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出了老丈人王炳开家,想回家去看看。

父母一辈子做事做惯了,闲不下来,现在经常去景区打零工。路上碰到王大奎。

“奎叔,最近还好吧?”

.“好好好,多亏了有你照顾。上次腿疼,你给我带的那膏药真不错,贴了几副就好得差不多了。”

“那明天我再给你带几副。”

王大奎有点不好意思,说:“不用了,好差不多了,别在糟蹋钱。”

“叔,您这话说的,有病治病,咋叫糟蹋钱呢?再说了,这膏药也花不了几个钱。”

话是这样说,但王大奎每次要给钱,李二海都不收,他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那就再弄几副吧,总是麻烦你。”

“叔,我们爷儿俩不要这么见外吧?您老今天这么客气,一定有事儿。”

“呵呵,什么事都瞒不过你的眼睛。正玉打钱回来了。”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王正玉自从失踪后,从没给家里拿过钱,甚至有一次还特意回来跟奎叔要了不少钱。

“那敢情好啊,说明正玉还是想着您老的。”

“我要他钱干嘛,我是要他回来,让我看看,我才放心嘛。”

“叔,您也别想多,他能打钱回来,不正说明他现在很好吗?肯定是忙,走不开,要不他还不回来看您呀。”

“只能这样想了。不过,他这次打的钱可有些多,我倒不放心。”

“打多少呀?”

“十万。,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

“嗯,是不少,说明他在外面混得好,又有孝心,您老应该高兴才是。”

“二海啊,这么多钱,做什么工作能挣下呀?我怕呀,怕他走的不是正道。”

李二海无法回答,王正玉走没走歪道,还没有坐实,但没走正道是肯定的了。

他想乘机打听一下王正玉的情况,正好打钱回来,多少有些线索。

“叔,这钱是从哪儿汇过来的?”

“不是汇过来的,有人送到家里来的,不肯说哪里的。经不过我死磨硬泡,最后说他是省城的。”

省城?李二海马上想到了甄家。难道是甄有兵派人送来的?

上个月去云南旅游,在太华寺偶遇王正玉,但还未近身,他便溜了。很快,就收到他派人送来的纸条,让自己不要管甄家的事,警告自己要好自为之。

毫无疑问,王正玉和甄家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且他们之间一定存在着利益的勾连。否则,这甄家怎么会派人来送钱呢?

不用汇兑,专人来送,说明他们是有有意回避着什么东西,不用说,是怕有关部门根据地址去查。

这么一来,就暴露了他们从事的事情,肯定是不可告人的勾当。

“叔,正玉跟我从小玩到大,他什么样的人,我还是很清楚的,不会有问题的,您老尽管放心。”

王大奎也不相信儿子走上斜路,这孩子品行一直不错,而且胆子很小,就是坏也坏不到哪儿去。

“我也不相信他去做坏人,但他现在老不归家,我能不怀疑吗?”

“放心吧,叔,我尽量给您老打听打听,一有消息,我就告诉您。”

王大奎哪里有过这么多钱的,放在家里不放心,怕遭了贼,便回家取了来,让李二海帮他存到银行。

回到家里,已经是晚上七点半。

丈母娘杜翠早已做好了晚饭,等着女儿女婿回来。

今天王妍也回得早,看到老公回来,她像个孩子似的围着他,叽叽喳喳的。

李二海非常享受这种生活,老婆像个长不大的小女孩,总是以他为中心。

现在是温定县最大的服装城老板,每年赚上百万的银子,但在李二海面前,总是天真烂漫的,纯得就像路边那些向阳开放的小花。

杜翠在城里待得久了,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

李二海从小就觉得,丈母娘杜翠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什么样的气质,他说不上来,但他一直认为,丈母娘杜翠不像农村人。

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老头子还在老家做他的村支书,杜翠想让他到城里来,全家团圆,还能帮上女儿的忙。

但说了多次,王炳开死活不同意。

为此,杜翠总是嘀咕,说他官瘾大呢。

“二海,你是大学生,又是县干部,见多识广,能说会道的,你现在又经常碰到王妍她爸,帮我想法子和他说说,让他退下来,咱家又不缺他那几个钱,这干部也不能做一辈子吧,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多好。”

上次王妍让李二海去劝,可是到老丈人家一看,他正召集村干部开会,商议办个集体企业。李二海一看,不用开口了,他现在一门心思扑在了村里了。

“妈,我找个机会好好跟爸谈谈。不过,妈您也不要见怪,爸现在遇到了村里大发展的好时候,正铆足了劲在大干呢,这时候你想把他撤下来,估计不可能。”

杜翠也知道不可能,但嘴上不说心里也不痛快。

有时候,杜翠也想回乡下去,她和王炳开是夫妻,有她在身边知冷知热的,老头子日子也过得舒坦。但现在小外孙要带,女儿家的家务也要人操持,尽管她也不愿意,但走不开啊。

忽然,杜翠想起了一件事。

“二海,上午伍连军来过,想找你的。”

“妈,他没说什么事吗?”

