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澶渊风云录 > 第9章 风云际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见张文直走出来,两少女策马到张文直身边,绿衣少女,巧笑倩兮,道:“张公子,好功夫。”

张文直看着两少女,他就知道这两人肯定不是一般人家的女子,出身非官即富。可张文直却不喜富贵人家的子女,总认为富贵人家的多为纨绔子弟,但人家笑脸盈盈,伸手不打笑脸人,张文直面无表情,道:“谢谢。两位认识在下?”

绿衣女子习惯了别人在她面前讨好奉承,见张文直这个冷漠的样子,心里便有点不喜,便道:“我家赵姐姐想认识你,她可是当朝宰相的千金。”

张文直向粉衣女子看去,粉衣女子便也策马过来,粉衣女子笑骂道:“柴妹妹就是贫嘴,讨打。”

当朝宰相姓赵的,只有赵普了,粉衣女子居然是赵普的女儿,那这个姓柴的绿衣女子肯定也是非同小可的了。

粉衣女子笑着对张文直道:“小女子赵花容,这是柴雨铃妹妹,她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呢。”

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柴姓女子,除了将皇位禅让给赵家的柴氏外还能有谁呢?眼前这两名女子,一个正是赵普的女儿,一个是后周皇帝柴荣侄子柴玉喜的女儿。

张文直也听说过赵普和柴玉喜,但并没有仰慕和想要巴结的表情,只淡淡地道:“哦。”

绿衣的柴雨铃愈发不喜欢张文直,笑道:“姐姐,这个木头让给你了。”说完便退到赵花容身后。

赵花容还是笑骂道:“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看得出,赵花容和柴雨铃关系是非常好的。赵花容对张文直道:“张公子好箭法呀,我家师傅是道家上清派的,我家师伯的箭也是很好的,可今天与张公子一比,好像比我师伯的还厉害些的了。”

上清派?箭法厉害的人?张文直心里一动,便问道:“你师傅是上清派的?你师伯是?”

赵花容嫣然一笑,那笑容张文直差点就融化了他那颗冰冷的心,赵花容道:“我师傅是上清派许宗朝,师伯是陶宗遇,我师伯的箭法我们派里可是最好的,碰到箭法好的,手就庠庠的,忍不住切磋切磋的,下次见到张公子,肯定会和你比试比试的。”

果然是陶宗遇!当世的箭术高手,张文直听父亲讲过。张文直的父亲虽然不在江湖之中,但对江湖中一些高手还是知道一二的。张文直道:“想不到赵小姐会是上清派的高徒,居然还是陶宗遇真人的师侄。”

赵花容听到张文直也知道自己的师伯,心里有几分得意,笑道:“你也知道我师伯?”

柴雨铃也在一旁搭腔道:“你天天说你师傅师伯的,能不知道吗?”

张文直道:“上清派的陶真人名满天下,没有几个人不知道的。”

赵花容道:“我师伯最喜欢箭法的人了,我回去说了,他肯定对你另眼相看的。”

张文直道:“谢谢。陶真人何等人物,在下只是无名小卒而已,岂敢陶真人挂牵。”

赵花容眼睛一转道:“张公子住哪?待我向师伯讲了,便邀请你来我府里。”

张文直却不想告诉赵花容地址,便道:“待陶真人方便时,在下登门候教便是。”

赵花容道:“我家师伯性子急得很,只怕听到张公子事迹,便会要我来找张公子的。”

如果不是和赵花容讨论的是陶宗遇,张文直虽说对赵花容有几分好感,只怕也不会说这么多的了,但张文直怎么也不想说出自己的真实住处来,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来。便道:“在下只是一介无名小卒,也只是对箭术略有所懂而已,何值陶真人挂牵。赵小姐也不必在贵师伯面前谬赞在下,免得到时让陶真人失望。”

