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皇兄听我解释:朕真没想当皇帝啊 > 第214章 朕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14章 朕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第214章朕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张四维没有想到天子会是这样的回答。

前宋的丞相文天祥曾有诗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活一世,最后不都还希望着能够千古留名,流芳百世吗?

皇帝们不都想落下一个明君圣主的称号吗?

要不然为啥唐太宗明太宗怎么都玩了命的干活,营造自己的人设形象?

不过是自身有污点,为了青史提过好一笔罢了。

朱翊镠似乎看出了张四维心底的疑惑,“朕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朕只要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违背初心,上对得起祖宗社稷,下对得起黎明百姓,那便足矣。”

“至于后世的史官文臣将朕写成个什么样子,那也便不重要了。”

“事情自有公议,公道自在人心。”

张四维万万没有想到,有生之年他竟然碰上了一个不在乎自己名声的皇帝。

“皇上,倭国的百姓他们没有什么罪啊,何必要对他们赶尽杀绝呢?”

张四维继续道。

闻言,朱翊镠倒是十分疑惑,“朕什么时候要对倭国的百姓赶紧杀绝了?”

张四维一愣,“您下的旨意……”

朱翊镠目露冷光,“倭国的武士与贵族,岂能够算得上是百姓?”

“他们平日里做的只是欺压百姓,让他们活着也不过是为非作歹。”

“皇上……”

朱翊镠长袖一挥,“张阁老,此事莫要再提!”

说完,朱翊镠拿起来一份奏疏,“除了这等小事,还有颇多的军国大事等着商议。”

“就比如这几场大战中阵亡将士的抚恤问题。”

张四维无奈,只好说道:“皇上有何高见?”

“凡是阵亡将士一律拨付丧葬费十五两银子,给其家属安平之田十五亩,若是不要田地,则予以三十两白银。”

朱翊镠开口道。

“在战场上导致残疾的军士,除其军籍给予抚恤。

若是将校阵亡于战场,按其官职品秩拨付其丧葬费,并免其家一人终身赋税徭役。”

那就是说,若是将士在战场中负伤导致残疾,就除其军籍世世代代不必再为军户,另外再予以抚恤。

如果是军官阵亡的话,同样给予大量的抚恤金,而且免家里一个人的所有赋税徭役。

但对于承袭其父的职位,朱翊镠只字不提。

朱翊镠愿意给他们这些军属荣华富贵,保他们衣食无忧。

但有些东西需要站在国家的层面来思考。

明代军制的一个重大缺陷,那就是军官世袭制。

这就导致了越往后的军官继承了父祖的武将职位,但是却不精通兵法,更不擅长上阵厮杀,这就使得大明军队的指挥官素质越来越低下。

所以朱翊镠想要一步一步的控制大明军官的数量,再将这些空出来的军官职位选取合适的人才。

若是合适,朱翊镠倒是想建立一所军事学堂。

到时候请戚继光等人担任祭酒,打造出一批又一批军事素质过硬的将领。

“除此之外,兵部与户部,核定战场阵亡将士的名单,查清楚他们户籍情况,将每人的抚恤金都送到家属手里。”

“胆敢动军属哪怕是一分的抚恤金,那也要诛其九族!”

朱翊镠杀气腾腾道。

“于北京城的南郊,国库出银子,工部建一座皇明烈士纪念祠堂,立碑刻下这些为大明征战身亡英雄的名字。”

“这些英雄的名字,永垂不朽!百姓不应该遗忘,他们也不能遗忘他们。”

“由礼部负责这皇明烈士纪念祠堂,百姓皆可以前往祭祀。”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

仅仅是朝廷派礼部的官员来祭祀这些烈士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大明的百姓们也应该知道这些大明将士的英雄事迹。

“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将士,永垂不朽。”

张四维张了张口,又要继续劝谏天子。

“剩下的事情就到大朝会再讨论吧。”

但朱翊镠仿佛看透了张四维的想法摆摆手,示意赶人了。

张四维叹了口气,他本来是来劝谏天子的,谁曾想天子没有劝诫成功,还带了一堆的活回去。

这一波血亏啊。

“臣先行告退!”

