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252章 大白躺在地上满身是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52章 大白躺在地上满身是血

明朝中叶,海风劲吹,东南沿海的商船如梭织般穿梭,带回了无数的财富与新奇。商贾的繁荣,推动了手工业蓬勃发展,连人力机械设备都应运而生,人们的生活仿佛被金色的海浪托起,越来越高。

在这波涛汹涌的时代背景下,有个名叫高钧的秀才,出生在东南沿海的富贵之家。他家族世代耕商,家财万贯,然而,家族对于科举的渴望却如同那海上的灯塔,始终照耀着前方的路。高钧的父亲高进,便是这家族中第一个怀揣科举梦想的人。在家族巨资的浇灌下,他考取了秀才,甚至捐了个贡生,然而最终却沉沦于吃喝玩乐,让家族的光辉逐渐黯淡。

高钧却是个天纵奇才,他继承了父亲的遗志,刻苦读书,十二岁便一举成为秀才。原本以为少年得志,必定能一飞冲天,然而科举之路却像那海上的迷雾,让他迷失了方向。他也曾想效仿父亲,用金钱铺就一条通往贡生的路,可惜,父亲在京城的不良名声,让这条路变得异常艰难。

时光荏苒,高钧已是十八岁的青年,家中开始为他张罗婚事,希望他能先成家再立业。于是,在家族的安排下,他娶了同样家境败落的冯家独生女冯倩倩为妻。冯倩倩曾梦想着嫁给秀才高钧后,能一同踏上飞黄腾达的坦途,然而现实却给了她沉重的打击。高钧年过三十,科举之路依旧无望,连捐个贡生都受到父亲的牵连。冯倩倩开始厌倦高家,对高钧的失望如同潮水般涌来,她常常对高钧大呼小叫,而高钧也在这声声斥责中,渐渐失去了攻读科举的勇气和决心。

然而,在这看似绝望的境地中,一股暗流却在悄然涌动。高钧的心中,始终燃烧着对科举的渴望,他坚信,只要有一丝希望,就绝不能放弃。而冯倩倩的责备,也成了他前进的动力。在这风起云涌的时代,高钧将如何突破困境,重振家族荣光?这一切,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明朝的东南沿海,有一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如今却落魄到连祖传的生意都守不住了。高进,这位曾经的富家子弟,玩世不恭,败光了家产,最后连自己的性命都搭了进去。他的独子高钧,虽天资聪颖,却连续科举不第,家中更是一贫如洗。

高钧,这位曾经的秀才,面对家道中落的现实,心灰意冷。他决定和几个好友出海游玩,散散心,试图寻找生活的新方向。然而,当他约妻子冯氏一同前往时,却被冯氏嫌弃,拒绝了他的邀请。

高钧独自一人来到码头,准备登上好友王适的船只。就在这时,一只脏兮兮的流浪狗被船员赶下了船,几只家犬围上来追咬。高钧心生怜悯,挺身而出,呵退了那几只家犬。流浪狗仿佛找到了救星,紧紧巴在高钧的脚边,不肯离去。

高钧从口袋里摸出半个馒头,扔给流浪狗。流浪狗一口吞下,又眼巴巴地望着高钧。高钧无奈,又扔给它半个馒头。这时,王适的船只缓缓驶来,高钧正准备上船,流浪狗却突然咬住他的衣袖,往外拉扯。

高钧好奇地跟着流浪狗来到一个挑着金黄色小金桔的老人面前。老人见高钧过来,热情地推销起自己的小金桔。高钧心想,既然自己免费搭乘朋友的商船,又没有什么货物可以分享,何不买些小金桔给船员们尝尝呢?

