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再兴汉室 > 第2章 开铁矿整编三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

周文投效刘备以来,第一场战争,顺风顺水。

关羽、田豫、太史慈的三路兵马如秋风扫落叶一般。

以伤亡几乎为零的情况下火速拿下了琅琊北部诸县。

春风徐徐。

郓亭与诸县之间,一条小河缓缓流过,河水清澈见底。

与普通的河流不同的是河岸的土呈褐色,被带入河水的泥土沉淀的很快,难以继续被冲走。

有经验的老者都知道。

这便是含铁量较高的矿石。

当然这些只有周文知道,身为后世之人,知道这里有山东半岛的一个规模不大不小的铁矿。

为共和国的钢铁事业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只是随着国外成本更低、含铁量更高的铁矿石进入国内,这里便慢慢荒废了。

不过在这个汉末时代,却是极好的矿产资源。

之所以周文建议刘备拿下琅琊北部诸县,主要为的还是这个铁矿。

虽然每年可以从辽东公孙度还有徐州糜竺那里可以买来不少铁料。

但是随着东莱和北海铁质农具的推广以及大量的武器、铠甲的打造。

从这两人买的铁矿显得有点杯水车薪。

这就势必要寻找更多的资源来支持刘备集团的发展和扩张。

有了铁矿,就意味着钢铁。

就意味着源源不断的武器、铠甲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意味着源源不断的铁质农具发展两地农业 ,种出更多的粮食。

郓亭东一百里,虽然此处河流纵横,一马平川,却是极其荒芜。

周文在周生率领的一百重骑兵保护下一路向东。

随行的还有工坊总负责的严伯及其弟子们。

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小山包映入眼帘,周文感慨万千,其实这里都可以用来种地,可以养活更多的百姓。

可惜常年的兵荒马乱,如此肥沃的土地早已没人耕种,百姓到处逃难。

不过现在刘备来了,或许这里重现昔日的辉煌也不在久远。

“严伯,你看,这边是文说的铁矿”

看着前面的一个小山包,树木的种类和树叶的颜色与别地明显不一致。

看到郁郁葱葱的侧柏[每种矿藏上面的植物是不一样的,侧柏就是铁矿的象征],周文便走到树下,拿起锄头挖起了树下的土壤。

捧起褐色的土壤闻了闻,便来到严伯身前。

“少庄主,这和普通的土壤也没什么差别啊”

见到周文居然亲自动手,急忙跳下战马,走到周文身前双手接过他捧在手中的泥土便道。

“呵呵,严伯,你相信某便好了,这表面的含量较低,看不出来,回头叫福叔派人过来,就在这片地挖,必然有铁矿”

看周周围荒芜的景色,树木凋零,杂草丛生,关键没有路。

心想要把这里的铁矿运出去,还需要费一番功夫。

所幸附近有条河流,可以直抵昌安、高密等地,虽然河流较浅。

不过在丰水期运力或许可以勉强满足运输。

随着安丘的城池的扩大,刘备的重心南移,周文的冶铁工坊及兵器工坊势必也将转移到安丘而来。

“好,老汉回头便去找周管家要人”

严伯将手中的泥土泼往地上,拍了拍手朝周文拱手施礼。

青州、北海、剧县

回到北海的周文已经是十日之后了,虽然现在刘备已经逐渐将中心往安丘移动。

但现在的安丘宛如一个巨大的工地,刘备等人依旧留在剧县。

这次前往琅琊收益颇丰,随着刘备亲自前往抚民。

宣布刘备治下的优惠政策,百姓欢欣鼓舞,盛赞刘备的之恩德。

得到周文的钱财支持,刘备依往常般收缴琅琊的无主之地。

再从琅琊的世家大族手上购买了不少土地,分拨给当地的流民、百姓。

同时让简雍和孙乾两头行动给运输足够的耕牛、驽马还有新式农具到了琅琊,准备今年的春耕。

严伯没有一同随周文回剧县,而是带着众弟子直奔不其而去,尚未歇脚便直接到了周府找到了管家周福。

周福也不含糊,一直以来都是他负责管理周文的私产。

他知道光是每年从公孙度、糜竺处购买铁矿都需要花费不少钱财。

听说郓亭有铁矿后,当即便开始组织了两千余人前往矿山挖矿。

“子惠,现在天下混乱愈加,诸侯不尊天子,备该当如何”

回到剧县的刘备第一时间便找来周文,现在的他对于周文依赖性极强。

不论是军政、民事还是教育都要请教周文。

“主公,这次文回来也是要说此事”

回来的路上周文也一直在想,现在北海加上东莱兵马只有两万之数。

随着地盘的增大,需要防御驻兵的地方也越多。

虽然西边的威胁暂时消除了,袁谭屯驻在临淄专心消化青州西部三郡,又和田楷争夺平原。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在北海的西部必须要屯驻足够的兵马才行。

再者马上就要面临中原大战,这样刘备手下的两万兵马就显得捉襟见肘了。

“哦,子惠何意?”