“说了,让你回来给他打电话。”

伍连军来,肯定跟他女儿伍潇有关。

李二海拿出手机打给伍连军:“伍大哥,听说上午你到我家里来了,有事儿吧。”

“也没什么事,就是伍潇回来了一趟,说仇少帮忙,把她调到省检察院去了。”

“那很好啊,仇大哥肯定是想给她换个环境,好让好尽快从那段婚姻里走出来。”

“是啊,这个仇少人真不错,凭人家那身份,还想着我们这些小事,让人佩服。这社会啊,越是高层,越是正气,越是没架子,反之,越是低层,越是张牙舞爪。”

李二海听了,不好说什么。

大学毕业考上公务员,第一天报到,就被镇里小小的办公室赵主任摆了一道,现在听伍连军这么一说,还真是那么个理儿。

“噢,对了,伍潇本想去找你的,想谈谈甄家的事,后来她接到电话,要立即赶回去上班,只好先走了。”

伍连军之前说过,伍潇想跟李二海谈谈甄家的事,虽然知道得少,总归知道一点。最近一直忙,李二海倒把这件事忘了。

“伍大哥,不急,有时间我去找伍潇。”

现在儿子李恒跟外婆睡,门一关,夫妻二人便是一个小世界。

临睡之前,李二海和王妍打打闹闹,最终是倒凤颠鸾,成就一番好事。

世界上最幸福的,便是李二海和王妍这一对,相爱相拥,情深似海。

第二天要去市里汇报工作,李二海少有的睡了个懒觉。

其实早就醒了,每天都早起,生物钟已经固定,到时候不醒都难。

每天都会乘着早晨去外面小公园练练拳,今天却不想去了,李二海心里有些紧张,难道自己老了?

虽然才三十出头,但李二海这几年一直承担着重要的职务,工作起来是披星戴月废寝忘食,说不透支身体,那是不可能的。

可岁数在这儿呢,还小,可能只是思想上有些累了。

他在内心自己安慰自己。

上午九点,准时赶到田镜副市长办公室。

现在李二海是重清市旋风岭景区管委会主任,归口管理属田镜副市长领导。

旋风岭景区突然划归市里,李二海一直认为是市里想法子安排自己。

“二海,来来来,先品品我这个最新的龙井茶。”

李二海喜欢喝苦丁,但其它的茶,都不拒。

他是个奇人,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记忆力都异于常人。

就拿品茶来说,只要他喝过的,无论过多久,只要碰到同类,只要再喝一小口,马上便知其类别。

李二海端走茶杯,慢慢地喝了一小口。

“西湖龙井。”

“了不得啊,就喝一小口便知道啦?”

“田副市长,我不是品茶专家,只不过是我的味觉非常灵敏。”

“这茶是我一个亲戚去杭州办事给我带的,说是上好龙井。虽然我龙井多年,但只是会喝,不会品。既然你懂,就给我介绍一下。”

“说不上懂,只是知道一点点。你这茶,确实不错,但不是最好。”

李二海这么一说,更吊起了田镜的胃口。

“不要卖关子了,说吧。”

“龙井茶,有不少,我就单说这杭州西湖龙井吧,茶的好坏,跟茶园有关系,土壤、气候、管理、采摘时机,互相关联,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出不了好茶。”

“西湖那边的环境,适合龙井的生长,历年好茶不断。要是哪一年惊蛰过后雨水多日照少,这茶就掉架子了。”

“不错不错,说得有道理。”

“就是前面各方面都到位了,后面采摘就是关键了。龙井好茶都是在惊蛰之后清明以前采摘的,这个时候茶叶嫩芽初次迸出,形状像一朵莲心一样,所以又称‘莲心’这个时候的龙井,是最好的。”

田镜笑了笑,说:“这就是大家所说的明前茶了。”

“对,市面上叫明前茶。但明前茶也不是一样的,像你这个,就是上等。同样在那个时期采摘,也是越早越好,早采,才能采到鲜嫩的一芽一叶龙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