当然,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所谓的‘四等人制度’,元朝也没有历史就‘四等人制度’做出什么明确以及系统的规定,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这种现象是真正存在的,或者说,这也算是跟印度的一种种姓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很是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