于是,他摸出半两银子,豪爽地买下了老人的一担小金桔,挑上了船。船缓缓驶离码头,高钧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好奇。然而,他并不知道,这只流浪狗和这担金黄色的小金桔,将给他带来怎样的奇遇和冒险……

高钧踏上商船,那只流浪狗竟紧随其后,一副非上船不可的架势。船员们看着它那脏兮兮的模样,纷纷摇头表示拒绝。高钧见状,心生一计,带着流浪狗到水边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洗澡仪式”。经过一番清洗,流浪狗焕然一新,露出了一身雪白的毛发。高钧不禁眼前一亮,给它起了个名字——“大白”,并毫不犹豫地带上船,将其作为自己此次出海的忠实伙伴。

商船在海上乘风破浪,不到半个月就抵达了神秘的爪哇国。王适等人忙着卸货交易,忙得不亦乐乎。而高钧,因为没有货物可卖,只能带着大白在岸边闲逛。他深感无聊,便回到船上,躺在甲板上享受着温暖的阳光。

就在这时,大白似乎察觉到了什么,拉着高钧的衣袖往船底货仓走去。高钧这才想起那一担金黄色的小金桔,它们被压在货仓底部,随着货物的搬运,已经许久没有露面了。他心中暗自祈祷,希望那些小金桔没有腐烂。

高钧挑上甲板,一眼望去,那担小金桔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仿佛时间对它们毫无影响。他欣喜地拿起一个,剥开皮,金黄色的果肉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诱人。他一边享受着这美味的果实,一边继续晒着太阳。

就在这时,一位来自爪哇国的国王使臣注意到了甲板上的高钧和大白。他好奇地走上船来,询问高钧手中的小金桔是何物,以及它们的价格。高钧心中一动,难道这小小的金桔,竟能在这片异国他乡引起如此关注?

高钧首次踏上爪哇国的土地,陌生的语言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让他与这片土地上的居民沟通变得异常困难。面对国王使臣的询问,他无奈地举起了一个手指,心中暗自祈祷对方能够理解他的意思。

出乎意料的是,对方竟然从怀中掏出了十个闪闪发光的金币,并递给他十个金黄诱人的小金桔。高钧愣住了,看着那十个金币,心中充满了疑惑和惊喜。他猜不透这其中的玄机,只能默默地将金币和小金桔收下,然后带着大白走上了岸。

然而,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那位国王使臣又嚷嚷着回来了。高钧心中一阵紧张,难道他们发现了自己刚才的“小把戏”,来讨回那十个金币了?

他心中虽然忐忑不安,但脸上却强装镇定。他心想,如果真是来讨回金币的,那就给他们吧,反正也只是十个小金桔而已,就当是送给他们的见面礼了。

于是,他抓起手中的金币,准备还给对方。然而,就在他准备迈出脚步的那一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似乎陷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谜团之中。这个谜团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他是否能揭开这个谜团,找到其中的答案?

高钧的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决定留下来,深入调查这个谜团。而这一切,都将成为他此次爪哇国之行的最大冒险和挑战。

在紧张的气氛中,大白似乎读懂了高钧的心事,它立刻跑到高钧身边,用身体蹭着他,仿佛是在给他安慰和支持。高钧看着大白,心中稍微安定了一些。

那国王使臣一上船,就径直走向筐子里的小金桔,开始仔细地数起来。高钧只是站在一旁,心里想:“数吧,数吧,反正就是一担小金桔,半两银子买来的,你们就算全拿走了,我也不亏。”

只见使臣数完小金桔后,向身后的随从做了个手势。那随从立即搬来几袋金币,放在高钧面前。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高钧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傻傻地看着那些金币,心里琢磨着这到底是祸还是福。

使臣指了指金币,向高钧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让随从挑着一担小金桔高兴地离开了。高钧看着那些金币,心里五味杂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他索性不去想它,继续躺在甲板上晒太阳。

直到黄昏时分,王适等人在岸上交易完毕,回到船上。他们看到甲板上躺着的高钧和旁边那一堆金币,都露出了惊疑的表情。高钧把刚才的情况讲了一遍,大家都为他高兴,说这是他的时运来了。见众人都相信他,高钧才放下心来,开始清点金币。没想到竟然有两千多枚!

