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通史演义 > 第120章 晋悼公的新起点:赵武归来,晋国重振雄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0章 晋悼公的新起点:赵武归来,晋国重振雄风?

厉公奖赏了士兵们,并在朝门口号召了三天,最终才听从了民众要求,将三郤的尸体重新安葬。而三郤家族在朝为官的成员,虽然曾经参与过此事,但是现在他们都被免除了死罪,可以回到田地上继续过着普通人的生活。胥童被任命为上军元帅,代替了郤锜的职位。夷羊五被任命为新军元帅,代替了郤犨的职位。清沸魋被任命为新军副将,代替了郤至的职位。楚公子熊茷被释放回国。胥童成为了卿,而栾书和荀偃则感到了羞愧,常常称病不出席会议。但是胥童因为得到晋侯的信任,对此并没有太在意。

有一天,厉公和胥童一起去嬖臣匠丽氏的家中游玩。这家位于太阴山南边,离绛城二十多里,住了三天没有回来。荀偃私下对栾书说:“国君的无道,你是知道的。我们称病不去上朝,现在虽然能暂时安稳,但是将来胥童等人一旦对我们产生疑心,可能会诬陷我们怀有怨恨和不满,恐怕三郤家族的祸患最终还是无法避免,不能不提前考虑这个问题。”栾书问:“那该怎么办呢?”荀偃回答:“作为大臣,国家的安定是最重要的,国君的个人安危是次要的。现在有百万民众在你的掌控之中,如果你决定进行不可预测的事情,另立一位贤明的国君,谁敢不听从呢?”栾书问:“这样的事情能成功吗?”荀偃说:“龙在深渊中,人们无法窥探;但是当它离开深渊,踏上陆地,小孩子也能制服它。国君在匠丽氏家中游玩,连续三夜没有回来,这就像是离开深渊的龙,还有什么好怀疑的呢?”栾书叹息说:“我们家族世代忠诚于晋国,今天为了国家的存亡,不得不采取这种不得已的计划,后世的人一定会指责我为弑君叛逆,我也无法推卸这个罪名了!”于是两人商量好了计划,打算装作病愈,前往晋侯处商议国事。他们预先安排了牙将程滑和三百名士兵,隐藏在太阴山的左右两侧。当两人到匠丽氏家拜见厉公时,他们向厉公汇报:“主公您离开政务去旅游,三天没有回来,我们百姓非常失望。所以我们特地来迎接您回朝廷。”厉公被逼无奈,只能起身回朝。由胥童在前面引路,栾书和荀偃跟在后面。当他们行至太阴山下时,突然一声炮响,埋伏的士兵们都冲了出来。程滑先将胥童杀死。厉公被吓得大惊失色,从车上摔了下来。栾书和荀偃命令士兵将厉公抓住。他们在太阴山下驻扎军队,将厉公关押在军营中。栾书说:“范氏和韩氏家族将来可能会有异议,我们应该假扮成君主下令召他们来。”荀偃表示同意。于是他们派出了两辆飞车,并召集了士匄和韩厥两个将军。当使者到达士匄家时,士匄问:“君主召见我有何事?”使者无法回答他的问题。士匄说:“这件事很可疑。”于是他派了自己的亲信去打听韩厥是否已经被召集。韩厥之前因为生病已经推辞了。士匄说:“智者的看法大致相同。”栾书见士匄和韩厥都没有来,问荀偃:“这件事怎么办?”荀偃说:“你已经骑在了老虎的背上,还想下来吗?”栾书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了。那天晚上,栾书命令程滑给厉公送去毒酒,厉公喝后死去。军队立刻在军中为厉公举行了丧事,并将他葬在翼城东门外。士匄和韩厥突然听到国君去世的消息,一同出城为国君奔丧,也没有询问国君去世的原因。

