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两天后的中午,世德问我,“我等下有空,我过来一下?”

“不用。”我敬谢不敏。

“你是不想还是不方便。”

“我不明白你过来的用意。同时觉得压力。”

“我只是看望一下。不方便可以直接说,没有关系。”

我懒得回应。

他不罢休,陆续发来长篇大论:

“对于我这样做过两年深度冥想的人,我之前对你说的话是帮助你了解自己,不是批判,从我对你的观察,你目前还不是觉悟者。自知之明是敢于承认作为人的不足,并努力改变不足,敢于接受别人的提醒和评价,敢于道歉,保持谦虚,为事件本身而行动,而不是为滋养自我。”

“如果得不到一个东西,然后逃避到别的人或物,或者在内心阻隔自己爱的表达,这不可能是强大的。”

“对于一件事我不是很理解,你觉得我在性方面给你带来难以取代的感受,但你不是感恩我继续可以和你创造,也不是因此更爱别人多一些,而是反过来要求更多,简单说就是我让你快乐你反而因此要求更多,这真的超出了正常人的思维。”

“当我不能满足你,你就生气,抱怨,逃避,这是一个有强者思维的人会有的行为吗?一个有强者思维的人难道不是以付出能力为标准吗?索取心态会是强者思维吗?我不是不愿意关心你,但是你竟然会当作条件来决定我们是否继续见面,你这不是自己让自己难受吗?”

“我让你快乐,你因此想在性之外要求更多,要求不到就生气,这真的不是正常人的逻辑,正常人的逻辑是我让你快乐,你为了保持这种快乐,于是付出更多,迁就对方。”

“所以,你明明可以让自己快乐,但你的小我一直在折磨你,让你受苦。”

“我不忙的时候,我有能量有能力的时候自然会主动的,这些要求不了。除非我现在不用工作,又有经济来源,整天无所事事。”

“在我看来,一个人需要的东西越多就越可怜。所以佛陀一无所需,无欲则刚。”

我忍无可忍,回道,“拜托你停止絮叨。唠叨得我头疼,烦躁。”

认识世德之后,我就非常理解孙悟空暴起,想要打死唐僧这件事了。没完没了的絮叨与教诲如同念经,的确如二十四小时都有苍蝇在耳边嗡嗡,这种精神摧残直教人分分钟怒从心头起,恶从胆边生。

对,无欲则刚。如果他能够,那么根本不必在这儿和我喋喋不休,要求我的感恩戴德。

现在我明白为什么在女性之间流传着“千万不能对男性表露自己的在意,一认真就输”的教诲了,他会因为我真诚地承认与他性爱的美好,就好似拿到了令箭,紧抓不放,并将之抬举到无可比拟、需顶礼膜拜的高度,认为我应该为他的一点雨露而不惜一切、肝脑涂地,而完全不去想自己究竟是否值得。原来男性——至少像他这样的男性——也会恃宠生娇,仗着别人的喜欢,变得傲慢而不自知。他忘了估量,他的价值究竟是他自身具备的还是别人赋予的,是货真价实还是虚高。别人赋予的,别人就能拿走。

我可以喜欢你,向“你是不可取代的”这一认知妥协,屈从于自己的欲望。但我也可以壮士断腕,宁可缺失也绝不妥协。

“观察自己这种感受是不是来自小我的抗拒。”世德回复。

我回,“是你的能量不滋养我。无论大我小我,都不滋养。你前天的话太恶毒,恶意满满。”

他赢了。又赢了。

也许他知道只要他喋喋不休就终会打破我的沉默。而只要有回应,就会有机会。所以他才不断用话语和消息来进犯。而我总是会忍无可忍。

于是开启新一轮对话。

“我的本意没有一句是恶毒的。所以问题不在外面。如果说恶毒,我感受到你的更强烈,说什么出卖等等。”他说。

“是你自己说忠诚要用价值交换。”