看到高钧意外得到这么多金币,大家都放松下来。高钧想着这些金币是意外之财,便提出平分给众人。但众人哪里肯受,纷纷拒绝。最后,高钧只好给每人分了二十个金币作为纪念,并给王适送了两百个金币作为这一趟的船费和伙食费。

王适看着高钧的大方举动,觉得有些好笑。他提醒高钧说:“你这次买回来的玉米、土豆等粮食货物可能不是最好的选择,但既然你已经买了,那就这样吧。下次出海,我建议你还是买些更有价值的货物。”

高钧本来就不懂经营,听了王适的建议也只是点点头。他上岸转悠了半天,也不知道该买什么好。最后心想家里缺口粮,就随便买了些玉米、土豆等可以吃的东西回去。

看到高钧买了这么多粮食货物,众人都取笑他不懂经营。但大家既然都收了他的金币,自然也就都帮忙把货物搬运上船,准备启航返程。在夕阳的余晖下,商船缓缓驶离爪哇国的港口,带着高钧的意外之财和众人的笑声,向着未知的海域进发。

商船在海上交易顺利,比预期提前回到了港口。高钧的货物被朋友们热心地搬运到了码头货仓,整齐地码放起来。他满意地点点头,带着大白径直往家走。

冯倩倩见高钧提前回家,脸上闪过一丝惊惶。大白一见到冯氏,便激动地叫个不停,仿佛是在控诉着什么。冯氏巧妙地利用这一点,责备高钧在外养狗却不提前告知。

“养狗?这算什么大事?”高钧心中有些无奈,他不过是捡了条流浪狗而已。原本期待着久别重逢的温馨,没想到却因这小狗而遭到妻子的责备,甚至被禁止晚上同房。他只好无奈地在厢房住下。

半夜时分,大白突然闯进高钧的房间,拉着他就往外拽。高钧与大白相处已久,深知它的举动必有蹊跷。他跟着大白悄悄来到冯氏的卧房外,隐约听到里面一男一女的对话声。高钧心中升起一股怒火,猛地敲门想要一探究竟。

房间里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过后,冯氏才气冲冲地打开门,对着高钧就是一顿数落。她责怪高钧三更半夜折腾,扰人清梦。高钧被抢白得无言以对,而大白趁机溜进房间,在四周转悠了一圈,似乎也没有发现什么异常。

见高钧答不上话,还放狗搜查房间,冯氏更是火冒三丈,抄起木棒在黑暗中追打起大白来。机灵的大白趁乱逃离了高家,留下高钧和冯氏在夜色中僵持。

冯氏见打不到大白,便将怒火转向高钧,要求他赶走大白,否则就不让他在家里吃饭。高钧无奈地点点头,心中却惦记着大白的安全。

那一晚,高钧没有见到大白。第二天一早,他想起仓库的货物,便早早地去了码头货仓。在整理清点货物的过程中,他心中不禁升起一股疑惑: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难道家中真的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

冯氏对仓库货物的事情一无所知,她只关心自己的小日子。高钧一大早就出门去了,冯氏也懒得过问。直到傍晚,高钧提着一袋子土豆回家,冯氏见只有他一人,没有大白的身影,心想高钧终于妥协了,这才让他上桌吃饭。

正当高钧端起饭碗,准备大快朵颐时,大白突然从角落里冲出来,一个“飞扑”将高钧手里的饭碗打翻在地,饭菜散落一地。冯氏见状,气得直跺脚,抄起扁担满屋子追打大白,嘴里还不忘骂骂咧咧。

就在冯氏追打大白的混乱中,几只家鸡趁机赶来啄食地上的饭菜。不料,没一会儿工夫,这些家鸡就一个个倒在地上,口吐白沫,一命呜呼了。高钧看着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冷汗直冒。

冯氏见状也停下了追打,她忙向高钧解释说,最近附近的鸡都在发瘟,死得很快也很多。说完,她麻利地将地上的饭菜打扫起来,倒入了河里。

那晚,高钧心事重重,他偷偷烤了几个土豆,带上大白悄悄去了仓库的库房休息。他整夜未眠,心中翻动着各种念头。

第二天早上,高钧返回家的途中,发现昨天冯氏倒饭菜的那条河里,漂浮着许多死鱼。这一发现,让他更加坚定了心中的决定——休掉冯氏。

冯氏正在厨房忙碌着早餐,见高钧进来,她又开始唠叨起来,说高钧不知道回家,不顾家等等。高钧没有理会她的唠叨,从怀里拿出一张休书,上面已经有公证人的签字画押。

冯氏接过休书,看着高钧冷冷的背影远去,她阴阳怪气地数落了一通高钧的穷酸。然后,她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衣物,骂骂咧咧地离开了高家。