丧事已经结束,栾书召集了各位大臣一起商讨新的君主。荀偃说:“三郤家族的死亡,胥童曾经说过要扶立孙周,这就是一个预言。灵公死在桃园里,而襄公遂绝后了,这是上天的旨意,我们应该去寻找他的接班人。”所有的大臣都感到非常高兴。栾书于是派荀罃前往京城,迎接孙周作为新君。当时孙周已经十四岁了,他聪明非凡,志向和才略都超出一般人。见到荀罃来迎接他,他详细询问了情况,当天就告别了单襄公,和荀罃一起回到晋国。当他们行至一个叫做清原的地方时,栾书、荀偃、士匄、韩厥等一众卿大夫已经聚集在那里迎接他们了。孙周开口说:“我是一个身处他乡的人,本来没有指望回到故乡,更没有想过成为君主。但是成为君主所重要的,是能够掌握命令,并使之得到实行。如果只是以名义尊我为君,而不遵循我的命令,那么这样的君主还不如没有。如果大臣们愿意听从我的命令,那就只能在今天决定;如果不愿意,那就听从大臣们的安排。我不能空顶着一个国君的名头,只是为了做先君州蒲的延续而已。”栾书等人听了孙周的话后,非常恭敬地再次跪拜,并回答道:“我们愿意跟随一个贤明的君主服务,我们一定听从您的命令!”等到他们离开后,栾书对其他大臣说:“新的君主并不像以前的君主那样,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侍奉他。”

孙周进入绛城,向太庙朝拜,继承了晋侯的位置,成为了悼公。在他即位的第二天,他就公开指责夷羊五、清沸魋等人曾经在恶行上得到过君主的纵容,然后命令左右将他们推出朝门并斩首,他们的亲属也被驱逐出国境。此外,悼公还认为程滑应该为厉公之死负责,于是将他绑在市场上示众。这让栾书吓得整夜无法入睡。第二天,栾书便向悼公请辞,退休回家。他推荐韩厥接替他的职位。不久之后,他因为过度担忧而生病去世。悼公一直听闻韩厥的才能,于是任命他为中军元帅,取代了栾书的职位。

韩厥谢绝了悼公的赏赐,并私下向悼公陈述了自己的看法:“我们这些大臣都是依靠先前家族的功绩,才能有机会侍奉君主。然而,这些家族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赵氏一族。赵衰曾经辅佐文公,赵盾曾经辅佐襄公,他们都表现出了忠诚和奉献的精神,建立威严的功业,稳定国家。不幸的是,灵公昏庸无道,相信了奸臣屠岸贾,屠杀了赵盾,赵盾只好出走逃亡。灵公遭遇兵变,被杀害在桃园里。景公即位后,又重用屠岸贾。屠岸贾欺骗说赵盾已死,并假称赵氏一族谋反,于是追究其罪行,将赵氏一族灭绝。臣民们对此深感愤怒,到现在仍然不能释怀。幸好赵氏的遗孤赵武仍然存活,现在您主公赏功罚罪,整顿晋政,已经惩罚了夷羊五等人,岂能不纪念赵氏一族的功绩呢?”悼公说:“这件事我也听先辈们讲过,现在赵氏家族在哪里呢?”韩厥回答说:“当时岸贾搜寻赵氏孤儿非常紧迫,赵家的门客公孙杵臼和程婴为了救赵氏孤儿,他们一起商量了一个计划:公孙杵臼假装抱着孤儿,甘愿被杀,以引开岸贾的注意力,从而让赵武得以逃脱;程婴则带着赵武躲藏在盂山,到现在已经十五年了。”悼公说:“你可以替我去把他们找来。”韩厥奏道:“岸贾还在朝中,主公必须保密这件事。”悼公说:“我明白了。”韩厥告别出宫门,亲自驾车,前往盂山迎接赵武。程婴担任车夫,他们当初从故绛城离开,如今从新绛城回来,都城已经发生了变化,他们感到非常伤感。

