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相宝2:秘物 > 第644章 敏丹家族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644章 敏丹家族

即便三十年后,缅北依旧山高林密路难行,更勿论今天。

文多镇距离龙肯镇不过三十五公里,车队却走了将近两个小时,上午十点半,终于抵达文多镇。

进入小镇前,卢灿随意瞥了眼车窗外。车外的路旁大约十米的位置,一块巨大的石碑,斜卧在土坑中,只有一小半露在外面。露出部分,碑体斑驳,隐隐可见碑文。

碑首的制式,引起卢灿的兴趣,这竟然是一块“开府建牙碑”!

古代中国之礼教,无所不在。以碑为例,就有功德碑、纪念碑、墓碑、记事碑、庙碑、诗碑等多个种类,不同类型的石碑,在型制上有着严格的区划。

开府建牙碑,属于记事碑的一种,但又与普通记事碑有所不同。这种石碑为了体现“开府建牙”的庄重与威严,必须在石碑的碑首和两侧,加入“石阙”制式。

石阙又是什么呢?

一种像阁楼一样的石质建筑,用来作铭、记官爵﹑记功绩或装饰用。我国现存个体石阙,一共二十九处,都是汉代之前建造,汉代之后,基本不再营造。

究其原因,是这种建筑逐渐融入到建筑整体风格中去,不再作为单独个体存在。

记事碑融入石阙风格后的表现又是怎样?

有点类似于影壁,上有“屋脊”和四角挑起的“殿庑”,两侧有圆柱体或立方体的边柱,中间是石碑主体部分,即记录碑文的碑体。

这种带有石阙的记事碑,出现在南荒之地,就是典型的开府建牙碑。

所谓“开府建牙”,其实是“开府”和“建牙”的组合词。牙是指牙帐,牙帐指中国古代将帅所居营帐,在这里代指军权;开府代指行政权,加在一起就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

能在文多镇见到开府建牙碑,毫无疑问,这应该是明代孟密宣抚司建立时所立的记事碑。

卢灿来了兴趣,叫停车队。

葛四立即带着安保队,呼啦啦散开,将进出小镇的路口,堵得严严实实,来往行人,一律止步。等他将安保圈布置好之后,才让阿忠给卢灿开车门。

卢灿被他的行为给气乐了,指着不远处的石碑,“我就看看那个石碑,没必要大惊小怪吧。赶紧的,给人放行!这么堵着人家镇门口,像什么话?”

葛四嘿嘿一笑,指挥安保圈往石碑方向挪了挪,将出入镇子的道路,让出一半。可即便让出一半,也没人敢过去。毕竟,十多名持枪大汉虎视眈眈,谁有那胆儿?!

更有一些聪明伶俐的主,已经忘敏丹家跑去。在这座小镇,敏丹家族基本上等同于最高管理者,他家的家丁,负责镇上的秩序。突如其来的几十位全副武装的人员,镇子上的人,谁不害怕?

阿尔穆汗、杨季东、伊丁阿訇等人,也随着下车。

“阿灿,看什么呢?”杨季东环抱着胳膊,对往石碑方向走去的卢灿、温碧玉喊道。

“孟密宣抚司的开府建牙碑,这玩意竟然还在!”

说话间,卢灿已经走到石碑的面前,大半截已经埋入荒土碎石之中,地面之上,只露出小半的殿庑和三角形的碑身。几百年的风吹日晒,让篆刻的碑文模糊不堪。

卢灿接过阿忠递来的树枝,将碑身的浮土以及掩埋的荒土,往旁边拂了拂,又拿来毛巾,擦了擦露出部分的碑身,终于能辨别出部分字迹及片段,譬如“安南之北,云南之南”“成化二十年伏月”“敕令”“尚书司丞”等等。

安南之北,云南之南,表述的地点,就是缅北;成化二十年伏月是1484年6月;敕令就是皇帝颁布的立法命令,具有最高权威;尚书司丞,应该说的是明代万历朝内阁首府万安万循吉。

果真是孟密安抚司的开府建牙记事碑。

孟密安抚司的开府建牙时间,就是万历二十年,当时内阁首辅为万安……这座石碑,就是记载孟密安抚司成立的因由以及中原王朝对它的期许。

看到这座石碑,卢灿的心情忽然变得有些低沉——玩古董学考古的,多少都有些历史包袱,总是向往万邦来朝的盛世,他也不能免俗。

将树枝扔掉,拍拍手,站起身来,卢灿笑笑摇头——这可是缅北地区在明代属于中原地区的最有力证据!它就这么寂寂无声地埋土荒野。

如果文物会说话,这块石碑,一定在沉吟着历史的悲歌!

算了,想办法把它弄回虎园博物馆吧,也算另类的纪念!

