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就这样,就在朱标正式接旨监国这一天,一声上朝之后,不用王充吩咐,那些进言上书的奏本就像是雪花一样朝着朱标涌来。

那个被文臣们给予重望的永嘉侯朱昱见有了机会,心中也是激动不已。

朱昱,前任永嘉候朱亮祖次子。

这个朱亮祖,虽然也姓朱,但是却与朱元璋并没有什么关系,之所以能被朱元璋授予永嘉候这个爵位,也是因为这个人的能力很是不错,受到了朱元璋的赏识。

早年效力于元朝,屡败朱元璋,兵败归降后,参与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明夏政权的战役,平定两广地区。

这人能力不错,但就是屡教不改,多次欺骗朱元璋,被斩之时还对着朱元璋大喊:你想得天下吗?

是一个有野心但是没有好下场的人。

洪武十三年九月朱亮祖被召回京师,因为涉及到贪官污吏,杀害清廉标兵道同,朱元璋本来就对贪官污吏很是厌恶,这又牵扯到清廉标兵,实在是忍无可忍,直接就将这位有功之臣召回,连同其长子朱暹一同被鞭挞致死;

就算是这样,朱元璋也没有株连九族,直接让朱亮祖的次子朱昱承袭了其父永嘉候爵位。

自洪武十三年承袭爵位以来,朱昱很是低调,当然,这也可能是朱元璋的杀伐果断直接震住了这位心里的仇恨。

但杀兄弑父的大仇,朱昱怎么可能就这样轻易放下,不过就是深埋在心底,等待着时间慢慢发芽。

现在,就是难得的机遇。

为了保证自己行动的顺利,朱昱得到消息之时还能按捺住自己的激动,想着必须要探听到真实的消息。

为此,他硬是厚着脸皮进宫看了看情况。

宫里,锦衣卫与羽林卫一层一层将乾清宫给团团围住,不论是皇子还是皇孙,那都只能是等待在殿外,就连那些后宫娘娘,也不顾什么礼仪,齐齐站立在一旁,阵仗之大,让朱昱这个没见过世面的直接震惊了。

同时他也在心里不断地窃喜,看来,外传的朱元璋快不行了是真的。

既然如此,联想到这段时间那些读书人的憋屈,朱昱就觉得自己报仇的机会来了。

从宫里回来,朱昱将自己独自关在了书房,在书房里激动地在府内转来转去,就连平时宠爱的小妾也都不搭理了。

思索良久,朱昱知道自己一个人独木难支,此等大业只凭借自己手里的三千多人完全不可能完成大事。

想到最近应天府的流言,朱昱知道这背后肯定有人在推风助澜,可是到底是谁,他这个脑子还真的想不出来。

最终,朱昱想来想去,还是想到了一个最确定的,那就是大学士。

其实要说这世上对朱元璋意见最大的,要是以前,朱昱觉得应该是孔家子弟。

光是朱元璋登基之后做的那些事情,朱昱觉得自己要是孔家人,一定会带头带着天下读书人死谏!

可这位新上任的衍圣公也不知道被朱元璋灌了什么迷魂药,在朱元璋下令要整改儒学的时候,愣是一点也没有反对之意,不仅如此,还带头表示支持,直接帮着朱元璋在根本上解决了那些反对的声音。

当时朱昱听到这个消息,本以为是个机会,可没想到,衍圣公却是这个反应。

那是,他半天都没有反应过来,他不明白,朱元璋在这其中到底跟衍圣公交易了什么利益,可事就是这样,朱昱就算是再不甘心也只能是就此作罢。

也可能是朱昱学乖了,这一次,他已经决定自己不再出头,既然朱元璋跟那些文人们的气氛紧张,那自己为什么不可以直接跟着那些文人一起?

文人就只是文人,只是会些口头本事,要是那些平民百姓真的可以在这些人的忽悠下对朱元璋失去了人心,那就算是朱元璋手下的军士再多,那也抵不过民心所向。

说干就干,朱昱立刻吩咐人带着自己的请帖前往大学士邀请拜访。

甚至还带着不少的礼品,表达着自己示好。

可朱昱想的很美,那些文人却也都不是傻子。

朱元璋与朱昱两家的恩怨他们这些人那都是清清楚楚,现在虽然朱元璋的行事作风太过针对,但是从骨子里讲,他们还是不会轻易选择造反的。

这也不是贪生怕死,对于文人来说,名声比性命重要的多。

自古以来,武死战,文死谏,那都是流芳百世的,要是让后人们知道自己等人就因为天子实施新政,而他们这些人因为没有正当的理由无法反驳,反而选择造反,那他们这些人,绝对是会遗臭万年的。

朱昱的焦急,文人们的犹豫,随着城内的流言愈演愈烈。

一场大雨,好似将这场流言推到了顶峰!

乾清宫内,朱元璋不紧不慢地敲击着桌子,一声一声有节奏的叩击声就像是就打在人心脏上的鼓点,随着雨滴的不断落下,节奏逐渐加快。

不要看朱元璋处于这个戒备森严的乾清宫就什么也不知道,整个大明可能朱元璋还会力有不逮,但小小的一个应天府,朱元璋还是很有把握掌握任何风吹草动的。

那些文臣的心思,朱元璋不是不知道,洪武十三年,为什么会发生那起牵连甚广的胡惟庸案?还不是因为这些文人的手实在是伸的太长,那个一手遮天的胡惟庸,权势之大,朱元璋这个皇帝都快变成傀儡皇帝了。

这起案子在大明影响之大,看一看历史对于这起案件的称呼就知道:明初首案!

这起重案不仅包括洪武十三年朱元璋用“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诛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此案牵连之广,直接延续到了洪武二十三年。

洪武二十三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处死了韩国公李善长、吉安侯陆仲亨、延安侯唐胜宗、平凉侯费聚、南雄侯赵庸和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

之后,朱元璋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罪名,究其党羽,前后共诛杀3万余人,史称“胡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