赵花容刚想接口,张文直不容她说话,道:“赵小姐,在下有点事,先走了。”说完便走。

赵花容虽说性格豁达,可也是当今宰相的千金呀,几曾受过这等气,粉脸也有点变了,任由张文直离去。

张文直穿过一条街,街上甚是热闹,两旁店铺里伙计大声的叫卖声,时近中午,餐馆里的人很多,但张文直并不想,他家其实并不远,家里的人还等着他回去吃饭呢。

终于加入大宋禁军了,张文直很是开心,不时看看两旁的景象。但他忽然感觉到有人在跟着他一样,他回头看去,看见行人中,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人,每个人都在忙自己的,看不出有谁在跟踪他。

张文直心道:“怎么回事?”摇摇头,自嘲地轻笑了一下,继续往前走。

但作为一名耳听八面,眼观四方的人来说,张文直就知道有人在跟踪他,会是谁会跟踪他呢?他想到了赵花容,难道赵花容跟来了?

张文直在一处卖饼的摊位停了下来,用眼角余光向后面看去,没有看到赵花容,也没有看到什么异常的人。张文直纳闷,难道自己的感觉错了?

张文直对这条街道却是熟悉得很,转过一个街角,迅速走进一家店铺。不一会,有三个人转过街角,却没看到张文直的身影了,三人对视一眼,纳闷了,张文直怎么一下不见了呢?

这三人赫然却是化名李保吉、黎三的李继迁、李继山和廖全。这三人跟踪张文直做什么呢?张文直不认识三人,但确定就是三人在跟踪自己。

张文直待三人走过药铺,走出了药铺,跟在了三人后面。可没走几步,李继迁却回过头来,看着张文直笑了一笑,李继山和廖全也回过头。

张文直走到了三人面前,也只是看着,并不说话。

李继迁竖起拇指,对张文直称赞道:“张公子,好灵敏的身手。”

张文直对李继迁与自己一般年纪,丰神俊秀,举手投足之间,有种与年纪不相称的稳重与成熟,却没有一般富贵人家少年的傲慢。

张文直面无表情,问道:“你们认识我?”

李继迁笑道:“刚才,张公子在校场一鸣惊人,小可等有幸目睹张公子这神奇的箭法,自是钦佩得很,如此英雄人物,谁人不想结交一番呢?”

张文直忽然意识到,刚才在校场不该太张扬了,这下,只怕想低调点,想隐瞒自己,也是很难的了。倒是有点懊恼,如果不是陈琦在之前,如此傲气,张文直也不会使出自己真本事。但张文直可不是个做事后悔的人,既然已经暴露了自己的本领,顺其自然就好。

张文直道:“谬赞了。你们是谁?”

李继迁笑道:“小可乃西北李保吉,这两位是小可同伴,黎三哥和廖大哥,西北荒凉,听说东京热闹非凡,所以就来开开眼界,增长些阅历。京城果然就是不一样,不仅繁华无比,而且藏龙卧虎,人杰地灵呀。”李继迁可不想在一般人面前暴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张文直听罢,奇怪道:“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旁边的李继山有点愠恼,接口道:“虽说东京能人很多,可我们西北也同样有很多能人志士。如果不是我家少爷喜欢交朋友,才不会理你呢。”

李继迁忙道:“黎三哥,你这话一半对,可有一半不对了。我喜欢交朋友不假,但张公子如此少年英雄,又有几个不仰慕结交的呢?”

张文直道:“我和你们萍水相逢,又不知道你们底细,我没有想和你们交朋友的想法。”

李继山本就是暴躁脾气,又出身于富贵人家,在西北,只有别人巴结自己的份,现在这,主动结交别人却被人明确拒绝,哪里咽得下这恶气,不管李继迁在旁使眼色,气急败坏道:“别给你脸不要脸。”

李继迁也有心让李继山煞煞张文直的傲气,假意制止道:“黎三哥,怎么能这样对张公子说话呢?”