然而,冯氏并没有回娘家,而是兴高采烈地去了隔壁赵四海家。高钧远远地看着冯氏走进赵家的大门,心中突然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他似乎想起了什么,但又说不清道不明。这背后的谜团,似乎越来越大了……

在码头边上的小镇上,赵四海家族历代都是搬运工人,直到赵四海这一代,他凭借着天生的胆大和一身蛮力,在码头上混得风生水起。小时候就喜欢惹是生非的赵四海,长大后更是喜欢打架斗殴,他的父亲去世后,他干脆在码头边上开了一家小赌馆,靠放高利贷赚取了不少不义之财。

有了钱的赵四海,自然也想要享受一下富人的生活。他看中了高钧家那座气派的大宅子,于是出高价从高钧的父亲高进那里买了下来,让高进一家搬到了隔壁的小宅子里居住。

赵四海在发迹之前就已经娶了妻子陈氏,她长得又黑又丑,但力气却大得惊人,像是个男子一般孔武有力。幸亏赵四海也是从小打打杀杀过来的,不然还真驾驭不了她。陈氏给赵四海生了三个儿子,大儿子已经成年,这才让她在赵家的地位得以巩固,不然早就被赵四海扫地出门了。

成为了高钧的邻居后,赵四海看着高钧家里如花似玉的老婆冯倩倩,心里自然是痒痒的。他早晚都与冯氏眉来眼去,暗地里两人早已有了私情。但碍于乡里乡亲的面子,他们不敢公开这段关系,冯氏也担心被高钧发现后遭到报复。

不过作为邻居,两人想要私会也是极为方便的。每当高钧出海的时候,赵四海就会趁机在高钧家里过夜,与冯氏共度良宵。等到高钧回来时,冯氏总是感到一阵不适,担心被高钧发现端倪。

然而现在好了,高钧自己写了休书,要与冯氏断绝夫妻关系。冯氏见到休书后内心高兴得不得了,但嘴上还是不肯饶恕高钧,故意装出一副可怜无辜的样子骂骂咧咧。她与高钧多年无儿无女,拿到休书后立刻收拾东西走人。

跨入赵家大门的冯倩倩仿佛获得了新生一般,她变得十分活跃。虽然名义上是赵四海的妾室,但这丝毫不影响她与赵四海的恩爱。两人出双入对、双宿双飞,一时间过上了快活的日子。然而这一切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冯倩倩和赵四海的结合又是否会引发更多的悬疑故事呢?

单身的高钧,如今成了码头上那个与玉米、土豆为伍的孤独汉子。他日夜忙碌在仓库中,日夜不归,吃住都与那些土豆为伴,幸得有大白这忠实的伙伴陪伴左右。

一日清晨,当高钧正满头大汗地摆弄着土豆,试图让它们通风些、不至于烂掉时,大白突然从外面冲了进来,一口咬住他的衣袖,硬是往外拽。高钧被拽得一头雾水,只能跟着大白来到了码头边。

只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子,眉清目秀,却满脸泪痕,正给自己插着草标,声称要卖身葬父母。高钧见她可怜,便从口袋里摸出一个烤熟的土豆递给了她。正当他转身欲走,大白却紧紧拉着他不放,仿佛在暗示着什么。

高钧无奈,只好询问那女子有何要求。女子自称沈淑蝶,出身官宦之家,随父亲赴任途中,父母突然双双病故。路途遥远,无亲无故,她只能以卖身来安葬父母。她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将她卖给娼妓之家。

高钧听后默然,他自己都过得捉襟见肘,哪里有钱来安葬这女子的父母呢?正当他为难之际,大白似乎明白了他的心思,悄悄溜开了。不一会儿,大白带着高钧的好友王适来到了码头。

王适是个聪明人,刚从海上回来,听说了高钧休妻的事情,见他落魄无依,心生同情。他笑着告诉高钧,之前高钧给他的两百金币他一直没动,现在愿意折合成一千两银子借给高钧。说着,他拿出一张千两银票递给了高钧。

