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英雄无敌魔法门之众星传说 > 第二十章 节 千古之绝对(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十章 节 千古之绝对(二)

第二十章节千古之绝对(二)

中国古代,对对联的故事很多,言羽特别喜欢,觉得极有乐趣。

比如:

一天傍晚,苏东坡对苏小妹说:“我出一上联,请你花一夜工夫对出下联。”

遂曰: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苏小妹苦思良久不能对出。因为“水仙子”、“碧玉簪”和“声声慢”俱为词牌名,下联亦须以词牌名为对,同时还要描绘出一幕情景,难度确实是很大的。

正在搜肠刮肚之际,忽见女仆在月光下端酒菜送来,苏小妹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引来步步娇。

这“虞美人”、“红绣鞋”、“步步娇”也是词牌名,而且叙述合理,意境吻合,对得的确高妙。

言羽每每读到此等妙文,都会与小伙伴们分享。

有一次,言羽给阿望讲到一个故事:

相传秦少游与苏小妹新婚之夜,苏小妹出了上联“双手推开窗前月”,对不出不让入洞房。

没想到这“窗前月”颇难应对,竟然难住了才子秦少游,他苦思冥想而不得,差点儿连“最美洞房花烛夜,**一刻值千金”都给浪费了。

全靠苏东坡躲在一旁以石块扔进水缸提示,秦少游才对出“一石惊破水中天”,这才有机会圆了房。

阿望听了,哈哈大笑,说他最喜欢这种有点情趣的对联了,说这个苏小妹,鬼怪机灵,最为搞笑,又给言羽讲了一个民间的绝对,传说也是苏小妹的名对。

上联是:“小妹看书心思汉”;

是苏小妹的嫂子看苏小妹一个人看《汉书》看得发痴,就利用出句揶揄笑她。

苏小妹心思聪颖,哪会听不出嫂子的弦外之音,自然不甘示弱,又见彼时天热,骄阳似火,嫂子正要出门,立在门旁,以手置于额头,挡住毒辣的阳光,于是灵机一动,对道:

“少妇怕日手遮阴”。

这下句对得虽然忒俗了些,但是正所谓针尖对麦芒——针锋相对,对得却是极为工整。

可见苏小妹这样的才女,实在招惹不得,一时情急,竟能对出这样的千古绝对。

言羽虽然不知道阿望说的民间传说是不是真的,不过言羽却很佩服阿望,一方面觉得他见多识广,另一方面,更觉得他很有情趣,总是能在枯燥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许多暗藏的乐趣。

比如阿望讲到,封建社会有“四大喜”,却是:

久旱逢甘雨,

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

金榜题名时。

而后人搞笑,分别添得两字,改作了人生“四大悲”:

久旱逢甘雨,一滴;

他乡遇故知,债主;

洞房花烛夜,不举;

金榜题名时,重名。

。。。

言羽听了,顿时笑得不行。

言羽少时蠢笨,曾误以为早上起来尿床了就是早泄,被好友一顿嘲讽,还推荐了些有趣的书籍学习了方才了悟。

如今听到“洞房花烛夜,不举”一说,心中不禁暗想,这“不举”的‘举’二字,尤其绝妙,居然把男人的生理特性,和其事业发达联系在一起,堪称妙绝:

中国古时,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才叫“发解”、“发达”,简称“发”。

男人要中了举人,才能称得上“老爷”,而“举人”的雅称则为“孝廉”。

古时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举”则难以圆房,不能繁殖生育,那的确只有无后,“孝廉”自然也就称不上了。

不过世间可能也只有言羽这等痴,初时毫不开窍、不通风情,后来渐渐醒悟,才会去细细钻研这个中妙义吧。

初中时,言羽的数理化成绩和英语成绩都极好,但是语文成绩却反而并不算很好。言羽很想努力提高,但是不得其法,收效甚微。

言羽仔细分析,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语文的主观题太多,很多解答和说法,必须要符合阅卷者的心意,并没有绝对标准的答法。

正如同样一句上联,可以对出无数的下联来;

同样一个作文的命题,也可以写出无数的好文章来,而个中好坏,全凭考官定夺。

而与语文相比,不管解题过程多么复杂,任何数理题目,最终的答案和可解的过程,几乎都是明确无误的客观题,是不以阅卷考官的个人偏好所变化的,所以语文阅读和作文要得到满分,比数理化拿满分更难上百倍。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古时金圣叹参加科举考试,常常名落孙山。

金圣叹,又名人瑞,明末清初文坛上的一位奇才。他曾评论中国古典小说十部“才子书”,成为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为人诙谐幽默,高傲而有志气,文笔潇洒自如,生平轶趣俯拾皆是。