一旁的陈矩原以为张阁老能及时劝住天子,没想到……

朱翊镠微微合上了眸子。

自己是来自后世,自然是知道倭奴是多么的可恨。

但现在这群人不知道自己的苦衷,只知道一味的劝谏自己。

呵,极端的皇权之下,所有人都只是爬虫。

御座上的朱翊镠执掌着大明最巅峰的权力,却又鄙夷着这份权力。

……

钦天监监正温体仁府上。

一亲信匆匆忙忙的走进了大堂,来到了温弘盛的面前,躬身拜道:“少爷,现在老爷已经被锦衣卫的人抓去诏狱去了。”

“现在土蛮部的大军已经尽数被消灭,陛下已经腾出手来了,恐怕要对我们这些在京师保卫战里面企图投靠土蛮部的官员下手了。”

“我们已经为少爷准备好了马车,随时都可以出城了。”

温弘盛闻言,脸上闪过了一丝不悦,“那我父亲呢?

他能不能和我们一起走?”

“这个……恐怕是不行,老爷已经被锦衣卫的人带走了,少爷您还是快走吧,不然的话可能连我们都走不了了。”

亲信催促道。

温弘盛脸上闪过了一丝无奈,“那便走吧。”

就在这时府门外传来了骚乱的声音。

温弘盛眉头一皱,“发生了何事?”

就在这时,一下人步履匆匆的来到了温弘盛的面前,“少爷,大事不好了,东厂提督太监高兴安带着东厂的人来了。”

“现在我们府门外已经都被围满了人,少爷,我们该怎么办啊?”

温弘盛脸上的惊慌愈来愈盛,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走。

这时东厂提督太监高兴安缓缓走来,看着眼前的温弘盛,冷冽的声音响起。

“钦天监监正温体仁于京师保卫战之中投靠外敌,扰乱民心,现如今已将外敌驱逐。”

“对这种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咱家奉陛下旨意,抄家!”

“那大人能放过我吗?

我把服里的东西都给您?

您就饶了我吧,这件事情我是真的不知情啊!”

温弘盛跪在地上,抱着高兴安的大腿哭泣道。

高兴安直接将温弘盛踢在了一边,“什么东西?

还想着饶了你们,真是笑话,一群叛徒!”

说着高兴安便指挥着东厂的太监开始抄家。

看着一件件奇珍异宝,被东厂的太监不断的翻出来,温弘盛一时间感觉心在滴血。

没过一会儿,一东厂太监来到了高兴安的面前,“督公,我们在书房之中发现了一个暗洞,还请督公大人明察。”

一旁的温弘盛闻言,顿时瘫坐在地上,六神无主。

高兴安看了温弘盛一眼,冷声道:“带路!”

书房。

高兴安带着几个太监走进了暗洞,暗洞之中灯火通明。

高兴安越往前走越觉得心惊,只见一排排书架上面摆满了奇珍异宝。

而且还有几个大箱子摆在眼前。

高兴安示意太监将箱子打开,亮闪闪的金银财宝顿时出现在眼前。

高兴安脸上带着愤怒,“混账,没想到钦天监监正竟然都私藏了这么多金银财宝。”

“把这些东西通通搬出去。”

“是,督公大人。”

太监回应道。

温弘盛看着太监将暗洞之中的金银财宝搬了出来,脸色苍白。

这时高兴安来到了温弘盛面前,“把钦天监监正府上之人全部抓起来。”

“是,大人。”

足足三个时辰之后,一太监再一次来到了高兴安的面前,“提督大人,已经将温府全部查抄完毕,这是总结出来的,还请大人过目。”

高兴安接过了账目,大吃一惊,“竟然有这么多财物,看来这些官员手下可都是不干净啊,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财物。”

“传本提督命令,搜寻其余官员之时,务必仔细,镜要将他们的府上三个底朝天。”

“是,提督大人。”

太监连忙回应道。

说罢,高兴安便带着东厂的人朝着锦衣卫诏狱而去。

一段时间过后,高兴安来到了诏狱。

“见过骆大人。”

高兴安率先开口道。

“无需如此,不知道高提督来我诏狱所为何事?

这诏狱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骆思恭一脸肃然道。

“骆大人,咱家奉陛下的旨意,前来将这些在京师保卫战之中投靠外敌,扰乱民心的官员带走。”

“将其在午门之外斩首示众。”

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闻言点了点头,随即道:“他们这些人都在里面了,你带着人把他们带走吧。”

高兴安示意手下的太监将这些官员全部都带走。

一段时间过后,高兴安带着这些官员来到了午门之外。

看着围在一边的百姓们,东厂提督太监高兴安的声音响起,“钦天监监正温体仁、翰林院编修崔呈秀等一众官员在我大明遭遇外敌之时叛逃!”

“身为大明的官员没有想着如何抵挡,反而想着投靠外敌,扰乱我大明民心,依我大明律法,当斩!”

百姓们闻言都是吃惊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