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

“停,别背了,我脑壳疼。”

“这不是引经据典介绍一下景点嘛。”

“所以按照古代叫法你是武陵人,会捕鱼,袁华?”

“……”

两人刚下公交车,阿伟便开始引经据典介绍起桃花源来。

吃过早餐,阿伟便说起周边有哪些值得一去的景区。虽然已经快入冬并不是桃花盛开的季节,但林志鹏还是决定去看一看桃花源,再者那么大一个景区又不仅仅只有桃花山一处。

恰好又有直达景区的公交车,林志鹏便将摩托车停好,又把白毅塞到背包里去乘公交车。

白毅从背包里探出脑袋,有些晕乎乎的想吐又止住,公交车一站一停搞得都有点晕车了。

“桃花源景区很大的,我就带你们去最值得一去的景点看看。”

阿伟提出自己的意见,毕竟这个景区占地面积确实很大,足足有一百五十多平方公里。

“咱们先去买票,然后再乘坐接驳车去五柳小镇。”

林志鹏点点头将白毅探出来的脑袋又塞回背包里,“那走呗,反正有你这个武陵人在,都听你的安排。”

白毅在黑漆漆的背包里有些懵,自己就这么不受待见了?

林志鹏交钱买好门票跟着阿伟上了接驳车,找了个靠窗位置坐下,将背包抱在怀里。

司机看游客数量差不多,关了门便出发了。其实眼下这个时节来的游客并不多,游客多的时节主要是三月,那时候正是桃花盛开的时节。

“对了,现在景区还赠送《湘遇?桃花源》的演出,两点钟开始一天就一场,到时候要不要看看?”

阿伟坐在林志鹏旁边,想起什么说什么。

“我们要去的是?”

“桃花山跟桃源山,这两处可是核心景区。桃花源就两山一湖最值得游览,古镇什么的就不带你们去了。”

背包拉链并没有被拉严实,林志鹏留了一小个口子供白毅透气。白毅用脑袋挤,想将口子扩开让脑袋伸出去,不然在背包里再晃来晃去的搞不好会晕车吐里面。

经过不懈努力,白毅总算将脑袋挤出来。

林志鹏感受到背包的动静低头看了看,见白毅只是探出一个脑袋也就没管,下车再塞回去就行。

不多时车子停下,车上游客起身开始下车。林志鹏将白毅探出来的脑袋再次塞回背包,起身跟上阿伟。

因为景区比较大,景区里还有环保车买票可以乘坐,买票后获得一个手环就能在一天内随意乘坐。

第一站来到一个茅屋外,茅屋大门悬挂“陋室”两字匾额,左右门柱是出自《陋室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语。不用想也知道这地方是关于刘禹锡的陋室景点。

按照茅屋上的简介,刘禹锡曾在这里为官十年,茅屋便是为了纪念刘禹锡而建。

院中有刘禹锡石雕,院墙外有竹林,几根斜入院中的竹干上系满红绳,院中几棵大树能够到的树枝上更是被红绳系得满满当当。

白毅再次挤出脑袋时已经是来到陋室房间里,居中墙壁上挂着木牌,其上边上《陋室铭》一诗。

现代还原的陋室其实并没多少看头,两人也没过多停留便出了陋室。

有历史色彩的景区多牌坊楼,桃花源也不例外。

穿过桃花源牌坊,便可看到一大片桃林,只是现在时节不对整个桃林的桃树都是光秃秃一片。

白毅看着这些枝条光秃秃的桃林,想着要是桃花盛开时又是怎样一幅光景。小时候自己房子边就有一棵桃树,每年花开都很漂亮,后来修路被砍掉了。

想来这桃林花开的光景,应该像《三国演义》动画片里刘关张桃园三结义那般美丽。

穿过桃林见一座古朴石桥,桥边有树林郁郁葱葱。走到桥中看到围栏刻有“穷林桥”的字样,这便是石桥的名字。

阿伟这导游又介绍起来:“这是穷林桥,名字取自《桃花源记》里‘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一语。过了这桥,我们就进入桃花山了。”

“合着刚才走了这么多还没入山?”

“那不是山脚嘛,现在才是入山。”

景区内还有喇叭循环播放《桃花源记》,即使不会背诵的,游览一圈下来也会了。

刚过桥就看到一盆盆盛开的菊花,菊蒲由各种颜色的菊花组成。

“古代哪个诗人最喜欢菊花?”

“菊花?”

白毅看着林志鹏陷入苦思有些无语,这么简单都想不出来。

“陶渊明?”

