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三猫流浪计 > 第207章 《高山流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207、《高山流水》

说完,那守门人径自回去。在那养心殿的台阶前,曹吕庄师徒二人竟真的站在那儿侧耳赏听起那幽幽传来的琴声……

“唉!”曹吕庄倾听着那传来的琴声反而叹声说道,“看来文远兄还是老样子。这么多年了,他还是在感叹世道知音难遇哪!”

“怎么?师傅从前常听过王丞相弹这《高山流水》的曲子?”耶无害站在一旁禁不住问道。

“是的!”曹吕庄语重心长地仰首说道,“想当初,唐僖宗咸通年间,王文远就曾弹奏这首《高山流水》来思念故人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情。为此,我便和他结成挚友,经常在一起谈儒赏乐,自然是一对难得的知心知己。……唉!可是‘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后来我们还是不得不分道扬镳。现在他不肯出门相迎,也许他还是在旧情不忘!”

“那是什么原因使你们这对知己分道扬镳?”耶无害不忍好奇地问道。

“唉!”曹吕庄又不由叹了口气说道,“说来话长,这也是为师我一生最为惭愧的事!徒儿!你对这就不必追根问底。总而言之,文远兄是一举及第,我则是久试不第!所以我一气之下,便回乡办了私塾学堂。从此,我们这对知音便远隔千里、时过近千。”

听到此处,三公子耶无害更是大惑不解,问道:“师傅!我真的不明白,以你现在的名气,在当时怎么会久试不第?更何况你有现在已做丞相的知己朋友,为何不请他助你一臂之力?”

“唉!徒儿!今非昔比!”只见曹吕庄返思着,然后他大嘴角闪过一丝微笑,道,“以往的事就不用再提,现在为师我全把希望寄托在你身上,当然想让王丞相助你一臂之力!”

“这……”耶无害还想再说些什么,只见曹师傅摆了摆手说道,“好了!不用再说了!趁这琴声已近尾声,咱们还是及早进殿!”

曹吕庄说完,便抬脚走上养心殿的台阶。随后,三公子耶无害闻听着这乐曲渐渐幽幽平缓的微妙神奇的尾声,便感觉如履绿茵草地一般地信步飘上台阶……

此时此刻,曹吕庄师徒俩人已沉浸在这宽阔而又充满着“天光乐色”的殿堂之内,他俩自会有一种心旷神怡的超然感觉。于是,他俩放眼寻视着这殿堂之内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设置,一切的一切映入他们的眼帘,无不使他们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再伴合着这优扬的琴声,这种耳通神明的好感受简直使他们如临天堂仙宫,就连他们的身形和步调也好象轻柔地飞飘起来。

终于,曹吕庄师徒二人在距离琴声传来的地点仅有一门之隔、几步之遥。于是,他俩收住脚步,撩眼向悬挂着夜明珠一般的晶莹垂帘内望去——只见那垂帘之后坐东朝西端坐着一位紫衣峨冠的朝廷大官!当然不用说各位也会明白,而且曹吕庄师徒二人也知道这人正是当朝右丞相王文远!

然而,此时的王文远并未停止拨弄面前的古琴,他也并非没有注意到已通报前来的两位远方来客已站在大殿内的圆门之外,他的专意致柔仿佛已达到与万事万物互相通隔的地步;他的古琴声仿佛能征服万人万物,即使是他本人自己也好象将要为之倾倒。不过对于此时已功发指端的王文远来说,他对周围的一切已如不望而见、不闻而知,待到他撩拨完他的乐声,自然会明白他所应该做的事。

突然,琴声断停。只见王文远双手轻扶在琴弦之上,但他并没有离案而起,而是依旧沉坐在古琴桌旁,象是在低首凝思。

这时,只听曹吕庄冲着门帘之后的王文远说道:“文远兄既已知道我们师徒来此,何不起身相迎?”

“唉!”只听王文远叹了口气,说道:“曹老弟快快请坐!不是我不起身相迎,只是我身不由己哪!”

“怎么?莫非文远兄……”曹吕庄惊讶地问道。

“是啊!让你猜中了。”王文远点了点头说道,我的下肢已瘫痪多日,现在只好在家修养。所以你们两位前来我无法起身相迎,我唯一能做的,也就是以我的琴声迎接你们的到来。还望你们师徒二位莫要见怪!”

“如此说来,我内心已错怪你,还望文远兄多多原谅!”曹吕庄边说边向王文远拱手作辑。

“嗳!哪里的话,你我多年的交情,这原谅一词又何足挂齿!曹老弟还是尽快说明来意!”

曹吕庄闻听此话,心下自然高兴,王文远的一句寻问正中其怀,积蓄已久的肺腑之言今日终要如愿。于是,他微笑着说道:“其实我的来意,已很明显,即使我不说,我想文远兄也能估计到。”

“哈!哈!哈!”王文远禁不住大笑着说道,“曹老弟真会开玩笑,你的来意藏在你的心里,你不说我怎么知道?”

“哈!哈!哈!”曹吕庄也不由爽笑着说道,“其实你心里已经知道,只是嘴里不说而已。不然,你我何为多年的知己之友?”

