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不是宋钦宗 > 二百六十一 中枢填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政事堂空缺,诸卿可有人选提议?”

“但凭殿下做主!”诸人拜道。

对此,赵桓表示相当满意。

“既如此……”赵桓沉吟片刻,道:“郑居中仍为中书平章事,罗从彦为尚书左仆射,范致虚为尚书右仆射,滕和尚书左丞,杨时为尚书右丞。”

“臣遵旨。”

郑居中还是宰相,是出于维稳的考虑。

张邦昌有黑历史,此刻立场不坚定,免了也就免了,朝野不会有闲话。

郑居中可没毛病,不能轻动。

好在,这货也没两年好活,迟早也要让出位置来。

罗从彦有资历,有能力,有名望,又是潜邸第一文臣,做个第一副宰相无人能够说三道四。

至于范致虚,进了一步,也是奖赏。

滕和一直支持东宫,离职开封府尹后其实未有实职,正好做个第四副宰相。

至于杨时,和罗从彦一样,都是有资历、能力、名望,且已经找到了碱矿,留在桐庐也无意义的正好回来进入政事堂。

对于太子明目张胆地提拔自己人,诸多大臣并无异议。

一朝天子一朝臣,本来就该这样。

不这样干,那才是奇怪呢。

随着诸人同意,政事堂便算是安排妥当了。

剩下的,只是草拟诏书,召回在外的大臣了。

保住了宰相位置,郑居中美滋滋。

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懂事,郑居中拜道:“作为二府之一,枢密院职责重大,各官不宜空缺,请殿下做主,填充枢密院各官。”

枢密院,唐永泰中始置,本在内廷,用宦官为枢密使,执掌机要事务,五代后梁建立崇政院,后唐改称枢密院,国朝沿置。

其职责乃是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

另外升拣、废置揭帖兵籍;有调发更戍,则遣使给降兵符;除授内侍省官及武选官,将领路分都监、缘边都巡检使以上,皆归枢密院

一句话,全国军事,不论大小,全是枢密院的事(相当于中.央.军.委)。

因其全权职重大,故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中书门下亦称政事堂为政府,枢密院为枢府)。

其主官最高长官是枢密使,其下次第为枢密副使、签书枢密院事、同签枢密院事。

另外,国朝枢密院设十二房,分曹办事,十二房为:北面房、河西房、支差房、在京房、校阅房、广西房、兵籍房、民兵房、吏房、知杂房、支马房、小吏房,分管各地各事。

如今,只有谭稹一个能用,其余都要补充。

听到郑居中的提议,谭稹立刻眼巴巴地看向了赵桓,好似等待骨头的哈巴狗。

听说童贯反了,谭稹立刻调了两万兵马回京。

只是他也没敢进攻汴京城,只在祥符县驻扎,听说太子打到了陈桥驿,便赶去相会。

整个过程中只是打酱油,但是露脸了,也表达了忠心。

在目前的局势下,这种表现已经差不多了。

而且,赵桓合适的人选不少,但是要么没经验,要么没资历,都没有谭稹有优势。

仔细考虑了一番,赵桓叫道:“拟诏,虞琪出任枢密使。”

啊~诸臣哗然。

这个人选,实在出乎意料。

虞琪年不过三十五,实实在在的小字辈,且其中进士后,一直未有实职,丝毫建树也无。

却不想,一跃而成全国最高军事长官。

莫说谭稹不服,便是各大臣也不放心啊。

“殿下。”滕和出列道:“如此任命,是否太过轻率?”

这已经相当委婉了,要是换了李纲,恐怕直接说是任人唯亲,简直胡搞了。

对此,赵桓不得不做出解释,道:“虞琪乃是正科进士出身,且其于东宫微末时投军,从一走卒步步高升,表现极其出色。

其追随寡人收复道州,表现卓绝,于军事颇有心得,能力足够为枢密使。”

“其年纪过轻,声名不着,恐为人所轻。”滕和道。

“无妨,只要能打胜仗,便可安稳。”顿了顿,赵桓又补充道:“寡人主意已定,诸卿且看虞琪之表现。”

“臣等遵旨。”诸臣只得同意。

说起来,虞琪出任枢密使,也不是不能接受。

本来,国朝惯例,枢密使就该是文人出任。

别看童贯做了许多年枢密使,那是因为赵佶昏庸。

不管怎么说,虞琪也是进士,算是回归传统的好兆头了。

“谭稹。”赵桓叫道。

“臣在。”谭稹拜道。

“即日起,你为枢密副使。寡人希望,你莫要以身体残缺为憾,当振奋精神,与虞祺好生配合,管好枢密院。”

“臣遵旨。”

谭稹果断接受了敲打。

作为一个太监,又不是绝对心腹,提拔一级也不错。

“拟诏,调成都知府胡世将出任签书枢密院事。”赵桓又道。

这个人选,证明赵桓真的不是任人唯亲,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胡世将乃仁宗朝时枢密副使胡宿曾孙、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着名文学家晁补之学生,家学渊源。

其于崇宁五年登进士第,历尚书右司员外郎、兵部侍郎,判兵部尚书事等职,后因与童贯不合,与去年出知成都府。

其在兵部时,表现出色,也是精通军事的,治政也足够出色。

因此,诸臣都是支持。

“至于同签枢密院事……”赵桓沉吟片刻,道:“便由周侗出任罢!”

啊~诸人再次哗然。

周侗是谁?曾经的天下第一武师,东宫率更令,说到底,只是曾经的一个教头罢了。

如今一跃升为枢密院第四长官,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不等众人反对,赵桓便道:“周侗入职东宫以来,兢兢业业,培养教育了诸多精兵良将,寡人深为欣慰。

此次授予其同签枢密院事,乃是酬功,亦是为了不使贤良空置。”

好吧,说了这么多,还是为了照顾东宫老人。

不过仔细想想,其实也没什么不可接受的。

文臣当然不服,天下武将有几个不服周侗的?

再则,太子意见相当坚定,根本就没给诸人反驳的机会。

那么,还是收回意见,免得惹恼了太子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