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希一开始是充满了高兴的召唤,而当听见“袁隆平爷爷”五个字的时候,李希顿时忍不住泪眼婆娑。

不仅是李希对袁隆平爷爷的缅怀,也是对前世世界的怀念。

李希十分坚定的认为,在古代,袁隆平爷爷一定是会被建庙立碑,一直被世人铭记悼念的圣人的。

实在想不通凭什么!会有人把袁爷爷碰一下豪车就被骂上热搜的!这些人是tm吃屎长大的吗?

md,这种人,还tm要抢狗子的食物长大!真的不应该活着!

李希越想越气,随即让系统将这些杂交水稻的种子弄了出来 然后派人叫来荀彧。

“微臣参见陛下!”

“文若免礼。”

“谢陛下!”

荀彧起身之后问道:“陛下,您叫我前来,所为何事?”

李希说道:“文若,朕这里有一份杂交水稻的种子,亩产水稻926.5公斤,也就是亩产1853斤水稻。”

荀彧听完大吃一惊:“陛下,您,您确定?”

李希点头,那当然,这可是袁隆平爷爷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

荀彧欣喜万分:“陛下,有了这杂交水稻,那么我们便可以加速缩减休养生息的时间,或者存储大量的粮草,以便日后大军出征!

不过这个杂交水稻产量惊人,实在是不宜暴露给其他国家,所以种植这个杂交水稻,微臣建议,不如等大军收复江南之后,在江南秘密种植。”

李希点头:“可以,不过文若,朕希望为研究出这种杂交水稻的圣人建庙立碑。”

荀彧十分赞同:“陛下,微臣觉得可行!

这位研究出来这种高产的杂交水稻之人,的确可以堪称圣人!

微臣认为,此人不仅要建庙立碑,甚至还要向世人宣传,让世人铭记这位圣人的所作所为!

不过陛下,目前一旦我们大肆宣扬这位圣人,势必会暴露这种杂交水稻啊!

不如我们就在江南建庙立碑,日后等收复了天下,再宣扬这位圣人的所作所为,如何?”

李希点头,李希只是希望能让袁爷爷得到该有的尊重和待遇罢了。

荀彧随即好奇的问道:“陛下,不知这位圣人现在在何处?微臣想亲自先去拜访!”

李希闻言,沉重的叹了口气:“文若,这位圣人已经仙逝了。”

荀彧一听,心情感到无比的沉重和悲伤。

“唉!荀彧竟然没有见到这位圣人一面,真的人生一件憾事啊!”

荀彧感叹不已:“陛下,不知这位圣人的名谓,陛下可否告知,也好让微臣为这位圣人写一写碑文。”

“这位圣人,名叫袁隆平。”

“袁隆平,好名字啊!隆平,农平!真是人如其名!农事昌平啊!”

荀彧感叹道,随即便打算回去为这位圣人写碑文去了。

“禀殿下,典韦将军求见。”

李希一听,便猜测应该是雄霸三人来了。

自己人典韦加强了皇宫防备,所以召唤出来的这些英杰基本上一出现就被典韦的禁军发现了。

总不能每一次召唤出来英杰,就这样凭空出现在自己的大殿前吧?这样不是显得自己的皇宫就这么防备垃圾吗?

“宣。”

“诺。”

“末将参见陛下!”

典韦起身之后,便将自己发现了三人之事告知。

“宣这三人觐见。”

“末将遵旨!”

“草民张仲景\/贾复\/雄霸,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

“谢陛下。”

李希见到三人,便开始盘算起这三人的去处。

“张仲景乃是名医,又做过官,当太医院院使(相当于正院长)是最适合不过了。”

毕竟说实话,太医院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像前世的那些宫廷剧里面,御医在后宫争斗中发挥的作用那可大了!