林志鹏虽然有点不太确定,但还是给出答案。毕竟想的起来带菊的诗词可不少,但记忆中最深刻的还得是陶渊明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再加上《桃花源记》又是陶渊明所写,这种问题总不会无的放矢。

“对,所以前面就是渊明祠。”

拾级而上,入门到院内,渊明祠就在其中。

祠内供奉一尊陶渊明塑像,从打开的祠堂门外就能看到。

林志鹏对这些其实并不感冒,阿伟跟朋友已经来过不少次也没进入,白毅则是好奇打量着建筑与院内那些菊花。

紧接着来到一个白墙绿瓦的八方八角亭,这个亭子更像是一座小房子。亭子有墙,墙上共有三门四窗。

门洞上方写有“方竹亭”,看其墙面斑驳程度,这应该是桃花源里最有历史年代的建筑了。

亭内有些黑,林志鹏便没进入其中,只是掏出手机拍了几张照片,这种样式的亭子可不多见的。

方竹亭后方竹林,秋天却有竹笋破土而生。所谓方竹看着圆,摸上去却实方的。

沿着石梯继续往山上走,又过一桥,桥为单孔石桥名为遇仙桥。

过桥一侧有石桌,桌上纵横分割是一棋盘。在石桌旁边有石碑,碑上有诗名为《题遇仙桥》。在诗下面还有刻字,字用朱漆描绘与诗绿漆描绘做出区分,是用以提示如何读出这首诗。

林志鹏没注意下方提示,只顾着看诗,可怎么看怎么怪异,横着竖着都无法通顺读出。

“这首诗别看只有四十九字,可却要读出五十六个字来。它是一首回旋诗,你还是看看提示再去读。”

阿伟见林志鹏皱眉提醒道。

白毅只觉得古人是不是就喜欢故弄玄虚,一首诗都得转着圈念,还要拆字什么的。

不过林志鹏倒觉得很有意思,按照提示开始绕着念,每一句最后一个字再去拆开取后一半作为下一句开头。

然后就是爬山了,阶梯边上有小溪。约莫十多分钟便来到秦人古洞。就是那“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的山洞,林志鹏好奇往里走了几步。

“可以进去看看,不过那一头也没什么风景可以看。”

阿伟跟在林志鹏身后,看见背包里探出四处张望的猫头,忍不住伸手揉了揉。

山洞确实不算宽敞,但也没有特别狭窄。

“走,下一个景点,带你去最高点一览山河美景。”

一路弯弯绕绕,听着山间虫鸟鸣叫也别有一番风味。

水府阁,又是一座邻水楼阁。

白毅觉得林志鹏这家伙旅游是跟楼阁杠上了,江南三大楼就去了两个。

“这水府阁属于桃春万寿宫的一部分,一会儿咱们也可以去那边看看。”

阿伟继续介绍着景区景点。

四层楼阁确实是整山最高点,视野开阔,江河山川如画卷铺开。

“其实日落时来这里观景是最好的,那时候夕阳洒在水面金灿灿一片,再加上江边树林郁郁葱葱。”

“现在也挺不错的,登高望远,有山有水。”

时间悄然过去又是爬山登楼,两人肚子都有点饿了,便打算出景区回市区吃饭。

白毅很是赞同,美景什么的哪有美食香。景区吃东西价格有点贵,回市区吃饭选择性多性价比也高。

阿伟提议去吃钵子菜,林志鹏表示自己只听说过钵钵鸡,钵子菜是什么东西还真不清楚。就连背后缩在背包里的白毅都有些好奇,这钵子菜是个什么菜。

再次乘车回市区,继续由阿伟带路去吃钵子菜。

白毅下车后就直接将半个身子探出,爪子抓着林志鹏肩头欣赏起城市景色,期待着这一顿钵子菜。

寻了一家名字带钵的饭馆,进店后由着阿伟去点。阿伟询问了一下林志鹏能不能吃辣,林志鹏表示能吃点但不多。

白毅直接从背包里出来,找了个凳子趴下就等着菜上桌,钵子菜到底是什么样的。

四菜一汤的双人套餐很快就上齐,钵子菜有点类似干锅菜,只是盛菜的是陶制器皿。

“来尝尝,这可是最地道的钵子菜。”

林志鹏好奇夹了块鸡肉放入口中,刚入口味道确实不错,只是没吃几口额头便有细密汗珠出现。

“呼……怎么这么辣?”

“这可是微辣,已经是最低档了。”

阿伟有些无奈,他是真没想到林志鹏所说的能吃但不多居然连微辣都扛不住,还好没点中辣。

“给我尝尝!”

白毅抬头冲林志鹏叫道,区区微辣自己还是不惧的,要知道自己家乡菜也是无辣不欢的。

林志鹏夹了块鸡肉丢在地上,菜很辣却不能浪费,不过这些菜却也是极为下饭的。

湘菜特点便是香辣,尤其以当地菜为最,辣确实辣,但香也是真的香。

连着吃了三大碗米饭,林志鹏才放下筷子,肚子都吃得有些撑了。

白毅见状才再次开口,“我还没吃饱,再给夹点肉来。”

四菜一汤对于两人来说还是有点多,菜剩下的不算太多,林志鹏夹起钵里剩余的肉菜丢给白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