“首先你要能确定什么是忠诚,词语不等于事情本身。如果你是忠诚的,应该是无条件的。我不宣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也不会说自己做不到的概念。”

这种毫无逻辑的言论与每时每刻的自我标榜加深了我的烦躁,我说,“我们真的不要交谈,几乎没有善果,我也不是每一次都有耐性。根本两个世界的人,不在一个语境。拜托你也千万不要抓着我喋喋不休。我真的感到毛骨悚然,很有压力,一眼都不想看。有问必答就好,不问不说,切忌好为人师。这或许是适宜的相处方式。”

“好。”他答得干脆。

然而安静了不过半小时,下午三点时他又发消息说,“今天休息一天。”

我置之不理。

他又转发几个视频,健身的、灵性的、两性的,不一而足,我也懒得点开,没时间点开,忙着拍照和工作。好在他没有再絮叨,只转发不说话。

阿巫分享一篇关于无条件的爱的文章给我,有人问萨古鲁,怎样才能给出无条件的爱,萨古鲁回答,生命本身就是个条件,只有满足了某些条件,生命才会发生。而对于像爱这样的情感,你所知晓的要么是生命里的爱, 要么是互惠互利的安排。互惠互利的安排是有必要的,只是要优雅地运营它。他说,“说到关系,交易是存在的。如果你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你就会受折磨。……如果你说,’我给了你那么多——你给了我什么’,它会变得丑陋不堪。”

这正是如今我从与世德的关系中感受到的,也是使我难以忍受的:丑陋不堪。

他时刻拨拉着算盘珠子在和我计算,认为他给了我许多,我应该如何如何。

萨古鲁讲了一个友爱的故事,关于一对兄弟。兄弟俩接受了父亲的嘱托:“永远都要把土地里的收成对半分,永远不要为此辩论、争吵或争斗。”他们中的一个结婚了,有五个孩子,另一个一直没结婚,但是他们仍然对半分。一天,一个想法进入了没结婚的那个兄弟的脑子里,他想到,我兄弟有妻子和五个孩子要照顾,而我单身,这样我还拿百分之五十,似乎不太公平。但这是父亲的愿望,并且我兄弟的自尊心很强……他开始一项计划——每天晚上悄悄背一袋谷物放到兄弟的仓库里。但是同样的想法也进入他兄弟的脑袋,他想到自己有五个儿子在慢慢长大,而兄弟无依无靠……于是他也开始每晚带一袋谷物放到他兄弟的仓库里。兄弟俩慢慢变老了,但仍继续这么做着,直到有一天他们各自带着一袋谷物走向对方仓库时互相撞见了……他们去世后,镇上的人想建一座庙宇,最后将地点定在两兄弟各自背着一袋谷物相遇的地方——在那里,他们为自己的慷慨感到难为情。萨古鲁说,“如果你这样活着,你就是一座活的庙宇。你就不必担心无条件的爱、有条件的爱等等这些事。”

文章最后说:如果你不去计算你所付出的,但一直记着你所得到的,你自然会成为一个感恩池。如果你对任何人都不带任何期待,你会活得很自在。如果你对一个人有所期待,或者如果你寻思他们是否爱你,那么所有这些问题就会浮现……不幸的是,大多数人不愿承认关系是种交易。关系有一定的基本规则和条件,只有遵循,才能有效地经营关系。如果你有诸如“爱是无条件的”这类不切实际的想法,那么它随时都可能会崩塌。不要迷失在无条件的爱这种观念里。爱本身就是一种条件。你为什么要爱?

“受教了。”我回复阿巫,同时忍不住将这篇文章发给世德。

“看到时想起我们曾经关于无条件的爱的探讨,便发你了。其实也印证了宗萨蒋钦仁波切的说法,对于未证悟的人来说,是不可能有无条件的爱的。”阿巫说。

片刻后,世德的消息发来,口吻犹如师尊训导弟子。他说:“你从中学到什么?还是你从中希望我学到什么?哪些让你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