高钧哪里肯接受这突如其来的帮助,但王适却再三劝说,承诺他日后一定奉还。见高钧还有些犹豫,王适又笑着叫来了几个朋友,协助高钧将沈淑蝶的父母风风光光地安葬了。

这一切似乎都在大白那机灵的眼眸中早有预料,它仿佛成了高钧与沈淑蝶之间这段奇缘的见证者。而高钧,也在这一连串的奇遇中,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乐趣。

安葬了父母后,沈淑蝶如同信守承诺的侠女般,踏入了高钧的生活。而高钧,这个昔日的单身汉,如今也春风满面,为迎娶新夫人沈淑蝶而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这场婚礼,让隔壁的赵四海和冯倩倩看了都直冒酸水,他们冷笑着嘀咕:“两个叫花子结婚,这是给谁看热闹呢?”

不过,高钧夫妇可没空理会这些闲言碎语,新婚第二天一早,他们就直奔码头仓库。沈淑蝶一见到那满仓库的玉米和土豆,眼睛就亮了起来。她神秘兮兮地对高钧说:“夫君,你看这些玉米土豆,内陆现在粮食短缺,种子也烂得厉害,我们不如把它们运到内陆去卖,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高钧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立马雇了马车,将玉米土豆运往内陆。果不其然,价格翻了好几倍,仓库的货物一下子就售罄了,夫妇俩数着白花花的银子,笑得合不拢嘴。

有了这笔钱,高钧按照沈淑蝶的建议,购置了不少田产。他还想着要还王适那笔钱,可王适却坚决不收。两人推来推去,最后王适提议:“要不我们一起出海做生意吧?把这笔钱当作合伙本钱,买些货物出海销售,赚了钱再平分。”

高钧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答应了。王适负责找船出海,而高钧则负责购买货物。到了约定出海的日子,高钧将货物堆成了小山一般,放在了码头上。王适一看这阵势,心里有些发虚,但也没多问,就让高钧把货物搬上了船。

船在海上航行了数日,眼看着就要到达爪哇国了。这时,高钧才告诉王适,自己买的全是谷子。王适一听,差点没笑出声来。这爪哇国可是产粮大国啊,他们运了这么多谷子过来,不是白跑一趟吗?但看着高钧那认真的样子,王适也只能苦笑不得地带着船员们把谷子都翻转了一遍,让谷子通风透气。

而高钧则站在船头,望着远方那片陌生的土地,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他不知道这次出海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命运,但他知道,无论结果如何,他都将与沈淑蝶携手共度。

船缓缓在爪哇国靠岸,高钧和王适还未站稳,便听闻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这里的粮食价格已经暴涨数倍。原来,爪哇国刚刚遭受了一场毁灭性的大海啸,紧接着的寒流更是雪上加霜,地里的庄稼几乎无一幸免,不是被海水淹没就是被严寒冻死。一时间,粮食作物种子变得极度稀缺,尤其是谷子种子,更是被炒到了天价。

王适瞪大了眼睛,看着高钧那袋袋谷子,仿佛看到了闪闪发光的黄金。高钧那原本只花了一千两银子的谷子,此刻在爪哇国竟然以五千两黄金的价格成交,折算成白银便是五万两之巨!这简直是一本万利的生意,让王适不禁感叹高钧的运气。

赚了这么大一笔,高钧打算与王适平分,但王适却坚持只要拿回自己当初借出的一千两白银,其余的都归高钧所有。高钧哪里肯依,坚持要平分。两人争执不下,最后王适只好勉强收下了五千两白银。高钧见状,又拿出五千两白银分发给船员们,作为他们这次出海的奖励。

船员们见高钧如此大方,都对他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愿意继续跟着他干。于是,高钧在市面上转悠了一圈,寻找新的商机。他看了一圈,觉得没什么好卖的,但突然,他的目光被一群大象吸引了。那些大象鼻子长长的,模样十分可爱,高钧便决定花一万两白银买下十几只大象。

回到本国后,沿海地区却遭遇了连续的降水洪灾,道路被冲垮冲断,原本的牛车马车都无法通行。这时,高钧带来的大象便派上了大用场,它们成了非常实用的交通运输工具。很快,那十几只大象就被高价抢购一空,高钧带着大家又狠狠地赚了一笔。

