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其他类型 > 穿成市井小娘子开店发家记 > 第150章 辣椒、番薯收获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等嘴里糖融化了,姜瑶才点头说道,“要来。”

说着牵过小女孩的手,拉着她靠近一点,手上接触的地方慢慢有白色透明的光在流转。

小女孩只觉得是大姐姐的手很温暖,她回握住姜瑶的手开心道:“那我下次还来找大姐姐玩。”

“好啊,下个月来我给你带好吃的。”

“嘻嘻,好啊,谢谢大姐姐。”

“钱小羊?”

两人说着话,一个大一点的女孩跑了出来,牵起小女孩说道:“小羊,你怎么跑出门?我一直在找你。”

钱小羊:“我出来找大姐姐说话,荷花姐姐,这个大姐姐就是送我们甜粥的姐姐。

大姐姐,这是荷花姐姐,我以前生病都是她在照顾我。”

荷花抬起头对着姜瑶说道:“姐姐好,谢谢你们送的甜粥,我们都很喜欢吃,我们该回去了,李姨在找我们。”

姜瑶:“好,快回去吧,我们要走了。”

“好。”

两女孩朝姜瑶她们挥了挥手,就跑进屋里。

“都是可怜的孩子,看着也就是和诚诚、浩浩他们差不多的年纪,都很懂事。” 姜阿爹看着她们跑远才开口说道。

姜瑶点头,在这里长大的孩子,有开朗的、有沉闷的,也会比同龄孩子更加懂事,但相应的也会缺乏安全感。

过了约莫有两刻钟,外面的雨才停下,她们便赶着驴车回家了。

-

义县,姜直挑着担子,和弟弟两人赶在巳时到达镇上的集市,两人找了个有荫影地停下。

“大哥,咱真的要在这里卖啊?会有人买吗?”弟弟姜正问道。

姜直点头道:“就在这,今日是大集日,这人多,肯定会有人买的,镇上虽不很富裕,但也是有有钱的人。

咱们在这先卖看看,不行就走街串街叫卖,没生意明日就去县城卖。

快,跟着我大声吆喝起来,我昨天教过你的。”

说着轻了轻嗓子,然后吆喝起来,“卖凉皮喽、爽滑又好吃的凉皮,京城传回来的凉皮,大哥、阿嫂买凉皮吗?京城里人都吃的凉皮,天热吃凉皮正正好。”

姜正听着大哥的吆喝声,慢慢也放开来,跟着喊起来。

两个少年人嗓音不小,很快就盖过附近小摊贩的声音,看过来的人不少。

一个挎着菜篮子的妇人走过来好奇问道:“啥是凉皮?我看看。”说着就要往桶里看。

姜直掀开盖子,拿过筷子从里面夹了几条凉皮出来,放在钵里,说道:“这就是凉皮,麦粉做的,是熟的,莹白透亮,京城里的贵人可喜欢吃了,买回去拌一点料汁就能吃。”

“真的是京城传回来的?小伙子不是诓我们吧?”一个络腮胡大汉围着看了一会后说道。

姜正大声道:“我大哥去年才从京城回来,这就是他学回来的。”

姜直笑着说:“这是京城新流行的吃食,不止普通人喜欢吃,连官爷、书院的学生、夫子都喜欢吃。

知道长青书院吗?这长青书院在京城是除了国子监外最有名的书院,里面的学生和夫子非富即贵,我家的凉皮几乎都是被他们给买走的。

大家要是不信,我拌一小份,给你们尝尝。“

说着又从桶里夹了两筷凉皮出来,加入胡瓜丝、炸黄豆和姜瑶教他做的料汁水一起拌了拌。

“这就能吃了?” 络腮胡的大汉问道。

姜直回道:“能,这凉皮本来就是熟的。大哥、阿嫂你们尝看看,数量不多,没法每个人都尝到,大家见谅哈。”

他一说完,姜正就从竹篓里拿出竹签,一根插一条凉皮,递给前围观的人。

络腮胡大汉一吃眼睛就亮了,“你这怎么卖?”

