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88小说网!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88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东山再起 > 第三百六十五章 松锦战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刚过昆仑口,黄冲遇到个小麻烦。

事关郑崇检的生死。兵部最初下发的是令他‘削籍候代’,就是把官给彻底撸了,等人来接替。

杨嗣昌举荐的丁启睿先于十一年冬月升任右佥都御史,代孙传庭巡抚陕西。去年老杨未死前又升任兵部右侍郎,接手郑崇俭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郑崇检告病,然后携带家人投镇番是因见杨嗣昌不容。甩锅说他撤兵太早,才导致四川、湖南两地贼兵猖獗。后必有大难。

朱由检起初因为郑崇检去的时候磕磕绊绊就已经不高兴,又怀疑他是借病推托,派巡案官却核实情况。到今年春,张献忠打下襄阳,杨嗣昌亡于军中,便更加痛恨身为三边总督的郑崇检没有给杨嗣昌充当犄角,助兵平寇,就要把他逮捕入狱,着即斩首。

此时黄冲的奏章还在路上,并未送达。

按理郑崇俭率军离开是因粮食不足,无从调配。黄冲在替他辩论中也有实际比较,若是阵前倒戈岂不更糟?后来贺人龙的兵丁也从开县哗变西归,更加证明他所言属实才对。并直言,若如左良玉军纵兵抢粮,那又和当年吴桥兵变的孔有德有何区别?最后委婉呈请,欲征辟为府军都指挥,恳请由其戴罪立功。

但后来许多参与围剿而战败的人,为减轻自己的责任,都符合杨嗣昌说全因郑崇俭撤兵太早,导致贼兵猖獗。

更糟糕的今年老杨死于军中。这下朱由检非要以‘唆使士兵擅自返回’,‘无视军规’罪名杀了他。

这道命令是下给丁启睿的,这家伙只善钻营不识戎务。杨嗣昌去世,他又升任兵部尚书加督湖广、河南、四川及长江南北诸军。算上兼任总督陕西三边军务俨然比当初卢象升的天下勤王总督还要拉风。

按例得了尚方剑、飞鱼服及印信。急急慌慌出潼关,准备赴荆州接管万元吉手上的军队。

这样一个屎一样的人物,谁会不晓得?湖广巡按汪承诏传檄讲贼寇在河南,荆州、襄阳根本不需要大军。并命令地方将汉水两岸的船只全部藏起,不让丁启睿渡江。逼他转去了邓州。

邓州也闭门不纳,丁启睿只好走内乡。内乡长吏断了他们的粮,丁启睿所携带军队只能靠杀掉战马与野草一起煮来吃。

此时李自成义军聚精兵数千,裹挟数万流民在围攻开封。老丁当然不敢去开封,探听到光山、固始一带张献忠有一分部,人数还比较少。同人商议过后就发布檄文令左良玉破麻城,还真得了场胜仗。斩首一千二百人。

开封告急派人求援,丁启睿则说,‘我部正与献贼激战,不得半途功废’。

他连这样都能做,还会不知道如何应对郑崇检逃走的情况?直接把陕西巡按参了,讲他趁自己督师南下剿贼之际,私放了郑崇检,因视作同罪,严惩不怠!

陕西巡按使也不是傻的,直接往下推,主责归在了汉中府属官。

汉中府总兵赵光远最早跟过蓟辽总督曹文诏,他还想卖乐安侯黄冲及郑崇检一个好,所以偷偷派人向镇番卫传了消息。

黄冲在接到从镇番转来的消息后,立即委派王家麟驻凉,将郑崇检调往野猪湾隘口,并下令将贰旅留守在青松堡休整的陌刀营派往那里,归在老郑的麾下。另修书一封,令所有将领,自己不在期间任何军队禁入属番,包括凉州卫的屯军。

一时间镇番卫内外,搞的是风声鹤唳!

朱由检听得人走去了镇番,按以往肯定是穷追猛打,连乐安侯一并办了。但内阁大学士们又不同意了,讲黄冲拥重兵,若因此事逼他起来造反,才稍稍安定的西北又要起战乱,而朝廷已无兵可派。

主要还是因薛国观刚因贪弊罢职,目前范复粹担任首辅,当然说法变了。

更主要,辽东战事紧迫松锦开打,内阁及朝臣都专注于这场事关国运的战争,暂时没空理会这些旁枝末梢。

起因还从去年的三月讲起。皇台吉命郑亲王济尔哈朗、多罗贝勒多铎等人领兵修筑义州城。为何?围困死锦州,围困是祖大寿。‘驻扎屯田,令明山海关外宁锦地方不得耕种’,让锦州军民无法耕作。

守将祖大寿向明廷报称: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原因是锦州东关守将吴巴什降清,清军彻底攻占锦州外城。