“哈!哈!哈!曹老弟的利嘴还是不减当初!”王文远谈笑之际,不觉已回想起往事,“想当年你我结为知己之友,时常在一起游山赏水、谈儒论乐,不知不觉已是时光如流水,转眼几十年已过,如今我们又在此相逢,一见如故,真让我感觉这情形还似如当初!”

“文远兄言之有理,我当然也有同感,谁让你我是多年的知己之友!”曹吕庄说完,下意识地停顿了一下,转首望了一望依然端坐在一旁的徒弟耶无害,便又微笑着说道,“文远兄应该知道,今天我的来意有两个:一来是你我叙叙旧;这二来就是我特来向你荐举我的一位得意门生,他就是我身边的这位徒弟耶无害。”

“嗯!不错!”王文远不由地用赞赏的目光望了望曹吕庄身边的白衣少年公子,说道,“果然是曹老弟门下一表人才的少年公子,不知其文采如何?”

“文远兄问得好!”曹吕庄禁不住一拍大腿,笑道,“我就等着你这句话。不瞒你说,我这位弟子可是聪明绝顶、文采风流,你若不信可以当场出题考验。”

“哈!哈!哈!好!我倒要考考你这位门下高徒!”王文远说着,把目光转向耶无害,问道,“耶公子你意下如何?”

一直端坐在一旁洗耳恭听的三公子耶无害听到问声,微笑着回应道:“晚辈能得到王丞相的赐教,实在求之不得,还请王丞相嘴下留情!”

“哈!哈!哈!……”耶无害的话虽不多,简短的两句话却引得王文远和曹吕庄朗声大笑,他俩的内心已不得不佩服耶无害说话口齿伶俐而且幽默风趣。

“耶公子你可要听好了!”王文远双手从琴弦上抬起,扬了扬衣袖说道,“你既然是曹老弟的门下高徒,我当然要对你进行全面的考问,我也不必对你手下留情或是嘴下留情,不然的话,严师门下怎会出高徒呢?”

耶无害闻听此话,心中依旧坦然如初,他转眼望了望曹吕庄师傅,便又转首向王文远问道:“敢问王丞相要考问晚辈哪些方面的事情?”

“这当然包括很多了。”王文远说完,略思了一下,又继续说道,“这大则包罗万象、囊括宇宙,小则千钧一发、秋毫之差,远则联想诸物,近则涉取身中之器,这其中的玄机奥妙自然多多复杂,没有上知天文历法、下知地理人情、能文善武的多才多德之士来作答辩,怕是很难过我这一关。”

“哈!哈!哈!”曹吕庄听后不禁大笑,随后他起身说道,“文远兄请尽管对我的这位弟子严家考问,我便可以在此听一场精彩的现场答辩。”

“好!那就请耶公子听清了!”王文远说着,便一捋胡须,略思了一下问道,“你看老夫今年年方几十、生辰八字如何?”

耶无害闻听此问,心中暗觉此问不妙,这岂不是要向他当头一棒?因为他内心很清楚,对这卜算人的生辰八字和将来命运的一套套方法技巧正是他所薄弱的环节。虽然以往他曾经看过《周易》、《易经》之类的书籍,但是他对其中诸多方面还是一知半解,如若查问过细,他必然会出现无言以对的迥态。所以此时的耶无害不禁心中暗自责怪自己没有完全将这两本书吃透,即便是他以后还会再去钻研这两本书籍,但是“远水不解近渴”,今天的这一问如若自己说错嘴那可怎么办?……那岂不自找难看?更丢曹师傅的面子,辜负他老人家对自己所寄的一片苦心?

其实不仅是三公子耶无害此时感到有些紧张,就连他的师傅曹吕庄也是暗吃一惊。曹吕庄站在一旁心中暗想:“我说这文远兄今天是不是吃错了药?他左不问,右不问,上不问,下不问,内不问,外不问,偏偏问这个酸里酸气求神问卜的问题,这与我的儒家教学有何关系?真是哪壶不开揭哪壶!纯粹想难住我的徒弟!这也怪我没有手把手地把我的徒弟教好这方面的知识,真不知徒儿把《周易》和《易经》钻研的如何?只有等待看看我这徒弟如何作答?”

话说此时的三公子耶无害强压住内心的紧张,挺了挺身子,眼睛一转,微笑着说道:“王丞相与我曹师傅以兄弟知己相称,我想王丞相的年纪一定在我师傅之上。而我师傅今年刚好六十七岁,乃唐武宗会昌五年庚申840年出生,所以我料想王丞相长我师傅一岁,乃会昌四年己未839年出生,属相为羊。至于王丞相具体的生辰八字,这还得请王丞相说出你出生的月、日和准确时刻,晚辈方可作以定论!”

“哈!哈!哈!”王文远听后不禁大笑道,“耶公子果然好眼力,你能判断出我的出生之年,已是可喜可贺。也算曹老弟没有白教你这位高徒。”

说完,王文远便用敬服的目光看了看曹吕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