“阿忠,拍照!拍仔细点!日期、地点什么的都备注好!”这是历史考古的必要证据,即发掘时间、地点、发现时的原始状态等等。阿忠跟在卢灿身边多年,多少懂得一些,拿着相机咔咔的拍摄。

卢灿又笑着对温碧玉努努嘴,示意她过去和记事碑合个影,算是发掘人的人证。

等照片拍完,他对稍远一点的葛四招招手,“四叔,这块石碑,你安排人挖起来,可别弄坏,打包好,搁运货的轮船,捎到虎园。东西不错,能展出。”

至于说留给文多镇或者缅北或者敏丹家族……卢灿想都没想过。

没等葛四开口,杨季东走过来,抬脚轻踢石碑,“我杨家离这不远有个锡矿口,回头我来安排人吧。这玩意可不小,得有两三吨重,运到香江挺麻烦的。究竟什么玩意,值得耗费这么大精力?”

杨家可不只有翡翠矿,在迈歪金矿发现之前,他们就涉足金矿、宝石矿以及锡矿。敏金山脉是缅北锡矿和宝石矿的重要产区。他们家在这里有矿口,很正常。

卢灿笑笑,“那行,就麻烦杨老。这是明朝孟密安抚司的开府记事碑,也算是文物吧,不值几个钱,不过,对于研究明朝南疆的历史,有些帮助。”

他没有说实话。

这件东西在普通人眼中,就是烂石碑一块,确实不值钱,但是,如果敏丹家族真正晓得石碑的来历,他们家绝对愿意花大价钱重整记事碑。因为这是他们家族祖上,在明代获得土司一职的最好证明。

对于一个家族而言,没有比这更显赫的底蕴证明。

既然他家不识货,将这块石碑就这么弃之荒野,卢灿自然没理由放过,自认辛苦点,运回香江,作为历史备档。

有关孟密安抚司以及敏丹家族的崛起,《明实录》《南园漫录》《孝宗敬皇帝实录》等书籍,都有详细记载,孟密安抚司能设立,及敏丹家族之所以能辉煌,源自一位嫁过来的女人,名叫囊罕弄。

囊罕弄是木邦宣慰使罕穵法的小女儿,容貌出色,自小就很精明,因而得到罕穵法的喜爱。

囊罕弄长大后,嫁给当时孟养地区一个叫做陶孟的人。这位陶孟就是敏丹家族的祖先,一位精于鉴定和相看矿山的宝石师傅,因为精于辨玉和辨别宝石,故而得到囊罕弄的垂青。

罕穵法将女儿囊罕弄嫁给陶孟之后,又委派女婿陶孟,担任孟密的一座宝井即红宝石矿的负责人,并赏赐大量的金银财宝。

孟密的陶孟家,开始发迹,不多久,就成为孟密数一数二的豪族。

人心不足蛇吞象!囊罕弄和陶孟发迹之后,不再满足于钱财,开始追求权力,谋求将孟密地区从木邦宣慰司的管辖下脱离出去,自立土王。

史书上是这么写的:“景泰初,曩罕弄遂据孟密以叛,而每以金宝求通朝廷,欲自立。”

一开始,她的想法并不成功——“为守臣所抑,不许。”

这里的守臣说的是两个人,一位是云南总兵官沐王府的沐琮;另一位是当时的云南巡抚吴诚。

两位大佬压着,曩罕弄的愿望没能达成,但孟密与木邦的矛盾却越来越大。史载“边民部落相互仇杀,不能公论”。

事情越闹越大,明宪宗派遣右副都御史程宗巡视云南,安抚边民之心。

程宗此人为景泰二年三甲三十一名进士,好名武断。他一开始就主观认为,边民起衅,必然是边官压榨,目标直指镇南王沐琮和吴诚,以及木邦宣慰司。

囊罕弄的机会来了。

她一边差遣丈夫陶孟、侄子扫硬以敬献贡品为由,上京四处撒银子送宝石,打通关节,其中就包括万历朝有名的“纸糊三阁老”——万安与刘珝、刘吉。

另一边,她收集大量木邦人欺压孟密的证据,在程宗面前状告木邦宣慰司,自述“累年敬顺之诚,历数木邦侵杀之害”,称孟密“累为木邦所扰,乞别立安抚司”。

程宗被她欺骗,上奏朝廷,请祈另立孟密安抚司。

首辅万安等人因为收受陶孟等人的珠宝,在接到程宗的奏折后,也劝谏万历皇帝,“边民衅寻,具为蛮化,为疥癣之争。不如开设孟密安抚司,径隶布政司,以夷妇曩罕弄子思柄为安抚。”

至此,孟密安抚司正式设立,首任孟密土司,为曩罕弄的儿子陶思柄。

陶思柄此人,也就此成为敏丹土司家族的创始人。

故事到此,又有一个小疑问,那就是,他们家不是姓“陶”么?“敏丹”又怎么来的?

至于敏丹这个名字,又有个小故事。

康熙皇帝平西南王吴三桂之后,曾大规模召见西南诸土司,其中就有孟密陶家。

为体现改朝换代,康熙给这些土司“赐字改姓”,他对缅文了解不多,误将安南文的“稳定”当成缅文,赐给孟密陶家。当时安南文的“稳定”,谐音成缅文,就是“敏丹”。

故而,孟密土司家族,又被称之为“敏丹家族”。

看过记事碑之后,卢灿等人准备上车,忽地,镇口冲出一帮持枪家丁。

气氛顿时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