不仅如此,有了张仲景这位内科祖师爷,但凡自己或者召唤出来的英杰们生病了,有了张仲景这位内科医生,说不定还会避免大病的诞生。

想到这,李希不由想到霍去病。

霍去病的死因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一个未知。

至于霍去病的死因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广泛流传的,也是史书中记录较多的,那就是霍去病死于疾病。

至于是什么病又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说霍去病常年征战沙场,透支身体太多,最终就连小伤病都无法自愈而死;

第二种说法是霍去病是得了瘟疫而死,电视剧里也演过匈奴人故意将病死的牛羊投放到汉军的水源里,因此霍去病得了瘟疫不治而亡。

霍去病死亡的第二种说法是被汉武帝谋害的,可能很多人会说汉武帝不是非常喜欢霍去病吗?为什么杀他?汉武帝的确是喜欢霍去病,还想教年幼的霍去病学兵法。

但是霍去病后来成了战神,功高盖主,而且多次参与汉武帝立太子的事,另外霍去病还在狩猎时射杀了李广的儿子李敢,这些事都让汉武帝感到不安,所以杀害了霍去病,只是这种事不会出现在史书中,霍去病也只能被认定为是病死的。

不过李希觉得按照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喜爱程度,这第二种可能性很小,甚至是不可能的。

不过嘛,当皇帝的,疑心病都很重,也并非没有可能,只不过可能性很小罢了。

不过霍去病毛病也挺大的,比如对部下不关心。他率军出征时,汉武帝派负责宫廷膳食的太官给他,送来的食物装了数十辆车。班师时,车上装满吃剩下的粮食和肉类,而士兵却有饿肚子的。在塞外时,军队有时因缺粮而士气不振,可霍去病却修建蹋鞠的场地游戏等等。

关键是这些还是司马迁写在《资治通鉴》里面的,是霍去病真真实实的黑历史。

不过也怪不得霍去病,毕竟霍去病常年在皇帝身边待着,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加上行军打仗时候,生活方面都是开小灶,对于军队中最底层士兵的艰苦,根本就不放在心上,再加上正是青春年华的年龄,年轻人嘛,做人做事难免会年轻气盛,和部下的关系相处的并不怎么好。

不过在这一世,霍去病并没有前世那样的背景,脾气应该也会比前世好一些。

不过李希的确得注意一下霍去病的身体健康才行,总不能重活一世,还是英年早逝。

李希心里仔细盘算着:“霍去病今年虚岁17,如果按照前世霍去病逝世的时间来看,霍去病应该还能活七年。

不行,这的确得让张仲景好好的霍去病看看身体才行!”

随即留下下旨道:“张仲景听旨!”

“草民在!”

“封张仲景为太医院院使,即刻起上任!”

“草民领旨!”

安排好张仲景的职务后,那便是雄霸和贾复二人了。

贾复乃是东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并且排名第三。

关于贾复,人们可能比较熟知的就是指腹为婚、将相和和拖肠大战的故事了。

据《后汉书》记载,贾复在征战五校农民军时身受重伤,光武帝刘秀十分悲伤,为了表彰贾复的功劳就当众宣布:“闻其妇有孕,生女耶我子娶之,生男耶我女嫁之,不令其忧妻子也。”

这可能是关于指腹婚的最早记载。这次的指腹为婚,只不过是对杰出的有功之臣的安抚,可到了后来,却慢慢演变成一种陋习。

而将相和,在贾复身上也发生过这个故事。

寇恂在东汉时期,相当于类似萧何的“相国”地位,是位颇有领导才能的名吏,善于治理政务,很受刘秀的器重。

在他任颖川太守时,为严明军纪,曾将大将贾复手下的一个部将处死。而屡立军功的贾复,知道以后,极为震怒,认为寇恂故意与他为难,愤怒表示:要与寇恂势不两立。

为了避免冲突,寇恂决定不与贾复见面。并且对贾复的部下,格外优待。处处忍让服低,不使矛盾激化。为了求得和解,煞费苦心。

这时,刘秀忙于重建汉室,统一中国,正需要这两位将相共同协力,成就帝业。为此,他亲自出面,设宴调解。对贾复晓以大义,要他以大局为重。说:“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