韩厥带着赵武进入内宫,朝见悼公。悼公躲在宫中,假装生病。第二天,韩厥率领百官进入宫中探望悼公,屠岸贾也在其中。悼公说:“你们知道我生病的原因吗?就是因为功劳簿上有一件事情不清楚,这让我心中不快。”众大夫跪下问道:“不知道功劳簿上哪一件事情不清楚?”悼公说:“赵衰、赵盾两代人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怎么忍心断绝他们的香火?”众人齐声回答:“赵氏家族已经在十五年前被灭族了,现在主公虽然怀念他们的功勋,但已经没有人可以继承。”悼公便叫出赵武,向各位将领介绍他。众将领问:“这位年轻的公子是谁?”韩厥回答:“他就是那个被称为孤儿的赵武。以前被诛杀的赵家孤儿,其实是门客程婴的儿子。”这时,屠岸贾吓得魂飞魄散,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人摊在地上,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悼公说:“这件事情全是岸贾所为,如果今天不对他进行族诛,又怎么能让赵氏一族的冤魂得到安慰?”他大声喊叫着:“将岸贾押出来斩首!”随即命令韩厥带领军队包围屠岸贾的宅邸,将他与他全家老少全部杀害。赵武请求将岸贾的头颅祭奠在赵盾的墓前。国内的人们都拍手称快。潜渊在史诗中写道:“岸贾当时灭赵氏,今朝赵氏灭屠家。只争十五年前后,怨怨仇仇报不差!”

晋悼公在诛杀岸贾之后,召唤赵武到朝堂,为他加冠,任命他为司寇,代替岸贾之职。之前被没收的田地和土地,全部归还给原主田禄。悼公又听闻了程婴的义举,打算让他担任军队的军正。程婴说:“当初我之所以没有死去,是因为赵家孤儿还未立稳。如今我已经复仇并且报答了恩情,怎么可以自己贪图富贵,让公孙杵臼一个人在地下受苦呢?我要去地下向杵臼报告这个好消息!”说完,程婴就自刎身亡了。赵武抚摸着公孙杵臼的尸体痛哭,请求晋侯为他们举行隆重的丧礼。他们的遗体被安葬在云中山上,共同合葬在名为“二义”冢的地方。为了表达对公孙杵臼的感激之情,赵武服丧三年,以报答他的恩德。有一首诗说:“阴谷深藏十五年,裤中儿报祖宗冤。程婴杵臼称双义,一死何须问后先!”

晋悼公不仅立了赵武,还召回了远在宋国的赵胜,再次封给他邯郸地区。他还对朝中的官员进行了大力度的整顿,贤者得到尊重,有才干的人得到任用。对先前的功绩进行了记录,对轻微的罪行进行了宽恕,百官各司其职,井然有序。下面是几个有名的官员:韩厥担任中军元帅,士匄是他的副手;荀罃担任上军元帅,荀偃是他的副手;栾黡担任下军元帅,士鲂是他的副手;赵武担任新军元帅,魏相是他的副手;祁奚担任中军尉,羊舌职是他的副手;魏绛担任中军司马;张老担任候奄;韩无忌负责管理公族大夫;士渥浊担任太傅;贾辛担任司空;栾纠负责亲军戎御;荀宾担任车右将军;程郑担任赞仆;铎遏寇担任舆尉;籍偃担任舆司马。各种官员都已就位后,国家开始大力改革政治:免除拖欠的赋税,减轻赋役负担,恢复废弃的政令,整顿滞后的事务,关心鳏寡孤独,百姓都非常高兴。宋国、鲁国等诸侯国听到这些,都纷纷来朝见。只有郑成公因为楚王曾经射伤他的眼睛,心怀怨恨,所以不肯臣服于晋国。

楚共王听说厉公被杀,非常高兴,正想为报仇而采取行动。但又听说新君即位后,赏罚分明,重用贤人,致力于治理国家,朝廷风气严谨,得到内外的支持,国家即将走向复兴,于是他的喜悦变成了忧愁。于是他召集群臣商议,想干扰中原,使晋国无法成为霸主。但令尹婴齐却无法提出任何有效对策。公子壬夫上前说:“在中原诸侯国中,宋国的爵位尊贵,国家强大,况且它地处晋国和吴国之间。现在我们想要扰乱晋国的霸业,就必须从宋国开始。目前宋国的五大夫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五人,与右师华元关系不好,他们现在逃亡在楚国。如果我们给予他们兵力支持,让他们去攻打宋国,夺取宋国的城池,然后用这些城池作为他们的封地,这是用敌人来攻击敌人的计策。如果晋国不救援,那么它就会失去诸侯的支持;如果晋国救援宋国,那么它一定会攻击鱼石等人,我们可以坐山观虎斗,这也是一个策略。”楚共王采纳了他们的计谋。立即任命壬夫为大将,由鱼石等作为向导,统率大军去讨伐宋国。不知道胜负会如何,让我们在下一回中再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