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是忙碌的一天结束。

温州阳光文化音乐公司办公室里。

“好累。”蒋见生伸了个懒腰,感叹生活之多艰,人生之劳顿。活着就好像是里尔克诗歌里的那只困在囚笼里的豹子,围绕着一个看不见的圆心转圈。

不停转,不停转,直到转不动那天为止。

孙朝阳正在写稿,继续写他的《文化苦旅》。

他对蒋见生的感叹嗤之以鼻,什么看不见的圆心,那不就是钱吗?老哥你一年挣那么多,老婆在武汉的祖宅赎回来了,北京的四合院买了,上海那边也听自己劝搞了十套房,都记到他娃蒋小强的名下。

现在买房还没有年龄限制,就算是个三岁娃娃也能当房东。前一段时间,报纸上就有一条新闻,某干部为他孙子弄了三套住房,说是娃娃将来结婚的婚房。可笑的是,孩子才刚满月,那不是搞笑吗?最后,某干部被纪律处分了。

另外,现在的银行也没有实行实名制,蒋见生就给蒋小强存了三十万定期。

可怜蒋小强才十六岁就把日子过得朴实无华且枯燥。

你蒋见生现在想吃什么吃什么,想买什么买什么,你还不满意人生了?

做人不可太矫情。

蒋见生道,也不能这么说,他主要是身体不是太好。长期伏案,经常头昏眼花,脑壳一转,颈椎好像是在放鞭炮,啪啪着响。

孙朝阳:“那可就糟糕了,你这是颈椎病,不可逆,还是得多休息。”

蒋见生苦笑:“休息是不可能的,公司和杂志社那么多事,每天眼睛一睁就忙到天黑。确实,我现在赚的钱足够五代人吃用,即便什么都不做了,退休了,也不用为稻粱发愁。但那么多兄弟要靠我吃饭,如果撂挑子,他们怎么办?还有,我还是想多给孩子留些家底子。我算是看明白了,国家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的力度只会越来越大。今后的世界,就是金钱的社会。我们现在辛苦一点,以后孩子就少受罪。”

说到孩子,孙朝阳问蒋小强现在如何,成绩怎么样,明年考高中没问题吧?

蒋见生有点得意,还成,娃娃学习好得很,期中考试,全年级第一,上北师大附中高中部没有任何问题。老师说了,保持住,将来清北复交不在话下。就是,就是……

孙朝阳问就是什么?

老蒋有点尴尬,说:“就是太讨厌了,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恶劣的孩子。娃聪明成绩好没错,可就是跟同学关系处得不行,他是谁都看不上,见人就说人是傻逼,这么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出来,智商有问题,傻逼;和人下棋赢了人家,又说人是傻逼;实验比人做得好,骂同组的人是傻逼。人同学也不惯着他,叫一声放学别走,就把他给锤了。这些好了,被人打成傻逼了。”

孙朝阳嘿嘿笑起来:“小强被打,你没找学校找老师要说法?”

“找什么呀找,他就该打,长点记性也好。”蒋见生很无奈。

八十年代的家长的思想和后来有不小区别,娃娃们都调皮,平时打架胡闹也是常事,只要不伤筋动骨,也无伤大雅,谁不是打打闹闹过来的?

孩子们有孩子们的世界,如果发生了矛盾就找老师,那就是软蛋,要被大家瞧不起的。

那时候的娃娃都朴素刚健,都不是温室里的花朵。

其实,主要是家家户户都有三四个孩子。娃一多,家长管不过来,索性让他们野蛮生长。被外人揍几顿,自己就识得好歹,懂得人情世故了。

蒋见生:“对了,你妹妹现在学习情况如何?”

孙朝阳:“其实也就一半,班级二十名左右模样,不上不下。过完年分班,她想学理科,将来念大学的时候学电子。”

蒋见生:“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像我们,百无一用是书生,你妹妹的思路挺清晰。”

孙朝阳:“清晰什么呀,我妹其实学习潜力不是太强,全靠硬杠。每天六点起床背书,然后上课。一有空就刷题,非刷到夜里十一二点不可。”

听孙朝阳炫耀妹妹懂事刻苦,蒋见生一想到自己儿子就来气:“朝阳,你妹妹真不错啊。我那儿,特么的平时就没看他摸过书。但凡有小小半分刻苦,我就能含笑九泉了。”

“含什么笑,老蒋你还能再活一百年。”孙朝阳道:“小小这是笨鸟先飞,她晓得自己是笨鸟,只能努力,再努力一把。小强是天才,对他们来说,努力和不努力其实没什么区别,反正任何题目一看就会。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好好玩耍?你是做编辑出身的,接触过不知道多少作家。作家这个职业,其实全靠吃天赋。你天生有这个才华,不用学,提笔就有。否则,再怎么努力也是白搭。老蒋,你要习惯你儿子小强是个天才。”

蒋见生气顺了些:“朝阳你不也是天才。”

孙朝阳:“小强他有没有什么理想,想过将来大学念什么专业?”