王适和船员们高兴地请高钧喝酒庆祝。酒过三巡,高钧借着酒兴往家里赶。然而,当他刚要踏进家门时,却看到一个头发蓬松的夫人跪倒在自己门前,她的哭声和恳求声让高钧的酒意瞬间消退了一半。他皱了皱眉,心中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难道这次出海背后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

夜色朦胧,高钧踏进那熟悉又陌生的院子,却发现一个身影跪在门前,仔细一瞧,竟然是他的前妻冯倩倩。她见高钧到来,眼泪如断线的珠子般滑落,哽咽着开始诉说她的遭遇。

冯倩倩曾经与赵四海情投意合,那段日子,她仿佛沐浴在爱的阳光里。她依仗着赵四海的宠爱,将年迈的父母接到了赵家,打算让他们享享清福。

然而,现实却残酷得让人心寒。赵家已有原配妻子陈氏和三个儿子,冯倩倩只能屈居妾室。每当赵四海不在家时,陈氏便将冯倩倩及其父母当作下人使唤,稍有不如意便拳脚相加。

冯倩倩和父母在赵家受尽了欺凌,每当她向赵四海诉苦时,他总是以和为贵为借口,安慰她几句便匆匆离去。渐渐地,赵四海对冯倩倩的宠爱也消磨殆尽。

更糟糕的是,赵四海在外面放高利贷的生意也遇到了麻烦。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他的高利贷根本收不回来,为了讨债,他采取了极端手段,却不小心将债主赵吉儿给弄死了。这赵吉儿可是当地青帮老大赵吉虎的亲弟弟,赵吉虎得知此事后,将赵四海一顿毒打,结果赵四海回家后便一命呜呼了。

赵四海的死并没有平息青帮的怒火,他们要求赵家人赔钱。陈氏得知消息后,带着三个儿子连夜逃走,留下冯倩倩和年迈的父母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青帮老大找不到人,便将冯倩倩的父母抓为人质,要挟冯倩倩筹钱交换才肯放人。

冯倩倩说到这里,已经泣不成声。她看着高钧,眼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高钧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将是一场充满悬疑和危险的解救行动。

冯倩倩,那个昔日风光一时的赵家妾室,如今却成了孤家寡人。她厚着脸皮,想要找高钧这位前夫求助,可谁知高钧竟一直在海外漂泊。冯倩倩想踏进高家的门槛,却被一只名叫大白的狗儿挡在门外,就连沈淑蝶的面都见不着。

在高家门口,冯倩倩饿了两天一夜,直到高钧摇摇晃晃地醉醺醺地回家。看着冯倩倩的狼狈样,高钧心中一动,念及旧日夫妻情分,他掏出了五千两白银,将冯倩倩的父母从青帮手中赎了出来。

赵吉儿的事情总算平息了,陈氏带着三个儿子回来安葬了赵四海。然而,她见到冯倩倩就气不打一处来,想要赶她走。冯倩倩却死赖着不走,最后陈氏无奈,只好将宅子低价卖给了青帮老大赵吉虎。

这下,冯倩倩彻底无家可归了。她的父母找到高钧,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请求收留。看着两位老人苍老的面孔,高钧心中一软,便让他们住进了自己家。不过,大白这只忠诚的狗儿,却始终对冯倩倩保持着警惕,特别是当沈淑蝶有了身孕后,大白更是成了她的贴身保镖,日夜相伴,寸步不离。

一天早上,冯倩倩趁着大白不在沈淑蝶身边,偷偷地给她送了一盘热腾腾的包子。沈淑蝶正准备大快朵颐,谁知大白突然冒了出来,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包子夺了过来,然后丢给了旁边的母鸡。母鸡一啄,立刻口吐白沫,倒地不起。

沈淑蝶看得目瞪口呆,心中涌起一股寒意。她晚上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担心这件事告诉高钧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于是,她只是说自己身体不适,想要搬到清净点的地方居住。高钧一听,立刻在城郊买了一处住宅,两人便搬了过去。

