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六月二十九,小阳春时节。

此时正值一年内灵雨最为充沛之时,即便地处干旱的京都周边,连日来也降下了几场如甘露般充沛的灵雨,使得京城内外的修士与凡人们欢欣鼓舞,期盼着这场场灵雨能荡涤掉萦绕帝国上方长达月余的暗霾。

自五月中旬,水西宗门大长老安邦彦重整旗鼓,率部强渡织金关隘,沿途攻占要塞,连续攻克遵义、平越等黔地重镇,西南地区的修真大战已持续月余。

这一个多月以来,虽然北直隶地区秩序井然,辽镇亦平静无波,然而众多修士与平民依旧忧心忡忡,无法释怀。毕竟自天启元年,永宁土司奢崇明自封“梁王”,公然举兵反叛朝廷以来,朝堂便在川贵等地倾注海量修为与资源,却始终未能将其根除。

水西土司在黔地经营千年,麾下的实力不可小觑,加之拥有鸭池河与天柱峰这般鬼斧神工的天然屏障,使其始终屹立不倒。虽则当今帝君即位之初便毅然“夺情”召回四川巡抚朱燮元,更以近乎预知未来的洞察力任命了一位贵阳知府,并将威名赫赫的白杆军士卒重新遣返川贵,但这仍未能消解京城百姓心中的忧虑。

毕竟那水西大长老安邦彦若易于对付,又怎能在朝廷围剿之下坚守数载,甚至令前任贵州巡抚王三善及被誉为“西南武道魁首”的三省总理鲁钦为其殉难。

尤其是在整整一个月的时间里,西南前线始终音信全无,这份“静默”无疑加剧了京城民众内心的不安。

在这股弥漫的“不安”情绪影响下,大明皇都北京城显得萎靡不振,连部分府衙内的官差吏员也无心处理公事,纷纷翘首以待来自西南战场的消息。

......

......

拂晓刚过,尽管天色尚未全明,位于京城西郊的永宁门外已是熙熙攘攘,行人或闭目养神,或低声与身旁伙伴交流,都在等待城门开启的一刻。

骤然间,一阵突如其来的马蹄声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只见潮湿的官道上溅起点点水花,一位满身风尘的骑手正紧握手中长鞭,满脸兴奋地向永定门疾驰而来。

目睹此景,原本还在猜测骑手身份的行商百姓们顾不得多言,纷纷下意识地让至道路两旁,以防被奔腾的战马撞到。

随着距离的拉近,目光锐利的年轻人已然辨认出骑手上插着的传令旗标识,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竟然是八百里加急传令!”

“这个方向,应该是从西南边陲传来的吧?”

“西南战线终于有消息了吗?”

......

只在一瞬之间,各种揣测与议论便在喧闹的人群中此起彼伏,那些自凌晨就翘首以盼的百姓们开始纷纷猜测这位骑士的出身来历,他们的眼眸间闪烁着期待与欣喜的光芒。

“西南大捷,速开仙阵!”

不久之后,一位身披风尘的修士骑士出现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之中,来到了城门前,他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立刻引发了在场所有百姓的热血沸腾。

果真是与西南战事紧密相连的八百里飞剑传书,而且还带来了西南大捷的消息!朝廷并未辜负他们的期望,又一次取得了胜利!

“我朝仙兵在贵阳城外全灭水西叛逆军队,贼首奢崇明、安邦彦父子已伏法,水西宣慰使之职安位递上降表,诚心归顺!”

仿佛洞悉了周围百姓心中的疑惑,这名骑士并没有卖关子,简洁明了地将最为核心的信息公之于众。

“城外的同道暂且等待片刻。”

城门外的骚动自然引起了城楼上值守将士的注意。尽管他们内心同样激动不已,同时这名骑士的装束打扮以及他身上的令牌旗帜也足以证明其身份,然而规章制度就是规章制度,城墙上的士兵不敢擅自开启仙阵,放他进城。

一番忙乱之后,一个用绳索吊挂的竹篓自城楼顶部缓缓放下。

骑士见状,毫不犹豫地下马,从怀中取出一块令牌放入竹篓之中。

“速速开启仙阵!”

几乎在竹篓被拉上城头的同时,一道急切的声音回荡在整个永宁门外。

刹那间,犹如一阵清风拂过,城门口的百姓们顿时喧哗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无比喜悦的表情。

他们忐忑不安了一个多月,终于等来了西南战区的消息,而且还是如此令人欢欣鼓舞的捷报——那肆虐西南大地多年的“奢安叛军”已被彻底铲除,匪首被诛,其麾下的大军也损失殆尽。

要知道,水西土司安氏家族在贵州这片土地上传承千年,即便放眼整个云贵川三省,其势力也是屈指可数的强大存在。

然而这样强大的力量,终究未能逃脱覆灭的命运,这也足以彰显朝廷的威严以及天子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超智谋。

在这熙攘的人群中,相比于喜形于色的普通百姓,一些身穿儒衫的士子们更为激动,他们的双手情不自禁地紧紧握住,不自主地望向了辽东的方向。

要知道,如今盘踞在辽东大地,看似气势如虹的建州女真,几十年前也不过是听命于大明朝廷的普通土司而已。

连底蕴深厚、在贵州传承千年的水西安氏都败在了朝廷手中,那么偏居一隅的建州女真又能撑多久呢?

不知不觉间,一些年迈的长者已经热泪盈眶,口中不住地高呼“大明万寿无疆”……

在那曾经亲身经历“万历三界争锋”的修士之中,他们深感触悟到了大明仙朝鼎盛时期的璀璨光华,即使未能重现史载的“万宗朝圣”盛况,也远胜往昔连年败绩的黯淡时光。

曾几何时,谁能料想依靠大明仙朝庇护而生存的建州妖蛮竟敢擅自立国为汗,并胆敢与大明仙朝分庭抗礼。

然而如今,在新皇登基之后,一度衰颓的官道法则终于得到整治,动荡不安的朝廷局势亦趋于稳定。历经漫长岁月,大明仙朝终于显露出复兴的气象。

先是于辽东之地挫败了建州妖蛮倾巢而出的进犯,紧接着又荡平了祸乱西南多年的奢安魔军。这一切的背后,皆因那位坐镇紫禁城中的年轻天子之力。

此时此刻,众多老修行者纷纷将敬仰的目光投向紫禁城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