张文直却并不理会李继山,道:“我是不会与你结交的,你们不要跟着我了。否则,我就报官了。”说完,从三人旁边施施然地走过。

李继迁忙道:“张公子,张公子。”

张文直头也不回。李继迁见张文直态度坚决,也不好过于强求,任由张文直离去。

张文直很小心,确定李继迁三人没有跟来后,仍然绕了几条街,才走到自己家门口,张文直的家住在城内的不算繁华的地方,但这地方也不是一般人能住得起的地方,房子虽不豪华,但肯定不是平常百姓家。

张文直走到家门口,并没有直接进去,又在家门口来回走了一圈,确定没有人跟着后,才敲门走到了门内。

张文直走进家门大约半盏茶功夫,一个眉清目秀的年轻人敲响了张府的大门,张府的家丁打开门。

那年轻人向家丁问道:“请问张大人在家吗?”

家丁并不认识年轻人,疑惑地答道:“我家大人没在家,请问你是?”

年轻人答道:“我是皇城司焦广平大人治下。也并没有什么事儿,我家焦大人想请张大人去聊聊天。如果张大人没在,我回去禀报我家焦大人便是了。”

年轻人转身就离去,他走得并不急,反而慢悠悠,东张西望,并没有急着回去向焦广平报讯的意思,似乎又在等什么。他走到僻静处,蓦地转过头来,看着后方的人。

张文直!开始是李继迁三人跟踪张文直,现在是张文直跟踪这个年轻人了。年轻人看着张文直,待张文直走近身边,微笑道:“我知道你是谁了。”

张文直并没有向对待赵美容、李继迁等人那样一幅高冷的样子,也似乎带着微笑,道:“我也知道你是谁。”

年轻人奇怪道:“你怎么知道我是谁?”

张文直道:“因为你知道我是谁,所以我知道你是谁了。”

两个一般年纪的少年打着哑谜,说着与年纪不相称的话。但很快被打破了这哑谜,年轻人笑着,笑声中是善意与开心,他笑着道:“上午我在校场外可见识了张公子的箭术,我就在想,张公子这神态、举止,还有这箭术,好熟悉,公子又姓张,我突然想到了我所认识的一个人,一个当今官家身边箭术最高的人。”

张文直也笑着,笑声中充满了欢乐,道:“我虽然没见过你,但听家父说起一个人的英雄事迹,一个能从刀下用话救下当今官家的少年,我就在想,这个少年是何等的智慧,有机会我一定要认识他,要和他做个朋友。”

赵光义身边箭术最高的,且姓张,除了张师还会是谁呢?一个用话把赵光义从刀下救下的,除了白依清外还能是谁?不错,张文直正是张师的公子,这年轻人就是白依清。

张文直和白依清一见如故,两个人紧紧握住对方的手,根本不象是刚刚认识的人。虽说是初次见面,但张文直对白依清却是神交己久,而白依清见过张文直的箭法,何况又是当今皇帝身边第一近侍的公子,白依清对张文直也是惺惺相惜。

“你为什么不报出自己的家门呢?这样,哪里还需要你使出那样好手段呢?”白依清有点不解,向张文直问道。

张文直对白依清可不设防,道:“我就想凭自己的真功夫进入大宋最精锐的队伍中去,我才不愿凭父辈的荫泽。作为大宋最精锐的队伍,就应该以才能、技艺来选拔人才。所以,还请白兄弟为我保密。”

白依清闻言放开张文直的手,拍掌道:“好志气!”

张文直继续道:“大宋北伐辽国,兵败高粱河乃我大宋之奇耻大辱,我明白官家招募禁军的良苦用心,就是要选拔精兵良将,期待日后一雪此恨,如果都是凭借各种关系进入禁军,那么如何保证报仇雪恨,又如何收回我中原之幽云十六州。”

一个在赵花容和李继迁面前高冷的张文直,面对白依清,却畅所欲言,一抒胸忆。

白依清本是个伶牙俐齿的人,但这番话本是张文直心中所想,说出来,白依清对张文直的敬意又加了一层。

白依清接口道:“我从小生活在辽人的统治下,过着低人一等的生活,受够了辽人的欺凌,就盼着幽云十六州能早日回到大宋王朝。我希望能为幽云十六州的收回,贡献自己的力量。

相同的年纪,同样的理想,让两人的心灵走得更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