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不断有外国商船通过内海的时候,倭国海军气得要死,又不敢开炮,十分憋屈。

大明的改革计划,倭国很早就得知了,倭皇听到消息后,病倒七八天。

双方在交战,一边边打边发展,一边越打越穷困。

在利益面前,小小的倭国阻拦不了联邦国和普斯国。

从三月中下旬明军退到汉江防线后,倭军不断增兵和修建堡垒,要将汉江以南地区打造得像铁桶一般,用来消耗明军,迫使大明和谈。

到六月上旬,倭军在南高丽的兵力达到一百一十多万,在松江的兵力保持在四十万人,藤野担心兵力少于东北军,会直接被推下海。

不过,松江倭军的日子并不好过,因为松江的补给太困难,大明百姓太少,搜刮都没地方。倭国国内的物资奇缺,想多运都没机会。

倭皇休养大半个月,身体好转,召开内阁会议。

倭皇面色惨白,他最近做梦会看到自己的父亲对他招手,在他看来,这是一种不祥之兆。

“诸君,皇国各地情况怎样?”

倭皇担心民乱起来,在君神合体下,倭皇的号召力是有的,但信仰能坚持多久,就看倭民的忍耐程度。

首相犬中濑脸色一样不少,用病恹恹的语气回答,“陛下,地方还算稳定,没有出现动乱,不过,不少地方的粮食供应断了。在政府的动员下,春耕基本完成,只要坚持到秋天,皇国的粮食危机就会缓解。”

“失去西方支持后,帝国无力购买任何物资。”

犬中濑选择性报喜报忧。

其他内阁大臣听到首相的回答,头埋得很深,他们知道,这是无奈的谎言。倭皇大病未愈,不能再倒下。其实,在配给制度下,倭民的分量越来越少,基本上只能喝粥了。

这算是什么坚持!

听到这样的回答,倭皇稍微松口气,这段时间,他昏昏沉沉,根本无法理政。

“工藤君那边有一丝突破吗?”

倭皇一直在努力寻求西方的支持,应该说是让外相去乞讨,粮食和钱,一样不能少。

犬中濑躬身道,“陛下,西方各国不愿意参与到明倭战争中,沙俄帝国和皇国的境况一样,无法支援;大明这边,一直找不到沟通的渠道,联邦国和普斯国驻大明使臣不愿意做中间人。”

倭皇有些怒意和不解,“为什么,联邦国和鹰国在皇国有大量的贷款,若是皇国灭亡,他们的钱根本收不回,他们就这样放弃了?”

资本家的世界,他不太懂,上亿鹰镑,说放弃就放弃。

面对倭皇的反问,犬中濑无法回答,他一样看不懂。

内阁其他大臣又低头,这种事他们一样回答不了。

倭皇看到议政厅鸦雀无声,知道问不出答案。

“杉田君,明军进来有什么动作吗?”

倭皇转移话题,两三个月来,前线保持得很平静。倭国高层都知道明军在憋大招,到底在酝酿什么计划,无人知道。

大明没有海军,最多是拖死倭国。

杉田土坤看向首相犬中濑,见首相点头,犹豫一下才回答,“陛下,大明陆军没有什么新的动作,在东北的明军人数并未增加,不过,大明正式将高丽改名为安东省,纳入直接统治。”

“在最近一段时间,我国间谍发现明军对胶州湾进行封锁,外国的商船频繁进出,臣怀疑,大明可能在建造战舰,因为大明没有对外采购战舰的消息。”

倭皇皱眉,高丽对他来说不算重要,但大明可能在建造战舰,这对他来说是一个极其不好的消息,大明若有了海军,倭国本土将失去天然屏障。

“海军部,无论消息真假,派一支舰队去试探一下。”

将一切威胁的因素消灭掉,这样倭国才能持久坚持下去。

“嗨。”海军大臣终于等来作战旨意。

倭国舰队到到后期,一直打辅助,运士兵运物资,这都是因为陆军太拉胯,陆上打不赢,需要海军帮助守海岸。

倭国困境,暂无大事,昭日倭皇身体欠佳,提前散会。

他在内侍的搀扶下,摇摇晃晃回到寝宫,看着西边的太阳,他陷入迷茫。

相比倭国,沙俄帝国的待遇稍微好点,还能借到一点钱。

从十四国和大明签订和约后,沙俄军和明军的大规模战斗基本上停止,明军十万人一路向北进攻,沙俄军就一路撤退。

在明军收复蒙原省省府库伦后,就停下进军的脚步。沙俄军退到恰克图,双方保持距离。

经过半年的扩军,沙俄军在北海和中亚两大地区各布置了五十万军队,编为西伯利亚军团和中亚军团。其实,这是沙俄帝国的极限了。

进入六月,北海的冰雪正在融化,大战似乎要来临了。沙俄军队正在积极训练两百万预备部队,随时投入北海和中亚战场。此时,沙俄帝国的总兵力高达五百多万,是世界军队最多的国家。

不过,沙俄军经过侦察,发现明军未向前线大规模增兵,让沙皇亚历山大四世有些看不明白。

亚历山大四世其实想和谈,这样拖下去,对沙俄来说一样承受不了。但是,大明没有要谈的意思,不打又不谈,让亚历山大四世脾气越发暴躁。

亚历山大四世曾经想调动主力东进,在北海和明军决战,用两百万大军打败明国,然而被沙俄首相劝阻了。

沙俄军进攻明军,连一半的胜率也没有。

沙俄帝国面对的欧陆环境很复杂,与支持沙俄相比,西方对沙俄的威胁更大,这是西部百万沙俄军不敢东调的原因。

在沙俄南部,奥斯曼帝国蠢蠢欲动,亚历山大四世不得不在高加索地区布防二十万军队。

若是这些主力损失在西伯利亚和中亚,西部的异族会趁机叛乱,西方会敲诈勒索甚至肢解沙俄帝国。

一步错,万劫不复。

在普斯国和大明准备建交时,忍耐中的沙俄帝国发出强烈的抗议,指责普斯国背叛欧陆各国。一时口嗨一时爽,国家推入火葬场,普斯国直接要求沙俄帝国还钱,不然就用资源抵债。

双方唇枪舌战后,普斯国表示不再为沙俄帝国生产步枪,让沙俄帝国自己想办法。

亚历山大四世蔫了,不得不服软,因为大鹰帝国陷入南非火葬场,一直反推不了,半年来伤亡几万人。高卢国帝国稍微好一些,但因沙俄帝国和普斯国走得近,不会主动交好。

在欧陆,普斯国和高卢国之间,只能二选一,比如奥利帝国是普斯国的准盟友,和高卢国的关系一般。

在向大明开战前,欧陆一直处于三大阵营对抗中。第三阵营是沙俄帝国,它偏向那边,那边胜率更大。

沙俄帝国的摇摆策略,在过去赚了不少。若不是和大明爆发战争,消耗太大,亚历山大的小日子会过得滋润。

在沙俄高层保持忍耐的时候,大明的第六军和五个骑兵旅在第六军军长马云超的率领下,秘密前往库伦。大明过去半年一直修补通往北海的官道,沿途增设补给站,行军和补给效率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