姜直:“拌好的一份,二十五文。不拌的二十文。

今日只准备了这半桶,卖完就没有了,天热买一份回去吃,晌午都不用煮饭了。”

“这么贵啊。”妇人咂舌。

姜直:“阿嫂,我这个凉皮做出来可是很费劲的,昨日下午就开始准备了,早上更是天没亮就起床做。

花了这么长的功夫才做出这半桶凉皮,您买回去不管是用炒的、还是用拌的都好吃,天热老人小孩胃口不好就吃这个。”

“小伙子好手艺,给我拌一份。”络腮胡大汉说道。

“那给我来一包吧,我回去自己拌。”妇人也跟着开口。

“好嘞。”

兄弟俩分工合作,姜直拌负责拌、姜正就重新拿出一个汤钵,往里面垫上荷叶后,就夹起凉皮装进去,装满了就包起递给妇人。

那妇人见一包分量不少,心下满意,脸上也露出了笑,爽快付了钱。

这个分量,姜直他们在家都算好了的,一包约莫有一斤左右的量。

“阿嫂,天热,这个可别放太久了。”姜直嘱咐道,“好吃明日再来买。”

“行。”

送走了两位客人,兄弟俩继续吆喝,姜正这次也不胆怯了,吆喝得比姜直还卖力,还给自己加的台词,“……京城大书院学生和夫子都喜欢吃的凉皮,阿嫂,买凉皮吗?京城读书人都吃的凉皮……”

在兄弟俩的卖力吆喝下,午时时半桶凉皮就买卖光了。

“大哥,这个真好赚,咱们赚了多少?明日要不要多蒸半桶?” 回去的路上,姜正兴奋地问着兄长。

姜直:“镇上的人还是太少了,我在京城这半桶半个时辰就能卖光。我跟你说,我那时……”

姜直又说起他在京城摆摊的光辉事业,姜正虽然听得都会背了,但仍听得津津有味。

“大哥,你下次去京城带我一起去吧?”

“这两年应该不会去了,咱们要把凉皮的生意做起来。”

等天冷了,他还要买辣椒酱呢。

“这大热天的,舍得买的人都躲在家里呢.。”

“明日咱们去青石巷那边叫卖,那里住的人比较有钱。”

“好。快走吧,太晒了。”

-

西北,庄稼地里的辣椒已经红了不少,吴夫长带着妻儿把红的都摘了下来。

他们家种了三亩,这次光红的就摘了满满两大袋和四筐。

“我把这些 运去粮场,你们先回家。”吴夫长说着招呼儿子牵骆驼过来。

“爹,我和你一起去吧,我挑两筐。” 大儿子牵着骆驼过来说道。

“我也去,帮忙牵骆驼。” 小儿子也开口。

“行。”

两袋辣椒绑骆驼背上,父子俩一人挑两筐,跟在骆驼后面走去粮场。

“这就是你们种的那个番椒?” 路上遇到认识的人,大家忍不住停下来看。

“红艳艳的,怪好看的。”

“这么红是不是很甜?”

吴夫长:“不是甜的。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味。”

反正他闻的时候也没有闻到甜味。

看出周围人一脸不相信的表情,吴夫长又说道:“这是军营指定要的,你们可别动什么小心思。\"

“我听说等种子多了,咱们都能种,是不是啊?吴夫长。” 有人问道。

“据说这也是一种菜蔬,可以当辣味调味料。”

吴夫长:“这我哪知道。看将军怎么说吧。”

两日后,封家军的军营里弥漫着一股呛人的香辣味,特别是伙房附近,每个将士闻到都忍不住打两声喷嚏。

伙房外架着一口大铁锅,两个伙夫合力炒着里面的辣椒。

旁边已经有一锅做好的辣酱。

封将军从外面回来,也闻到了这味道,军师解释道:“是伙房那边在做番椒酱。”

封将军点头,问道:“种子留了吗?”

军师:“留了不少,明年能种得更多,地里番椒还能再收几轮。”

封将军:“番薯呢?”

军师:“也收了一批回来,亩产确实高,有两千斤,我让人又扦插了一批下去。

明年再种上一年,就可以大范围种植了。”

封将军点头,这时亲兵拿着饭食进来,是一盘烤馕饼、两碗羊肉汤和一小碟辣酱。

“尝尝这辣酱的味道怎么样。”封将军说着拿起一个馕饼,蘸了一点辣酱,便开始吃起来。

越吃越有点疑惑,军师见状,也拿起一个馕饼蘸酱尝了起来,辣酱蘸多了,他的脸很快就通红起来,额头也冒出一点细汗。

其他的没有什么异常,他疑惑地问道:“将军,可有什么问题?”