从此,高家的大门对冯倩倩彻底关闭,而大白则继续忠诚地守护着沈淑蝶和高钧的家。而那盘有毒的包子,也成了冯倩倩心中永远的阴影。

在城市的繁华背后,隐藏着一座曾经辉煌的老宅子。这宅子,曾是高家祖辈的心血结晶,却不幸落入青帮老大赵吉虎之手,空置在那里无人问津。高钧,一个对家族有着深厚情感的人,不愿见祖辈的心血付诸东流,于是狠下心,花了高价从赵吉虎手中赎回了这座老宅子。

老宅子虽已回归,但高钧与沈淑蝶夫妇却选择住在城郊的宁静之地。然而,冯倩倩这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女人,竟在未经高钧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搬进了这座宽敞舒适的老宅子。她似乎觉得,这里就是她的新家,可以随心所欲地生活。

住进大宅子的冯倩倩,日子虽然舒适,但内心却愈发孤寂。她竟然与街头出名的泼皮李吉欢好上了,不顾高钧的小妾身份和颜面,公然将李吉欢带进了家里同居。李吉欢也觉得这座大宅子空着可惜,便将自己的父母也接了过来,说是要让两个老人享受一下大宅子的舒适。

高钧得知这一切后,怒不可遏。他怒气冲冲地去找冯倩倩理论,却被李吉欢叫来的几个流氓无赖打了出来。这一幕,让高钧倍感屈辱和愤怒。

王适等人看不下去了,他们带着一帮壮汉冲进了老宅子,将李吉欢赶了出去,同时将冯倩倩及她的四个“家人”也一并赶出了老宅。冯倩倩的父母觉得无颜在城里待下去,便回了乡里的老家。而冯倩倩却不肯回去,她选择跟着李吉欢住进了他们那破旧不堪的茅屋。

李吉欢在街上游手好闲,吃喝嫖赌样样精通。而冯倩倩则在家里陪着两个老人,过着有一顿没一顿的艰难日子。面对生活的压力和无望,冯倩倩再次找到了高钧。她如同乞丐一般可怜,高钧这个心软的人,忍不住给了她一些银两,让她独自居住在窄小的老宅子里。

然而,冯倩倩前脚刚搬进去,那泼皮李吉欢后脚就跟了进来,还带来了他的父母。这老宅子,似乎又要上演一场新的闹剧……

高钧被逼无奈,只得将李吉欢告上了县衙。然而,县衙里的官员们,个个都是李吉欢在风月场所结识的“知己”。一见有状子要告李吉欢,他们纷纷跳出来为李吉欢说好话,仿佛高钧才是那个罪人。

县令原本还想帮高钧一把,把宅子要回来,但见高钧那“抠门”的样子,连点“心意”都不肯表示,心中便生了气。于是,他大手一挥,将小宅子判给了冯倩倩,还顺便取消了冯倩倩的小妾身份,让她摇身一变成了宅子的主人。

李吉欢见这么容易就得到了一套大宅子,不禁喜上眉梢。他心想,既然县令这么好说话,干脆再告一状,说高钧仗势欺人,抢占了他家隔壁的大宅子。为了增加胜算,李吉欢还偷偷给县令送了些“厚礼”。县令一看这泼皮这么懂事,心想高钧那厮如此富有,却不懂得孝敬父母官,便再次判决高钧败诉,并勒令他赔偿李吉欢一万两白银作为“经济损失”。

这简直就是明抢啊!王适等人气得火冒三丈,联名去州府告状。可谁知那州知府早已对高钧的财富垂涎三尺,曾多次想敲诈勒索都未能得逞。于是,他与县令一合计,将高钧、王适等人诬告为海盗,一并抓了起来,还编造了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准备上报朝廷等秋后处决。

高钧被抓后,家里的沈淑蝶即将临盆生产,无人照料。这时,大白这只忠诚的狗儿挺身而出,跑到王适家,将他的妻子罗氏拉到了沈淑蝶家。罗氏知道大白的灵性,便放心地在沈淑蝶家住了下来,悉心照料。