他不问还好,一问,蒋见生又生气,道,蒋小强说他大学想研究猫。

孙朝阳:“动物学啊。”

蒋见生:“好像还是外国猫,品种很奇怪,叫什么薛什么恶猫。我问,他又不回答了,直接翻白眼,看他老子我像看傻逼。”

孙朝阳:“薛定谔猫。”

“对对对就是这种猫。”

“量子物理。”孙朝阳笑起来:“小强志向不小啊。”

“研究猫算什么志向。”

孙朝阳:“老蒋你这就不知道了,这是量子物理中的一个概念,我估计小强对理论物理有兴趣。”

八十年代,新闻上连篇累牍报道海外的几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几位华裔科学家,杨政宁、李政道、李远哲,蒋小强受了影响。

蒋见生:“原来是理论物理啊,清华那个专业不错,可以考虑去考。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两人竟然交流起孩子的教育问题了。

聊了半天,时间已经是四点十五分,孙朝阳看了看自己手头的稿子,《文化苦旅》中那篇《宁古塔》已经写完。这篇散文在整部书中算是名篇,主要是介绍历史上“发配宁古塔”中的宁古塔就是在什么地方,以及有清一朝,大量被发配过去充军的官员和学者如何把文化带去东北苦寒之地的故事。

涉及很多史实,知识点密集,可读性极强。

如果发在一月份《中国散文》上,又是一篇爆款。

只是,现在刚开始连载,杂志的销量还没有提升上去,让他有点不满。

说起销量,孙朝阳又想起秃鹰的新专辑《铁窗泪》,就问:“老蒋,武汉那边的磁带产量能不能跟上?”

蒋见生:“没问题,那边正在加班加点。磁带厂现在也在改革,学浙江海盐衬衫总厂,打破铁饭碗大锅饭,实行效益和工人奖金挂钩制度,你可不知道那边的工人干活别提多带劲,机器都开得冒烟了。对了,厂子里还组织了车间主任含车间主任以上的干部去浙江考察学习人家的精神。到地方一看,我的老天爷啊,好多人。据说,海盐衬衫总厂上个月就接待了两千多全国各地去考察学习的,厂里都被人踩得寸草不生。”

“那么多人去考察学习,衬衫厂光接待就要耗费全部精力,还怎么生产,还怎么开拓市场?”孙朝阳禁不住摇头。

蒋见生:“武汉那边生产很忙,我们这里也累,出纳数钱把手指都磨破了。你知道吗,出纳的十根手指都磨得可以看到皮肤里面的毛细血管,筷子都捏不住,吃饭都够呛。”

孙朝阳正要笑,就看到秃鹰黑着脸膛进来:“朝阳,磁带的封面能不能改一下?”

孙朝阳不疑有他:“封面不好看吗,改成什么?”

秃鹰:“我管你们怎么改,反正我不能在上面露面,你换其他人吧。”

蒋见生:“换其他人,换谁?”

秃鹰焦躁”我管你换谁,换宋铁柱,换巴彦,换你也行。”

蒋见生:“歌又不是我唱的,换我那行吗?如果我能唱,我直接就唱了,还节约成本,免得被你赚一道演唱费。再说了,你看我这发际线,正在战略性撤退,以空间换时间。我上封面,还不被听众笑死?”

老蒋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加上家族基因的缘故,上两辈人都是一过四十岁就开始谢顶。

他现在工作忙,压力大,应酬多,头发经常是一把一把地掉,正面看已经有点后世央视版《射雕英雄传》郭靖扮演者中年时的模样。侧面看,则像电视连续《围城》里的李梅亭。

相当地不堪。

自古英雄如美人,不叫人间见秃头。

他不说头发还好,一说,秃鹰就以为是在讽刺自己,顿时火了:“你好歹还有发际线,我呢?你是不是觉得我长得像坏人,这才让我唱坏人的悔恨的眼泪?”

老蒋:“秃鹰老师,《铁窗泪》这个音乐专辑是配合严打政策,警醒世人,教育群众,封面是一个犯罪分子悔不当初的形象,您很适合这个角色。歌是你唱的,不用你还能用谁,用我,我像罪犯吗?”

秃鹰:“你像经济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