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相宝2:秘物 > 第714章 偶然发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714章 偶然发现

纯粹的黑暗和炙热的光明,都不适合人类生存,半明半晦的环境才是最佳选择,有黑暗可以让人掩藏龌龊,有光明可以让人晾晒信仰。

对于商家,亦如是。

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各种颜色混搭后的褐灰印记,企业越大,印记越深!

外公老当益壮,想要做澳门商会幕后操控人,也不知道他的计划是否能成行。

不过,相比舅舅葛辉的做法,外公显然想的更周全——如果只是拿下澳门商会,对于卢家而言是有益的。虽说港澳一体,可实际上依然是两个不同的个体。整合澳门商业,并不影响卢家在香江的声誉,还能对香江的各派势力,有着很大的威慑效果。

因而,卢家似乎没有反对的必要。

外公和小姨父一家到川崎,卢灿自然不能再窝在陶瓷工坊。外婆信佛,来东京之前就听人说过,距离川崎市不远,有一座历时八百年的佛像,抵临东京后,便碎碎念着早点去祭拜。

她所指的大佛,就是净土宗寺院高德院内的阿弥陀如来青铜坐像,俗称“镰仓大佛”,始建于镰仓幕府,即公元1252年,净高十一米,典型的宋代坐佛像。

这座佛像与奈良东大寺的卢舍那大佛、高冈大佛,合称东洋三大佛造像。

老太太有礼佛的心愿,自然要满足。

翌日,一大家子人,乘坐两辆车,热热闹闹地赶去镰仓。横滨、川崎、横须贺、镰仓四个市,都属于神奈川县辖区,环相模湾海域周边,相距都不是很远,驱车四十分钟即到。

镰仓大佛所在的高德院,属于佛门净土宗寺院。

此宗的发展历史一般认为始于东晋慧远。

东晋太元十五年即公元390年,慧远在江西庐山邀集十八高贤,在东林寺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专修念佛三昧,共期往生西方,并令刘遗民着文勒石,以明所誓。

慧远和尚简化佛教修行法门,专念弥陀一佛的名号,以做修心,比传统的苦修要容易太多,因此他所倡导的佛修大行其道,又因以往生净土为期,后人称之为“净土宗”。

唐代初年,净土宗传入东洋,在十二世纪,由法然上人源空(1133-1214年)融合了东洋的三论宗,天台、真言诸宗,创东洋净土宗。

高德院毗邻海边,历史上,这座寺庙因为台风缘故遭遇海水倒灌而彻底损毁,现在的寺庙是后来重建而成的。倒是镰仓大佛没怎么损坏,只是由原本的室内佛像,变成现在的室外模样。

海风很大,卢灿将女儿抱在怀中,用风衣兜住,只露出小脑袋。丫头乌溜溜的眼睛,四处寻摸着,其实,她还看不清晰物体,只是对光源和声音感兴趣。

小石头也不没坐婴儿车,被太姥爷葛志雄和表爷欧成牵着小胳膊,蹦蹦跳跳很欢快。

孙瑞欣和温碧璃一人推着一辆婴儿车,跟在田乐群以及外婆、小姨妈的身侧。再加上保镖、司机以及佣人,一行二十多人,浩浩荡荡踏上石道。

卢灿一边走着一边为外公几人介绍镰仓大佛及东洋净土宗的来历。

葛志雄有些惊讶于外孙的博学,“阿灿,东洋的和尚……你们虎博也研究?”

嗯?卢灿微微一笑,“酒店中有旅游图册,上面有详细介绍。”

“我说呢……”葛志雄释然地点点头,又对右手边的欧成教训道,“阿成,你可得向表哥好好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

这话肯定没错,可学问一道,哪有这么简单?酒店房间的旅游介绍手册中固然有一些内容,可还需要综合对中原净土宗的了解,才有现在的认知。

十来岁孩子,正处于叛逆期,即便卢灿确实让他很佩服,可这种被教训的感觉依旧让欧成很不爽,不由自主地撇撇嘴。这一小表情,被欧阳明看见,刚要开口斥责,被卢灿拦下,“阿成很聪明的,外公和小姨父都不用担心。”

知子莫若父,欧阳明很清楚儿子的天资,不算出色,叹了口气,“我也不指望他向你学习,如果有大表哥的一半,我就心满意足。”

他口中的大表哥,就是葛辉的儿子葛栖山,欧洲名牌大学毕业,跨国大企业上班,现在又被公司委派到香江开拓市场,独当一面,绝对是精英人才。

隔代亲这话真没错,对于孙子外孙,自己能说,至于别人……即便是父母说一句,爷爷奶奶也有些不高兴,葛志雄也是如此,“阿成很不错的,在学校既不惹是生非,学习成绩也还稳定,等他再大一些,未必就比两个表哥差多少。阿成,你说是不是?”