据说金圣叹最喜欢屈原,平日以《离骚》为下酒菜,一边高声朗读,一边尽情喝酒,醉则须眉戟张,遇到贵官豪绅,嘻笑怒骂以为快事。

而言羽最初读《离骚》、《九歌》,也是得了阿望的推荐,听得他总是赞不绝口,方才认真品读的,其中仙灵之感,确实和其它凡尘诗词殊不一般。

这一点言羽觉得阿望和金圣叹很像,只要阿望的地方,就会有欢笑,和他在一起,闲情野趣无穷。

阿望的语文成绩也不太好。

事实上,除了历史,阿望基本上所有学科成绩都不太好。

但是在言羽看来,这些丝毫不影响阿望成为一个性格很好的人,诙谐幽默,而且颇有情趣,是少男少女之中最受欢迎的人之一。

而古时的金圣叹,也是学问渊博,作文不拘一格,自称:“以吾之才,入学如取芥耳。”

金圣叹,又名人瑞,明末清初文坛上的一位奇才。他曾评论中国古典小说十部“才子书”,成为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他为人诙谐幽默,高傲而有志气,文笔潇洒自如,生平轶趣俯拾皆是。

但因为他恃才傲物,在试卷上嘻笑怒骂,所以每次科举考试都是名落孙山。

他第一次参加考试时,试题为:“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他答题时就在试卷上绘了一个光头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此亦匏瓜之意形也。”主考官大怒,其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次参加科考时,题目为“吾四十而不动心。”金圣叹便在试卷上一连写了39个“动心”。主考官追问原因,他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孟子曰四十不动心,则三十九岁之前必动心矣。”又被除名。

还有一次以“杀鸡”为题的,他嫌考官题目小题大做,就在文章中写道:“为雄鸡,为雌鸡,不雄不雌为阉鸡,姑勿论也,杀之而已矣。为红鸡,为白鸡,不红不白为花鸡矣,姑勿论也,杀之而已矣。。。”再次落榜。

又一次岁试,有“西子”题目,金圣叹提笔写道:“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

金圣叹就这样在考试时随兴而发,嬉笑怒骂,不拘一格,以成文章,所以总是名落孙山。

不过,他终于也有幸运的一次,那次试题为“原壤夷侯,阙党童子将见。”

他在答卷中写道:“原攘夷侯,夫子以杖叩其头,原攘三魂渺渺,七魄茫茫,一阵清风,化而为阙党童子。……”言羽读到,亦觉颇有《离骚》之风。

而学使看了,大为惊叹,遂在其试卷上批曰:“如此奇才,岂可不中。”金圣叹由此方结束长年名落孙山的历史。

中国古代,好对联数不胜数,言羽印象极深的,也有很多。

宋代词人晏殊路过扬州时在大明寺里小憩,无意间看见壁上所书的一首诗很不错,经打问知道作者是当地人王琪,便请王来一起用饭。饭后二人在池边散步,其时正值遍地落红的春末,晏殊说:“有时想起一个佳句,比如我曾做出过这么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至今也没想出下联。”

王琪却应声说:“似曾相识燕归来。”

不久,这一联句被晏殊写入他的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遂成千古名句。

。。。

金山寺和尚佛印和苏东坡一向友善,两人相遇常常互开玩笑。一天傍晚,二人泛舟长江之上,船小风轻,对月饮酒,十分畅快,酒过三巡,佛印向东坡索句,东坡手指江岸,笑而不语。佛印循指望去,但见岸上一农夫荷锄归村,身后一条黄狗正边走边啃一截剩骨。佛印顿悟东坡之意,乃呵呵一笑,将自己手中拿着的一把题有东坡诗句的大蒲扇抛入水中。二人彼此心用不宣,相视微笑。原来他俩用“形体语言”合做了一副精致诙谐的双关“哑联”:

狗啃河上(和尚)骨(东坡出句)

水流东坡诗(尸)(佛印对句)

。。。

一日,佛印对东坡大谈佛事,躺在帘子后边的苏小妹见佛印把佛法说得神乎其神,便很想幽这位和尚一默,遂题一上联并吩咐女仆拿出去交给苏东坡。

东坡接过一看便朗声大笑,上联是: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东坡把上联交给佛印,佛印思索片刻即对出了下联: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这是一副“析字联”,对得十分巧妙。

。。。

而明人解缙,亦有诸多名对,小时就极善对句。

九岁时,父亲携他到长江边###,父子把衣服脱了挂在江边一老树上。父亲即景出句曰:

千年老树为衣架

解缙随即对句曰:

万里长江作浴盆

后来长大了些,某日,解缙的父亲与友人对弈,开局之前,友人吟道:

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

解父一时语塞,站在一旁的解缙应声替父解围:

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

。。。

某翁家资巨富,一日为夫人祝寿而大摆宴席,并再三邀请解缙赴宴。解缙感到盛情难却,便前往祝贺。

酒酣耳热之际,某翁请解缙题诗庆贺。解缙乘着酒兴,当即应之道:

