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3章请你再造大明!

歪脖子树无言,它本来也就不会说话。

走了许久的朱翊镠有些乏了,便静静地靠着歪脖子树的树干上,合上了眸子。

恍惚间,似乎有一个披头散发穿着龙袍的中年男子在看着自己。

“你是谁?”

朱翊镠心中虽然有所猜测,但还是出言问道。

“朕名由检,就是所谓的崇祯皇帝。”

朱由检没有丝毫的隐瞒。

听了他的回答,朱翊镠竟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而且也不知道自己和他如何论辈。

若是论自己的前世,自然是晚了崇祯帝百年的晚辈。

若是论自己的当世,可以说是崇祯帝的表爷爷了。

见到朱翊镠纠结的样子,朱由检轻笑一声,“不必在意那些,朕知道你从何处而来,也知道你现在的身份,你我平辈像谈便是。”

朱翊镠点了点头,“好。”

“是你叫朕过来的吗?”

崇祯帝点了点头,“是朕。”

“当年朕虽自缢于这颗歪脖子树上,但仍以为我大明可以如宋一般与女真南北隔江而治。”

“可万万没有想到,大明国祚就止于此。”

朱翊镠叹了口气,“朕知道你已经尽力了。”

“大明社稷倾覆,罪不全在你。”

崇祯帝哈哈大笑道:“是赖朕的皇爷爷神宗皇帝吗?

明实亡于万历,朕倒是听说过。”

但朱翊镠没有想要安慰崇祯帝,反而继续道:“你虽勤政更胜前几位皇帝,但你之过,亦多矣!”

“裁撤厂卫,致使文官无人制衡,此为过一!”

“轻信谗言,杀袁崇焕自毁长城,此为过二!”

“裁撤机构,时机未到,致使天下大乱,此为过三!”

“剿灭起义,胡乱指挥,造成官匪相保,此为过四!”

“顾及文官,不敢迁都南京,身死国灭宗室相侵,此为过五!”

“此五过,你有不可推卸之责。”

话说出来,朱翊镠就有些后悔了,平心而论,他若是没有后世给予的先知,皇帝大概还没有崇祯做的好。

但没有想到的是,被数落一通的崇祯帝,竟然点了点头,“你说的很有道理。”

“所以朕希望,大明覆灭的悲剧不要再度上演了。”

“你虽然是一副一切尽在掌握中的样子,但你终究只是色厉内荏,你还不够狠。”

朱翊镠愕然,“朕还不够狠?”

“你若是够狠,早就驱逐或者是杀了冯保。

你若是够狠,早就将当日推波助澜下毒的张家满门抄斩。”

“但你比我更聪明的地方就是充分运用厂卫,令百官有所忌惮。”

崇祯帝道。

朱翊镠摇了摇头,“冯保无甚大罪,而当日投毒也不是为了谋害朕,朕可以以德报怨。”

崇祯帝戏谑道:“你再仁慈百年之后,你天启的谥号也不会再定个仁宗了。”

“朕就是想提醒你,现在的大明还经得起你折腾。”

“现在的你才十几岁,张居正也还好好的活着,领兵有戚继光李成梁,你畏惧什么?”

“朕没有畏惧,只是觉得路要一步一步走。”

朱翊镠道。

“既然想实行士绅一体纳粮,既然想火耗归公,既然想开疆扩土,放手去做便是,不必思前想后扭扭捏捏。”

崇祯帝道。

朱翊镠反问道:“朕觉得你都在说些废话,你来找朕究竟是要做什么?”

崇祯沉默了良久才开口:“朕年少潜邸时,久阅朝政之动乱,民生之多艰。

自神器交予朕以来,朕夙夜不眠亲理政事,唯恐寒列祖列宗之心,令皇兄托付不效。”

“然朕天性驽钝,虽有崇尚列圣之心,却无雄主明君只能,最后宗庙易手,国家不存,虽死有憾!”

“朕想请你再造大明,让大明的江山社稷永不受异族践踏之苦。”

说完,崇祯帝就是长长一礼。

就在朱翊镠要去将他扶起来的时候,突然一切全都消失不见了。

耳边只留了一句话在回荡:“此树,请君伐之!有君在,后世子孙定然不会于此含恨而死!”

朱翊镠睁开眼睛,回想着一幕幕,喃喃道:“南柯一梦,南柯一梦……”

这时候,高兴安带着几个小太监满头大汗的跑了过来,一边为朱翊镠披上了薄衫,一边说道:“万岁爷,您怎么不声不响的来到这里了,让奴才们一顿好找。”

朱翊镠静静的看着刚刚倚靠过的歪脖子树。

“将此树连根拔起,栽种到御花园去。”

高兴安不明所以的看着这颗算不上好看,甚至是有些丑陋的歪脖子树,“是,奴才这就安排人来办。”

……

另一边,李如松带领的万余辽东铁骑星夜南下,已经奔袭了数百里。

“启禀将军,我们已经进入李朝平壤辖境,目前李朝的都城北迁在此。”

听着回禀的斥候,李如松勒住缰绳,“传我军令,原地休整。”

“本将亲领八百亲兵入平壤宣天子旨意。”

充当李如松副将的李宁开口问道:“大公子,我部大军不入平壤城休整吗?”

李如松摇了摇头道:“入平壤休整只会浪费我们的时间。”

“要不是有皇命在身,本将根本就无意来平壤。”

“番邦小国之都,也不过是穷乡僻壤之地。”

李宁抱拳道:“末将谨遵将军之命。”

点了八百亲卫之后,李如松策马朝着平壤城而去。

越临近平壤城,呼啸厮杀的声音便越大。

“难道是倭寇已经开始进攻平壤城了?”

李如松想着,手中的马鞭挥舞的更加用力了。

“我的旨意还没传,这朝鲜王可不能出什么岔子!”

朝鲜王李昖的处境的确是十分危险,但危险不是因为倭寇,而是来自哗变的武官们。

令朝鲜王李昖没想到的是,为首的武官金在焱的号召力如此的强大,连城外驻扎的五个营中的三个都听从了其指挥。

由于占据了兵力的优势,金在焱连连出战,意图擒获李昖。

“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金在焱竟然还在挑起叛乱,进行内耗!”

尹斗寿虽然是不同意朝鲜王内附的想法,但他还是忠诚于李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