几人说笑着,来到山门处。

高德院的山门,为通廊式建筑,类似于唐宋时期的官衙,左右两侧各有耳房,中部为廊,直通中庭。寺院不允许烧香,但香客可以为大佛献花,因而在廊檐下有几个售卖鲜花的摊位。

田乐群陪着外婆去买莲花,卢灿无事,便抱着女儿看看左右两侧耳房。

耳房的门被锁住,卢灿没打算亮明身份要特殊待遇,和普通游客一样,隔着窗户向里面看去。

左侧耳房供奉着“摩利支天”佛像,在中国被称为“光明天母”。这是二十四诸天之一,据说是隐身和消灾的保护神。右侧厢房供奉着拿着夜叉的“半支迦”像,在国内的正式名称叫“散脂大将”,俗称“夜叉大将”,佛门中的大护法,护持佛法,利益众生。

这两尊护法神像,在国内通常都是三面神,可在东洋,变成单面像。

不仅如此,神像的面容也有着明显的和族特点,即眉宇短粗,向下撑出的獠牙,明显取材于东洋的木偶琉璃。两座神像的铸造风格,有些接近江户时代末期,也就是十九世纪初。

就在卢灿准备进一步鉴定这两尊神像的具体建造年代时,廊下传来田乐群的喊声,“阿灿,走了!”

她和温碧璃,还有小姨妈的手中各自捧着一束花,分别是绣球花、紫阳花和莲花,都是佛供鲜花。

穿过廊道,就能看见高大的佛像,盘腿坐在高台上,佛首微微前倾,似乎在俯视众生。在廊道的右侧,有一尊御手洗,额,也就是洗手池。大

家轮流净手时,卢灿又瞥见御手洗旁边立着一块三尺高的石碑,瘢痕累累,颇为古朴,石碑上为隶书汉字篆刻,字迹有些模糊。

习惯使然,卢灿蹲在石碑前看了好一会,终于将上面的文字认全。

看完之后,卢灿心中疑云大起。

“万法从心生,万法从心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持戒无信愿,不得生净土,唯得人天福。福尽受轮回,辗转难脱离。看经无慧眼,不识佛深意……”

竟然是南宋慈照和尚的《劝人发愿偈》!

说起慈照,可能没多少人知道,但是,说起白莲教,知道的人一定很多。这个千年来一直在造反的白莲教,就是慈照上人创立的。

慈照和尚,原名茅子元,南宋昆山县人,号万事休,法名慈照,十九岁时,落发为僧。

他仰慕东晋名僧慧远莲社遗风,劝人皈依三宝,受持五戒,编成《白莲晨朝忏仪》,于南宋绍兴三年即公元1133年,在淀山湖创立白莲忏堂。

因茅子元尊慧远为初祖,自视为白莲社传人,故他创立的白莲忏堂也就被认为是净土宗的一派,称白莲宗,又称白莲教。

顺便介绍一下慧远和尚的白莲社。

慧远和尚与十八高贤,在阿弥陀佛像前建斋立誓,死后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此后,他们在东林寺凿池种植白莲花,将念佛之地取名为白莲社,作为僧俗之间谈经辨法的一个休闲所在。

这是古人交流的一种雅趣,因此,净土宗的白莲社一直得以保留。

唐朝温庭筠就曾经作过一首名为《寄清源寺僧》的诗——石路无尘竹径开,昔年曾伴戴颙来。窗间半偈闻钟后,松下残棋送客回。帘向玉峰藏夜雪,砌因蓝水长秋苔。白莲社里如相问,为说游人是姓雷。

由此可见,在唐代的净土宗传承中,白莲社依然很兴盛。

卢灿之所以惊讶,是因为他对慈照和尚印象深刻!

在宗越手中的那本《黄靖庭秘录》的后半部分文字中,他看到过此人的详细记载。

慈照和尚是墨门显宗宗主,曾经在南宋朝堂出入——乾道二年,宋孝宗在德寿殿召见他,加赐“劝修净业莲宗导师慈照宗主”称号。也因此,墨门显宗与南宋赵氏皇族有所接触。

东洋高德院竟然将白莲教创始者所作的《劝人发愿偈》,作为寺铭,篆刻在寺院的廊道旁边,着实让卢灿大吃一惊!

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吗?难不成高德院接受了中原白莲教的衣钵?

亦或者是白莲教在宋末元初遭遇打压时,有白莲教僧侣东渡东洋?

如果从时间上来捋的话,还真有可能!

继承慈照和尚衣钵的弟子,名叫“小茅阇梨”。

小茅阇梨比较激进,在南方大规模发展教民,良莠不齐——有史记载“众生平等,凡愿意入会者,不计过往”。正是这一行为,最终导致在宋代末年时白莲教再度被认为“事魔邪党”,被朝廷禁止。

慈照和尚死于公元1166年,此后白莲教就遭遇各种打压,而镰仓大佛建设于公元1238年……如果从时间上来看,似乎有这个可能性。

但也有可能是巧合,毕竟,这只是猜测。

真的是巧合吗?卢灿心中的疑团,越来越重。

看来,得让宗越宗老来一趟镰仓,也不知他在东京追查周学章之死,有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