刘备欣喜的同时,也带着一脸疑惑,欣喜的是周文居然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疑惑的是他不知道周文真正要说什么。

“主公,现在天下诸侯割据之心已经昭然若揭”

“一个个都在挖大汉的根基,主公今虽有三郡之地,兵马却只有两万之数”

“面对中原诸侯的虎狼之师,却是力有未逮,以文观之,扩军迫在眉睫”

看着一脸疑惑的刘备,周文恭敬的向他行了一礼。

随着郓亭铁矿的开挖,加上经过多轮改善的土法高炉炼钢之法。

刘备集团在兵器、铠甲这方面对于天下诸侯将是碾压的优势。

唯一不足的便是现在地盘不够大,兵马不够多,钱粮不够广。

正所谓兵者,诡道也,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什么都是浮云。

刘备的两万大军要是拉出去和天下任何一个诸侯正面硬刚,击败对方五万兵马都手拿把掐。

显然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发生的,那么多城池需要防守,地方需要维护稳定,都需要兵马。

敌军只需要在任何个点爆破,继而多点开花就可以搞的刘备疲于奔命。

所幸的是他现在名声不显,没引起多大关注而已。

“哦,依子惠之意,该扩军多少为好?”

刘备道。

“三万之数!”

周文伸出了三根手指,款款的道。

他内心早就盘算过,除去三千骑兵,步兵必须要扩军到二万七才行。

虽然有新式的练兵之法,但是像弓箭手、长枪兵这样的兵种其实还是很难练的。

特别是弓箭手,不论是士兵本身的臂力,耐力还有视力的要求都很高。

一名合格的弓箭手还需要经过长年累月的射箭训练。

所有弓手在所有兵种之中属于等级最高的。

所以后面才有三国演义中马弓手关羽、步弓手张飞的典故。

那可是校官下面最高级的兵种!

“善,子惠之言,正合吾意”

刘备大喜道。

青州、北海、安丘

随着以工代赈的推广,通过半年的建设,安丘城终于如期的完工。

长宽十余里,高三丈的城墙,包着一层青砖,更加显得威严厚重。

原有的县衙并未拆除,只是稍作修缮便成了新的府衙,刘备也不愿过多劳民伤财。

安丘城东,校场之上。

北海、东莱、琅琊的百姓看到了刘备的招兵告示。

感念他的爱名如子,一个个踊跃报名,将一个个征兵点挤的水泄不通。

经过层层筛选,一万名新兵赫然列阵于校场之上。

训练的主官由原来的关羽变成了周武。

在刘备麾下,经过周文长期的教导以及三本兵法书的读后感悟,训练兵马方面周武确是天下无出其右。

依旧是最开始的忠君思想的灌输,继而是团队思想的培养。

随着军队的军姿训练、队列训练的磨练,一个个新兵渐渐丢掉了以前的懒散之气。

而通过一百里拉练的进行,新兵的耐力大大提升。

当然其中的后勤保障亦是功不可没,较之于平时生活的不同,换成了一日三餐。

隔日还有肉食补充,士兵的身体素质自然得到加强。

而军队的分组大比武,大大的提升的新兵的荣誉感,为其以后成为百战精兵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万军队,分为三部,一部一万人。

除去关羽可以自掌一部兵马之外,其余两人确是田豫和周武。

刘备的这个安排,让包括周文在内的所有人都始料未及。

张飞作为刘备的结义兄弟都没有此等待遇,军职仅为都尉。

“大哥,现在整编三军,为何翼德依旧还是都尉?”

仲夏的北海渐渐开始热了起来,夜晚的蝉鸣蛙叫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兵马整编完毕,宣布完毕三部校尉的人选后,张飞愤懑不平。

当晚便拉着二哥关羽便往刘备的住所而去。

“云长、翼德皆备之兄弟,却又何故为这虚名而不悦?”

看着两人静坐在对方,虽然现在张飞性子有所收敛,但是脾气依旧很是暴躁。

“大哥,某就是心里不舒服”

张飞委屈的道。

“翼德,休要再言,方今天下大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之时,何故为一虚名而愤懑乎?”

刘备正色的道。

三部主官的安排他确实经过深思熟虑的,关羽是他手下第一大将,独掌一部无可厚非。

周武是周文的弟弟,所率领的东莱兵马已有数年之久,士兵们也都只认他周武这个,不可能让别人去当那个校尉。

而田豫能文能武,兵法谋略都是上乘,相比于张飞更加沉稳,比太史慈更加睿智,是一方帅才的人选。

关于田豫的才能周文、刘政不止一次和他说起过,他自己也颇以为然。

“翼德,大哥说的对,权且安心”

关羽拉了拉张飞的衣袖,劝解的道。

自此,北海又重新回归了风平浪静,刘备集团就像一部精密的机器,紧密的开动起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