这个婆娘不是人

听到这句不恭之语,举座皆惊,某翁及其子更是怒气冲冲。解缙不以为然,从容续道:

九天仙女下凡尘

原来如此,众始莞然。及其转句,又听解缙念道:

儿子个个都是贼

众复愕然。只见解缙收句云:

偷得蟠桃献母亲

某翁之子顿时转怒为喜,众宾客交口称赞。

有一回,解缙到一大商贾家收税款。事前,商贾家调皮的女儿在宅前贴上对联,心想,看你解税官怎么进屋。对联云:

闲人免进,盗者休来

解缙看罢一笑,叫人拿来笔往门联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贾女儿出门一看,不得不佩服这位年轻税官文思敏捷,巧补天成,原来解给将对联补写为:

闲人免进贤人进,盗者休来道者来

。。。

明代程敏政也极有才华,十多岁即被荐入京。宰相李贤欲招之为婿,便在一次宴会时手指案上的果品对程说:

因荷(何)而得藕(偶)

程明白李的心意,便答道:

有杏(幸)不须梅(媒)

李很满意,于是最终把女儿许配给程。

明代李东阳和程敏政一样少年有才名。东阳6岁时便和敏政一同去接受英宗的召见。过宫门时,年幼的东阳跨不过高高的门槛,英宗见状出句:

书生脚短

东阳应道:

天子门高

赐御膳时,英宗指着盘中的螃蟹说:

螃蟹一身甲胄

敏政对曰:

凤凰遍体文章

东阳对曰:

蜘蛛满腹经纶

英宗又出上联:

鹏翅高飞,压风云千万里

敏政对:

鳌头独占,依日月于九霄

东阳对:

龙颜端拱,位天地之两间

英宗大悦,对左右说:“以后让他们一个做宰相,一个做翰林学士”。

。。。

明人徐唏年轻时以吏员进身。他荣归故里时,当地官员率诸生郊迎,诸生以其不由科目出身,便有些态度不恭,地方官员大为生气,出句斥诸生曰:

擘破石榴,红门中许多酸子

“酸子”乃讥刺在场的酸秀才们。诸生久不能对。

徐唏代答曰:

咬开银杏,白衣里一个大人

诸生惊服,遂尽皆请罪。

。。。

明人陈洽8岁时与父同行江滨,见两舟一迟一速行进于江面,父即景出句命对:

两船并行,橹速(鲁肃)不如帆快(樊哙)

陈洽应声曰:

八音齐奏,笛清(狄青)难比箫和(萧何)

(鲁肃、樊啥、狄青、萧何皆为古人名)

。。。

明代状元梁储年轻时就颇具“公辅之量”。一天,他放学回家时不慎跌倒,父亲一边扶他起来一边说:

跌倒小书生

梁储应声道:

扶起大学士

又有一日,梁父带孩子们到池塘中沐浴,随口出句曰:

晚浴池塘,涌动一天星斗

年仅七岁的梁储对答道:

早登台阁,挽回三代乾坤

。。。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游马苑,朱棣(其四子)与朱允炆(其长孙)同侍。

太祖出句令对:

风吹马尾千条线

朱允炆对曰:

雨洒羊毛一片毡

太祖以为“气弱”。

朱棣对曰:

日照龙鳞万点金

后一对句比前一对句,气象的确雄浑得多。

后来朱棣取代朱允炆登上帝位并把国都由南京迁到了北京。也许“马苑应对”一事已经显示出皇孙不是皇子的对手。

。。。

好的对联并不在长短,有时短短几字,便诗意盎然,已然尽兴,而说得多了,却画蛇添足,反为败笔。所以很多大家都惜字如金。

传说有一商人准备开业,特登门请唐寅撰一副吉利对联,唐挥笔写道:

生意如春意

财源似水源

这出句源于宋祁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对句化自朱熹诗句“为有源头活水来”。

全联恰到好处地比喻了“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之义,堪称一副佳作。

但胸无点墨的商人却认为唐寅未把“招财进宝”的意思写足,央求唐寅另撰一副。唐寅很郁闷,只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实在难以对牛弹琴,于是索性重写了一副俗不可耐的对联:

门前生意好似夏夜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像秋天虱子,越捉越多

没想到那商人却非常满意,喜笑颜开地拿回家张贴去了。

。。。

传说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喜书门联,但每次刚刚张贴就被别人偷走,某年除夕,他想出了一个防“贼”的妙法:在门楹上贴出这样一副对联: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偷联的人到王宅前一看,都摇头而去。初一清晨,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尾各续三字,遂成意义全薪的一幅佳作: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不过据后来言羽研究,应该在五代时才出现第一副春联,此联或许为后人所作,比如苏东坡、解缙、金圣叹之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