贾复经过刘秀的劝说,终于回心转意,不再耿耿于怀。最后,两人握手言和,同心同德,共扶汉室。

而贾复拖肠大战,在田连元的评书《刘秀传》中,贾复在朗桃南天门,挡箭引路后在碧云山艺服郅恽,被尊为大寨主,与郅恽、表弟臧宫带人马投奔刘秀,在昆阳大战新军大将巨毋霸被挑出肠子,郅恽缠住巨毋霸。

贾复杀出重围,发现郅恽不在,二次杀入重围,拖肠大战,惊住巨毋霸,救出郅恽。回营后奄奄一息,刘秀命大夫诊治。

贾复在历史上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名将了,在公元782年(建中三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左将军胶东侯贾复”。

公元1123年(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贾复。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贾复亦位列其中。

《后汉书·卷十七》论曰: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惟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自函谷以西,方城以南,两将之功实为大矣。若冯、贾之不伐,岑公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其全庆也。

由于贾复在征伐中,多次在溃围中解救危急,身上受伤达十二处。刘秀因此很少令他远征,常让他跟随自己,所以贾复缺少独当一面的功勋。

但是这并不代表贾复不能独当一面,只是贾复表现的机会太少了。

“正好并州刚刚收复,岳飞正好也请旨南下支援交州。”

随即李希下旨道:“贾复听旨!”

“草民在!”

“封贾复为并州都督,统领并州全部军务。”

“草民领旨,谢陛下隆恩!”

李希满意的点头,接下来便就是雄霸的去处了。

说实话,雄霸并不适合留在供奉殿。

毕竟雄霸的性格就在那儿,你也拿他没办法。

李希想了想,突然灵光一闪:“欸!朕好像记得朕的那位皇叔的儿子好像和天剑派好像有些渊源,正好天剑派就在冀州。

朕之前说好的有空就去灭了他们,正好现在雄霸在 就让雄霸就灭了他们,也能加快天下会的发育。

反正雄霸是混江湖的,那这正好,朱无视在南边一统江湖,雄霸在北方一统江湖。”

李希觉得这个安排非常不错,便开口说道:“雄霸听旨!”

“草民领旨!”

“封雄霸为天下会宗主,可自由控制天下会的发展,令其一统北方江湖!”

雄霸闻言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草民领旨!”

李希见雄霸一脸兴奋,不由泼了个冷水。

“雄霸,现在宗人府、锦衣卫,甚至是东厂西厂没有多余的人员供你组织起来天下会的雏形。

一切只能靠你自己组建起来天下会,朕会给予你所有的资源补给,但是这人,只能由你自己去寻找。”

雄霸立马收起来笑容。

“md,笑早了!”

不过雄霸也不是很担忧,毕竟对于雄霸而言,建立一个天下会这不是简简单单。

只是想要寻找天下会的骨干,这倒是有些困难,毕竟这年头,有天赋的人才,大部分都被五大世家吸收了。

不过有了李希的全力支持,雄霸并不担忧这些,只要有资源,雄霸自然能培养出来这些骨干成员。

更何况李希还没有要求自己统一北方江湖的年限。

“对了,朕一会儿派一个人给你。

如果这个人你觉得天赋还行,你可以收他做徒弟。

等你的天下会建立起来了,第一个便去灭了这个天剑派。”

雄霸闻言,也是十分好奇这人是谁。

“陛下,敢问陛下安排的这人是?”

李希回道:“禁军副统领,廷王之子——李宁。”

李希打算培养一下自己的这个堂兄,毕竟李宁天赋不错,而且还是皇室子弟。

虽然是个情种,但是,正因为李宁是情种,所以李希才觉得李宁可以培养。

情种嘛,最看重感情了,也是最好拿捏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