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7、朱信的实验计划

朱信只感慨自己的兵马太少了,要是能有一万甚至好几万人,那直接杀过去,别说岳托这点鞑子兵,就算是直接打到赫图阿拉那也是有可能的。

“将军,早饭!”

就在朱信思索的时候,周韬早已经帮朱信端上来了一碗红薯粉条。

随着朱信在自己辖区内大面积推广种植红薯、玉米和土豆,现在军队的军粮除了主食是米麦之外,更多的副食都采用了红薯、玉米和土豆的各类制成品。

因为这三种作物亩产量特别大,比大米和小麦都便宜,一开始从军队,再到官员再到百姓,都成为了日常饮食当中不可或缺的口粮之一。

特别是当时百姓们将红薯、玉米磨成面粉,然后做成面条、糕点等,各种款式花样百出,创造力无穷,不仅解决的挨饿的问题,还丰富了老百姓的餐桌。

而军队内部,则喜欢携带红薯粉,因为吃起来爽滑,再搭配上蒜头或者油、醋,再加上一些肉脯,那可真是风味绝佳。

这种又便宜、又方便携带,而且还风味绝佳的军粮,不仅成为了一种时尚,还成为了团山营行军打仗必备的军粮。

然而对于朱信来说,要不是因为辣椒在这个时代仅仅只是观赏植物,并还没得到全面推广,要是能加上一勺子辣椒酱,那才叫吃得欢快。

在朱信的建议之下,团山营的后勤部门,将红薯粉做成细长的样式,经过简单的油炸,还做成了极其方便的“红薯方便面”,即能直接入口吃,也能倒入热水泡开来吃,非常方便。

朱信接过周韬递上来的红薯粉条,正是现在团山营内部流行的“红薯方便面”军粮。

朱信端起碗,直接就蹲在门楼的墙角上,就大口大口吸溜了起来。

“好吃!要是能有辣椒就好了,赶明儿要贾三搞些辣椒,只要一推广开来,将来大伙儿吃面吃饭就更开胃了!”

朱信自言自语笑道。

“辣?辣椒?没听过。”

一旁也在大口吃面的刘波和周韬,两人相视一眼,表示不解。

“花椒我倒是知道,辣椒,没听过。”

刘波摇摇头。

“以后,你们会知道这种美味的。”

朱信咧嘴一笑,抓起一个蒜头就生嚼了起来。

大蒜在我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可其实大蒜对中国来讲,也是一个外来品种。

就在这个时候,城下忽然热闹了起来。

“开门,让我们进去!”

“是呀,官爷,让我们回去吧!”

十三山城堡外,有许多逃出去的百姓现在纷纷跑了回来,他们想着要重新回到城堡,继续过回正常日子。

朱信起身朝城下一看,恰好见到了之前那位路上问话的老大爷。

“大爷,你们怎么跑回来了?”

朱信好奇问道。

毕竟在临时码头附近,朱信已经让手下为这些百姓搭起了许多临时营帐进行安置,而且还送了许多粮食和衣物给这些百姓,照理来说也实在没必要重新返回这战火纷飞的地方。

老头赶紧抬头一看,城楼上的将军不是别人,正是当时在路上认识的青年将军。

于是老头赶紧兴奋地抬手向朱信招呼道:“将军,金屋银屋不如自己家的草屋,现在鞑子被击退了,我们想着重新回到城内继续过日子。”

“也对!不过,十三山堡接下来恐怕会再次陷入于战火当中,你们现在回来,恐怕会很危险。”朱信苦笑道,他得劝住这些老百姓。

“将军,再危险,那也是自己的家园。十三山驿经过鞑子多年来的屠戮,也就剩下我们这些百姓了,要是我们不回来,十三山驿就彻底荒废了······”老头说罢,默默摇头,忍俊不禁老泪纵横,赶紧抬手擦拭起泪水。

朱信实在于心不忍,毕竟这些过去的大明沦陷百姓,如今好不容易才能回归,他也实在是不忍心赶走他们。

“老刘,看看他们有多少人,都放进来吧,告诉我们的手下军士和民夫,不能占着人家城内百姓的宅子,不许动老百姓的一针一线,一定要保持军纪。这些百姓好不容易才重新回归大明,可不能让他们寒了心。咱们能接济的,就尽量接济······哦,对了,鞑子刚失去十三山驿,搞不好会派出细作潜入城内,也有可能会和这些百姓混在一起进入城内。告诉城内我们的暗探们,该抓抓,该杀杀,不要心软。”

“是,凡头儿!”

刘波放下大碗,赶紧领命而去。

朱信十分清楚,十三山驿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实验基地”,除了十三山驿之外,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墩堡城寨会被一一收复。

而面对这些重新回归的百姓,以及对于这些新收复地区的治理,恐怕得要提前做好准备,形成一个非常完善的安置计划才行。

否则,这些失地和流亡百姓回归之后,又将重新沦入大明那套疯狂而恶心的仕绅统治体系之内,这无异于是让这些百姓和土地,从一个深渊堕入另外一个深渊。

这些新收复的地方,原来那套统治体系大都被鞑子全给砸烂了,这也正好省下了朱信自己动手的工夫,正好可以方便朱信全部推倒重来。

随着附近逃亡百姓陆陆续续回到城内,朱信居然惊奇的发现,小小的十三山驿地区,人口可真不少呀。

一个上午,经过排查甄选,就放入城内一千多名百姓。

这些男女老少见到城内原本被焚毁的宅子、街道,居然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被明军重新修复好,虽然也只是简单修复,这也让这些百姓们感到十分感动。

过去那些鞑子,根本就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不仅这样,还会有各种压榨,各种征调徭役,这让百姓们大都苦不堪言,可又完全不敢反抗。

除此之外,这些刚回归的大明子民们,还获得了朱信发放的粮食,朱信更是打开了鞑子原本的仓库,把库存的农具、种子一一发放给了百姓们。

同时,朱信更是宣布原本鞑子的一切苛政律令全部废除,土地更是重新按照十三山驿过去册籍重新划分,如果没历史记载的,就按照人口户数按比例重新分配土地。

当然过去许多册籍早已经被鞑子一把火烧了个干净,这恰恰正和朱信的心意。所以接下来的土地分配上,完全都是推倒重来。

在鞑子原来的公廨内,朱信将一堆鞑子颁布的律令全部扔进了火盆。

“过去鞑子那些荒唐的律令,就应该全部废除,在我朱信的辖区内,就不能出现压榨压迫和奴役。”

原本十三山堡许多土地,都被归入了正红旗圈占的土地之内。

凡是这块土地上的人、财、物,无论男女,无论老少,都属于正红旗,属于旗主代善的私产,并被代善分配给了下面的各级固山额真、甲喇额真、牛录额真们。

换而言之,这套东西,和明朝的仕绅统治体系并无本质上的区别。

然而朱信现在想将土地彻底平分,把那些该死的大地主彻底摒弃,更是将那套仕绅统治体系彻底放逐,更不允许出现鞑子贵族奴隶主式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