除了照顾沈淑蝶,大白还每天让罗氏做一大堆包子,用布袋装好,然后它叼着包子,跟着水一起出门去。罗氏虽然疑惑,但也不敢多问,只能按照大白的要求行事。

很快,沈淑蝶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儿子,母子平安。然而,就在孩子刚满月的那天,家里突然来了一拨客人。沈淑蝶向他们哭诉了自己的遭遇,那几位男客人听后纷纷离去,只留下了几位女客照顾她。

这一连串的变故,让高家笼罩在了一片阴霾之中。然而,大白这只忠诚的狗儿,却始终不离不弃地守护着这个家,用它的方式默默地支持着沈淑蝶和孩子们。

在城中的喧嚣与纷争中,大白,那只平日里默默无闻的狗儿,却在关键时刻化身为守家勇士。官府衙役气势汹汹地前来,欲将沈淑蝶等人逐出家门。大白见势不妙,如同一只雄狮般挡在门口,那眼神凶狠异常,衙役们面面相觑,不敢轻举妄动。

泼皮李吉欢见状,心中暗喜,觉得这是报复大白的好机会。他召集了十几个无赖泼皮,手持刀棒,气势汹汹地冲向大白。大白毫不畏惧,与这群泼皮展开了激烈的撕咬。一时间,院内犬吠声、泼皮们的叫骂声此起彼伏,大白身上很快就布满了伤痕,倒在地上动弹不得,只剩下凄厉的嘶吼。

就在众人以为大白即将命丧黄泉之际,门外突然冲进来上百名官兵,如同神兵天降。他们迅速将衙役和泼皮们制服,一个个捆得结结实实。原来,沈淑蝶的父母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故,她的叔叔在京都为官,得知侄女下落不明后,便安排家眷前来探视。却不料遇到了这桩冤屈事,几个男家眷立刻前往京都活动,寻求救助。

此时,朝廷已经收到了多份弹劾该知府和知县狼狈为奸的奏章。沈淑蝶叔叔的到来,正好给了朝廷一个彻查此事的契机。经过一番调查,真相很快水落石出。朝廷震怒之下,派沈淑蝶的叔叔为钦差大臣前来督办此事。知府和知县双双落马,知县被没收家产削职为民,知府则因作恶多端、危害一方被满门抄斩。

泼皮李吉欢和冯倩倩因抢夺他人财产、谋杀等罪名被判入狱,等待秋后问斩。其他从犯则被判处充军边关。而高钧、王适等人则被无罪释放,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一切。原来,知府为了霸占高家的家产,将他们关进死牢,并严禁牢卒送饭送水,企图活活饿死他们。幸亏大白每天让罗氏做包子带上水悄悄混进死牢,才让他们得以保全性命。

如今,大白躺在地上满身是血,奄奄一息。钦差大臣念其忠勇,安排宫中兽医全力救治。经过一番努力,大白的性命终于得以保住,但它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灵活自如了。高钧为了感激大白的救命之恩,特意请了下人专门照顾它,如同对待家中的长辈一般尊敬和照顾。

在沈淑蝶叔叔的鼎力相助下,高钧的人生仿佛开启了新的篇章。他先是慷慨捐输,成功获得了贡生的身份,赴京师深造。在那片充满学术氛围的天地里,他如同海绵般汲取着知识的养分,进步神速。不久后,他更是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努力,一举考入了进士试第,成为了朝廷的栋梁之才。

而大白,这只忠诚的狗狗,也成为了高钧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高钧身在何处为官,大白总是如影随形,陪伴在他的左右。为了确保大白的生活起居,高钧还请了专人悉心照料,让它成为了府上的特殊贵宾。

而王适等人,因为他们的重情义、讲信誉,在商界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朝廷为了表彰他们的贡献,特地颁发了专门出海经商的令牌。这张令牌,仿佛是一张通往财富宝库的通行证,让他们在海上贸易中如鱼得水,个个都成为了富甲一方的大富豪。

每当夜幕降临,高钧和王适等人围坐在府中的庭院里,品着香茗,谈天说地。他们谈论着朝堂上的风云变幻,也分享着各自在商界和官场的奇闻轶事。而大白则趴在他们的脚边,偶尔抬起头,用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打量着他们,仿佛也在倾听着这些精彩的故事。

在这个充满悬疑和冒险的世界里,高钧、王适和大白共同书写着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而他们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