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大名士 > 第一百六章 兼济天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东汉的十常侍既然能够乱政,可见他们的能量自然是极大的。

特别是张让,汉灵帝甚至经常当着很多人的面说“张常侍是我父”,由此可见他的能量有多大了。

不夸张的说,灵帝在位期间,张让算得上是东汉的二号人物,很多时候就连何皇后和大将军何进,都要看他的脸色!

因此,第二天汉灵帝醒了之后,张让只开口劝了一下,汉灵帝就立刻下了诏书,封了徐康一个“护国天师”官职,并赐金印紫绶,享万石俸禄。

这已经和三公之首的丞相一个待遇了。

只可惜这些徐康都不知道了,因为此时的他已经回到了泰山郡,并将赵洪和张成他们召集到了身边,开始嘱咐他们。

“赵洪、张成,还有牛生,这几年我可能是没办法回来泰山郡了,回头我会举荐你们三人做郡守、都尉和郡臣,以后你们要通力合作,泰山郡就交给你们了!”

闻言,三人顿时一起抱拳应诺,“是,必不负将军所托!”

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徐康这才满意的点了点头。

“嗯,我相信你们,还有就是这世道将乱,而将士是我们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你们一定要勤加训练士兵,不能懈怠。”

“是,将军!”赵洪先是答应了一声,然后就继续开口问道,“那么将军,我们要不要继续征召士兵呢?”

这显然是不行的,因为目前徐康的【造食造水】术才刚刚晋级,养一万兵马还算阔绰,但再多可就不行了。

徐康可不愿意当“造食器”,所以赵洪的话音刚落,他就立刻摆了摆手。

“不用了,兵不在多而在于精,所以不用再征召士兵,而是将现有的军队打造成一支无敌之师。”

说到这里,他思索了一会,然后才继续开口道。

“这样,从淮河兵中选拔精兵,把重骑兵补充到两千人,把轻骑兵补充到三千人,再另外选拔出三千精壮武卒,训练成披甲带弩的重装步兵,一千人的火炮营维持不变,救护营再招补充五百人,补足一千之数,剩下的人全部编入后勤!”

“是,将军!”

听到他的话,赵洪等人立刻答应了一声,然后找来纸笔,将他刚才说的全部都记了下来。

看着他们认真记录的样子,徐康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继续开口道。

“另外为了激励士兵,你们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军中大比武,每十人一组进行混战,胜利者可将父母妻儿迁到长社县,免除其全家一年的所有赋税,包括孩子的口算钱!”

“什么?”

听到徐康这话,赵洪的眼睛顿时瞪大了,连忙朝着他一拱手。

“将军不可,赋税乃是国家所定,将军若是免除,恐怕会招来祸患!”

张成也点了点头,“不错,还望将军三思!”

看着两人紧张的样子,徐康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一边笑一边朝着他们摆了摆手。

“哈哈哈哈……没事的,我刚才忘了告诉你们,如今我已经被封为长社县侯,整个长社县都是我的封地,赋税都是我的,我说不收就不收,就算是给士兵们的福利吧!”

“什么?长社县侯?”

闻言,赵洪和张成顿时就惊讶的长大了嘴,等他们反应过来之后,才一脸惊喜的朝着徐康拱手贺喜。

“恭喜君侯!”

“恭喜君侯!”

见两人都向徐康贺喜了,牛生想了想,干脆就单膝往地上一跪,然后朝着徐康一抱拳。

“恭喜主公!”

主公?

听到这个称呼,徐康当时就愣了——我居然混到“主公”这个级别了?

不单徐康愣了,就连赵洪和张成听到牛生这话之后,也愣住了,看向牛生的目光也变得不一样了。

麻蛋,没想到牛生你个浓眉大眼的,居然不声不响就拍了将军这个大一个马屁?

真是厚颜无耻!

想到这里,两人便齐齐怒视了牛生一眼,然后转头就给徐康跪下了。

“恭喜主公!”

“恭喜主公!”

徐康:“……”

麻蛋,这是玩的哪一出?

看着单膝跪在自己面前的三人,徐康愣了十几秒才反应过来,顿时哑然失笑。

“我说你们啊……行了行了,以后表忠心的机会还多,用不着搞这样的形式,你们把我交代的事情办好,就是对我最大的忠心了,都起来吧。”

“是,主公!”三人答应了一声,这才站了起来。

等他们起来之后,徐康就再次开口道。

“我会留在泰山郡三天,有什么拿不定的主意赶快问我,三天后我会返回洛阳,以后仓库里的面包吃完了,你们就带着辎重车来洛阳找我,明白了吗?”

“明白了!”三人再次答道。

“嗯,既然明白就下去做事吧,我先去一趟粮仓,尽量多给你们留一点面包!”

说完,他就起身去了郡守府的粮仓,将自己空间背包里的魔法面包都取出来,瞬间就将诺大的一间粮仓堆满了一半。

将库存清空之后,他并没有离开粮仓,而是在粮仓的门口坐了下来,然后开始施展【造食造水】制作魔法面包。

这一坐就是一整天。

徐康很久都没有这样剧烈的消耗精神力了,看着被重新填满的粮仓,他拍了拍自己那被魔法淡水撑得溜圆的肚子,然后站起来身来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呼,总算搞定一个了,至于另外一个粮仓,明天和后天再努力吧!”

说完,他就背着手,迈着八字步,晃晃悠悠的就在城里闲逛起来。

因为治下清明,所以泰山郡城里比其他郡城都要热闹很多,各地的商贩更是络绎不绝。

徐康一路走来,听到的都是讨价还价的声音。

“粟米怎么卖?”

“一石220钱,或者一张猪头钱!”

“我给你一张猪头钱,再多给我一斗,行不行?”

“行!”

如今在泰山郡,代币已经成为主流货币了,就连外来的货商,都特别中意这种轻便而又特殊的货币。

看着自己设想的经济体系一步步成型,徐康的心中顿时产生了一种难以名状的成就感。

“泰山郡发展的这么好,等将来我的地盘多了,就照这个模版推广吧!”

想到这里,他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了,叫做‘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