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陪你一起忆乡愁 > 第111章 含厚之德,比于赤子(续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1章 含厚之德,比于赤子(续二)

四个多月时,我们常常给宝宝放音乐,只要音乐响起,小宝宝会非常安静,也喜欢大人给他唱歌,他的小房间,贴上了篮球、足球、羽毛球的图案,还有各种小动物,他看着会自已挥手蹬腿的能维持好长时间。这时叫“花生,小花生”,他会循声转过头来,知道是在叫他。这时,他喜欢看屋里亮着的灯,开着的电视,好像感到很奇怪?“这是什么呀?怎么亮晶晶的?怎么会发光?怎么样与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会遮遮掩掩,不让他看,担心伤了他的眼睛,越是这样,他的好奇心越强,伸着脖子,扭着头看。

妻子和亲家母,平是都是不苟言笑的人,笑不露齿,话不多,在孙子面前,都变了,她俩会模仿着小狗:“汪汪汪”地叫,像马走路那样发出“嗒嘀嗒滴”的声音,脸上夸张地做着喜、怒、笑的表情,给小家伙哼曲子,唱歌,带着手舞足蹈的动作,逗小宝宝说话,拍着他开心,举上举下说:“高、高、高”,他好像能听懂似的,伸着头,睁大着眼睛着,嘴巴呈o型盯着她的奶奶,姥姥,偶尔还会发出轻微的声音,像是与大人对话和沟通。

五个月时,他学会了观察,不管走到哪儿,会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四处看个不停,屋里的灯具、家私、摆设,屋外的房子和树,地上跑的狗,树枝上跳跃的鸟,他都会盯的紧紧的,百看不厌,来个陌生的人,他也盯着不放,引得人家非要抱抱他,路上的行人他也盯着看,不熟悉的人会驻足停下来看着他夸奖:“这娃皮肤好白呀,大眼睛,黑头发,虎头虎脑的”,谁抱他都不认生。一逗他,他的小嘴巴张的大大的,小鼻子一纵一抖,嘴朝上一咧,冲抱他的人笑了。哈哈,抱他逗他的人再一看一摸,更乐了,这孩子黑虎头似的脸上,生着一对铜铃一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那红嘟嘟地脸蛋闪着光亮,像九月里熟透的苹果一样,他的小胳膊小腿儿胖乎乎的,上面都是一圈一圈的“褶褶”,像一节节雪白的莲藕,真嫩啊!他的小脚丫和我的手掌一样长,小巧玲珑,袖珍极了。他躺在小床上,小胳膊不停地挥舞着,小腿儿不住地踢着,嘴里还不时地发出“咯咯”的声音,真像是个小天使!

不过,他总是看近处,好像不会观察远处的景和物。

他也有了自主意识,会吮吸手指头,到后来,来个小狗能掰包谷,身体一曲,抓着自己的两个小脚ㄚ,往嘴里塞,砸巴得“滋滋滋”地有声有味,到后来,抓着什么都往嘴里塞。

从一个月开始,每半个月游泳一次,光着个身子,全身白嘟嘟胖乎乎,可爱极了,有时蹬着两腿,乖巧灵动,有时眯着眼一动不动,装懒皮狗,任水飘着,憨态可掬,真想在他小屁股上拍一下,让他动起来。

肥嘟嘟的小脸蛋,半眯的眼睛,时而傻呵呵的笑着,时而吮吸着自己的小手指。五个月时,他学会了不停的笑,尤其是见了我,要咧嘴扬眉地笑,一天见十次就笑十次,那段时间,我刚好工作上遇到麻烦,心情沉闷压抑抑郁不安,孙子的笑,对我而言是最好的精神安慰和快乐剂。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好像自然的扮个鬼脸;生气时,睁着小圆眼睛,愣愣地看着你,好像再说:“为什么干扰我?为什么不让我吃这吃那?”他会搂你的脖子,小手抓你的脸,揪你的头发,掀你的衣服,若指甲长,会划伤你的脸,也容易抓破自己的小脸,这期间,隔三差五地要修剪指甲,去掉他的利器。

一次他爸爸趁他睡着,给他剪指甲,毛手毛脚的不小心剪到嫩嫩的手指上,血流不止,疼的他醒了大哭不止。还有到医院打疫苗,第一次,傻乎乎的,针都打完了,才想起了哭,第二次,针戳皮肤,他就大哭不上,第三次,大夫在他胳膊上拿棉球消毒时,他就咧嘴哭了起来,第四次到医院,见着穿白大褂的,他就皱眉,头往他妈怀里钻,把他妈抓的紧紧的。这些过程,小俩口都拍成视频发到我们的微信里,看到孙子哭,那声音挺揪心,傻乎乎地自己也疼。

我有一次抱他,无意中他小脸贴上我的军人,剌痒的他“咯咯咯”大笑不止,他父母转过脸来,惊奇他会这么开心地笑了,我以后每次抱他,就扎他,笑过三五天后,他不干了,我一说:“姥爷拿胡胡扎了”他就听明白了,头往后仰着,用双手使劲推我的头,若是我强行抱他来扎,他像拳击场上的拳手,抵不过时,会把他的头直接埋在我怀里,让你扎不上。表现的很聪明,很滑稽,很善解人意。

看着他的眼睛脸面,那种纯真和洁净自然地流露出来,没有暗心、蒙蔽心、阴暗心、阴谋心、扭曲心,纯粹、纯真、纯洁,毫无顾忌,毫无悬念,毫无疑问,毫无私心杂念,心,是最原始自然的状态,无尘埃、无尘世、无尘封、无尘土、无尘缘、无尘嚣、无尘俗、无尘寰、无尘垢,就是个小天使,小精灵,小乖乖,小可爱,小宝宝。

我们和亲家老李夫妇对小宝宝,我们的花生倾注了全身心的爱,最衷心的祝福,最热切的关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隔代亲”。

“孙儿孙儿,爷爷的命根。”我小时候,常听爷爷说这句话。当时,我在爷爷心目中的位置如何,我并不清楚,我只感觉到爷爷特别爱我。那时候,乡村的生活十分贫瘠,可以说家家没有隔夜粮,老少腹中空荡荡。尽管如此,爷爷总是把家里仅有的几把好面,让奶奶烙成薄饼后藏起来,留着让我解馋。

到了父母亲这一辈,父亲去世的早,母亲对待孙子的那股亲情不逊于爷爷。我的姑娘出生后刚刚满月,就交给她奶奶照料。适逢寒冷而漫长的冬季,为了不让孙女受凉,母亲找来一床小棉被把小家伙裹得紧紧的,白天抱在怀里,夜里和他一起睡。等到孙子能够哭笑自若时,母亲就抱着他到院子或田野里,呼吸乡间的新鲜空气,倾听婉转百回的鸟鸣,亲吻他的小脸蛋。母亲只要看见,看见孙女一蹦一跳的可爱样,孙女咯咯地笑着,母亲多皱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但是,母亲不懂科学哺育,受农村传统观念影响,认为小孩胖嘟嘟好看,竟把孙女养的肥肥的,后来害苦了这馋嘴的妮子,上大学时勒紧裤腰带,减肥两年,才痩下来,变成窈窕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