封将军摇头,他只是觉得,这个味道没有京中送来的那辣酱香。

隔日早上,天边刚有一丝金光,封将军就从营帐里出来,昨晚腿上的旧伤罕见地没有发作,他只觉得这一晚睡得异常的好,早上起来神清气爽。

和他一样有这种感觉的人不少,在军中每个人身上或多或少都带着点伤,大家只觉得昨晚睡眠非常好,早上起来身心舒畅,神思清明。

如果仔细追究,就会发现,这些将士昨日都吃过辣椒酱。

-

另一边,高浦村,姜瑶和姜阿爷正蹲在辣椒地里摘辣椒。

自从上个月下了一场雷雨后,京城附近一带隔几日便会下一两场雨,农户们不用再因为浇灌用水发愁。

两场阵雨之后,辣椒也红一部分,怕接下来的阴雨天会使这些红熟果发霉腐烂,今日天还没亮,姜瑶便和姜阿爷赶车出了城,准备采摘一批辣椒回来。

“手托扶着枝条,这样不仅摘起来快,也不会害到番椒树。”

姜阿爷在一旁边摘辣椒边跟孙大郎说采摘辣椒要注意事,之后下一批的红果就请他帮忙摘,摘下后放阴凉处摊放晾晒。

“对,就是这样。”

见孙大郎按照他说的做,姜阿爷继续细细地叮嘱道:“这番椒啊,它是垂下去长的,你就从下往上掰,这样很容易就摘下来了。哎,对了,就是这样掰。

记得不要“掐”,也不要“揪”,而要巧用“掰”劲。”

孙大郎道:“姜爷爷,我晓得了。”

“好。”

孙老汉和孙大娘也过来围观,他们认真听了姜阿爹说的话,再看了眼他们采摘的手法,都是庄稼人,这种看一遍就会了,于是不等姜阿爷说完,夫妻俩就下地帮忙采摘起来。

一亩地,红熟的辣椒果不到半个时辰就采摘好了。

摘完辣椒,还有时间,大家又去旁边的番薯地,有些叶子开始发黄了。

“瑶瑶,我带了袋子和剪刀过来,咱们剪一袋番薯藤回去?” 姜阿爷问道。

家里有地窖,可以存放在地窖里。

姜瑶:“好。地下的番薯块应该也能挖了,一会挖出来看看。

孙大娘,你们要种番薯吗?要的话也剪一些藤蔓回去扦插,这会儿种,等十一月就能收获了。”

孙大娘有点心动,这个番薯叶子她们吃过,味道还可以。

番薯块,她们没有吃过,姜叔说这也是粮食,还产量高,只要是粮食哪有不好吃的。她们也想种,就是家里没有地。

姜瑶又接着道:“院子里,屋外墙下都能种。”

孙大娘,“那我们要种,等会就去山上挖几筐土回去整整,也能种上几棵。”

“村子里有想种的,您就帮忙剪几节藤蔓给她们。”

“好。”

等剪了一袋子藤蔓段。

大家便开始挖起番薯块,姜阿爷又开始叮嘱孙家人,“轻点挖,别把番薯皮和块碰伤到。”

等番薯块挖出来,孙老汉忍不住叹道:“好家伙,一棵上就有四、五个大番薯块。难怪产量高呢。”

孙大娘看见这些比她手大番薯,心里很是激动,更加想种了。

姜瑶找了一个小的,用刀切开,看看里面的肉,微微尝了一口,说道:“熟了。可以都挖了。”

姜阿爷拿起锄头,说道:“今日是来不及了,能挖多少先挖多少,明日再过来吧,反正今日也运不完。”

孙老汉朝儿子喊道:“你喊家里的人都过来帮忙。”

孙大娘:“对对对,快去。” 说着她眼珠子一转,“姜叔,这亩地你们接下来要种什么吗?”

姜阿爷:“瑶瑶,你想种什么,继续种番薯?”

姜瑶:“孙大娘,你们是不是想种番薯?你们想种那就种吧,定租还是跟之前一样。”

孙大娘一点也不扭捏,爽快地说:“对,我就想你们要是不用,我们就接过来,明日挖完,我们把地翻一翻,就能种了。”

姜瑶:“那行,你们就接过去吧,这些藤蔓都留给你们。”

孙大娘高兴了,连连应好,“之后我们也能自己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