见事态如此严重,朝廷命洪承畴领王朴、吴三桂等八位总兵,携带步骑共计十三万,驰援锦州。

洪承畴不亏是带了十几年兵的老帅。先将人马驻扎于宁远城周边,派出大量哨骑侦查敌军的情况,并派人联络锦州锦州方向明军。装备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解围策略。

锦州遭围之前,此时辽东态势大致在不好不坏之间。

自辽沈失守,掌握在大明手中的辽东的军事重镇为锦州、宁远。松山、杏山及塔山则是锦州和宁远的后卫和屏障,而锦州的军事战略地位尤为重要,成为两军于辽东的必争之地。即便是锦州,也是明守将祖大寿诈降于皇台吉,借回城带取亲眷的理由到锦州后对满人闭门不纳。外城还加派蒙古各族兵丁驻守,才保全下来的。

经洪承畴两年多的整顿及训练,辽东明军的士气和战力业已大增,出关后与清军的几次小战斗,皆互有胜负。

辽军越战越勇,已可以同清军对面扑砍不落下风,这也给了洪承畴战胜皇台吉的信心。

洪承畴用兵一贯沉稳、狠辣。向朝廷先请示:…半月之内,请再次下令决战,来缓解锦州之急。但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以兵多饷艰为由,主张速战速决,催洪承畴进军。皇帝朱由检也诏令洪承畴‘刻期进兵’。兵部分派马绍愉、张若麒为兵部职方主事、职方郎中督促决战。

到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在宁远誓师,率八大总兵、十三万人马,于七月二十八日抵锦州城南乳峰山一带。

乳峰山战事胶着。满清兵马死伤较明军更多,初战时建奴失利,部分贝勒所统辖的队尾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不过在二十九日明军阵亡了一名重要将领,原宣镇总兵官杨国柱中箭身亡。但此时明军士气旺盛,死了杨国柱还有李辅明。

前期进展顺利,按着依满清人的尿性,拼不起消耗就走人才对。

但,皇台吉获知前方失利之后,举国大征,连朝鲜那旮旯都刮了几千杂兵,带病驰援,日夜兼程五百里,准备决战。

决战?决战!本是一场解围站,现在演化为一场决战。

谁喜欢决战?朱由检、陈新甲及内阁一帮废柴都喜欢。他们不光期望能进行一场大决战,还催极度希望能速战速决,异想天开地以为能一举解开辽东的死结。

还有一个人,对面的皇台吉也喜欢。他认为这是一个击垮大明朝主力军团的难得机会。

只有洪承畴不喜欢。作为统帅,他晓得明军与满清的决战不该是现在,全面胜利的机会并不大。

他有知己之明,还喜欢藏拙。

每每预知战略结果不容乐观他便会采取多选炮灰的毒谋。此人对敌毒,对自己人更毒!

仅止乳峰山不分胜败的战事,他就开始大举表彰吴三桂。说这人不克扣军饷还英勇过人,用自身的行为大大振奋了辽东将士的勇气。尤其此战的战功,当属首位。

目的为何?笼络,像对待孙传庭一样,多出一个有本事的门生,何乐而不为呢?

不止。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从正面可以让其他将士以此为榜样,发奋杀敌。从反面的的角度,则是为了将来分担责任。你看,我如此重要你,若出错兵败,是不是也该分担些责任呢?

当一个军事统帅把心思用在了这方面,本没有多大胜算的结果会更惨。

打如此大的一场战役,就是在太平年间也至少要准备两年或以上。黄冲为何不一鼓作气拿下乌斯藏?因为没可能。

随着时间、战线的拉长,后勤是最大的难!

除了后勤之外,还有士兵训练,指挥者的功课和周边环境、天时、地里等等综合因素,统统需要考虑。

想光凭借火器犀利而战胜敌手,那是傻子在讲梦话呢。难道作战途中敌人会让你一直据城而守、据险而守?关宁铁骑真的能像对付李自成、张献忠等流贼那般占尽上风?

很早之前孙元化就已经道出了辽东实情,也对关宁军做出了十分精确的描述。

那是一帮龟缩在大炮底下的孱孙!打顺风仗个顶个,逆势一来,跑得比兔子他爹还快。他们为什么在剿贼中作用巨大?实际是因流贼确实如黄冲口中所述,绝大部分欸锄头扁担军。还有就是因语言不通。

像左良玉之辈,他的麾下本就是贼。待到两军对阵,事先都有商量,你留下多少骡马及其他物质,我就追着你呼啦一阵,最多把商定的某某炮灰做掉。结果自然是缴获无数,记住,是无数!杀敌多少多少,记住,首级中本地的百姓要占很大的比例。

而辽东兵由于语言不通,不能先讲条件再开打。怎么办?当然是冲过去抢,并且穷追不舍。

所以记住,关宁铁骑剿贼中剿出来的,而不是同满狗常年作战而获的威名。