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朕不是宋钦宗 > 一百七十六 不要有下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神宗嘉佑三年,天下瘟疫横行,军民死伤甚多。

为平灾疫,神宗诏令太尉洪信往龙虎山,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

洪信请得罗真人消弭瘟疫,然其于龙虎山镇魔殿撅开了一座石碑,露出一个无底洞来。

根据其遗留笔记记载,当时**刮喇喇一声响亮,恰似惊雷,那一声响亮过处,只见一道黑气,从穴里滚将起来,掀塌了半个殿角。那道黑气,直冲到半天里,空中散作百十道金光,往四面八方去了。

其主持真人解释道:‘当时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灵。’”

说了一通故事,王诜又道:“今日,高太尉领军征剿梁山贼寇,其贼众以天罡地煞分列座次,正合一百零八之数。

其已两败征剿大军,局面又是僵持难下,可见其势已成。

上天预警,是否告知我等,若是不能平息祸端,社稷将危?”

众人听了,一时无言。

嘉佑年间的故事,距今已经百余年,听起来简直就是玄奇故事。

而且,谁知道他说的真的假的?

“一派胡言,百年前的传闻,岂能用到朝堂之上?”顾林呵斥道。

他都要和赵桓同归于尽了,如何能让王诜坏了好事?

王诜这是转锅。

目下破局的关键,乃是日食出现的原因。

贼寇乃是妖星降临,岂非是最好的背锅侠?

“此非传闻!”王诜不急不缓地说道:“天下人皆知我王诜好奇闻异事,爱收集前朝遗作。

不巧,太尉洪信有笔记遗落,被我得到。

如今其笔记正在府中,可差人去取,在与集文殿内洪信遗留之文本对照,自可分辨真假。”

“陛下,无稽之谈,如何能够拿到朝堂来说?请陛下将驸马都尉驱赶出朝堂。”顾林决定不与王诜多说。

“荒谬!”梁师成冷笑,道:“妖星逃逸,百年后降临世间祸乱天下是无稽之谈。

太子恶疾好转,乃是因为妖孽附体,如何就是正理了?”

顾林一时无言以对。

都是编故事,如何你说的就是真的,别人说的就是假的了?

万万没这个道理,是吧?

“陛下。”余深出列,道:“此事非同小可,不若差人往驸马府走一遭,取太尉洪信之笔记来看,以辩真假。”

“可。”赵佶应下。

缇骑飞出,齐奔集文殿与驸马府。

笔记是确实存在的,王诜敢出来说话,便是因为有把握。

他与东宫关系较好,却也不可能冒着欺君的风险信口开河。

至于洪信所上的奏折,遗留的文书,已经过了百年,幸好还留了一本。

对照笔记,果真是无误的。

顾林才不管这些呢,拜道:“陛下,听闻梁山贼寇自号替天行道,只做劫富济贫事,且其素来有招安之意,只等诏令。

如此忠义之士,虽然沦落为贼,却与梁山无碍,上天不必为此示警。

因此,此凶兆还是着落在东宫。”

“荒唐!”梁师成还是冷笑,道:“若是忠义之士,如何反抗天军?

再则,若是其能招安,当初朝议出兵之时不说,偏生这个时候说?

你敢说,你不是处心积虑陷害东宫,要置官家于不仁!”

“陛下。”梁师成转向赵佶,继续道:“汉时武帝以巫蛊之祸迫害忠良,逼迫得太子起兵造反以自保,上演了骨肉相残的人伦惨剧,为天下笑柄。

如今,若以如此荒谬不诞的理由废黜太子,陛下必为千秋笑柄。

顾林如此陷害,实在罪该万死。”

闻言,宿元景等人脸色轻松了些。

本来坐等东宫倒霉的余深等人,也失望地叹气摇头。

顾林昏头了,急于打击东宫而露出了不小的破绽。

而且,梁师成的话说到了赵佶的心坎里。

这皇帝,最是好大喜功,如何能够让自己在史书上留下如此记载。

“史载:宣和元年四月,日有食之,御史顾林以妖孽附体弹劾东宫,帝听之信之,遂废太子。”

赵佶用脚趾头都可以想到,后人看到这段记载,定然给个“傻逼”的评价。

想想都可怕。

“陛下!”顾林不顾赵佶脸色的松动,只是磕头道:“东宫为妖孽附体,确凿无疑,为赵氏江山计,为社稷黎庶计,恳请陛下废黜太子,另立贤能。”

“陛下。”滕和出列,道:“顾林敢说是确凿无疑,请降诏令其出示证据,否则治其欺君、惑君、构陷东宫之罪。”

“臣之忠心,日月可鉴,愿以死证明东宫之妖孽!”

顾林把头磕的砰砰响,不一刻血流满面,看着极其骇人。

简直是疯了。

众人都不理解,他为何如此死咬东宫,甚至不惜搭上九族。

但关键是,所谓的妖孽附体,不过是唯心论,如何能够有证据?

而且,赵佶已经被梁师成说的动摇了。

察言观色乃是朝臣必备的技能,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技能,他们如何看不出赵佶已经不想就此事多说了呢。

“陛下。”宿元景出列,道:“区区御史构陷太子,坏天家和睦,实在罪该万死。

请陛下降诏,即刻捕捉顾林并其九族,其本人当千刀万剐以儆效尤,其家族男丁斩杀或流放,女丁发配教司坊。”

果然,赵佶轻出了一口气,道:“御史顾林构陷东宫,干涉后宫,诸卿以为,该当何罪?”

听到这话,顾林瘫倒在地,面露绝望。

赵佶放弃了废黜太子的时机,他完了。

“臣以为,宿太尉提议甚好。”范致虚出列道。

“臣附议。”郑居中也道。

这个大佬看了半天热闹,终于出来说话了。

此时赵佶态度明朗,替赵桓说话毫无风险,不说白不说。

当然,也可能是他们不知道怎么替太子辩解。

这不会影响东宫和他们的关系,赵桓可以保证。

虽然危险已经没了,赵桓却绝不愿意再次经历此等事情。

若非王诜转移了话题,梁师成又说动了赵佶,结果真的不知道会怎么样。

绝不能再有下次了。

若是没有能够解围,又能怎么办呢?

若想安稳,只有一条路好走,那就是接掌皇位,坐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

大权在握,一呼百应,谁敢哔哔剁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